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师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7137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1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教师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地理教师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地理教师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地理教师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地理教师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教师案.docx

《中国地理教师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教师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教师案.docx

中国地理教师案

课题

第三章中国的气候

课时安排

讲课日期

授课人

刘晓艳

教学目标

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5.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结合气温或降水的等值线分布图,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关注2013年我国的严重旱灾,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关注2013年我国的严重旱灾,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画图法、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新课

考点一、气温和温度带

1、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季节

分布特点

成因

关键点线

 

 

 

2、温度带的划分及其概况

温度带名称:

A.

B.

C.

D.

E.

F.

 

温度带

分布地形区

≥10゜C积温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考点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

名称

基本规律

形成原因

 

 

 

年际变化

南北差异

 

2、中国的干湿地区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分布地区

植被景观

农业特色

 

 

 

 

考点三、我国的气候特征及评价

特征

内容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1、填绘中国的气候类型:

2、填绘以下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三级阶梯分界、400mm等降水量线、800mm等降水线)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并制作图例

 

探究1、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考点四、中国的气象灾害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考点五、我国冬、夏季风的差异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

范围

对气候

的影响

探究2、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及旱涝灾害的影响。

 

NO.4随堂应用演练随堂自测,步步提升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4月4日或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等。

为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我国将这些主要传统节日增加为法定假日。

每年的“端午节”,珠江三角洲各地都进行龙舟竞赛,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前来观光,进行文化交流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等活动。

据此回答1~3题。

1、五月初举行龙舟竞赛的有利条件是(  )

A.节日期间人多B.春耕完成,正值农闲

C.河流进入汛期D.天气晴朗,适宜比赛

2.龙舟竞赛在珠江三角洲延续了2000多年,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光热充足,降水丰富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基塘、湖泊众多D.河流无明显的枯水期

3.华人若在欧洲南部进行龙舟竞赛,最适宜在( )

A.3~5月B.6~8月C.9~11月D.12月~次年2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5题。

材料一 降水变率就是用以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

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材料二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城市名

4~5月

7~8月

全 年

齐齐哈尔

0.43

0.21

0.14

北 京

0.54

0.31

0.26

延 安

0.44

0.31

0.26

开 封

0.47

0.35

0.20

苏 州

0.27

0.38

0.16

南 昌

0.26

0.43

0.16

汉 口

0.27

0.56

0.19

4.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

①春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②夏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由长江流

域向北递减 ③黄河流域是我国季风区全年降水相对变率最大的地区 

④年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降水的变率越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东北地区容易出现春旱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易发

③受台风影响小是华北地区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④夏季风不稳定是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变率大的重要原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流向为由东北流向西南

B.图中河流流向为由西南流向东北C.河流水量丰富,含沙量小

D.河流汛期长,无结冰期

7.图示区域地形的特征是

A.丘陵广布B.山河相间分布C.沟谷发育D.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

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

确的是()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

800mm,没有湿润地区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

为主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

季风气候

读东经106.8°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回答10~12题。

10.山脉①是(  )

A.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线B.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的分界线

11.地形区④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主要原因是(  )

A.夜间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C.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

D.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12.该图反映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是(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少B.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C.山脉的南坡降水多于北坡D.山脉的南坡降水少于北坡

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

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3~15题。

13.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D.各地经度差异

14.此时从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受山地影响D.受台风登陆影响

15.在这种天气影响下,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B.地震

C.洪涝灾害D.水土流失

直击高考经典:

(2010)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

(2011)图3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读图3,完成4~6题。

 

4.图4中的气候资料,与图3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

5.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

A.距海洋近B.气旋活动频繁C.多地形雨D.多锋面雨

6.图3所示区域的典型农业景观为

A.牧场辽阔B.灌渠纵横c.陡坡梯田D.水田密布

读图2,完成7~8题

(2012)7.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8.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汗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9-11题。

9.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

10.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

11.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

(2010)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

图4中的三幅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12分)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农业生产的影响。

(24分)

课堂

小结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