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docx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认识虚实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照相机模型,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和原理。
(2)学生主动观察,能利用自身经验综合分析问题,发展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激发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认识同一透镜在物距不同时成像不同。
2.认识虚实像的不同。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成像原理。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学生准备:
1.全班分为四组,收集有关生活学习和生产中用到的透镜的资料。
2.组织每一组事先按课本P94“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
3.上课前每四人发一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环节目标分析: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生活经验
二、新课讲授:
本环节目标分析:
目标一、认识照相机的成像特点;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照相机成像特点认知序列
1.激发学生对照相机的研究的热情,寻找学生的关注点
2.介绍照相机的结构为制作简单相机左准备
3.制作简单的相机,
通过制作来认识照相机的原理
4.通过自制相机来研究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这为学生理解像的特征,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经验。
(在此处强调距离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为第三节左铺垫)
5.通过视频讲解,理解为什么取景框看到的是正立的像;并进一步了解现代的数码科技
目标二、认识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投影仪成像特点的认识序列:
1.认识投影仪的结构,
2.取下平面镜进行实验,学生理解成倒立的像;同时认识到平面镜的作用;
3.引导学生观察光路,为认识成实像左铺垫;
目标三、认识放大镜成像特点;通过对投影仪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的认知序列:
1.通过具体观察建立直观的认识;
2.学生总结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3.激发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放大镜”现象;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目标四、认识虚实像的区别和成像原理
虚实像的认识序列
1.认识到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是实像;
2.通过做光路图来认识放大镜成虚像。
导语:
同学们,“镜头”留下美景,同时也记录了世界。
请同学们欣赏“镜头之美”: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镜头美景和摄像机记录的精彩瞬间,让欣赏感受透镜在生活中的价值,由此激发学习热情。
)
导语:
同学们,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用照相机拍照留纪念。
你们想了解照相机吗?
又想了解它的那些知识?
一、照相机
(教师利用视频介绍照相机的结构)
1.介绍照相机:
①用课件展示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
②介绍照相机如何成像,以及如何冲印照片?
教师:
同学们看,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那么在胶卷上会成一个像。
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结构使学生了解照相机成像的过程,为理解原理做好铺垫。
)
2.制作模型照相机:
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头的器材制作简易的照相机。
其次,模拟照相机成像。
以小组为单位,调试模拟照相机,步骤:
(1)镜头对准窗外远处景物,调节相机,直到在半透明纸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
(2)探究:
从拍摄远处景物到近处景物,应如何调节透镜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纸上的像如何改变?
(注:
此处只重过程方法,不重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制作简单照相机,不仅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同时为认识成像特点奠定基础。
)
3.探讨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教师问)同学们,,请总结一下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强调物距大于像距)
由于学生,通过自制照相机的成像观察实验,以及你们的生活经验。
他们对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很理解。
4.照相机的拓展认识:
(1)从照相机取景框上看到的像为什么是正立的像?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光路,理解取景框成正立的像。
(2)认识摄像机、摄像头的成像特点和数码相机。
(教师播放《照相机的发展简史》使学生对数码相机有初步的认识)
二、投影仪
首先,请学生观察投影仪的构造,找到凸透镜镜头,投影片通过镜头成像。
其次,取下平面镜,放上胶片
(教师问)同学们,在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同时介绍便携式投影机的作用和成像特点。
再次,通过以上观察同学们认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是什么?
(强调物距小于像距)
(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了上面的操作对投影仪成像建立了直观的认识,很容易得到成像规律。
)
三、放大镜
(教师问)放大镜成像特点: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教师:
试试看,如何才能使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变大。
教师:
是否放大镜可以不断远离,像不断变大呢?
教师问:
用放大镜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教师问:
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球形鱼缸里的鱼为什么“变大”了;插入玻璃杯子中的铅笔为什么“变粗了”?
)
四、实像和虚像
1.实像的形成(在三种成像中,成像现象中成实像的是?
)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光路使学生认识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都是实际光线到达形成的。
)
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设计意图:
通过制作简单照相机,不仅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同时为认识成像特点奠定基础。
)
虚像:
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学生欣赏同时引发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
交流、讨论,可能有提出以下物品:
学生对照相机、摄影机和摄像头,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并对它们会产生以下疑问?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
(注:
学生可以自主讨论完成一些疑问)。
行为认识照相机的主要构造
1.镜头: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
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
观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
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③调焦环:
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④快门:
控制曝光时间。
学生思考
学生理解照相机在胶片上成像。
学生们兴趣很浓、相互讨论、研究方案.
方案:
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简易照相机来观察物体。
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建立了丰富具体的经验
学生总结:
照相机成像时景物离镜头远,像离镜头近,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光实际到达了胶片处,所以成实像。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照相机的成像光路图使学生认识在取景框和底片上所成像的不同。
)
学生观察投影仪的结构,并观察成像特点,思考: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距与物距哪个大?
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学生加深对电子产品的认识,知道投影机的作用
学生总结投影仪成像特点:
1.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像。
2.像距大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学生活动: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如,观察课本上的字,观察刻度尺等等。
学生总结:
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应是正立放大的像。
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
放大镜远离课本。
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要在一定范围内。
例:
可以用来观察物体的细微之处,可以用过来聚光,使火柴点燃等
学生玩小水珠:
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
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认识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来认识实际光线的汇聚,理解实像。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镜成虚像;由此进一步的认识放大镜所成的的像不是真实的光线汇聚而成的,是虚像
学生思考讨论:
对虚实相形成理性的认识。
三、小试身手
请同学们完成《小试身手》练习题;并讲解部分习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讲解(见附件1)学生练习并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凸透镜的哪些应用和知识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是什么?
生活中与它们类似的产品有哪些?
2.你在小制作和自主实验中获得了哪些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进步?
(见附件2)提问学生总结,其余学生补充
五、当堂达标
请同学们完成《自主评价》练习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讲解(见附件3)
完成练习后,个别学生说答案,其余学生评判。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讲解
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后P9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一、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像的性质倒正放小虚实
照相机倒立缩小实
投影仪倒立放大实
放大镜正立放大虚
二、虚实像的成像原理
1.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2.虚像:
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教学反思】
一、设计目标和思路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生活中的透镜”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光现象,但是学生并没有形成较为理性的认识。
为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全面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首先,研究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本节课从认识生活中的照相机入手经历简易照相机的制作以及成像实验。
这一过程是学生不仅揭开了照相机的神秘面纱,同时对其成像特点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学生可以自主的总结特点。
在讲课中渗透了对现代数码相机、摄影机、摄像头的介绍,增强了学生对现代科技的热爱。
其次,探究投影仪成像的特点。
从认识投影仪的结构入手,具体放映胶片,使学生理解光路的形成。
这一过程使学生直观的认识成像的特点,同时也理解成实像和倒立的像。
再次,探究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这使学生可以自己总结成像特点。
最后,介绍虚实像的成像原理。
二、课堂的优点
1.通过直观具体的实验和行为使学生自主的总结成像特点,完美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知光线的到达,为学生理解虚实像的原理做好了铺垫。
3.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物距的改变造成了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改变,由此为第三节的研究奠定了伏笔和基础。
三、不足之处
由于课堂时间紧迫,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组装简易的照相机;而是利用了其余小组的作品。
建议将简易照相机放到课下制作。
附件1
小试身手
1.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和放大镜都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上形成一个、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镜头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放大镜后,形成一个、的像;
2.我们在使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了控制照相机中胶片的感光量,可以调节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也可以调节控制曝光时间,两者调节得当,就可以使胶片曝光适当.
3.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原理与投影仪大体相似,是利用成像制成的,只是它放映的不是单张的片,而是连续的电影胶片,这样在屏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画面
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在直升飞机上从空中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
A.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
B.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C.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
D.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置,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
6.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的镜子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7.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投影片放在哪个地方?
把这个地方在图中标出来.
附件2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凸透镜的哪些应用和知识点;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像的性质倒正放小虚实
照相机倒立缩小实
投影仪倒立放大实
放大镜正立放大虚
虚实像的成像原理
实像:
虚像:
2.你在小制作和自主实验中获得了哪些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进步?
附件3
当堂达标
1.“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出的“电影”,湖岸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摄影”.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摄影——光的反射
C.电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平面镜成像
2.老师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下”.如图所示,正确放置的投影片是()
3.某同学使用一个焦距为10㎝的凸透镜、塑料薄膜和硬纸板制作模型照相机,则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圆纸筒的长度之和应大于㎝.在使用模型照相机时,可以观察到塑料薄膜上的人像是、且左右.(选填“倒立”或“正立”;“相同”或“相反”)
4.一个同学用照相机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
A.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能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左、右与人相反
D.能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上、下、左、右与人相反
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老花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拍照时,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C.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
D.使用凸透镜制成的幻灯机,在屏幕上可以得到正立的像
6.如图所示,小男孩拿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A.正立的像
B.缩小的像
C.倒立的像
D.放大的像
7.老花镜掉在地上,镜片裂成两块,但仍留在镜框内,则用这个眼镜看书上的字时()
A.一个字会变成两个字
B.看不到字
C.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字,只是字上有一条缝
D.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字
附件1答案:
1.凸透镜,底片,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放大。
2.光圈;快门。
3.物距大于一倍的焦距小于二倍的焦距时,倒立、放大、实像,照片。
4.B5.B6.C7.平面镜,改变光路,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略。
附件2答案:
1.B2.D3.10cm,倒立、相反。
4.C5.C6.B,C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