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7549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创造学思想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所选的8则,是《创造学思想录》的核心部分,这8条,也是8个段落。

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文章从七个方面来阐述创造学思想。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2.体会作者的论证方法,反复品味隽永、智慧的语句。

3.能从文中受到启示,对自己的学习观重新思考。

教学重点

了解创造性思维品质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意识。

课前准备

1.解作者,读《创造学思想录》全文。

2.集有关创造的故事或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文章结构复习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解决重大问题,不仅需要严肃的态度,更需要灵活的头脑。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培养灵活头脑的途径和方法。

第2自然段:

造就自己规则,不拘前人经验。

第3自然段:

多问几个假若,逆向思考问题。

第4自然段:

使用你的想像,头脑始终鲜活。

第5自然段:

与众不同思考,他山之石攻玉。

第6自然段:

从箱子里走出,路不通再选路。

第7自然段:

看到画面之年,思考问题超前。

第8自然段:

设计顺其自然,创造以人为本。

二、课文分析

课文所选的8则,是《创造学思想录》的核心部分,这8条,也是8个段落,现逐段扼要分析如下:

1、《放松》

本段讲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

放松。

作者在这里以猴子为例,说猴子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创造力,它是因为身上痒,所以做出一副严肃的表情,俨然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

这是对“严肃表情”的揶揄,意在告诉人们创造应当处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中,凡事不可过于紧张。

当然,奥赫所讲的“放松”,是在“严肃”前提下的“放松”,即在艰苦钻研和积累基础上的“放松”。

《辞海》中的“灵感”词条说:

“创造者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酝酿思考的紧张阶段,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促使创造活动中所探索的重要环节得到明确的解决,一般称为获得灵感。

”这种“灵感”的获得一般是在放松的无意识情况下获得的。

这里把“放松”放在创造性思维的首要位置,强调不要“事事都板着脸孔”,也就是说,不要一味“严肃”,“严肃”应该与“放松”相结合。

2、《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这一段讲述了古代寓言中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故事,意在告诉人们转换思维角度,摆脱习惯性思维,进行求异思维就会有所创新。

作者先用“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亚历山大“想尽办法”还是“一筹莫展”等句子来说明用常规思维方法来解“高尔丁死结”的窘迫状况。

既而,描写亚历山大手起剑落,死结解开,他也成为亚洲王的情形。

在这个寓言里,“死结”是一种象征,意味着此路不通。

亚历山大不去“解”结,而用剑去“辟”结,另辟新路一举成功,喻指转换思维角度,摆脱习惯性思维进行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创造本身就是一个怪结,没有人能把它解开,它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解释和定义。

只有当人们用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解开它的时候,才赋予了它确切的解释和定义,赋予了它规律和法则。

3、《多问几个假若》

这一段由5个句子组成,讲述创造性思维要善于进行发散性思考。

第1句总说,第2~4句分说,第5句又是总说。

第1句中的“离奇”二字是关键。

所谓“离奇”,是出人意料,不平常、古怪之意。

下面所列的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离奇。

第5句总结,说“这类问题可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点明“多问几个假若”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4、《使用你的想像力》

这一段是讲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这一段由3句话组成。

第1句是讲幼年时想像力得到充分培养。

第2句则引用人们的话,说明成年人大多不再使用自己的想像力。

第3句引用毕加索的话说明成年人保持和使用自己想像力的重要性。

这一段和第3段紧密联系,“多问几个假若”,其中也包含了想象的问题。

人们把观察、了解到的各种材料,在大脑中重新组合,融会升华,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这种思维活动就叫想象。

想象本质上是一种假设。

想像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但是当人进入青年期以后,知识贮量增加,判断力增强,这时,往往以判断代替想象,以抽象思维代替形象思维,导致了想像力的衰退和枯竭。

“问题在于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提醒人们,想像力是十分宝贵的,应该终生保持。

5、《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本段引述科学家埃尔伯特·森特·格奥尔基的话,说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就是转换角度,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看问题,即善于求异。

然后用实例来证明观点:

第一个用锯末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第一个用块状焙烧苏打做冰箱除臭剂的人,第一个吃牡蛎的人都获得了成功。

连用三个“第一个”强调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

6、《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这一段谈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箱子”就是指文中所说的“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

全段先说每种文化都有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接着讲人类的创造都是因为冲破了这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而产生的。

最后作者借罗伯特·怀尔特之口举出经典例子——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和第5段一样,这仍然是在启发人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7、《看到画面之外》

这一段讲的是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即创造性思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文段先记叙了依荷华州一位农民,他看见新建成的铁路,想到的只是铁轨和火车。

接着通过议论点明,这条铁路不仅仅只意味着铁轨和火车,而且将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这一点,这个农民没有看出来。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指出创造者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发展,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即透过“画面”的表层进一步想,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善于根据事物间的联系,或是逐层深入,或是横向开拓,看到“画面”背后更深刻的东西。

这种“逐层深入”“横向开拓”的思维方式,即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是具有深刻性和广阔性,奥赫把它形象地称为“看到画面之外”。

8、《顺其自然》

这一段讲逆向思维。

文段记叙了一个按人们“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的事例,可分三层:

大楼修好后,建筑师没有修建人行道,却让人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了草。

接着写夏天过后,草地上被踩出了许多优雅自然的小道。

最后写秋天建筑师让人们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这些人行道既优美,又完全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这个事例中,工程师不是先铺设人行道,而是先让人“行”,再铺道,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恰恰顺应了自然,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综合起来看,这八则思想录第1则谈创造性思维的思想状态,其他各则谈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5、6、8则主要谈转换思维角度,摆脱习惯性思维,进行求异思维;第三则谈思维的发散;第4则谈到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作用;第7则是说进行创造性思维具有深刻性和广阔性的特点。

三、难点分析

关于“创造能力”的一些论述:

关于学生创造能力的评价标准,一些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美国学者托兰斯就总结出高创造性学生的21种表现或特征:

①专注地听人讲话、观察事物或采取行动;②文字表达时能用类比的方法;③写作时全神贯注;④作业后有兴奋的表现;⑤敢于向权威挑战;⑥善于寻找事物的原因;⑦细心观察事物;⑧同别人谈论自己发现的问题;⑨从事创造性工作时能不受干扰;⑩发现问题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探求知识;富有好奇心;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方法和发现方法;有所发现时会有兴奋表现;能预测事物的发展结果并正确地加以验证;从不气馁;经常探求事物重新组合的关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有自己确立的研究课题;能从多方面探索某个问题的可能性;即使闲暇时也能不断产生新的设想。

日本学者恩田彰将学生划为A、B两类。

A类学生是高智力型的。

他们能很好地理解并记忆教师所教的内容,能安静听课,刻苦学习,也能和同学友好相处,遵守规章制度。

他们往往尊重并接受传统的价值观念,尊重教师和教科书的权威性。

B类学生是高创造力型的。

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求胜过记住教师的话和教科书的内容,对于感兴趣的事干得十分投入。

考虑问题时不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

对教师的话常有不同的反应,学习工作都不愿受时间和规章制度的限制。

他们具有反抗权威和摆脱传统价值观念的倾向,常对教师和教科书的权威性持怀疑态度并且善于发现问题。

四、重点分析

(一)、科学家格奥尔基说:

“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

”课文举了很多例子,请你逐个分析,说说哪些例子能证明格奥尔基的话。

讨论明确

下面的例子能证明格奥尔基的话:

亚历山大建立自己的解结规则、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成功。

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作冰箱除臭剂的人获得了成功、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获得了成功、一个建筑师沿着人们踩出来的道路痕迹铺设人行道。

(二)、课文中的实例很能说明道理,相信你也有自己的发现。

请从现实生活中举一两个“聪明人做聪明事”的例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说明创造思维的某个道理。

讨论明确

要注意两点:

一是举“聪明人做聪明事”的例子,并且这个例子要能体现出创造性思维来。

二是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要点出前文事例中蕴含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某个道理。

(三)、品味下面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1.人们对重大事情的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

2.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3.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

讨论明确

1.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这是非常正确的。

但生活中平常小事是占大多数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事事板着脸孔,要学会放松。

2.孩子富有童心,缺少约束,有幻想力和想像力,具有艺术家的灵性。

每个人都要努力保持童心,不要泯灭自己的童心。

国家、社会、家庭,特别是学校要努力创设比较宽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3.人要有所发明创造,不能被思维定势所束缚.

五、中心思想

作者认为培养创造思想,必须得具有自己的思考规则;必须具有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必须以不同与人的方式思考问题;必须善于改变自己原来的思维定势;思维必须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六、写法分析

本文采用总分结构布局,先总写面对重大事情不要板着面孔,埋头苦干,要头脑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然后分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七种途径和方法。

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作者说理深入浅出,例证典型恰当。

用古代寓言故事亚历山大劈死结,论证只有造就自己的规则,才能解决难题;用“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启发读者要善于“多问几个假若”;引用毕加索的话,说明成人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用“锯末压制成引火燃料”例子证明不同于别人思考的好处;用“在飞机场上看服装”说明怎样改变原来思维定势;用“一个衣荷华州的农民看见新铁路的所想”从反面证明高瞻远瞩的益处;用种草踩路的设计正面论证顺其自然,以人为本思想的可行性,全文用事说话,事例确凿;引用名言说理,恰到好处。

虽然是一篇论说文且道理深奥,但由于作者事例典型、语言朴实,读者没有阅读障碍。

七、课堂总结

本文采用总分结构布局,深入浅出,例证典型恰当。

作者认为培养创造思想,必须得具有自己的思考规则;必须具有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必须以不同与人的方式思考问题;必须善于改变自己原来的思维定势;思维必须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八、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解决重大问题,不仅需要严肃的态度,更需要灵活的头脑。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培养灵活头脑的途径和方法。

第2自然段:

造就自己规则,不拘前人经验。

第3自然段:

多问几个假若,逆向思考问题。

第4自然段:

使用你的想像,头脑始终鲜活。

第5自然段:

与众不同思考,他山之石攻玉。

第6自然段:

从箱子里走出,路不通再选路。

第7自然段:

看到画面之年,思考问题超前。

第8自然段:

设计顺其自然,创造以人为本。

九、作业布置:

生活中处处有创新,试写一篇小短文,用实例、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用一句话概括短文主题。

十、教学反思

课文内容富含哲理,需要学生的积极思维来呼应。

所以,要通过故事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样,才可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