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582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5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docx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技术教案.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docx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

 

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20 ~20  学年 第学期)

 

教学单位: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技术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教案书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蓝本,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堂课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书写应包括以下内容:

⒈课题:

授课题(章节)名。

⒉课型:

分理论讲授课、实验(实训)课、实习(见习)课等。

讲授课又分新授课或复习课。

⒊教学目的:

本课题教学应达到的目的。

⒋教学重点:

本课题(章节)的教学重点分别列出。

⒌教学难点:

本课题(章节)的教学难点分别列出。

⒍教学方法:

指本课题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⒎课时安排:

本课题(章节)总计划课时数。

⒏教学内容:

本课题(章节)主要内容。

⒐作业及实践:

包括思考题、讨论题、实验题目、实训题目等。

⒑教学后记:

授课结束后的教学小结、心得体会等。

课 程 概 况

任课教师

职称

总学时

(108 )学时

理论:

108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技术

实践:

使用教材

《移动通信技术》魏红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程

教学

目的

《移动通信》是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讲述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章/节

授课内容

学时

备注

移动通信概念

3

移动通信主要技术

3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关键技术及无线接口

3

GPRS系统的网络结构、关键技术及无线接口

3

IS-95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关键技术及无线接口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总体要求和系统结构、WCDMA的网络结构、无线接口和关键技术

3

cdma2000的网络结构、无线接口和关键技术

3

TD-SCDMA的网络结构、无线接口和关键技术

3

B3G和4G移动通信系统及技术应用B3G/4G概述、HSPA

3

LTE(B3G)

3

LTE-Advanced(4G)

3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3

章/节

授课内容

学时

备注

无绳电话系统、无线寻呼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限定空间移动通信系统

3

无线电波、电波传播中的衰落

3

OM模型概念及场强衰耗中值的预测、任意地形、地物衰耗场强中值和信号中值的预测、电波传播电路的计算、覆盖设计

3

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

3

总结复习

3

出席及成绩考核表

班级:

                 20 -20 学年 学期

学号

姓名

出缺席情况及日期(日/月)

成 绩 考 核

注:

出席不记号;事假△;病假#;旷课/;迟到×;早退○。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案

(适用于电子教案)

授课题目

第1章移动通信概念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掌握移动通信概念、特点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的基本处理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的基本处理过程

难点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的基本处理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

手段:

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课堂教学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分)

1.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概念

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是有线、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

–无线接入

–有线或无线传输

–计算机控制

(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存在严重的多径衰落

(2)强干扰条件下工作

(3)具有多普勒效应

(4)存在阴影(盲区)

(5)用户经常移动,与BS无固定联系

●移动通信的发展概述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单工

轮流收、发(按----讲)

同频单工、异频单工

●双工

通信双方同时收发

准双工----双工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

接收机常开,发射机只在有信号需发射时才开

优点:

移动台省电减少空中干扰电平

●半双工

一方轮流收发(单工),另一方同时收发(双工)

双工侧采用天线共用器

1.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组成:

MSC、BS、MS

与其他网络相连的中继线

●MS、BS均有一套收发信机和天馈系统

●无线小区:

BS天线覆盖范围

–影响无线小区大小的因素

●发射功率(传播衰耗)

●基站天线高度(视距传播特性)

1.3移动通信中的编号计划

●GSM与CDMA系统中的编号

●GPRS中的编号

●SAE/LTE中的编号

1.3.1GSM与CDMA系统中的编号

●GSM中的编号

1.GSM中的编号

(1)MSISDN

–移动用户的ISDN号(13S,15S,18S)

●2)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号

●3)T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4)MSRN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

●(5)IMEI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6)区域和设备识别

–位置区识别号LAI

–全球小区识别码GCI

–基站识别码BSIC

●CDMA中的编号与GSM中的编号基本一致

–移动用户号码薄号码MDN

–移动用户识别号MIN/IMSI

–设备电子序列号ESN/MEID

–临时本地用户号TLDN

–系统标识SID/NID

–MSC标识MSCID

–发送者识别码SIN

1.3.2GPRS中的编号

与GSM相同的编号:

MSISDN、IMSI、IMEI、TMSI、LAI、CGI、…

新编号

–路由寻址区标识RAI

–分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符P-TMSI

–PDP地址

–网络层服务接入点标识NSAPI

–临时逻辑链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