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B.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C.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C.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C.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答案】1.A2.B3.C
【解析】
1.试题分析:
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试题分析:
题干问“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
3.试题分析:
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原文是“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点睛:
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二、小说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株待兔
土查村离县城约有二百公里,两面傍山,中间有一条公路,有一条窄窄的河。
几百户人家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河两边的山坡上。
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僻,外地人是很难到土查村的。
数十年过去了,能够让土查村人兴奋点的事是:
有一年一支钻井队进山来,到处打炮钻洞,有说是找石油,有说是寻宝,热闹一阵子离去后,给土查村人留下了很长时间的念想儿。
土查村的村委会坐落在进山不到十公里的一处河滩地。
村委会是一个四合院的小青瓦房,四周长满了树,有楠木、香樟、麻柳,还有桃树、杏树、李树、核桃树等。
在院门前,有一棵古树特别显眼,高约二丈,粗如水桶,枯死的树根比树干大好几倍。
土查村打算利用这棵古树打造“守株待兔”这张文化品牌。
村委会先是开小会,取得一致意见后,又召开村民大会。
村主任在会上大发感慨: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一年四季树绿花红,可是没有厚重的文化吸引外地人来,资源无法整合,开个小店卖点东西都是赚自己人的钱,我们怎么办呢?
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打名人牌,有争李白故里的,有打武松牌的,连西门庆这样的恶人也有人在争。
前不久,我去了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卖豆腐起家的商人盖起来的几十间房子,后来人去房空,当地把它打造成风景区后,围绕这座房子摆摊设点卖旅游产品,养活了很多人。
我们村委会将把这座四合院打造为历史文物陈列馆,将村委会门前的这棵古树打造为《守株待兔》里的那棵树,这样我们村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不愁没有人来旅游参观。
”
村民表决同意后,村委会起草报告送到镇里,领导很快就签署意见同意,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得到的批示是:
打造文化品牌,是地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深刻表现,有关部门责无旁贷,要大力支持。
得到“尚方宝剑”后,土查村召开了“首届国际思想家寓言家韩非子研讨会”。
很多专家提交了论文。
韩非子出生在韩国,韩国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河南新郑,这没有争议,但是就《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那株树桩到底在哪里,今天还存不存在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学者说:
韩非子写得清清楚楚,守株待兔是战国时期发生在宋国的事,宋国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和土查村不很沾边。
有专家反驳:
当时只有宋国的兔子才撞死到树上吗?
土查村村前的这株古树,就是一只猫、一条狗撞上去也会没命的。
况且,韩非子写明宋国,是要有理有据地给国君讲道理。
如果他写明是土查村发生的,国君既没有来过,也不知道这个地方,他讲的道理国君咋会相信呢?
有专家呼吁大家开阔视野,说目前世界上最老的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棵名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高达六千四百岁;另外还有一棵1868年毁于一场风灾的非洲西部加那利岛的龙血树,活了八千多岁。
韩非子写的这棵树算起来才三千岁左右,咋可能有不存在之说呢?
简直是无稽之谈。
有专家就进一步启发大家: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实地感受到了,土查村这里有山,有山就一定有野兔,村委会门前的树又长在一片农田里,三千多年前,冬天山上一片荒凉,农田里却长有庄稼,野兔于是跑下山来寻找吃的,正好有位农夫在田里劳作,野兔受惊,铤而走险,撞死在树上,农夫白捡了一只兔回家打牙祭。
三天的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取得的成果是:
土查村是“守株待兔”的发源地之一,几位外籍华人和国内的专家、领导还为发源地授了牌。
村委会门前的那棵古树被花台围了起来,花台上塑了个农夫,农夫手握锄把立在田中,向远方殷切地望着:
一只兔在他身后正要撞到树上。
花台旁立了一块碑,上面刻了守株待兔的古文及现代文,还刻了英译文。
媒体对会议进行了一番报道后,土查村确实热闹了一阵,但大多数都是取经的,村里并没有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游人如织。
一些零星来的参观者看后,大呼上当,说这里的山没有气势,树矮矮的,院落打造成了似成相识的堂皇展厅,一些粗糙的字画和文字资料让人看后就像枯死的树桩般了无生气。
村委会也为负债累累而喘不过气来,一班人直叹息文化无用。
(取材于李永康的小说,有改动)
链接材料:
×省拟开发“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本报讯×省×县文物旅游局17日指出,当地文物旅游部门决定,由花果山生态苑有限公司着手开发建设“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近年来,国内文化学界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的“户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多位专家经过20多年的考察研究后认定,孙悟空老家为×省×县说的依据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
当地政府官员表示,孙大圣的故里在花果山,这是历史赐予我们的一处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当地要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中,保护、利用好这一遗产。
“大圣故里”烂尾,扇了“故里热”一耳光
×省×县“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之后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
据该县旅游局局长估算,这个项目需要过亿投资,即使建成,“这个景区只有一个传说,从面上来看,我县周边没有出名的旅游景点,形不成旅游环境”。
“名人故里”搞得多了,都搞出套路来——先请“权威专家”来研讨、论证;然后建故居,最好弄几件名人用过的旧物装装门面,实在没辙,就根据传说弄一些景点糊弄游客。
万事俱备后开门卖票收钱。
×县也不例外,“孙大圣”毕竟不是真人,不可能有文物存世,于是当地就准备投巨资,修建什么南天门、御马监、蟠桃园、白骨洞、女儿国等等,简直要做成一个《西游记》的微缩景区。
可惜,“孙大圣故里”还没能建成,就遭遇资金链断裂而“烂尾”、先期投入的数千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交了“学费”。
(以上两则新闻均选自《广州日报》)
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中不同专家的发言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努力证明土查村就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发源地之一。
B.小说结尾的叹息表明,面对文化素养不高的游客,靠宣传文化遗迹来致富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C.土查村用本村的一棵枯死古树附会寓言故事中的情节,这种“文化创新”,只能以失败收场。
D.小说不乏荒诞色彩,故事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批评跟风行为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份同情。
E.小说作者采用讽刺的手法,通过村主任动员、专家论证、院落改造等情节巧妙地表现了主题。
5.简析第一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6.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有哪些含义?
【答案】4.CE5.①突出土查村的偏僻。
②表现村民希望改变现状的心理。
③为下文写打造文化品牌,获得经济利益做铺垫。
6.①指韩非子的寓言“守株待兔”。
②土查村打造文化品牌以吸引游客获取经济利益。
③借原词语的讽刺意味表达对以上现象的批评。
【解析】
4.试题分析:
应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A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B无稽之谈,指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C游人如织,用来形容游人很多,密密麻麻。
D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常用来形容人在绝境之时的自发反抗。
根据文意,文中的野兔是由于受惊,不小心撞到了树上,并非主观地求生行为所致,与“铤而走险”的本意不符。
故选C。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试题分析:
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是否表达完整和句子结构形式以及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来判断。
第7段填应为“”,第12段为《》。
考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应从小说的主题、情节、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项,专家“都努力证明”说得过于绝对,文中有专家进行反驳和怀疑。
B项,“靠宣传文化遗迹来致富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文化素质”高低无关;D项,作者是赤裸裸的批评,没有同情。
故选CE。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可结合着语句所在语段的位置,从内容、结构等角度思考。
段首的一般性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自然地引出下文,如果有环境描写还要考虑奠定全文的基调等。
答题时,从以上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鉴赏能力。
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
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试题分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本题,应先答出小说创作与现实的联系,小说创作源于生活,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小说创作又高于生活,将生活中原生态的素材进行加工才能有成功的作品。
本文主要反映了靠发掘文化遗迹来致富的跟风现象,通过巧妙地情节设置表达出自己对该现象的看法,真实生动,又具有高度概括意义。
然后结合着另外一部作品,联系生活实际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新闻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
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
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
“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
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
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
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
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
“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2006-2014年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材料三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
2010年至今,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
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
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
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
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
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
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
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
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
《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B.2009-2014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
C.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D.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E.材料四将创建孔子学院比作“人类登月工程”“名片”和“无敌舰队”,说明适当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不会影响实用性论著的真实性。
9.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答案】7.D8.DE
9.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
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7.试题分析:
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
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结论武断。
材料四中“不久的将来”并不等于“2020年”,材料也没有指明“屏幕上的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言”。
8.试题分析:
题干问“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
A项,新闻报道中的直接引语才能够使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项,从材料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而不是说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
C项,材料二不能表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9.试题分析:
题干问“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作答时抓住“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从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材料一“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材料四“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
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
然后将这些信息按照题干要求,一一分点概况即可。
点睛:
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
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诏,字景献,用荫补官,通判广信军事,知博州。
魏俗尚椎剽,奸盗相囊橐,诏请开反告杀并赎罪法,以携其党。
元佑初,朝廷起回河之议,未决,而开河之役遽兴。
诏言河朔秋潦,水淫为灾,民人流徙,赖发廪振赡恩,稍苏其生,谓宜安之,未可以力役伤也。
从之。
擢开封府推官。
富民贷后绝僧牒为缗钱十三万,逾期复责倍输,身死赀籍,又锢其妻子,诏请免之。
出为滑州。
州属县有退滩百余顷,岁调民刈草给河堤,民病其役,诏募人佃之,而收其余。
为度支郎中,使契丹。
时方讨西夏,迓者耶律诚欲尝我,言曰:
“河西无礼,大国能容之乎?
”诏曰:
“夏人侮边,既正其罪矣,何预两朝和好事?
”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崇宁中,由大理少卿为卿,徙司农。
御史论诏在滁日请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