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7948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docx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docx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一时期的领导活动,总是受到当时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关系、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制约的。

(P3)<多选>

第二节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领导是人类群体活动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是完整的实践活动。

它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带领和协调被领导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的一种行为过程。

(P8)

这个过程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P9)<多选>

其基本矛盾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

(P9)

领导科学一些最基本的内容有比较稳定的核心,大致概括为:

(P11)

(1)领导活动的主体,包括领导者的观念、职能、素质等问题;

(2)领导活动的结构,即指领导体制等问题;

(3)领导活动的过程,包括领导职能的运用、展开,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发挥以及领导效绩的考评等问题。

主体、结构、过程,应是领导科学研究范围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领导科学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P11)<单选>

1.综合性。

2.应用性。

3.社会历史性。

第三节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第一节领导

领导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P20)<由什么决定>

1.领导是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

领导的这种带领、引导、指挥、协调的属性,是各个社会领导活动的共同的自然属性。

2.领导活动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尤其还具有社会属性。

究竟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归根到底应是由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的。

这种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属性就是领导的社会属性。

在任何社会中,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了领导的本质。

分析领导的特征,应分别概括领导认识和领导实践的特征:

(P22)

1.领导认识的特征。

<单选、简答>

(1)原则性

在我国,领导认识的原则性,主要是指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超前性

领导者这种超前认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指领导者善于向群众学习,把群众不完全的先进认识集中起来,化为全面的系统的先进认识,从而有效地带领群众前进。

二是有时一些群众首先认识了问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先进性的认识总是被淹没在群众中,领导要善于发现这些认识,并把它转化为方针政策。

(3)综合性

领导认识的综合性,就是指领导认识是一种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知识。

这是由领导活动的综合性与领导环境的综合性决定的。

(4)创造性

领导认识的创造性是指领导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新的概念的范畴,善于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领导认识是最能体现人的认识创造性思维本质的认识活动。

(5)系统性

领导活动是一个多元素、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领导环境等。

领导认识的系统性,要求领导者必须对工作进行有机的动态的系统分析,找出其构成要素,分析各要素的作用,并发现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领导实践的特征。

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P27)

第二节领导者

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在一定的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

例如,在公务员职位体系中,担任副科长以上职务的公务员称为领导,而科员、办事员是被领导者。

(P29)<单选>

领导者的特征:

(P30)<多选>

1.拥有职权。

领导者的职权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资格,它有以下性质:

职权是组织赋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力;职权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范围;职权有客观内涵,与领导者的个人的主观特征无关。

2.负有责任。

社会主义领导者的责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政治责任。

(2)工作责任。

(3)法律责任。

3.提供服务。

4.富于创新。

5.多重角色。

第三节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的特征:

(P33)

1.服从性。

2.受动性。

3.对象性。

4.源泉性。

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

第四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只是分工不同,他们的关系主要是:

(P38)<简答>

(一)相互信任的关系

(二)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相互支持的关系

(四)相互转化的关系

(五)相互监督的关系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第一节领导的职能

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的一般职能,具体来说,包括:

(P42)

(一)引导

(二)指挥指挥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

(三)组织(四)协调(五)监督(六)教育

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P48)

(一)决策

(二)用人(三)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节领导的原则(重点节)

领导的原则很多,领导原则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分为总原则、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三大类。

一、领导的总原则:

(P52)<简答>

(一)党的基本路线原则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这条路线的简明而准确的概括。

(二)实事求是原则

(三)民主集中原则

(四)群众路线原则

群众路线原则要求各级领导者:

(P54)<单选>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

(2)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导者是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公仆的本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观点;

(3)以群众的利益为准则,树立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4)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动力,树立相信和依赖群众的观点。

二、领导的基本原则:

(P55)

(一)统一领导原则

为了实现统一领导,还必须解决这样两种关系:

(1)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2)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二)分层领导原则(三)系统整体原则(四)权责一致原则

(五)民主公开原则(重点)

在领导活动中贯彻民主公开原则,能够较好地体现出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在领导活动中贯彻民主公开原则,将有助于领导决策。

在领导活动中贯彻民主公开原则,办事程序公开,是群众对领导实行民主监督的前提。

在领导活动中贯彻民主公开原则,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六)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七)“相结合”原则

第四章领导观念(非重点章)

战略观念。

战略具有一些本质特征:

(P74)

一是全局性。

二是长期性。

三是层次性。

领导者应怎样树立战略观念呢?

(P74)

首先,要重视对战略依据的研究。

其次,要善于提出战略思想。

再次,要明确地选择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最后,要大力抓好战略实施。

改革创新观念。

改革创新观念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

(P80)

(一)改革意识

(二)创新和进取精神(三)开放观念(四)未来观念

第五章领导与决策

第一节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

决策活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P87)<多选>

(1)针对性

(2)目标性(3)实施性(4)选择性(5)优化性

决策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决策概念专指决策者对行动方案的最终选择,即通常所说的最终“拍板”。

广义的决策概念,是把决策理解为决策者制订、选择、实施行动方案的整个过程。

(P87)

古代的决策,通常来说属于经验决策的方式,它主要是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知识、才智和经验而做出的决策,决策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领导者和个别高明谋士的认识和经验。

(P88)

当今高度发展的社会状况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化程度高,社会组织的规模扩大,社会活动的变化加剧,社会的信息量剧增。

(P88)<选择题-为什么发生从经验决策方式到科学决策方式的转变?

>

在决策的分类中,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区别:

(P91)<单选>

确定型决策,是指提供给决策者选择的每个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这种结果又是事先可以准确地知道,这种条件下的决策就是确定型的决策。

决策者只要比较各方案的结果就可以确定最好的方案。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提供给决策者的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后果,而各种后果可能出现的概率又是未知的,这种决策类型就是不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也是指提供给决策者的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但是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这种决策类型就是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的区别在于,是否事先知道每个方案的各种后果出现的概率。

一般来说,确定型决策方案的结果确定,比较容易判断选择,而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要冒一定风险,是难度较大的决策。

决策的模式:

(P91)

(一)理性决策的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是由西蒙提出的。

(二)渐进决策的模式

渐进决策模式是由美国的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

(三)综合决策的模式

第二节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重点节)

科学的决策一般说来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标准:

(P96)<简答>

其一,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

(是非标准)

其二,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

(是非标准)

其三,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

(优劣标准)

其四,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小。

(优劣标准)

科学决策必须遵循下列几条基本的原则(具体概念):

(P97)

(一)客观原则

客观原则是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下列的其他原则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决策的客观性原则。

科学决策首先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客观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决策对象的发展趋势、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判断和选择。

(二)信息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处理(决策)—输出(执行决策)的过程,决策的科学性是同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用性成正比的。

科学决策要求掌握决策所需要的充足的信息,缺乏及时、准确、适用的信息,领导就无法作出明确的决策,信息不灵势必导致决策的失误。

只有掌握了充分信息的领导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决策的主动权。

(三)预测原则

科学的预测是科学决策的前提,科学的决策必然要求科学的预测。

因为决策的执行是在决策之后,也就是说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的决定,所以决策就必须事先预测未来的各种情况和趋势,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

科学的预测为决策提供了社会、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趋势,从而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四)程序原则(具体概念)

严格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是科学决策的又一条重要原则,这是区别于传统的经验决策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决策就要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一步一步地进行。

决策是一个活动过程,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工作又有先后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通常说来决策的基本程序是(也是科学决策整个过程的四大阶段(P101)):

(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

(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4)实施方案,完善决策。

(五)可行原则

科学决策的可行原则,要求对决策方案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只有在决策方案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最终选择,这是科学决策的又一重要原则。

可行性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决策方案在政治上、经济上、技术上的合理性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论证,从而使决策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

只有经过可行性研究的方案,才能提供给领导做最后的抉择。

(六)选优原则

决策就是行动目标和方案的设计和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而只有一种方案就无法对比选择。

所以科学决策要求遵循选优原则,要求在各种方案之中对比选择。

多方案选择是现代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方案的优与劣,要经过比较才能鉴别,必须制订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备选方案从多种方案中对比选优。

(七)“外脑”原则

现代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谋”与“断”的相对分离,形成了由各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成为领导者决策的不可缺少的“外脑”。

科学决策强调建立合理的决策体制,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智囊团的“外脑”作用。

由各种专家组成的智囊系统,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方法,为决策提供参谋咨询服务,在决策过程中负责设计各种可行性方案,对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和精确的定量分析,保证决策方案的客观性。

为了获取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通常要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P100)

第一个环节是信息的收集。

第二个环节是信息的加工处理。

第三个环节是信息的传递。

第三节决策中的领导者

领导者是现代决策体制的核心。

(P109)

现代决策体制由三大系统构成:

(P110)

(一)决策的信息系统

(二)决策的智囊系统

(三)决策系统(亦称决断系统、决策的中枢系统)

领导者对决策方案的抉择有集体抉择和个人抉择两种方式。

(P113)<单选-各自的优缺点和不同点>

1.集体抉择是由具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共同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

具有决策权的全体成员,以多数通过的形式,作出选择方案的决定。

这种决策方式适用于法律、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一般采用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集体抉择的最大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经验和知识,避免个人意见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和科学性。

集体抉择也有利于做到协调一致,因为集体决策并不只是一个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形式的问题,而是相互讨论统一认识的过程,这样就有助于决策做出后全体一致、同心同德、协调行动,保证决策方案的执行顺利进行。

集体抉择的主要缺点有两方面:

其一是速度慢,有时会议而不决,贻误时机;其二是职责不清,因为每人分担一份责任,往往会导致互相推诿,无人负责。

2.个人抉择是由具有决策权的个人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具有决策权的领导者个人有权决断,并对后果负责。

在一般的事务性工作中,以领导者的个人抉择方式为好。

个人抉择方式的优缺点正好与集体抉择方式相反,其优点是:

责任明确,抉择迅速。

个人抉择的缺点主要是两方面:

其一,个人抉择难免受个人知识、经验的限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二,个人抉择容易造成个人专断,如果决策者思想不纯,就会滥用权力,营私舞弊。

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是“多谋”与“善断”的关系:

(P119)

一方面,领导者必须保证智囊团的独立研究,甚至允许其唱对台戏,而不把个人的意见强加给他们,更不允许领导已经作出结论,而只让智囊团论证自己结论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领导者又不能让智囊团代替自己决策,不能完全为智囊团的意见所左右,要考虑到智囊团的意见,但不能让他们代替领导者选择方案。

第六章领导与选才用人

第一节衡量人才的标准和领导选才用人的意义

所谓人才,是指具有时代所要求的先进的思想道德品质,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有较高的才能或专长,以自己的本领和劳动对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P121)从这一定义出发,我们认为,人才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P121)

1.创造性。

2.历史进步性。

3.社会性。

4.专业性。

5.相对性。

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P129)<论述>

(一)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

(二)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三)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将起着关键作用

第二节选拔人才的原则和制度

人才选拔原则。

考察识别人才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P133)

(一)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二)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三)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注意)

第一,对于考察对象的长处和短处,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忌走极端,即说某人好就完美无缺,捧到天上去了;说某人坏就一钱不值,贬到地下去了。

用这种形而上学的方法是不可能发现人才的。

第二,在考察人才的长处与短处时,对短处必须给予充分的认识,但同时必须以考察长处为主。

如果只注意人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对优点和成绩视而不见,这样永远也发现不了人才。

(四)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使用人才的原则和制度

人才使用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有:

(P142)<选择题>

(一)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

(二)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

(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四)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原则

(五)五湖四海、宽以容才的原则

(六)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

(七)爱护人才、关心帮助的原则

(八)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第七章领导与思想政治工作(非重点章)

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P160)<单选>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还表现为它能够有效地促进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对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起保证作用。

(P162)

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唯一正确的方针。

(P175)

第八章领导体制

第一节领导体制概述

领导体制是指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体系的总称。

概括地说,领导体制就是领导意图借以实现的组织结构形式、人员配置方式和权限划分模式,其中,领导权限的划分是领导体制的核心问题。

(P191)

领导体制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P192)

(一)领导组织结构

(二)领导的层次与跨度

(三)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

(四)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

第一,决策中心。

第二,咨询系统。

第三,执行系统。

第四,监督系统。

第五,信息反馈系统。

(五)领导人员的配置与管理制度

西方国家的企业领导和管理体制与国家领导体制有很大的区别,由于是微观领导体制,其灵活性和变异性就比较大。

从近代到现代,它随着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P198)(重要)

第一是从家长制领导到管理阶层兴起的阶段,其时限大约在工业革命前后。

在工业革命前,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所有者、管理者集于一身,自然实行家长制领导。

工业革命后,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致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出现了专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管理阶层,即在企业界普遍盛行“经理制”领导体制。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对后来企业领导体制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第二是从单个“硬专家”领导发展到“软专家”集团领导的阶段。

工业革命后期,企业中技术因素大大增加,新兴的管理层逐渐变成精通某一专门专业技术的“硬专家”。

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进一步结合,企业内部结构日趋复杂,分工越来越专门化,经营管理在生产过程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原来精通某一专业技术的“硬专家”无法胜任领导了,需要有专门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职业“软专家”担任领导。

战后,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高度高度综合,企业的经营管理又过渡到“软专家”集团领导的阶段。

第三是从集权制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多级领导的阶段。

家长制、经理制和专家制领导体制从决策与管理结构方式上看,大都属于决策与管理相溶合的集权制领导方式。

但是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越来越走向集团化,集权制的领导体制已不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提出了在集中领导下扩大分散权的问题。

美国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首先在大型企业中开创了集中领导、分散管理的“事业部制”领导方式。

这种“事业部制”的优点在于把决策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使企业的高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进行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思考与决策,这样既增强了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又提高了管理效率。

因而这一领导方式随后即在各国大型企业中迅速推广开来。

这是西方企业领导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第二节领导体制的类型

以职责权限、决策及指挥方式为标准来划分,领导体制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P119)

一、集权制与分权制(各自的优缺点)

集权制的优点,在于能够统一意志,集中力量,统一政令,指挥灵活,便于协调;能够统筹全局,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计谋长远,利于重点建设。

其缺点是,缺乏弹性和应变能力,不易因时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不易提高效率,容易束缚下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致下级唯命是从,消极等待;弄得不好,容易导致官僚主义、个人专断等弊病,影响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分权制的优点在于,分级治事,分级负责,使下级机构富有弹性和灵活性,能够因时因地制宜,增强应变能力,易于发挥下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效率,增强效益。

其缺点是,容易导致自立门户,政令不一,各自为政,产生不顾大局的地方主义和分散主义等弊端。

二、一体制与分离制

三、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四、层次制和职能制

第三节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

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有:

(P210)

(一)党的领导的原则

(二)民主管理原则

(三)法制原则

(四)合理划分权限原则

(五)活力与效率原则

第九章领导者的素质

第一节领导者素质概述

第二节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领导者必须在政治、法律、能力、品德、身心等方面具有高于一般群众的素质:

(P226)

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领导者的首要条件。

二、法律素质

三、知识素质

四、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

领导者应该具备以下能力素质:

(一)预测与决断能力

(二)组织指挥能力(三)交际协调能力(四)应变创新能力

五、品德素质

六、身心素质

第三节领导者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第四节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及其优化(重点节)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含义:

(P242)

什么是领导集体素质结构?

结构,就是一事物中各种相关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在宇宙世界的每个领域,任何事物、过程或现象并不是孤立静止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的以系统形态出现的有机综合体。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形成了结构,不同要素的排列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功能,甚至相同的要素的不同排列组合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构,产生不同的效应。

领导集体不是由若干成员简单松散拼凑成的,而是若干领导成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度科学地排列组合起来的,相互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具有高度组织性和能动性的有机整体。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就是领导成员素质的组合构成,它是一个有机的综合性的高智能结构。

领导集体的功能大小不在人员的多少、个体素质的高低,而在于领导成员素质要素的合理恰当的排列组合,即领导集体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成员素质的组合结构。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组成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领导集体素质的合理结构。

一个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P245)

(一)梯形的年龄结构

(二)协调的气质结构

(三)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互补的智能结构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途径:

(P248)<简答>

(一)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前提

(二)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保障

(三)开发人才资源,搞好后备队伍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重要源泉

第十章领导方法

第一节基本领导方法

领导方法是由领导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基本领导方法是由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摸索和创造出来的,这个方法就是群众路线的方法。

(P251)

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

(P257)

(一)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

1.开调查会。

这是毛泽东1927年作湖南农民运动调查、后来在江西作社会调查时采取的主要方法。

2.解剖麻雀。

3.走马看花和下马看花。

4.胸中有数和种试验田。

(二)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

第二节领导的日常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