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6090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山东省莒县四中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山东省莒县四中高三年级入学考试(教师版)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而不同”:

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古代,“和而不同”是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途经和基本规律。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一些有宏阔眼光的学术史学家看来,“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即认为各家的理论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治理好国家,只是所采取的方法和理论根据不同而已。

这恰恰说明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道并行而不悖”的道理。

汉代史学家班固更加明确地指出,各家“其言随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和,相反皆相成也”。

在他看来,各家的观点虽有差别和对立,但又是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促成的。

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兼容百家,取长补短,和而不同,才能收到治理好国家的实效。

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都从历史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了与班固大致相同的认识,肯定“相反相成”、“相灭相声”是学术发展的规律。

他们认为,不仅要看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学派、理论、观点之间的分歧和殊异,同时也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一致、共同之处,因此互相交流、对话、讨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只有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互相诘难、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吸收,学术理论才能得到发展。

东汉学者仲场统指出:

“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异于我者何必可憎。

”因此,党同伐异三不可取的。

北宋的苏轼曾经对王安石提出尖锐批评,认为“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

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

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

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苏轼与王安石在政治态度和学术思想方面都有严重分歧,他对王安石的批评是否客观公允暂且不论,但他认为在学术文化上不能搞“专同”,不能搞思想“一统”的话却是讲得很有道理的。

容不得对立的思想学派存在,企图用一种学说来“同天下”,那么就如同在盐碱地上只长着一片黄茅白苇一样地单调,学术文化发展的生机也就被扼杀了。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在总结中国学术发展的历程时,对“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规律有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本万殊”的学术史观。

在他看来,学术思想上的各种观点,包括“相反之论”、“一偏之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可以启发思想,促进认识的发展,学者就是要善于从“不同”处发现“同”,认识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一本”与“万殊”其实是统一的。

如果不能正视差异、矛盾(“相反之论”)的存在,一定要使认识“出于一途”,那么智慧的“灵根”就会衰萎枯竭。

他的“以水济水,岂是学问”的质问直接承继了先秦“尚和去同”的思想,有力地批判了“依门傍户、依样葫芦”的教条主义和传统经学思维方式。

以上所引资料,说明中国古代的许多学者都对“和而不同”的学术文化发展规律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作过不少精辟的论述。

简单地说,“和而不同”就是“相反相济”、“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一本万殊”,在学术思想上要允许不同意见、“相反之论”存在,通过“以他平他”的交流与交锋,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和”即对立面的统一,或多样性的统一。

当然,“乐己之同,恶己之异”,必欲使天下学问“出于一途”,追求学术思想上的“专同”、“一统”的现象也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这就是为封建统治者所支持的“同而不和”的文化观。

“和而不同”的辩证文化观正是在与这种追求绝对同一的形而上学文化观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历史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和而不同”符合学术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在中国古代早已形成的“尚和去同”的价值取向,所以才能够为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所接受,形成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起着推动学术发展的积极作用。

(节选自2017.3.15《传统文化研究》,有删改)

1.对文中“和而不同”文化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和而不同”是一种辩证的文化观,在学术思想上它不仅允许不同意见,甚至相反意见的存在,强调各种不同学派、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碰撞中达到对立面的统一,或多样性的统一。

B.“和而不同”文化观符合学术思想发展规律,是我们先辈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流派、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

C.“和而不同”文化观体现中国古代早已形成的“尚和去同”的价值取向,因而为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所接受,形成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并推动了我国学术发展。

D.“和而不同”文化观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它是与封建统治者所支持的“同而不和”文化观的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答:

C(以偏概全,最后一段说“正是由于‘和而不同’符合学术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在中国古代早已形成的‘尚和去同’的价值取向,所以才能够成为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所接受,形成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2.下列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三()(3分)

A.在一些眼光独到的学术史学家看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虽然方法和理论根据不同,但其理论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治理好国家。

B.我国古代学者肯定“相反相成”、“相灭相生”是学术发展的规律,这和班固对百家的认识大致相同,都是认为“和而不同”的思想促进了学术理论的发展。

C.文章引用东汉学者仲长统的话和苏轼对王安石的尖锐攻击,说明学术文化要充满生机就必须有“和而不同”的胸怀。

D.思想家黄宗羲“一本万殊”的学术史观深刻反映“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规律,有力地批判了“依门傍户、依样葫芦”的教条主义和传统经学思维方式。

答:

B(“都是为了治理好国家”错,班固认为“和而不同”是为了治理好国家,而古代许多学者则认为“学而不同”推动了学术理论发展。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文章观点,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违背了“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是中断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的重要原因,阻滞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B.在学术领域只要持有宽阔的胸怀,承认并允许不同学术思想流派并存,就可以推进学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C.一种科学的文化观,应该符合广大群众的需要,体现文化发展的规律,才可能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在推进学术发展方面起积极作用。

D.在现代新历史背景下,我们的民族文化要长足发展,就必须摒弃“依门傍户、依样葫芦”的教条主义和传统经学思维方式,推行“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答:

B(根据原文“和而不同文化观”,不仅仅是承认并允许不同学术思想流派并存,还要交流与交锋,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和”即对立面的统一,或多样性的统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唯灵魂不可征服◎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

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

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

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

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

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

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

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

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

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

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和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

曼德拉却是少数。

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

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

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

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然如浮云。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

选自《国际先驱导报》

*********************************************************

人物简介: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1918.7.18~2013.12.5)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

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

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

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

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

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

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

曼德拉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04年,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的是()(3分)

A.在这篇传记中,作者将曼德拉同古今中外仁人志士以及其他非洲领导人作对比,从两个方面强调其高贵品质,一是他的信念,一是他的品格。

B.将曼德拉与谋求连任的非洲领导人对比,突出曼德拉不留恋权利名利,视名利如浮云的高贵品质。

照应上文,是对上文叙述的议论。

C.被判终身监禁时,曼德拉神情镇定,怀有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并打算为这一理想而活着或为它献出生命。

D.担任总统后,坚持政治信仰,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他不愿连任总统,因为它想远离复杂黑暗的政治。

答:

D解析:

文中说“他不愿连任总统,不愿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黄家驹的《光辉岁月》创作于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

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歌声响起,他潸然泪下,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

B.曼德拉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他的善良和宽恕,是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C.72岁之前,曼德拉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担任南非总统后,他主导了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

D.“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曼德拉时常念诵这首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的诗篇《不可征服》,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

E.这篇传文对曼德拉44岁之前的斗争历史只字不提,对他1999年结束总统任期后的生活也极其简略,重点介绍他的思想、人格及胸怀,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答案解析:

BE

A项,“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错,这是别人听歌时的感受。

C项,“不妥协的斗争”原文中依据不充分。

D项,“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错,他被监禁27年。

6、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答案:

①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②他在法庭上发表演讲,希望在民主和自由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平等的机会;

③他走出监狱时,已将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

④他担任总统后,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

析:

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体现在多方面,可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分阶段进行归纳。

*********************************************************

至理名言

1、在事情未完成之前,一切都看似不可能。

2、最大的荣耀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到后总能站起来。

3、如果你想跟你的敌人和解,就要和他共同工作。

4、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知道,倘若自己无法抛下痛苦与怨恨(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5.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

6.冒大险的人常常需要承担大的责任。

7.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战胜恐惧。

勇者不是感觉不到害怕的人,而是克服自身恐惧的人。

8.若想与敌和平共处,就要与敌并肩作战。

敌亦将为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鉴宝◎聂鑫森

在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

他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

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

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

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

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

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

至于各种禽兽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

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

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的怎样。

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

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

“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周身上下也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了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

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

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挑。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

“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

”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

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

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杯。

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

“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出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

“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

”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

“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千元拜师钱哩。

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口气,说:

“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

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也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

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

阳欣取一块肚条羊肉,去骨,烙取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

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

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

“你不要推辞,先放下。

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

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

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

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

习均想:

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

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

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

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

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所以要帮帮你。

”习均楞了,然后问:

“阳先生呢?

”“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

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

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了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

一街香羊肉馆。

落款是:

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水涌出了眼眶。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芬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这样写表现了人文积淀与技艺之间的紧密联系。

C.“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挑。

D.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厨艺,也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

答:

B、D

8.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

(4分)

答:

(答对四点即可)

①业务精湛;

②厨艺高超,富有生活情趣;

③善于识人;

④待人热忱,古道热肠;

⑤文化修养深厚。

9.小说以“鉴宝”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答:

①小说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实则围绕“鉴宝”展开。

阳欣受县博物馆之邀因鉴宝而来,在鉴宝结束后而去;其间机缘巧合结识习均,发现习均身上宝贵品质并热情相助。

②小说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实际上“鉴宝”暗喻“鉴人”,以“鉴宝”为题,凸显人物形象。

阳欣作为文物鉴定专家,既能“鉴宝”又能“鉴人”。

③借“鉴宝”引发读者的认识与思考,深化小说主旨。

发生在鉴宝专家与市井百姓之间的故事温暖感人,小说蕴含着对阳欣的赞赏,同时也呼唤人与人之间建立朴素而美好的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褚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

父湛之,骠骑将军,尚宋武帝女始安哀公主。

渊少有世誉,复尚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姑侄二世相继。

湛之卒,渊推财与弟,唯取书数千卷。

袭爵都乡侯。

历中书郎,司徒右长史,吏部郎。

宋明帝践祚(即位),加领太子屯骑校尉,不受。

迁侍中,知东宫事。

转吏部尚书,寻领太子右卫率,固辞。

薛安都以徐州叛虏,频寇淮、泗,遣渊慰劳北讨众军。

渊还启帝言:

“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

汝阴、荆亭并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

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历阳、瓜步、钟离、义阳皆须实力重戍,选有干用者处之。

”帝在藩,与渊以风素相善。

及即位,深相委寄,事皆见从。

渊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宋明帝尝叹曰:

“褚渊能迟行缓步,便持此得宰相矣。

”寻加尚书令。

渊涉猎谈议,善弹琵琶。

世祖在东宫,赐渊金镂柄银柱琵琶。

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

宅尝失火,烟焰甚逼,左右惊扰,渊神色怡然,索舆来徐去。

轻薄子颇以名节讥之,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宋氏亡征也。

顷之寝疾。

上相星连有变,渊忧之,表逊位。

又因王俭及侍中王晏口陈于世祖,世祖不许。

又启曰:

“臣顾惟凡薄,福过灾生,未能以正情自安,远惭彦辅。

既内怀耿介,便觉晷刻难推。

叨职未久,首岁便婴疾笃,尔来沈痼,频经危殆,弥深忧震。

陛下曲存迟回,或谓佥议同异,此出于留慈每过,爱欲其荣。

臣年四十有八,叨忝若此,以疾陈逊,岂骇听察!

总录之任,江左罕授,上邻亚台,升降盖微。

今受禄弗辞,退绌斯愿,于臣名器,非曰贬少。

万物耳目,皎然共见,宁足仰延圣虑,稍垂矜惜。

臣若内饰廉誉,外循谦后,此则宪书行劾,刑网是肃。

臣赤诚不能行,亦幽明所不宥。

区区寸心,归启以实。

自吝寸阴,实愿万倍尧世。

昔王弘固请,乃于司徒为卫将军,宋氏行之不疑,当时物无异议。

以臣方之,曾何足说。

伏愿恢阐宏猷,赐开亭造,则臣死之日,犹生之年。

”乃改授司空,领骠骑将军,侍中、录尚书如故。

薨,家无余财,负债至数十万。

诏曰:

“司徒奄至薨逝,痛怛恸怀,比虽尫瘵,便力出临哭。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答:

C(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

汝阴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

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时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

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

骠骑将军为二品或从一品,一般低于大将军,西汉霍去病例外(与大将军等秩禄)。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骠骑“piàoqí”(旧读piàojì)

B.东宫,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

古代储君(太子)多居住东宫,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用作称呼太子的专用名词。

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

【此外还可指①太后住处:

因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称。

②嫔妃妾媵住处。

C.逊位,或称退位,犹让位,是指帝王君主或其他统治者(通常特指世袭产生的统治者)放弃自己的职务和地位的行为。

亦可指官员退离所任的职位。

D.伏愿:

俯伏地希望,为表示愿望的敬辞。

多作奏疏用语。

类似的词语还有“伏惟”等。

答:

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渊少有才华,嗜书好学。

他年少时就受世人称誉,父亲去世后,家中财物他丝毫不取,全部让给了弟弟,只要了几千卷书。

B.褚渊气度风雅,处变不惊。

家中突发大火,众人皆惊慌恐惧不已,他却泰然处之,指挥家人灭火,待火灭后乘舆离开。

C.褚渊命运坎坷。

赤诚忠心。

他受职头一年就患了重病,后来病情更加严重,几次都有死去的危险;他感恩皇上赏识,甘愿退让而不慕虚名。

D.褚渊深受皇恩,廉洁自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