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第05章 黄酮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1196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化学第05章 黄酮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药物化学第05章 黄酮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药物化学第05章 黄酮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药物化学第05章 黄酮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药物化学第05章 黄酮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化学第05章 黄酮类.docx

《药物化学第05章 黄酮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化学第05章 黄酮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物化学第05章 黄酮类.docx

药物化学第05章黄酮类

注:

加框部分为知识扩展内容或在其他课程中已学过的内容,不要求。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A.6C-6C-6CB.3C-6C-3CC.6C-3C

D.6C-3C-6CE.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具有色原酮B.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C.具有2-苯基色原酮

D.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OCH3B.-CH2OHC.-OH

D.邻二羟基E.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

A.6,7位引入助色团B.7,4/-位引入助色团C.3/,4/位引入助色团

D.5-位引入羟基E.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糖B.羰基C.酚羟基

D.氧原子E.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A.3-OH黄酮B.5-OH黄酮C.5,7-二OH黄酮

D.7,4/-二OH黄酮E.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异黄酮B.黄酮C.二氢黄酮

D.查耳酮E.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黄酮B.二氢黄酮C.黄酮苷

D.异黄酮E.花色素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

(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

A.

(1)>

(2)>(3)B.

(2)>(3)>

(1)C.(3)>

(2)>

(1)

D.

(2)>

(1)>(3)E.

(1)>(3)>

(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6-OH黄酮B.5-OH黄酮C.7-OH黄酮D.4/-OH黄酮E.7-4/-二OH黄酮

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

D.异黄酮E.花色素

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A.盐酸-镁粉试剂B.NaBH4试剂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锆-枸橼酸试剂E.三氯化铝试剂

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A.黄酮醇B.二氢黄酮C.异黄酮

D.查耳酮E.花色素

14.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

D.二氢黄酮醇E.异黄酮

15.具有旋光性的游离黄酮类型是()

A.黄酮B.黄酮醇C.异黄酮

D.查耳酮E.二氢黄酮

16.既有黄酮,又有木脂素结构的成分是()

A.槲皮素B.大豆素C.橙皮苷

D.水飞蓟素E.黄芩素

17.黄酮苷的提取,除了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外,还可采用()

A.冷水浸取法B.乙醇回流法C.乙醚提取法

D.酸水提取法E.石油醚冷浸法

18.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芸香苷,用石灰乳调pH应调至()

A.pH6~7B.pH7~8C.pH8~9

D.pH9~10E.pH10以上

19.黄芩苷是()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

D.查耳酮E.异黄酮

20.槲皮素是()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

D.查耳酮E.异黄酮

21.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

A.石灰乳B.硼砂C.氢氧化钠

D.盐酸E.氨水

22.芸香糖是由()组成的双糖

A.两分子鼠李糖B.两分子葡萄糖C.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

D.一分子鼠李糖,一分子果糖E.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

23.查耳酮与()互为异构体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

D.异黄酮E.黄烷醇

24.可区别黄芩素与槲皮素的反应是()

A.盐酸-镁粉反应B.锆-枸橼酸反应C.四氢硼钠(钾)反应

D.三氯化铝反应E.以上都不是

25.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

A.黄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B.黄酮醇显紫红色C.查耳酮显红色

D.异黄酮多为负反应E.黄酮苷类与黄酮类基本相同

26.硅胶吸附TLC,以苯-甲酸甲酯-甲酸(5︰4︰1)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f值最大的是()

A.山奈素B.槲皮素C.山奈素-3-O-葡萄糖苷

D.山奈素-3-O-芸香糖苷E.山奈素-3-O-鼠李糖苷

27.1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

A.B环H-3′的特征B.C环质子的特征C.A环H-5的特征

D.A环H-7的特征E.B环H-2′和H-6′的特征

2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酸提碱沉B.碱提酸沉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E.甲醇提取

29.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5-OH黄酮B.黄酮醇C.7-OH黄酮

D.4′-OH黄酮醇E.7,4′-二OH黄酮

30.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

A.山奈素B.槲皮素C.芦丁

D.杨梅素E.芹菜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

A.黄酮B.二氢黄酮醇C.查耳酮

D.黄烷醇E.二氢黄酮

2.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A.酚羟基的数目B.酚羟基的位置C.化合物类型

D.共轭双键数目E.洗脱剂种类

3.芸香苷具有的反应有()()()()()

A.盐酸-镁粉反应B.α-萘酚-浓硫酸反应C.四氢硼钠反应

D.三氯化铝反应E.锆-枸橼酸反应

4.黄酮苷类化合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A.碱溶解酸沉淀法B.乙醇提取法C.水蒸气蒸馏法

D.沸水提取法E.酸提取碱沉淀法

5.芸香苷经酸水解后,可得到的单糖有()()()()()

A.葡萄糖B.甘露糖C.果糖

D.阿拉伯糖E.鼠李糖

6.下列各化合物能利用其甲醇光谱区别的是()()()()()

A.黄酮与黄酮醇

B.黄酮与查耳酮

C.黄酮醇-3-O-葡萄糖苷与黄酮醇-3-O-鼠李糖苷

D.二氢黄酮与二氢黄酮醇

E.芦丁与槲皮素

7.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

A.蒽醌B.黄酮C.多糖

D.鞣质E.皂苷

二、名词解释

1.黄酮类化合物2.碱提取酸沉淀法

三、填空题

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_______。

现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______相互联结,具有______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2.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色原酮部分是无色的,但当__________,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而表现出颜色,一般黄酮及其苷显____;查耳酮显____;而二氢黄酮不组成____,故不显色。

3.黄酮类化合物所显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____及____的数目和位置有关。

如果在7或4/位上引入____能促使电子转移和重排,使颜色____。

花色素及其苷的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pH____显红色,pH____显紫色,pH____显蓝色。

4.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____,____,____,____等有机溶剂中;分子中羟基数目多则____增加,羟基甲基化后,则____降低而____增加。

因分子中含有____,故都溶于碱性溶液中。

5.黄酮类化合物多具酚羟基,故显一定酸性,其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________大于_________大于______大于____,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

黄酮7,4/上有羟基,因处于____对位,在_______的影响下,使酸性增强;而C5位羟基,因与C4羰基形成______,故酸性最弱。

6.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还原后显____色;____和____不呈色。

____试剂反应是二氢黄酮(醇)类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试剂,反应后呈____色,可用于与其它黄酮类区别。

7.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凡具有____或____时,都可与多种金属盐试剂反应,生成有色____或____,可用于鉴定。

8.锆-枸橼酸反应常用于区别____和____羟基黄酮,加入2%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均可生成____锆配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液后,____颜色渐褪去,而____仍呈原色。

9.黄酮类化合物常存在于植物的____.____.____等组织中。

多以______形式存在,而木部组织中则多为____存在。

10.黄酮类化合物常用提取方法有_______法,______法。

用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若原料为叶或种子时,可用石油醚处理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脂溶性杂质。

也可在浓缩的提取液中加多倍量的浓醇,除去____,____等水溶性杂质。

11.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有_________法,________法和_________法。

12.聚酰胺色谱法是通过聚酰胺分子上的____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______形成________而产生吸附。

吸附强度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__,以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大小。

常用____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先后流出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黄芩根中分离出黄酮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具有____作用。

黄芩素分子中具有______的结构,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成____化合物而变绿色。

因此在保存、炮制、提取时应注意防止______和______。

14.芸香苷又称____,是____和____缩合的双糖苷。

在冷水中溶解度为____,沸水为____,冷醇为____,热醇为____。

因此可利用芸香苷在冷水和沸水中溶解度的差别进行精制。

15.实验中提取芸香苷时,加0.4%硼砂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花色素亲水性强于其它黄酮,是因为分子呈________形式存在,二氢黄酮的水溶性强于黄酮类是因为其分子呈_______型,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所以水溶度稍大。

四、化学鉴别题

1.①

(A)(B)

2.

(A)(B)

3.

(A)(B)

4.

ABC

五、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以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洗脱先后顺序

ABC

理由:

2.下列化合物水溶性强→弱顺序:

>>

ABC

理由:

3.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50%乙醇液洗脱先→后顺序:

>>

ABC

理由:

4.用乙醇为溶剂提取金钱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后,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20%、50%、70%、9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指出用上述方法分离四种化合物的洗脱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槲皮素山奈酚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洗脱先后顺序:

>>

理由:

5.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ABC

洗脱先后顺序:

>>

理由:

六、问答题

1.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

2.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

3.试述黄酮(醇)难溶于水的原因。

4.试述二氢黄酮.异黄酮.花色素水溶液性比黄酮大的原因。

5.如何检识药材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6.简述黄芩中提取黄芩苷的原理。

7.根据下列流程,指出划线部分的作用,并回答相关问题

槐花粗粉

                     加约6倍量已煮沸的0.4%硼砂水溶液,搅拌下

                     加入石灰乳至pH8~9,并保持该pH值30分钟,

趁热抽滤,反复2次

           

           水提取液            药渣

在60~70ºC下,用浓盐酸调pH4~5,搅拌,静置放冷,

滤过,水洗至洗液呈中性,60ºC干燥。

        

         滤液          沉淀

                       热水或乙醇重结晶

 芸香苷结晶

                    

(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与依据是什么?

(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

(3)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

如果pH>1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

(4)酸化时加盐酸为什么控制pH在4-5?

如果pH<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

(5)以热水或乙醇重结晶的依据?

提取芸香苷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8.写出“碱提取酸沉淀”提取芸香苷的流程

七、解析结构

1.从某中药中分离一化合物,分子式C15H10O5,Mg—HCl反应(+),ZrCl2反应黄色,加枸橼酸褪色,氯化锶反应(—),四氢硼钠反应(—)。

根据提供的化学反应结果及波谱数据,推测相应的信息和化合物的结构:

(1)UV(λmaxnm):

MeOH267296sh336

(2)1H—NMR(三甲基硅醚衍生物),溶剂为CCl4,TMS内标

δ(ppm)6.18(1H,d,J=2.5Hz)

6.38(1H,s)

6.50(1H,d,J=2.5Hz)

6.68(2H,d,J=9.0Hz)

7.56(2H,d,J=9.0Hz)

化合物结构式可能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A4.B5.C6.D7.D

8.A9.B10.B11.E12.D13.B14.E

15.E16.D17.B18.C19.A20.B21.B

22.E23.C24.B25.C26.A27.B28.A

29.A30.C

(二)多项选择题

1.BDE2.ABCDE3.ABDE4.ABD5.AE

6.ABE7.ABD

二、名词解释

1.黄酮类化合物:

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

2.碱提取酸沉淀法:

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三、填空题

1.2-苯基色原酮;三碳链;6C-3C-6C。

2.2位引入苯基;灰黄色至黄色;黄色至橙黄色;交叉共轭体系。

3.交叉共轭体系;助色团;助色团;加深;7以下;8.5左右;>8.5。

4.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亲水性(水溶性);亲水性;亲脂性;酚羟基。

5.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C5-OH;C4位羰基;ρ~π共轭效应;分子内氢键。

6.橙红色至紫红;异黄酮;查耳酮;四氢硼钠(钾);紫色至紫红色。

7.C3、、C5-羟基;邻二酚羟基;配合物;沉淀。

8.C3;C5;鲜黄色;C5-OH黄酮;C3-OH黄酮。

9.花;叶;果实;苷;苷元。

10.溶剂提取;碱提取酸沉淀;叶绿素;油脂;色素;蛋白质;多糖。

11.活性炭吸附;pH梯度萃取;聚酰胺色谱。

12.酰胺基;游离酚羟基;氢键缔合;羟基数目和位置;水和醇;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

13.黄芩苷;抗菌消炎;邻三酚羟基;醌类;酶解;氧化。

14.芦丁;槲皮素;芸香糖;1:

10000;1:

200;1:

300;1:

30。

15.调节溶液pH值;保护芸香苷分子中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配合而沉淀。

16.离子型,非平面。

四、鉴别题

1.ANaBH4A(-)

BB(+)

2.AZrOCL2/枸橼酸反应A(+)颜色不褪

BB(-)颜色减褪

 

3.AHCL-Mg反应A(+)

BB(-)

4.分别取A、B、C样品乙醇液,,加入2%NaBH4的甲醇液和浓HCl,如产生红~紫红色物质为A。

再分别取B、C的乙醇液,加等量的10%α-萘酚乙醇液,摇匀,沿壁滴加浓硫酸,试管中两液界面有紫色环出现为C、无上述现象的是B。

五、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答:

洗脱先→后顺序是:

C>A>B

理由:

A、C都具有4个酚羟基,但是C是非平面的二氢黄酮,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所以先于A洗脱;B分子中羟基最多与聚酰胺吸附最牢固,所以最后洗脱下来。

2.答:

水溶性强→弱顺序:

C>B>A

理由:

C是离子型化合物,水溶性最大;B是二氢黄酮,分子是非平面结构,且分子中羟基较多,所以水溶性较平面型结构的A大。

3.答:

洗脱先→后顺序是:

B>C>A

理由:

B、C同是单糖苷,但B中羟基少且分子是非平面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所以先于A洗脱下来,A是苷元,且分子中羟基最多与聚酰胺吸附最牢固,所以最后洗脱下来。

4.洗脱先→后顺序是:

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奈酚>槲皮素

原因:

槲皮素中羟基数最多,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强,最后洗脱下来;山奈酚与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羟基数相同,后者是单糖苷,因为空间位阻的作用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最先洗脱下来。

5.洗脱先→后顺序是:

B>A>C

原因:

以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苷比苷元先洗脱下来,因此B最先洗脱。

而分子内芳香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

黄酮>二氢黄酮,即C>A,因此A比C先洗脱下来。

六、问答题

1.答:

主要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具有6C-3C-6C为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其分类依据是根据中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状,及B环的联接位置等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黄烷醇类.花色素类.双黄酮类。

2.答:

黄酮(醇)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多显黄色;而二氢黄

酮(醇)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不显色。

3.答:

黄酮(醇)的A.B环分别与羰基共轭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具共平面性,分子间

紧密,引力大,故难溶于水。

4.答:

二氢黄酮(醇)由于C环被氢化成近似半椅式结构,破坏了分子的平面性,受

吡喃环羰基立体结构的阻碍,平面性降低,水溶性增大;花色素虽为平面结构,但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所以水溶性较大。

5.答:

可采用

(1)盐酸-镁粉反应:

多数黄酮产生红~紫红色。

(2)三氯化铝试剂反

应:

在滤纸上显黄色斑点,紫外光下有黄绿色荧光。

(3)碱性试剂反应,在滤纸片上显黄~橙色斑点。

6.答:

黄芩苷为葡萄糖醛酸苷,在植物体内多以镁盐的形式存在,水溶性大,可采用

沸水提取。

又因黄芩苷分子中有羧基,酸性强,因此提取液用盐酸调pH1~2可析出黄芩苷。

7.

(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碱提取酸沉淀法

依据:

芸香苷显酸性可溶于碱水。

(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

硼砂可以与邻二羟基络合,保护邻二羟基不被氧化。

(3)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

芸香苷含有7-OH,4'-OH,碱性较强可以溶于pH8~9的碱水中。

如果pH>12以上,碱性太强,钙离子容易与羟基、羰基形成难溶于水的鳌合物,降低收率。

(4)酸化时加盐酸为什么控制pH在4-5足以是芸香苷析出沉淀,如果pH<2以上容易使芸香苷的醚键形成金羊盐,不易析出沉淀。

(5)以热水或乙醇重结晶的依据是:

芸香苷在热水和热乙醇中溶解度较大,在冷水及冷乙醇中溶解度较小的原因。

提取芸香苷还可以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

8.“碱提取酸沉淀”提取芸香苷的流程

槐花粗粉

                     加约6倍量已煮沸的0.4%硼砂水溶液,搅拌下

                     加入石灰乳至pH8~9,并保持该pH值30分钟,

趁热抽滤,反复2次

           

           水提取液            药渣

在60~70ºC下,用浓盐酸调pH4~5,搅拌,静置放冷,

滤过,水洗至洗液呈中性,60ºC干燥

        

         滤液          沉淀

                       热水或乙醇重结晶

 芸香苷结晶

七、解析结构

1.答:

(1)化学反应提供的信息:

Mg—HCl反应(+),说明可能是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类;

四氢硼钠反应(—),说明可能是黄酮、黄酮醇,不是二氢黄酮类;

ZrCl2反应黄色,加枸橼酸褪色,说明可能是含有5-OH的黄酮类;

氯化锶反应(—),说明无邻二羟基;

(2)UV(λmaxnm):

MeOH267296sh336,进一步说明可能是黄酮不是黄酮醇

(3)1H—NMR

δ(ppm)6.18(1H,d,J=2.5Hz)C6-H

6.38(1H,s)C3-H

6.50(1H,d,J=2.5Hz)C8-H

6.68(2H,d,J=9.0Hz)C3'5'-H

7.56(2H,d,J=9.0Hz)C2'6'-H

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式如下,其分子式也符合C15H10O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