管理学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2301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管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管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管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管理学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课后答案.docx

《管理学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课后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课后答案.docx

管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 

1.何谓管理?

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      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      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      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

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

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1)      决策:

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      组织:

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      领导:

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      控制:

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      创新:

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人际角色:

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

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

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

(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外国: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2)小瓦特的科学管理制度,采取了不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起许过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所有权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

    (4)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

    (5)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对管理的贡献主要有对工作方法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薪酬。

    (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对管理的贡献体现在工资制度方面,消除了因刺激工资而引起的常见的劳资纠纷。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

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1)      古典管理理论

①科学管理理论:

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及其夫人莉莲的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甘特的“甘特图”。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②组织管理理论:

包括法约尔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2)      行为管理理论:

包括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和行为科学。

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3)      数量管理理论:

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和决策科学化。

它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4)      系统管理理论:

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运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5)      权变管理理论:

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

(6)      全面质量管理:

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要点:

①关注顾客②注重持续改善③关注流程④精确测量⑤授权于员工。

(7)      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① 学习型组织:

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② 精益思想:

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③ 业务流程再造:

通过重新设计流程,可以在流程绩效的改善上取得飞跃,激发和增进企业的竞争力。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

答:

(1)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

可作如下理解:

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量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

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③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决策的依据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这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答:

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以下阶段:

(1)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行为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

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A·西蒙,他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的原则。

其他学者对决策者行为做了jin一步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3.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决策的过程包括下列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因此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管理者通常密切关注处在其责任范围内的相关数据与信息。

实际状况与所预期状况的差异提醒管理者潜在机会或问题的存在。

识别机会和问题并不总是简单的,因为要考虑组织中人的行为。

有时候,问题可能埋藏在个人过去的经验、组织复杂的结构或个人和组织因素的某种混合中,因此,管理者必须特别注意要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

(2)明确目标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

所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因为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如我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利润或成本目标,用每人的产出数量来衡量生产率日标,用次品率或废品率来衡量质量目标。

(3)拟定方案

一旦机会或问题被正确地识别出来,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这—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试图达到的目标铭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量多的方案。

(4)筛选方案

决策过程的第四步是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

为此,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或劣势的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ru预期的质量)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可以做出最后选择。

(5)执行方案

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如果组织内部恰好存在方案执行所需要的资源,那么管理者应没法将这些资源调动起来,并注意不同种类资源的互相搭配,以保证方案的顺利执行。

如果组织内部缺乏相应的资源,则要考虑从外部获取资源的可能性经济性。

管理者还要明白,方案的执行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管理者善于做思想工作,管理者还可以拿出相应的补偿方案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化解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管理者更应当明白,方窜的实施需要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需要凋动他们的积极性。

(6)评估效果

对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指将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看是否出现偏差。

如果存在偏差,则要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

(1)环境因素:

包括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2)组织自身的因素:

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

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

包括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体的因素:

包括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和决

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5,比较书中三种集体决策方法的异同,举例说明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三种集体决策方法的异同比较如下: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

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头脑风暴法倡导创新思维。

时间一般在1—2小时,参加者以5~6人为宜。

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A.F.Osborn)。

该决策方法的四项原则是①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②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③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④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2)名义小组技术

名义小组技术方法的做法是,管理者先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

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地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详细地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文字资料。

然后召集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

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对全部备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他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

(3)德尔菲技术

德尔菲技术是兰德公司提出的,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

运用这方法的步骤是:

①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②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③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

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

④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6。

结合案例5。

3讨论,风险的含义是什么?

风险应该如何度量?

答:

有些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是随机因,即该条件发生与否并不能确定,有可能发生,亦有可能不发生,我们把这种不确定性称之为风险。

例如在案例5.3中的涉及到的三种产品销路状态的发生都有可能,但并不能事先确定哪个条件一定会发生,即无论按照哪种销路状况为条件进行市场预测,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于风险的度量,没有确定的定量分析方法,我们只能根据手中已有资料、已掌握信息或历史经验主观判定风险的大小并赋予它一定的概率,发生概率较大则说明其风险较小,发生概率较小则说明风险较大。

但对于相同的风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

如案例5.3中该企业所生产产品销路差的概率被认定为o.25,即说明该产品销路比较好的可能性比较大,即生产该种产品的风险较小。

7.在运用决策树解题时,如果在决策点选取最大值时,有两个或者多个取得

最大值,该如何处理?

答:

在运用决策树解题时,如果在决策点选取最大值时,有多个取得最大值,可以各算出决策点的期望收益,再从期望收益中选取最大值的决策点即可。

决策树属于风险型决策的一种方法,面对多阶段的风险决策问题时,人们经常使用决策树法。

其目标可以是最大期望收益准则和最大期望效用准则,同时注意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8.用模拟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模拟一次有什么问题?

如何用模拟运算来解决?

模拟运算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举例说明。

答:

只模拟一次所得出的结论不能全信的。

既然随机数产生具有随机性,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一次模拟的结果。

Excel里“数据”里的“模拟运算表”可以帮我们模拟多次,为该风险投资决策问题提供更多决策信息。

对付不便使用公式计算的风险投问题,计算机模拟方法可以一显身手。

例如讨论成功概率有相关性的多次投资问题。

可以在Excel环境下用模拟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输人数据,分别进行第一次投资和多次投资的模拟,利用“模拟运算法”进行分析,可以为该风险投资决策问题,提供更多决策信息。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活动安排。

我们又是用“计划工作”表示动词意义上的计划内涵。

因此,计划工作是对决策缩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现方法。

性质:

(1)计划工作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2.理解计划的类型及其作用。

(1)      时间长短:

①长期计划:

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的发展方向和方针,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较长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

②短期计划:

具体的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哥各个较短的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应该从事何种活动,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从而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

(2)      职能空间:

①业务计划:

长期业务计划主要涉及业务方面的调整或业务规模的发展,短期业务计划则主要涉及业务活动的具体安排。

②财务计划:

研究如何从资本的提供和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③人事计划:

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

(3)      综合性程度(设计时间长短和涉及的范围广狭):

①战略性计划:

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为爱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②战术性计划:

是在战略性计划指导下制定的的,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

(4)      明确性:

①具体性计划:

具有明确的目标。

②指导性计划:

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的自由处置权,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5)      程序化程度:

①程序性计划:

对某类活动的决策时经常反复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可以建立一定的决策程序。

每当出现这类工作或问题时,就利用既定的程序来解决,而不需要重新研究。

②非程序性活动:

处理某类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程序,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其性质和结构捉摸不定或极为复杂,再或因为这类问题十分重要而需用个别方法加以处理。

3.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1)目的或使命,它决定组织的性质,是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

(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

4.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八章组织设计

1.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组织设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      任务: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2)      影响因素:

①环境:

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②战略③技术④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

2.何谓部门化?

部门化的形式有哪些?

这些不同形式有何特征?

(1)      部门化即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

(2)      形式:

①职能部门化:

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形式,就是按照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②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即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就是一种典型的结果划分法。

③地域部门化:

就是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计管理部门管理其他业务活动。

④顾客部门化:

就是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

⑤流程部门化:

是指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⑥矩阵型结构:

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打破了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它有多重指挥线。

⑦动态网络型结构:

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性组织形式,是一种临时性组织。

3.何谓管理幅度?

如何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只会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      工作能力

(2)      工作内容和性质:

①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②下属工作的相似性③计划的完善程度④非管理事务的多少

(3)      工作条件:

①助手的配备情况②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③工作地点的相近性

(4)      工作环境

4.组织层级设计中影响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1)组织规模的大小

(2)政策的统一性(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4)组织的可控性(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5.为什么要分权?

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权?

在组织层级化设计方面,当今组织都注意到了纵向权力高度集中的层级组织会导致的组织僵化和臃肿,单纯的依靠高层主管进行决策可能很难动态的响应环境的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组织越来越意识到,把权力分解下去可以更好的组织成员自由、圆满、搞笑的完成组织的各项工作,向下授权因而也成为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1)      有效的授权要素:

①信息共享②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和技能③充分放权④奖励绩效

(2)      有效的授权原则:

①重要性原则②适度原则③权责一致原则④极差授权原则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3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4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即多方案择优。

5人员配备,是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6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7控制是指接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系统按预定的计划运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C)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C)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D)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量为(C)

A.3000B.2000

C.30000D.20000

10.按照决策的主体,可以将决策分为(B)

A.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B.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C.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D.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1.下列关于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

B.为了保证管理效果,管理幅度越大越好

C.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规模成正比关系

D.管理幅度越窄,管理层次就越多,组织结构就呈扁平型

12.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发挥人才优势,这体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