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荷试验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1872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载荷试验报告.docx

《载荷试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载荷试验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载荷试验报告.docx

载荷试验报告

 

附图表:

检测点平面示意图

载荷试验成果图

 

楼地基检测报告

1工程概况

拟建的xx位于xx。

由于天然地基性质及强度、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地基采用3:

7灰土换填垫层法处理,分层回填压实处理,回填面积约,厚度1000mm;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80kPa。

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我公司于2018年6月28日对该3:

7灰土垫层地基进行了承载力检测。

本次检测完成平板静载荷试验4组。

2检测工作的目的及要求

采用平板静载荷试验,检测3:

7灰土垫层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本次检测工作依据的规范:

甲方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及图纸;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根据《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5层,现依层序分述如下:

第①层:

杂填土(Q42ml)

灰褐色,主要由粉土及砂类土组成,含砖块、煤屑、植物根、垃圾等,杂质含量大于20%,粒径5-20cm。

稍湿,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填龄3年以上。

主要分布在场地东南部分区域。

第②层:

黄土状粉土(Q41+al)

黄褐色,土质不均,上部含植物根,下部含混粉砂较多,或与粉砂互层,具中等孔隙。

稍湿-湿,稍密-中密。

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局部相变为粉砂。

第②1层:

粗砂(Q41+al)

黄褐色,稍湿,中密状态,分选性较好,粒度较均,颗粒级配差。

矿物成分主要为云母、长石、石英等。

第③层:

粗砂(Q3al+pl)

黄褐色,湿~饱和,稍密~中密状态,分选性较好,粒度基本均匀,颗粒级配一般,偶含零星卵石颗粒。

局部为中细砂或粗砾砂。

矿物成分主要为云母、长石、石英等。

第③1层:

粉质黏土(Q3al)

灰褐色或灰黑色,土质不均,层理水平。

可塑状~软塑状。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部分地段为粉土或与粉土互层。

第④层:

粉质黏土(Q3al)

灰褐色或灰黑色,土质不均,层理水平。

部分地段为黏土,硬塑状~可塑状。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第⑤层:

中风化粗砂岩(J)

灰色或黄褐色,由粗砂、中砂组成,层状构造,产状水平,风化中等,裂隙发育,部分为碎屑状.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级,部分风化为砾砂。

4载荷试验检测

试验设备

载荷试验的主要设备有:

1000KN油压千斤顶2台,全自动载荷测试仪2套,配重100t,面积的承压板2块,大梁2套,基准梁4根及其它辅助设备。

设备的安装

1、整平试验面后,铺上10mm厚的中细砂垫层,并用水平尺找平;

2、承压板底面标高与加固地基设计标高相适应,安装在试坑中心并保持水平;

3、传力装置应保持受压面水平,受力支柱应垂直;

4、在承压板的四个角安装量测沉降的位移传感器;

5、基准梁须安置牢固,防止震动与碰撞等因素影响。

试验方法

1、加载分级

根据规范,加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载荷点加载等级分为10级最大加载压力为360kPa,荷载分级见下表:

加荷值分级表

加载分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加载值(kPa)

36

72

108

144

180

216

252

288

324

360

2、沉降观察方法

在承压板的十字对称方向安装四只位移传感器,用以测量承压板沉降。

每级加载后,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读计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时,则认为已趋于稳定,可加下一级载荷。

3、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②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明显陡降;

③在某一级荷载作用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④累计沉降量大于或等于承压板边宽或直径的6%或累计沉降量大于等于150mm。

本次试验4个试验点均达到360kPa,累计沉降未达到压板直径的6%。

4、卸荷卸荷观察

卸载分5级等量进行,每级卸载值分别为72kPa,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一次,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地基静载荷试验情况及结果

1、根据各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分别绘制P(荷载)-s(沉降)曲线,s(沉降)曲线-lgt(时间)曲线,结果见附图。

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通过对上述4组平板静载荷试验的P-s及s-lgt曲线进行分析,各试验点在最终加载值360kPa压力下,均没有达到极限破坏状态,且P-s曲线大致为平缓光滑曲线,拐点不明显,s-lgt曲线尾部也没有明显的陡降段,因此,其承载力特征值按相对变形s/b=所对应的压力确定。

由于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因此,取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180kPa作为各试验点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载荷试验表

F1

加载值(kPa)

0

36

72

108

144

180

216

252

288

324

360

沉降量(mm)

残余沉降量mm)

F2

加载值(kPa)

0

36

72

108

144

180

216

252

288

324

360

沉降量(mm)

残余沉降量(mm)

F3

加载值(kPa)

0

36

72

108

144

180

216

252

288

324

360

沉降量(mm)

残余沉降量(mm)

F4

加载值(kPa)

0

36

72

108

144

180

216

252

288

324

360

沉降量(mm)

残余沉降量(mm)

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附录A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4个试验点3:

7灰土垫层承载力特征值平均为180kPa,极差值不超过平均值的30%,确定本工程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

5结论

拟建xx地基在试验压力范围内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

 

平板静荷载试验汇总表

工地名称:

xx

试验点号:

F1

序号

荷载

(kPa)

历时(min)

沉降(mm)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0

0

0

0

1

36

150

150

2

72

150

300

3

108

150

450

4

144

150

600

5

180

150

750

6

216

150

900

7

252

150

1050

8

288

150

1200

9

324

150

1350

10

360

180

1530

11

288

60

1590

12

216

60

1650

13

144

60

1710

14

72

60

1770

15

0

180

1950

最大沉降量(mm)

最大回弹量(mm)

回弹率(%)

工地名称:

xx

试验点号:

F1

荷载(kPa)

0

36

72

108

144

180

216

252

288

324

360

本级沉降(mm)

累计沉降(mm)

平板静荷载试验汇总表

工地名称:

xx

试验点号:

F2

序号

荷载

(kPa)

历时(min)

沉降(mm)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0

0

0

0

1

36

150

150

2

72

150

300

3

108

150

450

4

144

150

600

5

180

150

750

6

216

150

900

7

252

150

1050

8

288

150

1200

9

324

150

1350

10

360

180

1530

11

288

60

1590

12

216

60

1650

13

144

60

1710

14

72

60

1770

15

0

180

1950

最大沉降量(mm)

最大回弹量(mm)

回弹率(%)

工地名称:

xx

试验点号:

F2

荷载(kPa)

0

36

72

108

144

180

216

252

288

324

360

本级沉降(mm)

累计沉降(mm)

平板静载荷试验汇总表

工地名称:

xx

试验点号:

F3

序号

荷载

历时(min)

沉降(mm)

(kPa)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0

0

0

0

1

36

150

150

2

72

150

300

3

108

150

450

4

144

150

600

5

180

150

750

6

216

150

900

7

252

150

1050

8

288

150

1200

9

324

150

1350

10

360

180

1530

11

288

60

1590

12

216

60

1650

13

144

60

1710

14

72

60

1770

15

0

180

1950

最大沉降量(mm)

最大回弹量(mm)

回弹率(%)

 

工地名称:

xx

试验点号:

F3

荷载(kPa)

0

36

72

108

144

180

216

252

288

324

360

本级沉降(mm)

累计沉降(mm)

平板静载荷试验汇总表

工地名称:

xx

试验点号:

F4

序号

荷载

历时(min)

沉降(mm)

(kPa)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0

0

0

0

1

36

150

150

2

72

150

300

3

108

150

450

4

144

150

600

5

180

150

750

6

216

150

900

7

252

150

1050

8

288

150

1200

9

324

150

1350

10

360

180

1530

11

288

60

1590

12

216

60

1650

13

144

60

1710

14

72

60

1770

15

0

180

1950

最大沉降量(mm)

最大回弹量(mm)

回弹率(%)

 

工地名称:

xx

试验点号:

F4

荷载(kPa)

0

36

72

108

144

180

216

252

288

324

360

本级沉降(mm)

累计沉降(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