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0571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易错疑难解析

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

【易错点拨】

1.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在这条直线上存在

线段.

2.平面内有n个点,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最多

存在

条直线.

3.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最多存在

个交点.

4.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最多可以将平面分成

部分.

5.邻补角互补,但互补的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6.两条线互相垂直,则相交成90°,反之亦成立.

7.“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意义是不同的,不要混淆.

8.在平行线定义中,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

9.平行线判定与性质极易混淆,应注意题设与结论的辨别,搞清因果关系.

10.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时要注意“两直线平行”这一条件,平行线的性质常常用来证明角相等或互补.

【易错警示】

易错点一:

防止漏解的秘密

【例题1】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3cm,则线段AC=________.

【错解1】点C在线段AB上,则AC=AB-BC=8-3=5(cm),故AC为5cm.

【错解2】点C在AB的延长线上,则AC=AB+BC=8+3=11(cm),故AC为11cm.

【错因】点C可能在线段AB上,也可能在AB的延长线上,容易掉解,因此需分类讨论计算.

【正解】5cm或者11cm.

【案例跟踪】

(2013年犍为县五校联考)某同学在纸上画了四个点,如果把这四个点彼此连接,连成一个图形,则这个图形中会有个三角形出现。

答案:

0或3或4或8

易错点二:

对平行线的认识模糊

【例题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1=∠2时,一定有a∥b

B.当a∥b时,一定有∠1=∠2

C.当a∥b时,一定有∠1+∠2=90°

D.当∠1+∠2=180°时,一定有a∥b

【错解】A或B或C

【错因】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模糊不清或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混

淆.

【正解】D

【案例跟踪】

(2016·山东省菏泽市·3分)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

纸条按下列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 15° .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过A点作AB∥a,利用平行

线的性质得AB∥b,所以∠1=∠2,∠3=∠4=30°,加上∠2+∠3=45°,易得∠1=15°.

【解答】解:

如图,过A点作AB∥a,

∴∠1=∠2,

∵a∥b,

∴AB∥b,

∴∠3=∠4=30°,

而∠2+∠3=45°,

∴∠2=15°,

∴∠1=15°.

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疑难解析】

疑难类型之一:

直线、线段和射线

【例题】[2014·长沙]如图19-2,C,D是线段

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

AB=10cm,BC=4cm,则AD的长为()

A.2cmB.3cm

C.4cmD.6cm

【解析】 ∵AB=10cm,BC=4cm,

∴AC=AB-BC=6cm,

又∵点D是AC的中点,∴AD=DC=3cm.

【点悟】 对于线段的和、差关系以及涉及线段的中点问题,需要结合图形,认真观察.若已知线段上给出的点未明确其位置,还需要分类讨论,千万不要漏解.

【真题链接】

链接1:

(2016•台湾)如图

(一),

为一条拉直的细线,A、B两点在

上,且

=1:

3,

=3:

5.若先固定B点,将

折向

,使得

重迭在

上,如图

(二),再从图

(二)的A点及与A点重迭处一起剪开,使得细线分成三段,则此三段细线由小到大的长度比为何?

(  )

A.1:

1:

1B.1:

1:

2C.1:

2:

2D.1:

2:

5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设出线段OP的长度,从而根据比值可以得到图一中各线段的长,根据题意可以求出折叠后,再剪开各线段的长度,从而可以求得三段细线由小到大的长度比,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

设OP的长度为8a,

∵OA:

AP=1:

3,OB:

BP=3:

5,

∴OA=2a,AP=6a,OB=3a,BP=5a,

又∵先固定B点,将OB折向BP,使得OB重迭在BP上,如图

(二),再从图

(二)的A点及与A点重迭处一起剪开,使得细线分成三段,

∴这三段从小到大的长度分别是:

2a、2a、4a,

∴此三段细线由小到大的长度比为:

2a:

2a:

4a=1:

1:

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比较线段的长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求出各线段的长度.

疑难类型之二:

角的概念与计算

【例题】[2014·滨州]如图19-4,OB是∠AOC的角平分线,OD是∠COE的角平分线.如果∠AOB=40°,∠COE=60°,则∠BOD的度数为()

A.50°B.60°

C.65°D.70°

【解析】 ∵OB是∠AOC的角平分线,OD是∠COE的角平分线,∠AOB=40°,∠COE=60°,

∴∠BOC=∠AOB=40°,∠COD=

∠COE=

×60°=30°,

∴∠BOD=∠BOC+∠COD=40°+30°=70°.

【真题链接】

链接2:

(2016•宜昌)已知M、N、P、Q四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NOQ=42°B.∠NOP=132°

C.∠PON比∠MOQ大D.∠MOQ与∠MOP互补

【分析】根据已知量角器上各点的位置,得出各角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

如图所示:

∠NOQ=138°,故选项A错误;

∠NOP=48°,故选项B错误;

如图可得:

∠PON=48°,∠MOQ=42°,故∠PON比∠MOQ大,故选项C正确;

由以上可得,∠MOQ与∠MOP不互补,故选项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正确得出各角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疑难类型之三: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例题】(2016·山东省滨州市·3分)如图,AB∥CD,直线EF与AB,CD分别交于点M,N,过点N的直线GH与AB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EMB=∠ENDB.∠BMN=∠MNCC.∠CNH=∠BPGD.∠DNG=∠AME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找出各相等的角,再去对照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A、∵AB∥CD,

∴∠EMB=∠EN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AB∥CD,

∴∠BMN=∠MN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AB∥CD,

∴∠CNH

=∠MPN(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MPN=∠BPG(对顶角),

∴∠CNH=∠BPG(等量代换);

D、∠DNG与∠AME没有关系,

无法判定其相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平行线的性质来对照四个选择.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

找出相等(或互补)的角是关键.

【真题链接】

链接3:

(2016·山东省济宁市·

3分)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55°,那么∠2的度数是(  )

A.20°B.30°C.35°D.5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由垂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求出∠3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2的度

数.

【解答】解:

∵AB⊥BC,

∴∠ABC=90°,

∴∠3=180°﹣90°﹣∠1=35°,

∵a∥b,

∴∠2=∠3=35°.

故选:

C.

疑难类型之四:

平行线的开放探究型问题

【例题】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如图20-11①,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为∠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20-11②,以上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请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20-11②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20-11③,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不需证明)

(3)根据

(2)的结论求图20-11④中∠A+∠B+∠C+∠D+∠E+∠F的度数.

【解析】 

(1)过P作AB(或CD)的平行线或延长BP交CD于点E,利用平行线性质证明;

(2)由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导;(3)利用

(2)的结论把所有角转化到一个四边形中.

解:

(1)不成立,结论是∠BPD=∠B+∠D.

证明:

如答图,延长BP交CD于点E,

∵AB∥CD,∴∠B=∠BED.

又∵∠BPD=∠BED+∠D,

∴∠BPD=∠B+∠D;

(2)结论:

∠BPD=∠BQD+∠B+∠D;

(3)设AC与BF相交于点G,由

(2)的结论,得∠AGB=∠A+∠B+∠E.

又∵∠AGB=∠CGF,∠CGF+∠C+∠D+∠F=360°,∴∠A+∠B+∠C+∠D+∠E+∠F=360°.

【点悟】 本题属探索型题目,解题的关键是由图形提供的信息,探索,猜想,归纳出在不同位置上有关角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是近几年中考中的创新型试题.

【真题链接】

链接4:

[2016·中考预测]如图20-13,已知AB∥EF,∠BAC=p,∠ACD=x,∠CDE=y,∠DEF=q,则用p,q,y来表示x.得()

A.x=p+y-q+180°B.x=p+q-y+180°

C.x=p+q+yD.x=2p+2q-y+90

【解析】 如答图,分别过点C,D作

CM,DN平行

AB,EF,

则∠BAC=∠ACM=p,

∠MCD+∠NDC=180°,

∠MCD=∠ACD-∠ACM=x-p,

∠NDE=∠DEF=q,

∴∠NDC=∠CDE-∠NDE=y-q,

∴x-p+y-q=180°,

即x=p+q-y+180°.

【难点突破】

1.(2016•长沙)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

A.

B.

C.

D.

2.(2016•宜昌)如图,田亮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

A.垂线段最短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C.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2016•烟台)如图,Rt△ABC的斜边AB与量角器的直径恰好重合,B点与0刻度线的一端重合,∠ABC=40°,射线CD绕点C转动,与量角器外沿交于点D,若射线CD将△ABC分割出以BC为边的等腰三角形,则点D在量角器上对应的度数是(  )

A.40°B.70°C.70°或80°D.80°或140°

4.(2016·云南省昆明市·3分)如图,AB∥CE,B

F交CE于点D,DE=DF,∠F=20°,则∠B的度数为  .

 

5.(2016·浙江省湖州市·4分)如图1是我们常用的折叠式小刀,图2中刀柄外形是一个矩形挖去一个小半圆,其中刀片的两条边缘线可看成两条平行的线段,转动刀片时会形成如图2所示的∠1与∠2,则∠1与∠2的度数和是 90 度.

6.(2015•内蒙古赤峰4,3分)如图,直线AB∥CD,一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EFG(∠E=60°)的直角顶点F在直线AB上,斜边EG与AB相交于点H,CD与FG相交于点M.若∠AHG=50°,则∠FMD等于(  )

 A.10°B.20°C.30°D.50°

7.(2015•辽宁抚顺)(第14题,3分)如图,分别过等边△ABC的顶点A、B作直线a,b,使a∥b.若∠1=40°,则∠2的度数为 .

 

8.(2016·浙江省湖州市·3分)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

BC和∠DCB,AD过点P,且与AB垂直.若AD=8,则点P到BC

的距离是(  )

A.8B.6C.4D.2

 

【难点突破参考答案】

1.(2016•长沙)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

A.

B.

C.

D.

【分析】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依此定义结合图形即可求解.

【解答】解: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选项B中,∠1+∠2=90°,即∠1与∠2互为余角,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余角的定义,掌握定义并且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2016•宜昌)如图,田亮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

A.垂线段最短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C.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分析】根据“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得到线段AB的长小于点A绕点C到B的长度,从而确定答案.

【解答】解:

∵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

∴线段AB的长小于点A绕点C到B的长度,

∴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能够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3.(2016•烟台)如图,Rt△ABC的斜边AB与量角器的直径恰好重合,B点与0刻度线的一端重合,∠ABC=40°,射线CD绕点C转动,与量角器外沿交于点D,若射线CD将△ABC分割出以BC为边的等腰三角形,则点D在量角器上对应的度数是(  )

A.40°B.70°C.70°或80°D.80°或140°

【分析】如图,点O是AB中点,连接DO,易知点D在量角器上对应的度数=∠DOB=2∠BCD,只要求出∠BCD的度数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

如图,点O是AB中点,连接DO.

∵点D在量角器上对应的度数=∠DOB=2∠BCD,

∵当射线CD将△ABC分割出以BC为边的等腰三角形时,

∠BCD=40°或70°,

∴点D在量角器上对应的度数=∠DOB=2∠BCD=80°或14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量角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BOD=2∠BCD,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4.(2016·云南省昆明市·3分)如图,AB∥CE,B

F交CE于点D,DE=DF,∠F=20°,则∠B的度数为 40° .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得E=∠F=20°,由三角形的外角定理证得∠CDF=∠E+∠F=4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结论.

【解答】解:

∵DE=DF,∠F=20°,

∴∠E=∠F=20°,

∴∠CDF=∠E+∠F=40°,

∵AB∥CE,

∴∠B=∠CDF=40°,

故答案为:

40°.

5.(2016·浙江省湖州市·4分)如图1是我们常用的折叠式小刀,图2中刀柄外形是一个矩形挖去一个小半圆,其中刀片的两条边缘线可看成两条平行的线段,转动刀片时会形成如图2所示的∠1与∠2,则∠1与∠2的度数和是 90 度.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如图2,AB∥CD,∠AEC=90°,作EF∥AB,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得到EF∥CD,则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1=∠AEF,∠2=∠CEF,所以∠1+∠2=∠AEC=90°

【解答】解:

如图2,AB∥CD,∠AEC=90°,

作EF∥AB,则EF∥CD,

所以∠1=∠AEF,∠2=∠CEF,

所以∠1+∠2=∠AEF+∠CEF=∠AEC=90°.

故答案为90.

 

6.(2015•内蒙古赤峰4,3分)如图,直线AB∥CD,一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EFG(∠E=60°)的直角顶点F在直线AB上,斜边EG与AB相交于点H,CD与FG相交于点M.若∠AHG=50°,则∠FMD等于(  )

A.10°B.20°C.30°D.50°

【解析】平行线的性质.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CKG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KMG的度数,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直线AB∥CD,∠AHG=50°,

∴∠AKG=∠XKG=50°.

∵∠CKG是△KMG的外角,

∴∠KMG=∠CKG﹣∠G=50°﹣30°=20°.

∵∠KMG与∠FMD是对顶角,

∴∠FMD=∠KMG=2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7.(2015•辽宁抚顺)(第14题,3分)如图,分别过等边△ABC的顶点A、B作直线a,b,使a∥b.若∠1=40°,则∠2的度数为 80° .

【解析】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先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AC=60°,故可得出∠BAC+∠1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60°.

∵∠1=40°,

∴∠BAC+∠1=100°.

∵a∥b,

∴∠2=180°﹣(∠BAC+∠1)=180°﹣100°=80°.

故答案为:

8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8.(2016·浙江省湖州市·3分)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

BC和∠DCB,AD过点P,且与AB垂直.若AD=8,则点P到BC

的距离是(  )

A.8B.6C.4D.2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过点P作PE⊥BC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

的距离相等可得PA=PE,PD=PE,那么PE=PA=PD,又AD=8,进而求出PE=4.

【解答】解:

过点P作PE⊥BC于E,

∵AB∥CD,PA⊥AB,

∴PD⊥CD,

∵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

∴PA=PE,PD=PE,

∴PE=PA=PD,∵PA+PD=AD=8,

∴PA=PD=4,

∴PE=4.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