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养心汤.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0168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子养心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子养心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子养心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子养心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子养心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子养心汤.docx

《三子养心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子养心汤.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子养心汤.docx

三子养心汤

三子养心汤

  下文是关于三子养心汤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三子养心汤

(一)

三子养亲汤排毒祛湿

  扶阳祛湿的养生治疗方案,使更多的人意识到湿浊才是现代人最大的健康顽敌。

“阳气不足,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药品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

老百姓都知道治病要除根。

那么怎么才能除病根呢?

其实祛除痰湿就是在挖病根,哪怕是认为不治之症的恶病,都能通过这种治疗取得明显效果。

道理很简单,痰湿是滋生疾病的温床,祛除痰湿,改变人体的内部环境,很多疾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三子养亲汤”,就是用炒莱菔子、炒白芥子、炒苏子打粉冲服,有化痰、理气、除湿、温中、降逆的功效。

简单的三味中药,既清除了体内的湿邪毒素,又疏通了经络调养了气血,还增补了脾胃功能,对于咳嗽、痰湿、哮喘、湿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体质等慢性病有立竿见影之效。

  1、炒菜菔子的功用:

  莱菔子又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等,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

  炒用化痰定喘,《内经》云:

“聚于胃,关于肺。

”脾胃之纳、运、升、降失常,饮食湿浊聚于胃而成痰。

而肺之痰,每由肺脏受邪,清肃失司所致。

用莱菔子消食化痰、下气定喘,使仓禀无浊聚,求其本也。

用莱菔子,有痰则断其源;无痰则调节脾胃之气机,升降有度,邪自难存。

  2、炒白芥子:

  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胃经;辛辣行散;具有豁痰利气,温经除寒,散结水肿的功效;

  主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胃寒吐食,肢体麻木,寒湿痹痛,结核瘰疬,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三子养心汤】

  3、炒苏子:

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药品化义》:

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教,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

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

隔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

《经》云,膻中为上气海,如气郁不舒,及风寒客犯肺经,久遏不散,邪气与真气相待,致饮食不进,痰嗽发热,似弱非弱,以此清气开郁,大为有效。

三子养心汤

(二)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汤

  【别名】

  三子汤(《寿世保元》)。

  【来源】

  《韩氏医通》卷下。

  【组成】

  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白芥子(主痰);莱菔子(主食痞兼痰)。

  【制作方法】

  上三味,各洗净,微炒,打粉,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或等分。

  【用法】

  直接取粉10_15克,煎煮或焖泡后即可饮用或做丸剂食用。

  【作用】

  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服用加减】

  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三子养亲汤方义】

  白芥子除痰,紫苏子行气,莱菔子消食。

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

  【三子养亲汤方解】

  本方原治老年人中气虚弱,运化不健,水谷精微化为痰,痰壅气逆,肺失肃降,以致食少痰多,咳嗽喘逆等,病急则须治标,故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

  痰消气顺,喘嗽自平。

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

“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

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

”正如吴鹤皋云:

“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

”(《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矣。

  湿浊是现代人最大的健康顽敌。

“阳气不足,湿邪不去,吃再多药品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

治病要除根,那么怎么才能出病根呢?

其实祛除痰湿就是在挖病根,痰湿是滋生疾病的温床,祛除痰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改变人体的内环境,很多疾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三子养亲汤,就是用炒莱菔籽、炒白芥子、炒苏子打粉冲服。

  有化痰、理气、除湿、温中、降逆的功效。

  简单的三样中药,既清除了体内的湿邪毒素,又疏通了经络调养了气血,还增补了脾胃功能。

对于咳嗽、痰湿、哮喘、湿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体质等慢性病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

【三子养心汤】

  这三味药在中药店都能买到。

炒莱菔籽150g、炒苏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药店打成细粉。

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

用开水冲服,

  这个药没什么异味,稍微有点辛辣。

苏子和莱菔子有温中理气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湿。

  三子养亲汤在临床应用上,犹如常山赵子龙的一条长枪,使用起来可以说是一当十,所向披靡。

三子养心汤(三)

加味三子养亲汤肺源性心脏病良方MicrosoftWord文档

(2)

  加味三子养亲汤肺源性心脏病良方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其主要用于痰壅气滞导致的咳喘等证,由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组成。

笔者用其加减为“五子肺心病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组成及用法

  白芥子10克,紫苏子12克,车前子10克,葶苈子8克,莱菔子10克,大枣10克,所有药品包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7天为1个疗程。

1~2个疗程后,肿消,咳喘缓,改用辨证处方加减治疗。

  病案举例

  患者王某某,女,1946年出生,平素有慢性支气管炎20多年。

2006年8月12初诊。

患者3月前,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先后在村医院、卫生院以“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治疗3周,未见明显好转;转到地方疾控中心以“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治疗1月余,未见好转,病情反加重;转到县人民医院以“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治疗2周,病情更加重,达到喘不能动,口唇发紫,全身中度浮肿;转到三甲医院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慢性支气管炎伴严重肺部感染”,病危,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担心死在外地,放弃住院治疗,回家“等死”。

遂来求笔者上门诊治,“死马当活马医”,只是尽点人道治疗而已。

  诊见:

喘气不能坐卧,依椅而坐,口唇发绀,不能动弹,动则喘气加重,颜面浮肿,时有咳嗽,痰多伴黄,食欲差,胸腹有胀闷感,足跗浮肿,有明显凹陷,小便量少而黄,大便偶有结,舌淡苔厚腻,脉濡数无力。

血压:

140/98mmHg,心率:

143次/分,体温:

℃,呼吸次数达30次/分。

  西医诊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功能衰竭,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

中医诊断:

痰饮,喘证,肺胀,胸痹。

辨证:

痰热阻肺,水饮凌心,脾肾阳虚。

治疗:

  1.西医给予抗感染、纠正心衰等治疗,分别用头孢拉定、香丹注射液、替硝唑等静脉用药,每天液体量控制在250毫升~300毫升,每天1次。

  2.中医汤剂:

熟地黄20克,山药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丹参10克,麻黄5克,大枣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温服。

【三子养心汤】

  治疗两天后,患者无明显好转,反心悸、心慌,喘气加重。

考虑水饮凌心,心脉瘀阻,肺络不宣,继续按西医方法治疗,停用上方,改方为:

  白芥子10克,紫苏子12克,葶苈子8克,莱菔子10克,车前子10克,麻黄3克,大枣10克,布包水煎服,煎2次混匀分3次服用,每日1剂。

  2剂后,患者明显感觉好转,心率降到102次/分,呼吸次数降到26次/分。

笔者恍然大悟,原来患者病情一次次加重,达到极其严重的状态,是因大量输液,水湿过多,饮停胸肺,心脉瘀阻而致。

效不更方,以防攻伐太过,再伤正气,加黄芪15克,丹参10克。

  1周后,患者能下床适当走动,食欲增加,浮肿明显减轻,血压128/80mmHg,心率83次/分,呼吸23次/分,余症明显减轻。

2周后,浮肿消退,咳嗽次数少,痰少,可以缓慢走动,稍动重喘气,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有力。

  停用西医治疗,在后方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1月余,诸证轻微,可做一般家务。

再随证加减调养1月后,到县医院做X摄片显示,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痊愈,慢性支气管炎并发的感染完全控制,临床治愈。

嘱避风,防着凉,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及时治疗,随访3年,未见复发。

目前还健在。

  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因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加重而致。

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合理氧疗等。

导致心功能衰竭者可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等。

根据该病的基础病及并发症等,归属于中医的喘证、哮证、肺胀、痰饮、胸痹等病范畴。

  对于本病的病机,在基层的认识不是很到位,部分患者因为反复的输液,液体量过大、过快,导致饮停胸肺而加重。

笔者在三子养亲汤的基础上加车前子、葶苈子、大枣。

方中白芥子味辛性温,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等功效,《本草纲目》载“利气豁痰……治咳嗽反胃”。

紫苏子味辛性温,具有止咳平喘等功效,《本草逢原》称其为“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

葶苈子味苦辛性寒,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药性论》说其“疗肺壅上气咳嗽,除胸中痰饮”。

车前子味甘性寒,具有利水通淋、清肺化痰等功效,《药性论》认为其为“去心胸烦热”的佳品。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具有消食化积,降气化痰等功效,《本草纲目》载其“下气定喘,治痰”。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药性等功效,《日华子本草》称其具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损”等功能。

六药共凑清肺平喘、润肺化痰、泻肺消肿、利水除饮等功效,对减轻该病心功能衰竭有很好的疗效。

  近年来,笔者每遇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因为反复不规则应用液体导致加重的患者,用此方后都收到比较理想的疗效,说明该方在改善心肺功能方面有较好的

  临床效果。

笔者观察,不管什么证候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浮肿时用该方都会很快使肿消,且大多数肿消后不反弹,肿消则余证随之缓解。

三子养心汤(四)

三子养亲汤“夏治”肺气肿  我有肺气肿,一个老中医跟我说夏天用三子养亲汤进行调养,肺气肿会好很多。

三子养亲汤包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

加适量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用2次,有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功效。

  杭州武先生

  点评:

  本方原用于治疗老年人中气虚弱、运化不健、水谷为痰、食少痰多、咳嗽喘逆等病症。

病急则须治标,病缓则须治其本,故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均为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

  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所以对于肺气肿属于痰壅气逆者效果好。

值得注意的是,体虚脾弱之人不宜久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医师乔志强

  自制陈香液除脚臭

  我老公喜欢运动,身体健康了,但脚臭的问题解决不了。

前些天,偶然听见一个朋友说了一个方子,自制陈香液可以除脚臭:

取茵陈、藿香、枯矾各30克,碾为粗末,装入布袋内,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7分钟,然后取药液泡足15~25分钟,每日1次,同时勤换鞋袜。

上药可连用3天,15天为1疗程。

我给老公试了之后,他说还真的有效果。

推荐给大家使用。

  天津曹女士

  点评:

  脚臭是由于足部多汗而使皮肤角质层浸软,细菌分解而散发出的气味。

  配置的陈香液取茵陈、藿香、枯矾各30克,可抑制病菌,还能芳香化湿、敛汗除臭。

中医认为,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利湿清热退黄的作用显著,煮汁外用可利湿止痒,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浊,和中止呕,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其祛脚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枯矾有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

三药合用,可有效杀菌、燥湿、除臭。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博士代金刚

  巧用柳叶治脚气

  取新鲜柳叶250克,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沸5分钟,先熏蒸患处,待水温下降至能耐受时,再浸泡半小时,早晚各1次。

一般熏泡4~7天即可。

  天津张女士

  点评:

  脚气的致病菌是真菌,生命力极强,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而且对紫外线、放射线等也有相当的抵抗力。

另外,真菌对营养的要求低,易生长。

因此,脚气是比较顽固的。

  除了讲究个人卫生,规范用药治疗外,中医药的小偏方也效果明显。

据《中华医学宝典》记载,鲜柳树叶性味苦寒无毒,嫩叶味苦性凉、无毒,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

中医用其煎汁治疗脚气、脚气感染引起的红肿、化脓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脚趾缝溃烂时,摘几片最嫩的柳叶,将其搓成小丸状,夹在脚趾缝溃烂处,晚上夹入后再穿上袜子,以防滑掉,第二天就可见效,3天脚气即可治愈。

脚气大面积发病时,可用嫩柳叶一把,加水煎熬,然后用煎熬的温水洗脚,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脚气六七天即可治好。

  在我国医药宝库中,述及柳叶药效的典籍颇多。

唐朝《外治秘要》一书中记载用柳叶治黄疸,明代李时珍用柳叶治疗白浊、解丹毒、消痛肿。

至今,中医临床认为柳叶有清散、利尿、消炎、解毒的作用。

用柳叶制成的注射剂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膀胱炎、化脓性腮腺炎、乳腺炎、咽喉炎都有良好功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三子养心汤(五)

罗铨教授治疗虚劳病的经验  摘要:

罗铨教授是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云南省名中医,全国第二、第三批及云南省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罗教授从事中医药医教研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

罗教授治疗虚劳病注重病因、气血阴阳、病位以及标本的辨治,处方用药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

  关键词:

罗铨;虚劳;经验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5-0004-03

  虚劳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脏腑元气亏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理过程的一类慢性虚衰性症候的总称。

罗铨教授治疗虚劳病具有独特的经验,笔者有幸师从罗铨教授三载,收益匪浅,谨将导师治疗虚劳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认识

  罗铨教授认为导致虚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即体质因素、生活因素和疾病因素。

体质决定着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机、症候的倾向性,体质的特征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父母体虚,遗传缺陷,胎中失养,孕育不足等因素,造成禀赋薄弱,体质不强,在体质不强的基础上,易于因虚致病,或因病致虚,日久不复而成为虚劳;生活中劳累过度、情志失控、房劳不节、饮食不当和起居失常造成神气不足,真阴暗耗,脾胃虚弱,终致虚劳;大病、久病、年老者,正气亏损,精气耗伤,由虚致损,逐渐发展成为虚劳。

  尽管导致虚劳的原因复杂、多样,但总的不外气、血、阴、阳的亏虚。

罗老认为虚劳在病情的发展过程中,因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气血阴阳之间常相互影响,形成阴阳两虚,气血双亏;同时脏腑之间因存在生克制化的关系,某个脏腑的亏虚很容易累及其它脏腑的不足,一损俱损,五脏交亏,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的虚损是该病病机演变的主要环节。

  2辨证要点

  辨病因虚劳病因复杂,但病因的明确能为诊治疾病提供有力的辨证依据。

先天禀赋不足者,以心肾不足为多;饮食不当者,脾胃受累,脾胃虚损难免;情志所伤者,肝脾虚损;久病不愈、大病之后,气血不足;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早衰、老衰者肾气不足。

  辨气血阴阳之虚虚劳病患者的主诉症状较多,辨证时须在诸多的主诉症状中,抓住其主要病症,结合舌脉象,予以辨清气血阴阳之虚。

气短乏力,心慌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者,为气虚,气虚进一步加重,伴随里寒之症,如形寒肢冷,倦怠乏力,大便溏泄,舌质淡胖为阳虚。

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等脉道不充,机体失于濡养的症状为血虚。

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烘热盗汗,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者为阴虚。

病程短者,多伤及气血;病程长者,多损及阴阳。

  辨病位气血阴阳的虚损总与脏腑虚衰密切相关,辨清病位,治疗才能有的放矢。

根据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进行病位的确定,如血脉、神志方面的不足多考虑为心的病证;呼吸和水液代谢的异常责之于肺;食物的受纳、消化和吸收功能不强为脾脏虚弱所致;情志,筋脉,气血的异常责之于肝;先天禀赋不足,生殖机能、水液代谢的异常,脑髓、骨、听觉、一部分呼吸方面的异常,多为肾虚。

  辨标本虚劳病虽多为不足之证,但因虚致实而形成的虚实夹杂证也不少见,治疗时须分清标本、主次,治疗才能效如所愿。

如虚损不甚,兼有实邪者,以实邪为本,虚损为标;因虚感邪者,虚为本,邪为标。

气血同源,阴阳互根,辨证时仍须分清标本,治疗才能事半功倍。

气虚及血者,气虚为本,血虚为标;血虚及气者,血虚为本,气虚为标。

阴损及阳者,阴虚为本,阳虚为标;阳损及阴者,阳虚为主,阴虚为辅。

它脏损及脾肾者,以脾肾虚损为本,它脏为标。

  3论治原则

  “虚者补之”是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因病证之不同,补益必须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针对主要环节,予以补益,才能扭转虚损之病势。

  罗老辨治虚劳的原则是气虚及血者,益气为主,养血为辅;血虚及气者,养血为主,佐以益气;气血虚损严重时,气血双补;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者,以治本为主;它脏损及脾肾者,以补益脾肾之虚为主。

早衰、老衰、自衰者,从肾论治。

虚损不甚,兼有实邪者,治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因虚感邪者,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以祛邪。

  虚劳为慢性疾病,若辨证正确,治疗有效,应守法守方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辨证调护对虚劳的康复也尤为重要,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舒情志、节房事是虚劳康复的基本保证。

  4常用方药

  气虚肺气虚:

常用方药:

补肺汤加减。

若卫表不固,易感风寒,玉屏风散加味,汗多加太子参、浮小麦、麻黄根、生龙骨、生牡蛎等。

脾气虚:

常用方药: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加黄芪、山药、炒白芍、薏苡仁等。

  血虚心血虚:

常用方药:

养心汤加减。

若心悸,脉结代,炙甘草汤加味,黄芪、当归、炒杭芍、炒白术、川芎、茯苓、炒枣仁等。

肝血虚:

常用方药:

四物汤加味加黄芪、阿胶、制首乌、枸杞子、鸡血藤等。

  阴虚肺阴虚:

常用方药:

百合固金汤加味,加白芨、百部、炙紫菀、炙款冬花等。

心阴虚:

常用方药:

天王补心丹加减,若火旺,口舌生疮者,可去当归、远志加黄连、灯芯草、淡竹叶等。

脾胃阴虚:

常用方药:

益胃汤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口干唇燥甚者,加石斛、花粉、玉竹。

不思饮食者,加神曲、炒鸡内金、麦芽等。

肝阴虚:

常用方药:

补肝汤加味,头痛、眩晕、耳鸣较重加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目干涩畏光,视物不明者,加枸杞子、女贞子、草决明等;若肝火亢盛而兼见急躁易怒,尿赤便秘,舌红脉数者,加黄芩、栀子;肝阴虚而以胁痛者,加川楝子、炒元胡、炒香附、郁金等。

肾阴虚:

常用方药:

自拟灵芝益寿汤(灵芝、制首乌、枸杞等十余味中药,已生产为院内制剂“灵芝益寿丸”)。

潮热、口干咽痛、脉数、舌红者,虚火较甚,加知母、黄柏;腰酸遗精者,加牡蛎、金樱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阳虚心阳虚:

常用方药:

桂枝甘草汤加味,加黄芪、五味子、茯苓、琥珀等,心胸疼痛,血脉瘀滞者,加郁金、川芎、丹参、赤芍、三七等;形寒肢冷,脉迟者,加附片、巴戟、仙茅、仙灵脾、鹿茸等温补阳气;水肿者,加车前子、泽泻、猪苓等。

脾阳虚:

常用方药:

附子理中丸加减,腹中冷痛较甚,加高良姜、炒香附、吴茱萸等;食后腹胀及呕吐者,加砂仁、半夏、陈皮。

腹痛较剧,加檀香、砂仁、元胡、香附等。

肾阳虚:

常用方药:

右归丸加减,遗精加金樱子、桑螵蛸;大便稀溏者,减熟地、当归加潞党参、炒白术、苡仁;五更泄泻者,合四神丸;喘促气短甚者,加蛤蚧、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

  5典型病例

  杨某,男,65岁。

因头昏耳鸣三年就诊,刻下:

头昏耳鸣,腰酸腿软,烦躁失眠,口干舌燥,健忘,大便秘结,3~5日一行。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最高血压为“170/115mmHg”。

查体:

Bp:

150/95mmHg,形体消�,HR:

90次/分,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西医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2级,高危组。

中医诊断:

虚劳(肾阴虚)。

治以滋补肾阴。

处方:

灵芝15g,制首乌30g,桑椹子15g,熟地15g,枸杞15g,三七5g,龟胶10g(烊化),黄精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当归15g,火麻仁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砂仁8g,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

二诊:

诉夜眠明显好转,头昏耳鸣稍有减轻,自药后大便已两日一行。

查体:

Bp:

140/80mmHg,HR:

81次/分,舌质红,少苔,脉细。

舌脉同前,药证相符,初显疗效,原方续进五剂,以观动静。

三诊:

诉二诊后,随服药次数的增加,头昏症状逐渐减轻,耳鸣已减十之七八,腰膝酸软及口干也明显好转,大便每日1行,舌质红,苔薄白,脉细。

患者诸症渐平,有向愈之势,改服院内制剂灵芝益寿丸,每日2次,每次10g,善后巩固。

  按:

本病例为肾阴虚之虚劳,以自拟灵芝益寿汤治疗最为合适,灵芝益寿汤是罗老积四十余年临床经验归纳总结的治疗肾阴虚之经验方。

因患者阴虚症状较重,罗老在灵芝益寿汤中加入二至丸以加强滋补肾阴的力量;阴虚肠燥,加当归、火麻仁养血润肠通便;烦躁,失眠,加生龙骨、生牡蛎以镇静安神;方中加入归肾、脾、胃经之砂仁,该药既能芳香醒脾助消化又能温脾化湿防滋阴药败胃伤脾,该方配伍得当,药效卓著。

虚劳的治疗非一朝一夕之功,须缓进慢补,勿操之过急,在诸症缓解后罗老改用药力持久的丸剂治疗,其意在此。

三子养心汤(六)

赤小豆利水消肿等8题  六神汤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旋覆花、九节菖蒲、炒枳实、远志、瓜蒌皮、莱菔子、姜半夏、姜竹茹、车前子各10克,生姜3片,丝瓜络、茯苓、代赭石各15克,甘草6克。

7剂,水煎服。

服用后,每日解白色黏液便十余次,自感一身轻松,口腔溃疡也明显好转,手足内热悉除。

  葛根芩连汤解肠道湿热

  2型糖尿病早中期,很常见的证型之一是肠道湿热症。

其辨证要点有二:

一是大便黏臭;二是舌苔黄厚腻。

葛根30克,黄芩30克,黄连15克,生姜三片(以生姜易甘草),煎水服用,可缓解肠道湿热症状。

  补肾壮骨功腰汤

  熟地黄60克,山药30克,山萸肉3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土元10克,丹参30克,桑寄生15克,续断15克,焦杜仲15克,仙灵脾15克,川牛膝10克,当归15克,三七10克。

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7天为1疗程。

现代医学中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病变属肾虚血淤证者均可应用。

  赤小豆利水消肿

  中医认为,水肿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的气化功能失调有关,赤小豆可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可改善肾炎水肿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尤其适合水肿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疮脓、尿黄的患者。

  小便白浊服中药粉

  莲子、益智仁、煅龙骨各30克,共研细粉,每次服6克,空腹米汤送服。

莲子味甘、涩,性平,有养心安神,益肾固精的功效。

临床用莲子、益智仁、煅龙骨治疗肾虚不固型小便白浊、梦遗泄精有较好疗效。

  中药热敷治滑膜炎

  小茴香、威灵仙、花椒、桂枝、炙草乌、炙川乌、五加皮、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

将药研成细粉,装入布袋,隔水蒸30分钟,趁热敷膝,以皮肤能耐受为限,每日2~3次,10天为一疗程。

中药热敷治滑膜炎采用中药袋热敷,可促进淤血吸收,起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足浴按摩治高血压

  用夏枯草、钩藤、白菊花煎液浴足,药渣足心按摩(于睡前施行)。

夏枯草30克,钩藤、白菊花各20克,加水浸泡2小时,煮沸15分钟,药汁泡足,每天l剂,每次15分钟,泡后倒出药汁,双足踏于药渣上,用药渣按摩足心,借物理摩擦力和药物效能控制血压,每次15分钟,每晚1次。

  六子孝亲汤治疗老慢支

  六子孝亲汤是由出自《韩氏医通》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