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 免疫调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1553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 免疫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 免疫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 免疫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 免疫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 免疫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 免疫调节.docx

《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 免疫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 免疫调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 免疫调节.docx

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免疫调节

专题免疫调节

2019年

1.(2019•江苏卷.23)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

【答案】D

【解析】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直接识别,其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2.(2019•海南卷.13)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答案】D

【解析】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患呆小症,D错。

3.(2019•海南卷.14)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答案】A

【解析】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沉淀,再被吞噬细胞吞噬直接消化处理,使其降解,B错。

二、非选择题

4.(2019•全国3卷.8)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

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

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

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抗体

(2).A和D(3).增殖分化出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4).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5).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解析】

【分析】

抗原进入体内,经过吞噬细胞的呈递处理,传递给T细胞,T细胞一方面会发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会攻击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方面,T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结合抗原。

免疫异常疾病包括:

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详解】

(1)抗体、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会引发免疫反应。

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

(2)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二次免疫。

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这些记忆细胞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更多的抗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

(3)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血清中含有抗体,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

(4)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病,特点是: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

【点睛】是否能够发生二次免疫,需要看两次注射的抗原是否相同,若相同,可以发生二次免疫;若不相同,则不能发生二次免疫。

5.(2019•北京卷.6)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

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

主要实验材料包括:

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

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

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

【答案】

(1).活细胞

(2).吸附(3).记忆细胞和浆(4).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5).ace(6).D63(7).流感病毒(8).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H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9).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渗透了生命观念的考查,以流感病毒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分析。

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详解】

(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病毒增殖过程:

①吸附: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②注入:

病毒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

③复制合成:

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病毒蛋白质,同时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

④组装:

病毒复制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到一起,在宿主细胞中形成许许多多的子病毒。

⑤释放:

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被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解体,子病毒被释放出来。

(2)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即抗原,由于HA、NA的氨基酸序列变异频率非常高,因此每年要根据预测出的甲型流感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进行注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①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抗原对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病毒必须侵入细胞才能增殖,因此要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该培养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与流感病毒结合,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来对抗流感病毒。

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殖量,即可得到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

②由图可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抗体。

选用对照抗体的一组为对照组,所选用的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

③NA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制备疫苗,其实验思路为:

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H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因此流感患者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等。

【点睛】1、病毒增殖过程包括:

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五个步骤。

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

3、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抗体进行结构分析,可用于疫苗的研制。

6.(2019•江苏卷.31)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

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

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__细胞群。

(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

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胞吞

(2).分化(3).记忆(4).特异(5).裂解(6).体液(7).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8).降低免疫排斥

【解析】

由图1可知,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

TCR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

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详解】

(1)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

(2)图1中,T细胞表面的TCR识别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其中的效应T细胞会攻击肿瘤细胞,引起其裂解死亡。

(3)效应T细胞通过TCR特异性识别携带同种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具有特异性。

由图可知,效应T细胞可以分泌毒素,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

(4)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

抗PD-L1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接触T细胞的活化抑制。

(5)由于单克隆抗体是利用鼠的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对人来说是异物,为了降低免疫排斥,需要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出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成人抗体区段。

【点睛】由图分析可知,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即通过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T细胞的攻击,故可以用抗PD-L1蛋白或抗PD-1蛋白的抗体进行治疗。

 

2018-2017年

1.(2017•海南卷.1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是一个反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

2.(2017•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

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答案】C

【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3.(2018北京卷)6.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_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

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

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

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细胞

iPSC

DB7

MEF

血清

免疫组

77

82

8

空白组

10

8

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

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

由此推测:

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

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

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裂/增殖免疫

(2)实验一:

①高于

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③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

细胞

(3)①F②D③C④B

(4)预防和治疗癌症

【解析】【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两种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知识的应用。

癌细胞的特征:

无限增殖、黏着性下降,容易扩散转移、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系统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等三大作用;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一般是:

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之后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同时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者抗原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最后由吞噬细胞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细胞免疫的作用过程一般是:

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详解】:

(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

实验二:

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

由此推测:

iPSC进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免疫;

(3)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

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因此上面一组小鼠用DB7处理,下面一组小鼠用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处理,上面一组小鼠发生肿瘤病变,下面一组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四周后提取第二组小鼠的血清,注射到第一组小鼠体内,从而第一组小鼠产生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肿瘤逐渐缩小,故答案为:

④B、①F、②D、③C;

(4)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iPSC既能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又能刺激机体产生能与肿瘤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的效应T细胞,因此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

【点睛】:

关键是要能根据表中数据看到,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得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能与DB7结合。

4(2018天津卷)10.(14分)甲型流感病毒为RNA病毒,易引起流感大规模流行。

我国科学家在2017年发明了一种制备该病毒活疫苗的新方法,主要环节如下。

(1)改造病毒的部分基因,使其失去在正常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能力。

以病毒RNA为模板,逆转录成对应DNA后,利用技术扩增,并将其中某些基因(不包括表面抗原基因)内个别编码氨基酸的序列替换成编码终止密码子的序列。

与改造前的基因相比,改造后的基因表达时不能合成完整长度的,因此不能产生子代病毒。

将该改造基因、表面抗原等其他基因分别构建重组质粒,并保存。

(2)构建适合改造病毒增殖的转基因宿主细胞。

设计合成一种特殊tRNA的基因,其产物的反密码子能与

(1)中的终止密码子配对结合,并可携带一个非天然氨基酸(Uaa)。

将该基因与连接后倒入宿主细胞。

提取宿主细胞的____进行分子杂交鉴定,筛选获得成功表达上述tRNA的转基因宿主细胞。

(3)利用转基因宿主细胞制备疫苗。

(1)中的重组质粒导入

(2)中的转基因宿主细胞,并在补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则该宿主细胞能利用上述特殊tRNA,翻译出改造病毒基因的完整蛋白,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用于制备疫苗。

特殊tRNA基因转录时,识别其启动子的酶是(单选)。

A.病毒的DNA聚合酶

B.宿主的DNA聚合酶

C.病毒的RNA聚合酶

D.宿主的RNA聚合酶

(4)上述子代病毒不能在正常宿主细胞中增殖,没有致病性,因此不经灭活或减毒即可制成疫苗。

与不具侵染性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相比,该病毒活疫苗的优势之一是可引起免疫,增强免疫保护效果。

【解析】

(1)利用 PCR 技术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改造后的基因在翻译时提前终止,故不能合成完整长度的多肽(或蛋白质)。

(2)应将该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受体细胞(即宿主细胞);因需要对宿主细胞内的 tRNA进行检测,故需要提取宿主细胞的总 RNA。

(3)为了能让改造病毒翻译出完整蛋白,应使对应终止密码子的特殊 tRNA 携带非天然氨基酸(Uaa)参与翻译过程,故应在培养基内补加非天然氨基酸(Uaa);特殊 tRNA 基因转录时,其启动子为宿主细胞的 RNA 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

(4)上述子代病毒具有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但无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能力),可以引起细胞免疫,而灭活疫苗中的流感病毒不具有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不会引起细胞免疫。

该题目结合免疫的相关知识考察了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题目背景具有较强的创新型,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能力,整体难度较高。

(2018浙江卷)33.【加试题】(10分)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预测或分析与讨论。

(1)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兔红细胞时,见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以避免_______,减少误差。

(2)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

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_______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答出2点即可)。

(3)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观测到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明显低于未切除组,其机理是_______。

(4)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

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答案:

(1)重复计数 

(2)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低血糖   肝糖元(糖原)分解加强、脂肪分解加速

(3)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导致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下降

(4)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

    因第二次或更多次注射相同抗原,会使小鼠产生更多的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解析:

(1)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兔红细胞时,见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以避免重复计数,减少误差

(2)如果直接加葡萄糖小鼠会用自身胰岛素降一部分,使后面注射的胰岛素效果不明显,如果直接注胰岛素小鼠很快发生低血糖症状,效果显著,后续注射葡萄糖小鼠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处于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升高血糖,原理是 肝糖元(糖原)分解加强、脂肪分解加速

(3)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物质和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4)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因第二次或更多次注射相同抗原,会使小鼠产生更多的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