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工程规划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7097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工程规划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森林工程规划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森林工程规划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森林工程规划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森林工程规划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工程规划大纲.docx

《森林工程规划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工程规划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工程规划大纲.docx

森林工程规划大纲

重庆森林工程总体规划大纲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林业局

二○○八年七月

目录

前言1

一、基本情况2

(一)自然地理概况2

(二)社会经济概况2

(三)生态建设概况3

二、全市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3

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

四、总体思路8

(一)指导思想8

(二)规划原则8

(三)规划目标9

(四)建设期限10

(五)建设布局10

五、重点工程规划10

(一)城市森林工程11

(二)农村森林工程12

(三)通道森林工程16

(四)水系森林工程16

(五)苗圃基地工程17

六、工程投资及来源17

(一)工程投资17

(二)投资来源18

七、保障措施19

(一)加强组织领导19

(二)落实建设责任19

(三)夯实苗木基础19

(四)搞好义务植树20

(五)依靠科技支撑21

(六)创新运行机制21

(七)明确配套政策21

(八)强化资金监管22

(九)严格考核奖惩22

(十)搞好宣传发动23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把包括生态在内的社会和谐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首次提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促进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产物质、文化、生态三大类产品,发挥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重要任务。

林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全局中的一个战略重点,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

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地处三峡库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008年1月,重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在都市区547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森林城市’”作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

特别是4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到渝东南片区调研,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把林业作为全市发展战略,实施林业大发展大会战”的重要指示。

市委、市政府将林业发展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314”总体部署的重大举措,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决定实施“重庆森林工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在6月份以前完成高规格、高水平的森林工程总体规划。

为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编制了重庆森林工程总体规划大纲。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

辖区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地界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

地势由南北两面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部、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北部、东部、南部以低山和中山为主。

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区,具有夏热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18℃,最冷月平均气温4℃-8℃,最热月平均气温26℃-29℃,年日照总时数1000-1400小时,大部分地区降水量1000-1350毫米。

境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

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大宁河等,全市流程50公里以上的河流总长度达4188公里,中型以上水库39座。

(二)社会经济概况

重庆辖40个区县(自治县)、97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2007年,全市总人口3235.32万人。

全年粮食总产量1148.01万吨。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

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046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50公里、国道1344公里、省道8053公里、县道11552公里、乡道15101公里、村道67545公里。

铁路里程达1184公里。

(三)生态建设概况

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了生态治理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7年,全市森林面积为408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635万亩,森林蓄积量12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3%;都市区森林覆盖率为26%。

建成森林及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45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1%。

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为47万亩,绿化覆盖率达30.1%,绿地率27.1%,人均公共绿地6.6平方米。

主城建成区绿地面积为26万亩,绿化覆盖率达36.3%,绿地率32.9%,人均公共绿地8.8平方米。

全市道路绿化5.2万公里,道路绿化率为54%;都市区道路绿化率为52.9%。

全市水系绿化0.21万公里,水系绿化率达41%。

都市区水系绿化率为55.8%。

全市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对保证三峡工程的安全营运、改善人居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全市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市生态建设尽管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全市森林覆盖率低,与全国林业发展好的兄弟省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重庆森林覆盖率与前三名的福建62.9%、浙江60.5%、江西60%相比,分别相差29.9、27.5、27个百分点,与西部的云南相差17个百分点,基本和四川、陕西省持平,排在全国第15位。

全市人均森林面积1.26亩,低于全国人均1.98亩的水平,更低于江西(人均5.77亩)、福建(人均3.29亩)等地。

从争创目标看,我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重庆都市区森林覆盖率还差9个百分点,道路绿化率还差27.1个百分点,水系绿化率还差24.2个百分点,成为创建森林城市的薄弱环节,离建设一个山水相依、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态城市目标差距更大。

二是林分质量差。

多年来,造林绿化的主要任务是消灭荒山,追求数量的增长,加上投资严重不足,造林质量不高。

全市以松、杉为主的纯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96.1%,森林树种结构比较单一,低质低效林面积多,天然次生林比重大,生态功能不完备。

中幼林多,成熟林少,可利用资源不多。

林木长势差,林分单位产量不高,森林稳定性差,景观效果不好。

三是林地资源利用率低。

全市林业用地虽占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但林地生产力低,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地资源利用率不高,林业综合效益较差,对林农增收作用不明显。

同时,林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林业带动林区居民致富步伐缓慢,林业的地位和作用与其所拥有的林地面积极不相称。

全市2007年林业总产值147亿元,仅占全国的1.3%,排列全国第23位,是广东(1315亿元)的11.2%、四川(507亿元)的29%。

四是生态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重庆土地资源总量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同时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生态建设用地比较紧张。

而实施重庆森林工程,尤其是都市区森林城市建设、通道森林工程、水果基地工程建设都将占用部分耕地,土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五是生态治理难度大。

我市目前剩下的未绿地块都是一些“硬骨头”,大多数分布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土层瘠薄,立地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造林难度非常大。

特别是三峡库区伏旱严重,受土壤、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造林成活率低,库区生态形势较为严峻,库区绿色生态屏障尚未建立。

此外,部分地方对生态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

六是森林保障体系建设不健全。

林业是一项投资长、见效慢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其特点是“三分造、七分管”,后期抚育管护对巩固造林成果非常重要。

而我市林业由于科技水平低,林业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加上新造林地管护责任不落实,造成部分地块造林成效较差。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存在林地被蚕食现象。

同时,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威胁、野生动植物破坏和林木种质资源流失等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

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重庆森林工程,一是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重庆经过直辖十年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要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构建和谐重庆。

同时,建设重庆森林工程,打造宜居直辖市,更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

二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

实施森林工程,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既是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的现实要求,也是重庆发展经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是致富巴渝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施森林工程,可以唤醒沉睡的大山,充分发掘山区广阔的山场资源,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实现“山上绿树戴帽、山中林果缠腰、山下庭院成片”,使林业发展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突破口,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四是增强森林综合效能的有力手段。

通过实施森林工程,改造现有低质低效林地,不断改善林分树种组成和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积极培育健康森林,发挥森林的综合效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协调。

五是保障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

根据重庆市水土流失公报,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000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为3641.95吨/平方公里·年,而这些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严重影响三峡库区生态安全。

通过实施森林工程,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库区生态安全。

六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随着重庆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确立,外来企业、业主来渝投资林业建设的越来越多,需要发展较大规模的原料林基础作保证。

而现有森林远远不能满足林业企业对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必须实施重庆森林工程,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建立大规模的原材料基地。

(二)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在重庆实施森林工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一是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重庆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孑遗和珍稀濒危生物物种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境内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林业,造林基础条件较好。

二是有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早在2003年就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特别是三峡库区作为全国重点生态治理区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

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林业大发展、大会战的决定,必将有力地推进重庆森林工程的建设。

三是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十五期间,我市通过“十大”百万农业产业项目的实施,柑橘、竹木、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花卉苗木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了一批较有实力的林业龙头企业,为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随着香港理文纸业、九龙纸业等林纸企业入驻我市和本地企业对工业原料需求的增加,为发展较大规模的原料林基地提供了空间。

四是有日益增强的公共财力。

重庆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与2000年比较,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112亿元,年均增长14.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88亿元,年均增长33.5%。

随着我市公共财力日益增强,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五是有可供利用的土地空间。

初步统计,全市至少还有坡度大于25º可供退耕还林的坡耕地近287万亩、宜林荒山600万亩、可用于造林的四旁隙地250万亩,需绿化通道及水系上百万亩,以及城市拆违建绿地等,森林工程建设的空间广阔。

六是有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的经验。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库周绿化带、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山水园林城市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培育了一批技术支撑单位,培养了大批科研、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实施重庆森林工程奠定了基础。

四、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兴林富民和统筹城乡绿化为重点,以“创建森林城市,致富巴渝农村”为主题,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快建设“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文化丰富、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林业,确保库区生态安全,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生态优美的经济中心。

(二)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森林工程总体规划统领所有子工程规划,按照“十年规划、五年实施”的要求,前5年完成栽植任务,后5年搞好补植补造和抚育管护。

2、政策引导,公众参与。

研究制定推进森林工程建设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运行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工程建设。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规划相应的建设内容,找准突破口,突出建设重点,形成特色。

4、生态优先,注重实效。

规划建设内容要以改善生态为前提,同时兼顾发展林业产业,让业主、林农兴林致富,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5、建管并重,新改并举。

既要大力植树造林,又要加强森林的抚育管护和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保建设成效;既要积极营造森林,也要改造现有低质低效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能。

6、明确职能,各负其责。

在总规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和任务编制相关子规划,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三)目标任务

重庆森林工程建设期为10年,即2008-2017年。

按照“十年规划、五年实施”的安排,前五年(2008-2012年)为全面实施阶段,主要建设任务在这个阶段完成;后五年(2013-2017年)为巩固提高阶段,主要是搞好补植补造和抚育管理,切实巩固提高造林成果,保持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目标是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主要目标任务是: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0.1%提高到38%,绿地率由27.1%提高到36%。

都市区(主城九区)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其余31个区县建成市级森林城市。

——道路绿化率由54%提高到80%;水系绿化率由41%提高到80%,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0平方公里。

——建成森林生态镇95个,绿色村庄3000个,农民在林业上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实现全市山地森林化、社区园林化、农田林网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

为此,要完成新造林1100万亩,改造低效林1000万亩,新建城市绿地18万亩。

新造林中,建设城周森林屏障160万亩,完成道路绿化60万亩,完成水系绿化55万亩,完成农村森林工程825万亩;低效林改造中,完成水系森林工程改造低效林15万亩、三峡库区生态屏障项目改造低效林300万亩、农村低效林改造685万亩。

城市绿地中,新建公园绿地8万亩,其它绿地10万亩。

(四)总体布局

1、森林城市建设布局

都市区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为“二环四山十带百园”。

“二环”即主城内环、外环高速公路森林环线;“四山”即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大山系森林屏障;“十带”即在高速公路、铁路、江河两侧、水库周边、城市组团间建设林带;“百园”即建设上百个休闲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农家森林公园。

非都市区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为“百带百园”。

“百带”即在区县城周、公路、铁路、江河两侧、水库周边建设百余条林带,“百园”即建设上百个森林公园(基地)。

2、农村森林建设布局

农村森林建设布局为“四地四旁”。

“四地”指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陡坡耕地、农田隙地;“四旁”指村旁、宅旁、水旁、路旁。

五、重点工程规划

为进一步改善全市的生态状况,把重庆建成生态优美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需要大型生态工程的支撑。

为此,规划了五大重点工程,突出两大主题。

两大主题即“创建森林城市”和“致富巴渝农村”。

五大重点工程包括城市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统属“森林城市建设”)、农村森林工程、苗圃基地工程(统属“致富农村建设”)。

(一)城市森林工程

该工程包括城市建设区森林项目、城周森林屏障建设项目和森林文化建设项目三部分。

新建森林178万亩。

1、城市建设区森林项目

主要布局在城市建设区域实施,城市建设区是指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包括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拓展区。

新建城市绿地18万亩。

重点搞好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公园系统、单位绿化、立体绿化等,着力打造城市主次干道绿色骨架,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景观,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城市森林系统。

增绿的重点放在城市组团间建设林带;老城区拆危建绿;新建城区实行“一控一提”增绿,即控制房屋的容积率,提高城区的绿化率;鼓励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种绿等。

同时布局一些公益性公园,以提高城区绿地率。

城市建设区森林建设项目包括主城区城市森林子项目和区县城市森林子项目。

主城区城市森林子项目主要布局在主城区2737平方公里内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

规划建设城市绿地8万亩,其中,公园绿地3万亩,附属绿地2万亩,防护绿地1万亩,生产绿地0.3万亩,其它生态绿地1.7万亩。

区县城市森林子项目主要布局在主城区以外的31个区县。

规划建设城市绿地10万亩,其中,公园绿地5万亩,附属绿地2万亩,防护绿地1万亩,生产绿地1万亩,其它生态绿地1万亩。

2、城周森林屏障建设项目

主要布局在主城“四山”(即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大山系森林屏障)和区县(自治县)城周。

城周森林建设总规模160万亩,其中都市区森林屏障70万亩(主城“四山”及所有城镇周边可视范围绿化49万亩、主城周边矿山植被恢复1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0万亩),农户庭院绿化5万亩;非都市区森林屏障48万亩、城周矿山植被恢复17万亩,农户庭院绿化20万亩。

尤其要结合城周森林屏障建设,抓好主城“四山”及重要区域的景区景点建设,积极营造混交林,配置优美的生态景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主选阔叶树种造林,采用绿化大苗(米径3厘米以上)造林,在重要景观节点栽植大树(米径8厘米以上)。

推荐树种:

香樟、枫香、含笑、秋枫、木荷、天竺桂、大头茶等。

3、森林文化建设项目

主要布局在城市建设区及其周边区域,新建森林公园50个,农家森林公园100个,湿地公园10个,生态科普基地30个,义务植树基地40个,纪念林基地40个,古树名木保护点10000个,完善现有20个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农村森林工程

农村森林工程包括速丰林基地建设项目、低效林改造项目、绿色村镇建设项目和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

管护好现有4080万亩森林,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搞好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切实巩固造林成果。

主要布局在“四旁四地”,工程建设规模1810万亩。

1、速丰林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速丰林基地500万亩,主要布局在陡坡耕地、宜林荒山和通道两侧。

其中以酉阳为中心的渝东南造林200万亩,辐射秀山、黔江、彭水、武隆四区县,为酉阳30万吨林浆纸提供原材料;以丰都为中心的渝东北造林150万亩,辐射垫江、忠县、长寿等区县,为林浆纸项目提供原材料;以永川为中心的渝西造林150万亩,辐射大足、荣昌、合川、铜梁等区县,为理文纸业提供原材料。

以建设速丰林基地带动10个林业产业资源大县发展,培育年产值10亿元的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0家。

渝东南地区推荐香椿、桤木、构树等速生树种;渝东北地区推荐马尾松、日本落叶松等树种;渝西地区推荐桉树、麻竹、撑绿竹等。

在规划基地时,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在交通方便、造林地相对集中连片、立地条件好的商品林经营区,营建用材林基地,实现速生丰产目标。

2、低效林改造项目

规划改造低质低效林1000万亩,其中水系森林工程改造低效林15万亩、三峡库区生态屏障项目改造低效林300万亩、农村低效林改造685万亩。

实施对象是责任主体落实、林权明确,因不适地适树或种质低劣、多代萌生、管理粗放和遭受严重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造成林相残败、效益低下的林分。

主要采取补植、封育、更替、抚育、复壮及综合改造等方式改造。

对针叶纯林,实行“抽针补阔”,大力营造混交林,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主要布局在渝东北和渝东南低效林分集中分布区。

低效林改造主要方向为景观林、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林。

景观林主要结合森林城市建设和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构建优美的生态旅游景观;防护林主要是将防护效益低下或病虫危害严重的纯林培育成健康森林,最大程度发挥生态防护效能;对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可定向改造培育成用材林或经济林。

景观林推荐香樟、水杉、银杏、枫香、鹅掌楸、红叶石楠等树种;防护林推荐马尾松、柳杉、杉木、枫杨、日本落叶松等树种;用材林推荐桉树、香椿、马尾松、杨树、构树、桤木等树种;经济林推荐花椒、油茶、核桃、板栗、油桐等树种。

3、绿色村镇建设项目

在95个市级中心镇开展“森林生态镇”建设,实现新农村“五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m2;森林覆盖率山区达到55%,丘陵区达到50%;农田林网化率达到70%。

选择3000个都市区外生态区位重要、生态条件急需改善的村、居委会开展“绿色村庄”建设活动,达到“四化一片”标准(“四化”即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一片”即每个村庄有一片森林)。

新建农田林网30万亩、庭院绿化40万亩、生态林建设145万亩(含三峡库区生态屏障项目造林50万亩)。

农田林网建设以沟边、路边、地边造林为主,庭院绿化以镇旁、村旁、宅旁造林为主,生态林建设以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为主。

交通方便、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尽可能发展经济林。

推荐香椿、竹子、栾树、香樟、水杉等生态树(竹)种及枇杷、柑橘、桃、李、梨、核桃、板栗等经济树种。

4、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

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水果基地建设,二是特色干果和中药材基地建设。

建设总规模为110万亩。

在优势区域新发展规模化水果基地100万亩,重点打造重庆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80万亩,在适宜地区新建南方早熟梨基地10万亩,其它特色水果基地10万亩。

柑橘基地布局在全市江津、长寿、忠县等10个区县,设三个功能区:

橙汁加工原料生产片区,布局在长寿至万州长江流域各区县;晚熟杂柑及鲜食加工兼用甜橙生产片区,布局在江津及其周边各区县;脐橙生产片区,布局在奉节及其周边各区县。

重点发展哈姆林、W·默科特、奥林达、晚熟脐橙、奉园脐橙等品种。

南方早熟梨重点布局在永川、璧山和江津等地,主选翠冠、新世纪、黄金梨等品种;特色水果基地重点布局在江津、武隆、合川、大足、永川等地,主选猕猴桃、猪腰枣、枇杷、龙眼等。

水果基地建设选用优质良种壮苗造林。

新建特色干果、中药材以及其它带动性强的经济林基地10万亩,主要布局在城口、巫山、巫溪等渝东北地区。

在产业发展上,城郊地区重点发展森林旅游、花卉、苗木产业;渝西地区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优质笋竹、名特优新、经济林果及其深加工业;渝东南、渝东北地区重点打造新三峡和乌江画廊、森林旅游和森林食品业等,以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通道森林工程

通道森林工程主要指高速公路、铁路和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两侧建设林带或行道树,工程总面积60万亩。

按照两环多带(即在主城内环、外环高速公路建森林环线,在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建林带)的布局,重点实施内环高速公路两侧各建10-30米的林带;外环两侧各建50-80米的林带;主城区向外辐射的成渝、渝长、渝遂、渝邻、渝黔、渝武、渝湘7条高速公路,从内环起点到外环结点区间共126公里,两侧各建80米宽的林带,栽植米径8厘米以上绿化大树;外环以外的8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两侧各建30-50米的林带,前两排栽植绿化大树,两排以后的地块建速丰林或经济林;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两侧栽植1-2排行道树或在适宜区域建林带。

绿化树种选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尽快形成优美森林景观。

推荐树种:

香樟、含笑、秋枫、天竺桂、羊蹄甲、广玉兰等。

行道树以外的成片造林可选择桉树、竹子等速生树(竹)种建设生态林。

(四)水系森林工程

在48条河流(长江干流及其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穿越区县城或绕区县城边兼有饮水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