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8558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docx

《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docx

煤炭科技信息第16期

主办:

国投新集设计研究院

年6月23日星期三

年月日

 

2011年第16期(总第29期)

2011年11月28日

煤炭科技信息

目录

枣矿集团成功研发矿用移动式救生舱1

洁净煤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重点专项1

“潜艇级”煤矿救生舱在泰兴研制成功1

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即将发布1

淮北矿业创新技术治瓦斯3

GE研发新技术抢攻煤炭清洁技术市场4

六项科技成果荣获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

枣矿集团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项目通过国家鉴定评审5

山东矿机可移动式救生舱正式下线5

神华神宁煤业灵新矿沿空留巷工艺应用走在同行前列6

邯矿一项采煤技术获国家三项专利授权6

煤炭家族的新面孔7

世界最大功率3000千瓦采煤机在山西问世8

国内首台百万千瓦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试制成功9

煤矿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进展9

河北煤炭综采数字化控制系统获国家专利14

渝西矿业:

技术创新极薄煤层开采创造奇迹14

我国自动化无人煤炭采掘成套设备研制取得突破15

VATION巨洋大屏幕显示系统在煤炭行业的应用16

达竹煤电石板选煤发电厂煤泥水处理系统技改成功18

滨湖煤矿三项技术获国家专利19

东滩煤矿科技创新持续健康发展19

煤矿用安全仪器仪表行业四大壁垒20

义马集团耿村矿两科技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21

大孔径瓦斯排放孔在神东贯通22

枣矿集团成功研发矿用移动式救生舱

枣矿集团成功研发矿用移动式救生舱。

可移动式救生舱主要用于矿井下,根据矿井工作面的变动可作相应的移动。

该系列救生舱采用高强度压力容器钢制作,其抗拉强度可达500MPa,屈服强度高达350MPa,耐抗爆炸冲击力大于1MPa,达到国家规定0.3Mpa的要求。

该系列救生舱型号为KJYF,分为8人、12人、16人、20人、30人等数种。

救生舱采用无外接电源运行方式,运行时间确保120小时;突出优点是改变了原有的制冷方式,采用化学材料物理相变制冷,不用电,免维护,无需操作,其相变点温度为24~27℃,相变潜热为260KJ/Kg,可逆相变次数为5000次。

洁净煤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重点专项

科技部官员11月13日透露,“十二五”科技规划拟定了科技技术研发的6大方向(包含4个重点专项和6个主题),这6大方向将获得国家60亿资金支持。

其中,“洁净煤技术”位列四大重点专项中。

据了解,该专项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突破煤炭清洁转化的核心技术和生产线关键工艺及装备,推动大规模煤基多联产工业示范,煤基情节燃气、煤制油、煤制烯烃。

突破超高参数超临界发电,IGCC等煤炭洁净发电的关键技术及设备。

“潜艇级”煤矿救生舱在泰兴研制成功

当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能够有一个安全的庇护场所是营救井下矿工的重要途径。

日前,泰兴市华诚机电成功研制出核定承载8人,抗压能力达到“潜艇级”的煤矿安全救生舱,并有望年内投入使用。

救生舱分为过渡舱、生存舱、设备舱三个部分,10多个平方米的内部空间里,无电力空调、环境监测表、抗高压观察窗乃至座便器等各项系统一应俱全。

据介绍,煤矿救生舱是由华诚机电与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舱体的抗压、保温等各项技术标准均达到了“潜艇级”。

在250米水深处人员可在舱内正常居住。

在外部温度达55度以上情况下,人体可以正常生活12个小时以上。

里面还可以提供食物和水,可以保证人员生活96个小时。

下一个阶段公司将迅速开展研制16人舱的样品,春节之前完成24人舱的样品研制工作。

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即将发布

 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官员修炳林10日在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目前已经基本制定完成,将于近期发布。

修炳林称,这是第一份以能源行业形式出现的规划,是能源行业的综合基础性规划。

突出“四位一体”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据悉,规划将已具备一定基础并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重大科技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同时部署了未来十年之内有望取得突破的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如高温高强度材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快堆示范工程、储能技术等。

修炳林说,规划将突出“四位一体”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勘探与开采技术领域、加工与转化技术领域、发电与输配电技术领域、新能源技术。

在这四大领域中,企业人士比较看好将从智能电网建设中受益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和性能源技术领域。

而规划在发电和输配电领域制定了“设立高效、节能、环保的火力发电技术”,“先进、生态友好的水力发电技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间接式电源并网及储能技术”,“智能化电网技术”5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

解决并网中的储能技术

据介绍,规划将发布7项重大技术研究、7项重大技术装备、10项重大示范工程和13个技术创新平台。

这7项重大技术研究包括:

高效清洁火力发电技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坝工程技术、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涉及与施工关键技术、流域体积水电站多目标优化调度技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和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技术。

据记者了解,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技术现在的市场需求较为迫切。

国家科技部智能电网863重大专项专家组副组长、电力技术智能化研究所所长江秀臣表示,科技部智能电网“863”专项中有60%的资金投向该技术,今年国家将投2.5亿元。

“并网技术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储能技术。

”一位研究储能技术的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关于电力储能系统的市场,2010年,全球电力储能装机容量约为125GW,约占世界电力装机总量的3.0%。

我国电力储能装机容量为16GW,仅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7%,远低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

“到2020年,我国电力储能装机容量需要达到80GW(新增60GW以上),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4.5%,市场需求巨大而迫切。

”他还说,2050年时,我国电力储能装机容量需求将占总装机容量的10%左右,市场需求更大。

此外,输变电领域的7项重大技术装备包括:

超临界发电技术装备、微小型燃气轮机、重型燃气轮机、大型高效水电机组、高性能输变电关键设备、大容量快速储能装置以及智能化输变电设备。

核电三大规划正制订中而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则强调了核电技术的发展,包括消化吸收三代核电站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堆型及相关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并在示范快堆核电站建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运行、高性能燃料元件和MOX燃料元件以及商用后处理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在回答企业代表关于日本核事故发生后各国暂缓核电发展的问题时,修炳林表示:

“中国会吸取他国的教训,认真做好安全工作,但不会停止核电发展的进程,美国、法国等核大国也不会停止。

”他还告诉记者,《核安全规划》、《核电安全规划》、《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三个规划都在制订当中,会从安全角度出发认真制定我国的核电发展计划。

此外,修炳林还介绍了规划中的我国能源发展要实现“从保障供给为主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从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从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向绿色、多元、低碳化能源发展转变”等“六个转变”。

淮北矿业创新技术治瓦斯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坚持以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深入开展瓦斯灾害综合治理模式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淮北矿区特色的瓦斯治理技术体系。

淮北矿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煤层稳定性差、地压大、煤层软、透气性差,岩浆岩侵蚀严重。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创建了从矿井到采区突出煤层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体系,制定采区瓦斯地质编图规则,并建立突出煤层瓦斯地质管理信息系统,编制矿井、采区瓦斯地质图,制定10多项瓦斯治理的企业技术管理标准。

对开采深度大,瓦斯灾害严重的区域,集团公司投入巨资试验进行“一井三用”抽采煤层瓦斯技术。

该项技术自2005年在芦岭煤矿试验,每口井投入资金近500万元,目前累计成井12口,累计抽采瓦斯近380万立方米。

坚持产学研联合,攻克技术难题。

近年来,该集团先后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建了“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设立了采矿技术、通风安全、建井技术、机电信息、煤炭加工与利用技术研究所;聘请院士及相关行业专家、教授、学者近80名担任各研究所领导和研究员,与集团公司联合进行攻关,解决了制约矿区瓦斯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其中“深井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区域性瓦斯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GE研发新技术抢攻煤炭清洁技术市场

GE中国研发中心近日宣布,与GE能源集团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超(超)临界直流炉仿真模型获得成功,这套模型是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模型为核心的仿真机系统,服务于发电厂的安全与节能运行管理,有助于提高火力发电的效率和减少排放。

GE本土研发的基于物理机理的仿真模型可应用于350兆瓦~1000兆瓦等级的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机系统。

记者了解到,这套超(超)临界直流炉仿真模型已经投入商业运行。

今年9月底,湖南省电力公司科学研究院成为这套模型的首个客户,年底河北建投沙河电厂也将采用600兆瓦超临界仿真机项目。

GE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鲁杰对本报记者说:

“这套模型的成功应用将提高我们在超(超)临界仿真与控制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并为我们的仿真机和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走向更高等级的1000兆瓦超(超)临界领域铺平了道路。

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提高火电厂发电效率的有效手段。

权威数据显示,如果中国600兆瓦等级的燃煤机组采用超临界技术,一台超临界机组比同等级亚临界机组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

GE中国研发中心电气系统总监康鹏举说:

“作为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超临界机组的能源转化效率高。

仿真模型能接近现实的操作环境,对于实现节能减排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项科技成果荣获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山西焦煤集团公司2011年科学技术大会上,“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围岩活动机理与巷道支护对策研究”等六项科技成果荣获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山西焦煤所属汾西矿业技术中心、新峪公司、新柳煤业联合研发的“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围岩活动机理与巷道支护对策研究”煤炭开采创新项目,有机地补充和完善了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理论方面的研究,解决了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巷道支护技术难题,并取得了显著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山西焦煤所属霍州煤电机电部、技术中心、水电热力公司联合研发的“霍州矿区供电系统改造”机电项目,解决了35kV站之间串供环供多、结构不合理易导致事故等问题,保障了矿井安全供电。

投入运行以来,110kV系统从未出现过越级顶闸事故,提高了矿井供电的可靠性。

山西焦煤所属西山煤电杜儿坪矿和西山技术中心、通风处联合研发的“北三8#煤盘区68305瓦斯预抽巷区域预抽采”通风安全项目。

通过对未采区域大面积长时间的煤层瓦斯预抽,缓解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期间的风排瓦斯压力,有效降低吨煤原始瓦斯含量,降低工作面的配风量和粉尘含量,提高矿井瓦斯抽采量和抽采率,实现“高瓦斯区域低瓦斯状态下作业”。

山西焦煤所属西山煤电屯兰矿研发的“煤矿通风瓦斯面域化实时监测预警与综合防御系统”通风安全项目,通过从通风、抽采防止瓦斯积聚等源头入手研究,研发了“煤矿安全面域化集成测控综合防御系统技术”等13项创新技术。

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一通三防”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空白。

山西焦煤所属华晋焦煤研发的“沙曲矿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通风安全项目,提高了山西焦煤华晋焦煤沙曲矿4#煤层瓦斯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和煤矿瓦斯治理技术水平,保证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高了瓦斯利用率,实现了煤与瓦斯共采。

项目获2009—2010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山西焦煤所属霍州煤电吕临能化研发的“低温度强富水深厚松散表土层斜井冻结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矿建项目,通过将砂砾石层涌水和相邻表土、基岩冻结为一个整体,控制了水患影响,降低了砂砾石层中的掘进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资金,确保了矿建安全,在煤炭行业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枣矿集团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项目通过国家鉴定评审

枣矿集团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项目通过国家鉴定评审。

近日,枣矿集团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重机协会停车委员会专家的许可鉴定评审。

该项目属于特种设备制造项目之一,注册资金2.56亿元,拥有生产制造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三维铣床、自动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和大直径折弯机等先进大型装备,生产规模能够达到10000个立体车位。

目前已获得简易立体车库和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的型式检验许可证。

此次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专业机构的生产许可鉴定评审,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拓宽了更大发展空间,延伸了非煤产业发展链条,为打造“山东第一、全国一流”百亿集团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起到了助推作用。

山东矿机可移动式救生舱正式下线

近日,山东矿机作为继林州重机之后第二家宣布进军矿用移动救生舱领域的煤机企业,今年投资的移动式救生舱有望成为公司另外一大利润增长点。

今年5月份成立的的山东矿安避险装备有限公司,经过近半年的研发,可移动式救生舱正式下线,近期亮相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

该救生舱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生产规模为年产KJSD-Ⅰ型矿用救生舱80台(额定救援4人),KJSD-Ⅱ型矿用救生舱120台(额定救援16人)。

据悉,项目建成并达产后,正常年生产KJSD-Ⅰ型矿用救生舱80台、KJSD-Ⅱ型矿用救生舱120台,该项目有望给公司带来近3亿元的销售收入。

神华神宁煤业灵新矿沿空留巷工艺应用走在同行前列

近日,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工艺在神宁煤业集团灵新矿成功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果,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

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工艺于2010年10月20日在该矿L4406工作面应用,由于L4406工作面采高低、地质条件复杂,在该项技术应用的最初面临着巨大困难。

为了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难题,灵新矿相关业务部门及综采二队认真制定顶板管理措施,采取及时移架、下口铺设金属网的施工方案,加强顶板支护,同时加强员工安全知识的学习,规范操作行为,重视机电设备的维护和工程质量,规范操作程序,注重利用综采工艺技术促进高产、稳产。

开展了“比安全、比学习、比技术、比质量、比进尺、比协作”的劳动竞赛活动。

一系列措施的运用,有效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目前,沿空留巷注柔模墙已达到820米,创全国同行最高水平。

据了解,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工艺的成功运用,有利于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回采率,延长矿井寿命;有利于改善巷道维护,降低巷道掘进率,进而节约材料耗费和人工成本,提高巷道利用率;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降低瓦斯涌出量;有利于改善矿井技术经济指标,节约支护材料,降低巷道维护费,减少掘进费用,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邯矿一项采煤技术获国家三项专利授权

近日,由冀中能源邯矿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研发的超高水材料应用煤矿采空区充填开采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三项授权专利。

其中,“一种采空区袋式充填采煤方法”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与之配套的“一种矿用充填浆体制备系统”和“一种采空区袋式充填液压支架”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

自2008年邯矿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研究超高水材料应用煤矿采空区充填开采技术以来,在陶一矿井下先后应用了“采空区开放式充填”、“采空区袋式充填”、“开放与袋式混合充填”等采煤新技术。

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采了6个工作面,安全采出建下压煤50余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此项技术获得了2010年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誉为“实现煤炭绿色开采的一次技术革命”。

煤炭家族的新面孔

人造地火

目前煤炭依然是电力主要的来源,但又会产出大量的废渣废气。

让煤炭能够被更清洁地利用,一直是能源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也许可以解决部分难题。

早在1888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就提出设想,认为可以让煤以在地下燃烧的方式,直接提供煤气。

当时他的提议并未得到认可,直到20年后,英国才开始进行第一次煤炭地下气化试验,苏联也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试验场。

煤炭地下气化,开始从设想走进现实。

煤炭地下气化开采,是把矿井内不适于以传统方式开采的煤炭引燃,加入水蒸气、氧气等气化剂,把煤矿本身变成一个气化炉。

它的可燃性产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能把传统的物理采煤转化为化学采煤,把建井、采煤和气化三种工艺合而为一,产出的煤气经过净化处理就可用于供热或者发电。

这种开采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

成本低、效益高且环保。

采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不再需要开采和运输煤炭,也不需要在地面洗选和加工;它不仅可以回收矿井遗弃的煤炭资源,而且还可以开采传统技术难以开采或经济性较低的煤层。

如果使用地下气化煤气发电,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净效率可超过40%,而污染物的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一成左右,还能降低三分之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节省一半以上的水资源消耗。

但是在地下直接转化煤气也有其困难所在:

就目前而言,其商业化程度还无法和地上气化相比。

地面气化炉是在固定设备中进行的燃烧反应,易于测试和控制;而地下气化的工作面是移动的,管路和产气处理系统也是移动或半移动的,反应状态和安全状态都难以控制。

在实际生产中,还会因为地质条件的变化、淋水、瓦斯渗透等情况随机影响,让煤气的组分、热值和流量变得更加捉摸不定。

如果把地面气化炉比成稳定的火电站,那么地下气化就是靠天吃饭的太阳能和风能电站。

今年7月份,我国宣布要建立一个发电能力达到1000兆瓦的煤炭地下气化发电站。

这意味着,这种技术已经具备了大中型气化矿井的产业示范规模,也许可以让未来的煤电更加清洁。

碳粉发电

与此同时,另外一批研究人员也在开发把煤炭变成二氧化碳的新方式,不过应用的规模更小一些—也许会用在电动汽车中。

通过被叫做“直接碳燃料电池”的技术,煤炭可以在变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发电,省去了更多麻烦,而且更高效。

这种“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一样,只是生产电能、而非存储电能的设备。

它能以极高的效率完成化学能和电能的转换,而产生的副产品,大多只是纯净的二氧化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熔融的碳酸盐或者强碱做为电解质,用颗粒状、多孔的碳材料做为阳极,使用铁镍这类金属的氧化物作为阴极制造燃料电池。

在使用时,碳和水在内部重整成一氧化碳和氢,再与氧气反应成为二氧化碳和水。

虽然看起来很好,但是在这种燃料电池中,对材料的预处理将会是个重要问题。

天然的煤炭并不适合直接使用,因为电池阳极的活性取决于结晶混乱度和比表面积,大体来说,结构越不规则、比表面积越大,活性就会越高。

人们已经尝试了碳纤维材料和活性炭,也发现把煤用焦油粘接后高温碳化后形成的结构,也能够满足需要。

虽然这种电池看起来还不适合电动汽车—它的工作温度较高,动辄需要400摄氏度以上,但是也许可以作为发电厂的附加清洁模块,或者为小型独立的区域供电。

人们更关注的是它的环保、高效以及原材料丰富的优势—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计算指出,基于直接碳燃料电池的热电循环系统,热效率能达到90%;而与传统火力发电厂和制氢厂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77%。

美国《大众机械》杂志将其评为2010年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足以表现出人们对它美好前景的信心。

2010年,加利福尼亚州自然资源研究所下属的直接碳技术公司开始建造10千瓦直接碳燃料电池原型,而俄亥俄州的ContainedEnergy公司则已经申请了一些排他性专利,试图在这种新型发电装置的市场上抢得先机。

这种新的小型清洁发电方式,也许会改变人们对于传统发电设备的印象,也可能会成为那些缺乏电力的地区的新选择。

世界最大功率3000千瓦采煤机在山西问世

记者3日在此间了解到,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暨设备展览会上,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展出的当代世界最大功率3000千瓦电牵引采煤机引起业内人们浓厚兴趣。

据了解,这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综采设备,可在井下采7.2米煤层、每小时产煤量4500吨,不仅技术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价格仅为同类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二。

今年8月,此公司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年产千万吨级大采高2500千瓦采煤机项目,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整机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又研制成功这台世界最大功率3000千瓦采煤机。

这台采煤机是针对中硬厚煤层地质构造研制的,各项技术性能比2500千瓦采煤机更先进,结构更合理,可靠性更高,可满足煤矿一井一面一次采7米厚煤层、年产原煤千万吨的要求。

业内专家评审认为,该产品整机结构合理,技术参数定位具有前瞻性,达到了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采煤机研发与制造企业。

自1951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割煤机后,就始终引领中国采煤机技术发展方向。

近年来,又率先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液压牵引采煤机、第一台机载交流变频电牵引采煤机等。

先后开发出百余项产品,有30余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有50多项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

据称,“十一五”末,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成为中国综采综掘成套煤矿设备的主要供应商,步入世界一流煤机制造企业行列。

国内首台百万千瓦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试制成功

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宣布,被列入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计划的100万千瓦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产品经过二年的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和精心制造,通过水力模型设计计算、泵体结构强度校核及重点关键技术攻关,公司自主研制的首台给水泵样机已经完成了试制及性能试验,参加本次2011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这一成果填补了100万千瓦火电机组给水泵国产化设备的空白,其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经性能试验检测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该锅炉给水泵产品的成功研制必将打破外商长期对同类产品的市场和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装备制造发展再立新碑。

煤矿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进展

 我国煤岩动力灾害世界第一

煤岩动力灾害,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矿压。

突出是采掘工作面周围煤岩向采掘空间高速喷出的一种动力灾害过程,高地应力和高压瓦斯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我国最大的突出灾害发生在四川三汇坝一井,在几钟内突出煤岩12780吨,喷出瓦斯气体140万立方米。

冲击矿压灾害是在高应力作用下,采掘空间周围的煤岩体失稳破坏并向采掘空间高速运动的动力灾害过程,高地应力是主要能量来源。

我国最大的冲击矿压发生在抚顺老虎台矿,震级达到里氏4.3级。

煤岩动力灾害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严重摧毁巷道等采掘空间、破坏保障安全的通风系统。

灾害过程伴随矿井瓦斯涌出异常,常诱发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群死群伤。

2004年郑州大平矿死亡148人的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2005年辽宁阜新孙家湾矿死亡214人的冲击—瓦斯爆炸事故;2009年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死亡108人的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

这类灾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是煤矿重大工程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煤岩动力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截至2010年,我国已备案的煤岩动力灾害矿井达1420多个。

由于种种原因,还有超过一倍数量的这类矿井没有备案。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累计发生31000多次动力灾害,平均每年死亡近300人。

目前,除海南、广东、福建、浙江、西藏等少数省区外,我国主要采煤省区不同程度地受动力灾害的威胁,著名的平顶山、淮南矿区的主力矿井全部为突出矿井,兖州矿区主力矿井受冲击灾害威胁严重。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灾害更为严重,预防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我国煤矿国有重点矿平均采深700米,最深达1365米,煤层最大瓦斯压力达10兆帕。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重、特大瓦斯突出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40%和28.5%;2010年发生的11起重特大瓦斯事故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6起,死亡150人,分别占54.5%和68.2%。

从煤矿重特大事故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比例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