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2248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海市静安区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静安区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8世纪上半叶①,查理马特进行了“采邑改革”②,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③,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④。

”以上内容中属于客观表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8世纪上半叶这是对时间的客观表述,不涉及主观意志,①符合题意,故选A;“采邑改革”这是他人对查理马特改革的概括,“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这是后人对查理马特改革的评价,都带有主观意志,不属于客观表述,排除②③④,排除BCD。

2.以下通过强调“别”与“和”的统一,以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是

A.礼乐制度

B.君主专制

C.科举制度

D.内阁制度

【答案】A

【解析】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

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以维护社会秩序和谐,故A正确;君主专制无法体现维护社会秩序和谐,排除B;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与“别”与“和”的统一无关,排除C;内阁制度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无法体现维护社会秩序和谐,排除D。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强调‘别’与‘和’的统一,以维护社会秩序和谐”,联系周朝的礼乐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

3.《魏书》载: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上文表明推动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崇尚武力控制

B.促进民族交融

C.认同汉族文化

D.避免政治斗争

【答案】C

【解析】根据“《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可知,孝文帝非常认同汉族文化,并学习汉族文化,C正确;材料反映孝文帝欣赏汉族文化,与“崇尚武力”无关,排除A;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并非促进民族交融,排除B;材料反映孝文帝积极学习汉族文化,无法体现“避免政治斗争”,排除D。

点睛:

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分析解答,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即可。

4.下面是某电视剧的台词节选。

这段台词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我之优秀,任尔学之”,结合所学,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文明领先周边国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学习我国先进文化和制度,并仿照我国进行了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B正确;汉朝时期,由于交通条件限制,中国和日本的交流有限,A错误;元朝时期,忽必烈两次侵略日本都没有成功,不符合“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排除C;清朝我国实行海禁政策,不符合材料“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排除D。

点睛: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结合所学中日关系的历史分析解答。

5.“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该诗反映的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辽宋夏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迄今并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的宋辽澶渊之盟以后,两国长期保持了友好状态,双方在边境互设榷场,发展商贸往来,所以材料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澶渊之盟以后,故D正确;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不可能出现“迄今并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的景象,排除ABC。

6.下图为清乾隆年间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

该瓷瓶直接反映了

A.乾隆的审美情趣

B.高超的制瓷技艺

C.社会的奢侈风尚

D.天朝大国的心态

【答案】B

【解析】根据“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和图片可知,清乾隆年间我国制瓷技艺高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乾隆年间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瓷瓶并非乾隆的作品,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制瓷技艺高潮,无法体现社会的奢侈风尚,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天朝大国的心态,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乾隆年间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联系所学我国制瓷业发展的情况分析解答。

7.强调一个优秀的史家要能辨其“心术以议史德”的是

A.刘知幾

B.章学诚

C.王国维

D.梁启超

【答案】B

【解析】章学诚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位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他以“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作为治史的原则并以“心术”推求“史德”,章学诚“史德”论述从中国史学发展来看重视史家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求真实记载历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B正确;刘知幾、王国维、梁启超没有提出“心术以议史德”,排除ACD。

8.在某国树立的“海外大发现纪念碑”下有一幅世界地图,凡是该国航海家到达的地方,都做了标注。

其中有一个标识是“澳门,1510”。

该国应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吉利

D.意大利

【答案】B

【解析】根据“海外大发现纪念碑”“澳门”,结合所学,葡萄牙人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航线,并开始在亚洲殖民扩张,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B正确;西班牙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排除A;英吉利、意大利没有开辟新航路,排除C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海外大发现纪念碑”“澳门”,结合所学澳门的历史分析解答。

9.英国国会大典开幕式中,有一个国王使者被议员摔门砸脸的传统环节。

其象征意为:

议会独立,不受君主指挥。

以下促成该传统形成的相关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解放宣言》

D.《和平法令》

【答案】A

【解析】根据“英国国会大典开幕式”“议会独立,不受君主指挥”,结合所学,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议会战胜王权,A正确;法国颁布《人权宣言》,《解放宣言》即《解放黑奴宣言》,是美国内战期间颁布的,排除C;《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排除BCD。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英国国会大典开幕式”“象征意为:

议会独立,不受君主指挥”,联系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历史分析解答。

10.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1871年之后的德意志帝国形象图。

绘制者意在强调德意志帝国

A.保留君主的集权体制

B.四分五裂的政治现实

C.氛围浓厚的军国主义

D.两德统一的再次腾飞

【答案】C

【解析】图片想要强调的是普鲁士对德国的武力统一,最后导致德意志帝国中普鲁士的力量十分强大,带有浓烈的军国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从图片中均看不出有关德意志君主、军事工业、国家结构的相关信息,排除A、B、D项。

11.科技的进步既推动经济发展,也催生新职业的出现。

以下职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车司机——火车司机——飞行员——网络工程师

B.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飞行员

C.飞行员——汽车司机——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网络工程师

【答案】D

【解析】据题干“科技的进步既推动经济发展,也催生新职业的出现”结合所学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史蒂芬孙在1825年发明的陆路交通工具;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发明的,飞机是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的;电脑网络技术是1945年在美国最早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先后顺序为:

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网络工程师,故选D。

12.某历史时期,美国制造业资本的1/3被185个垄断组织掌控,铁路网被六大垄断公司掌控。

这时期最有可能是

A.19世纪初年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答案】C

【解析】根据“美国制造业资本的1/3被185个垄断组织掌控,铁路网被六大垄断公司掌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组织产生,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垄断产生,C正确;19世纪初年、19世纪中叶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AB;20世纪中叶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国制造业资本的1/3被185个垄断组织掌控,铁路网被六大垄断公司掌控”,结合垄断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

13.“横沟界限任安排,划出华洋两便街,莫向雷池轻越步,须防巡捕捉官差。

”这首近代竹枝词的规定源自以下哪一文本的补充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这首词反映了外国侵略者在通商口岸开设的租界的情况,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英国从中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上海是最早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侵略者在中国变相攫取的最早的租界所在地,故A项正确;《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没有涉及租界问题,排除BCD。

14.钱乘旦曾这样评价某一事件: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这一事件应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一致,故A正确;“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体现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5.“他的代表作诞生于19世纪末,梁启超非常赞赏书中‘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思想,称赞他为‘西学第一人’。

”上文称赞的人物是

A.魏源

B.李鸿章

C.严复

D.胡适

【答案】C

【解析】据“他的代表作诞生于19世纪末,梁启超非常赞赏书中‘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思想,称赞他为‘西学第一人’。

”可知,材料称赞的人物是严复,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他很大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仿西方,推行维新改革,19世纪末,他翻译了《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很大,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严复被康有为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故选C;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A;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主张中体西用,排除B;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提倡民主、科学,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联系维新派严复的思想分析解答。

16.《申报》在报道圣诞节时,经常使用“西国冬至”、“洋冬至”、“外国冬至”等名称。

对此现象评价比较合理的是

A.洋为中用

B.中西合璧

C.全盘西化

D.泾渭分明

【答案】B

........................

17.下图中“外务部”的前身是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

公元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D正确;中书省是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一,职责是草拟政令,外务部是管理外交事务的部门,排除A;内阁、军机处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侍从机构,外务部是管理外交事务的部门,排除BC。

18.“他们努力把民众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从民主共和政体的表层引导入民主政治的内核——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社会政治理想。

应当说,从____年底到1919年5月,经过他们几年的倡导,对广大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横线上的年份应填

A.1911

B.1913

C.1915

D.1917

【答案】C

【解析】根据“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结合所学,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科学,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主义觉悟提高,故C正确;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属于政治体制的表层,不符合“从民主共和政体的表层引导入民主政治的内核——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社会政治理想”,排除A;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科学,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9.下图所列章节中涉及到的“国际新秩序”是指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多极化格局

【答案】A

【解析】“德国对欧洲统治的追求(1914-1918)”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平与国际新秩序”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秩序,A正确;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统治秩序,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排除C;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排除D。

20.2017年,法德总统在一战停战的纪念日中,共同表示欧洲各国需要建设一个“共同的未来”。

以下对“共同的未来”理解正确的是

A.改善宿仇关系

B.执行舒曼计划

C.建立欧洲共同体

D.强化欧盟合作

【答案】D

【解析】国际“法德总统在一战停战的纪念日中,共同表示欧洲各国需要建设一个‘共同的未来’”,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要珍惜和平,结合所学,1993年欧盟建立,“2017年”“共同的未来”指强化欧盟合作,D正确;欧共体的建立即改变了法德宿仇关系,排除A;根据舒曼计划,1950年6月20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巴黎开始谈判。

六国达成协议,于1951年4月18日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67年欧共体建立,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欧盟建立,排除C。

二、综合分析题

(一)现代化进程(17分)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各具特色。

21.请将下列人物与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为一一对应(填写字母,不能复选)。

【答案】(复选不得分)

孙中山(D)

俾斯麦(E)

马克思(B)

林肯(A)

拿破仑(C)

【解析】结合所学,孙中山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思想,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林肯在美国内战期间颁布《宅地法》;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

故答案为:

孙中山(D)

俾斯麦(E)

马克思(B)

林肯(A)

拿破仑(C)

22.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不是只有和平与渐进,也充斥着血腥与暴力。

请按表格的

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位置(填写字母,不能复选)。

英国革命(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德国王朝战争(D)

中国辛亥革命(E)俄国十月革命(F)中国抗日战争(G)

【答案】

内容

事件

推翻君主专制

A、E

获得民族解放

B、G

致力国家统一

C、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F

【解析】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美国独立战争打败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中国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使中国人民摆脱日本的殖民侵略;美国南北战争制止了国家的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故本题答案为:

内容

事件

推翻君主专制

A、E

获得民族解放

B、G

致力国家统一

C、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F

(二)中学与西渐

23.学习与研究儒学,在搜集与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辨析与解释。

(1)材料一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孔子思想的直接证据?

请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儒学在宋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所学,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中国哲学家孔子》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是17位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和若干中国学者的合作成果,也是1600-1700年间,在耶稣会适应政策下产生的最高学术成果。

书中的孔子雕版画,作画形式借鉴了欧洲17世纪的肖像画,孔子身着中国古代传统服装,站在一座糅合了孔庙和图书馆特征的建筑前,图书陈列的方式也是欧式的。

——据(美)孟德卫《奇异的国度:

耶稣会适应政策及汉学的起源》整理

(3)结合材料,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孔子形象?

【答案】

(1)

不同意。

考古研究并没有注明该《论语》的成书时间以及作者,因此只能作为研究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直接证据。

若有学生从是否正确、科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得考古信息方面作答也可给分。

(2)

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将天理与人伦相联系,形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原因:

唐代中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儒学的研习、传播遭到佛、道教的严峻挑战。

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伦理纲常遭到巨大冲击。

(3)

《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孔子画像反映的是欧洲传教士对孔子形象的认识,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该书在巴黎出版,是用符合西方审美的画像对西方人进行思想宣传的一种手段。

孔子站在一座糅合了孔庙和图书馆特征的建筑前,既代表了孔子在儒家学说中的正统地位,也表明了他在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作用与地位。

(三)思想与时代

【解析】

(1)根据“西汉海昏候墓出土”结合所学可知,考古研究并没有注明该《论语》的成书时间以及作者,因此只能作为研究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直接证据,观点是:

不同意。

(2)变化:

根据“宋·朱熹《论语训蒙口义》”,结合所学,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形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原因:

结合所学,回答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即可。

(3)根据图片信息看出,根据“《中国哲学家孔子》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站在一座糅合了孔庙和图书馆特征的建筑前,图书陈列的方式也是欧式的”得出,《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孔子画像反映的是欧洲传教士对孔子形象的认识,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孔子站在一座糅合了孔庙和图书馆特征的建筑前,既代表了孔子在儒家学说中的正统地位,也表明了他在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作用与地位。

24.材料一:

路易十六在狱中读过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之后,感叹道:

“原来是伏尔泰

和卢梭毁了法国!

——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专题片

材料二:

毛泽东曾说:

“没有中国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如果没有马克思

主义怎么会有共产党呢?

事实上,那时候李大钊他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那时候的报

纸、刊物、书籍都在。

……实实在在,有书为证。

——《李大钊》画册编纂委员会《李大钊》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路易十六如此感叹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思想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1)

路易十六看到了伏尔泰与卢梭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学说,在18世纪的法国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路易十六基于封建君主的视角,将在启蒙思想引领下的法国革命摧毁了旧社会的政治秩序视作毁灭。

(2)

新文化运动后期,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与改革开放道路。

(3)(分层给分。

第一层次:

没有使用材料信息,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仅罗列史实。

第二层次:

能从某一方面谈看法,如先进的思想能够引领时代的发展。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基本能做到一致,叙述连贯通顺。

第三层次:

能辩证看待问题,如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同时也需要将思想与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叙述成结构。

(复选不得分)

【解析】

(1)原因:

根据“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

(3)关系:

要辩证看待问题,如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同时也需要将思想与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

可结合,启蒙运动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推动社会进步,论证新思想引领新时代;通过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促进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说明要将思想与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叙述成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