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1288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docx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docx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题解】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难点注释】

田田:

莲叶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长歌行

汉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长歌行:

汉乐府曲调名。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难点注释】

 晞:

晒干。

布:

散布,洒满。

德泽:

恩泽。

 焜黄:

枯黄。

【古诗今译】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题解】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难点注释】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

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古诗今译】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题解】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难点注释】

1.咏:

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

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

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3.掌:

诗中指鹅的脚掌。

4.拨:

划。

【古诗今译】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5、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题解】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作者简介】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省)人,唐代诗人。

他的诗大部分为五言近体诗,其中咏物诗有120首。

诗作用词精心刻画,描述贴切,但诗兴不足。

【难点注释】

1.解:

分开。

2.三秋:

指秋天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

3.二月:

指春天。

【古诗今译】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太子洗马德仁之孙。

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

【难点注释】

1.碧玉:

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2.绦(tāo):

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

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古诗今译】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解】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难点注释】

1.老大:

年纪大了。

2.衰:

疏落,衰败。

【古诗今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

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8、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题解】“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

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人。

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

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

现仅存绝句六首。

 

【难点注释】

1.孤城:

指玉门关。

2.仞:

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3.羌:

古代的一个民族。

【古诗今译】

远望黄河像丝带一般好像飘到了天空中,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到玉门关外的。

9、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题解】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难点注释】

1.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

太阳。

3.依:

依傍。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

尽。

【古诗今译】

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

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10、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题解】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

唐代诗人。

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难点注释】

1.春晓:

春天的早晨。

2。

晓:

天亮。

3。

不觉晓:

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

闻:

听。

5。

闻啼鸟:

听见鸟叫。

【古诗今译】

春天夜短,不知不觉地睡到了天大亮。

醒来听见外面传来鸟儿欢快的、婉转的歌声,想到了昨夜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在风雨飘摇中有多少花儿被摧残打落。

1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题解】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

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作者简介】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难点注释】

1.凉州:

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2.葡萄美酒:

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3.夜光杯:

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

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4.催:

催促。

5.沙场:

旷沙平野。

后多用来指战场。

【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

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1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题解】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作者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难点注释】

1.但使:

只要。

2.龙城:

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

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

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古诗今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题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难点注释】

1.寒雨:

秋雨。

  2.连江:

满江。

3.夜入吴:

夜晚秋雨入镇江。

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

4.平明:

天刚亮。

  5.客:

指辛渐。

6.楚山:

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

【古诗今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题解】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另一说698-759),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

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苏轼曾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难点注释】

1.鹿柴:

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景:

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古诗今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1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解】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

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广为流传。

【难点注释】

1.使:

到某地;出使

2.浥:

(yì):

湿润,沾湿。

3.更尽:

再喝完。

4.阳关:

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5.故人:

老朋友,旧友。

【古诗今译】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题解】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九月九日:

即重阳节。

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

【难点注释】

1.山东:

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倍:

加倍,更加。

3.遥知:

远远推想。

4.茱萸:

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

【古诗今译】

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

遥想弟兄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7、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题解】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子思乡名诗。

【作者简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

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著有《李太白全集》。

【难点注释】

1.静夜思:

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

怀疑,以为。

3.举头:

抬头。

【古诗今译】

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

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题解】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著有《李太白全集》。

【难点注释】瑶台:

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古诗今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1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解】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难点注释】

1、香炉:

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

2、紫烟:

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古诗今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解】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难点注释】

1.汪伦:

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

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

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古诗今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题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难点注释】

1.之:

到达。

  

2.故人: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3.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

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

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5.唯见:

只看见天际:

天边的尽头

【古诗今译】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2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题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难点注释】

1.白帝:

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

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

叫。

【古诗今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解】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难点注释】

1.中断:

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2.楚江:

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4.回:

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5.出:

突出,出现

6.日边来:

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古诗今译】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2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题解】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

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

有《高常侍集》。

【难点注释】

1.董大:

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

昏暗。

3.君:

指的是董大。

【古诗今译】

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25、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这首诗是杜甫闲居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这是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

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难点注释】

1.西岭:

西岭雪山。

 2.千秋雪:

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

停泊。

 4.东吴:

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

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古诗今译】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向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26、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解】《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

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难点注释】

1.乃:

就。

  2.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

 3.潜:

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径:

乡下的小路。

6.花重: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

【古诗今译】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7、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题解】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

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

【难点注释】

1、迟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

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

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古诗今译】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名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8、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题解】《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难点注释】

1.独步寻花:

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江畔:

江边。

【古诗今译】

黄色陵墓前,碧绿江水缓缓东流,春光融融,微风吹拂,让人略感困乏。

江畔一簇无主桃花忽入眼帘,如火如荼,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名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9、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解】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

【作者简介】张继,唐代诗人。

字懿孙。

襄州(今湖北襄樊)人。

生卒年不详。

天宝十二载(753)中进士。

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

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饰。

【难点注释】

1.江枫:

江村桥和枫桥。

  

2.姑苏:

苏州的别称。

  

3.寒山寺: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古诗今译】

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

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

夜深难眠,又听到从苏州城西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人难耐。

【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0、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题解】《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难点注释】 

1.滁(chú)州:

今安徽省滁州市。

  

2.西涧:

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3.独怜:

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黄鹂:

黄莺。

  

5.深树:

树荫深处。

  6.春潮:

春天的潮汐。

  

7.野渡:

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8.横:

指随意漂浮。

【古诗今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