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4917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docx

《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docx

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史》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三种: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单项选择占20%多项选择占40%判断题占40%

期末复习思考题

(答案供参考,红色答案来自答疑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孔道是(A)。

A.西北丝绸之路B.西南丝绸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D.瓷器之路

2、汉唐时期中国自中亚进口最多的商品是(A)。

A.马匹B.宝石

C.香料D.玻璃器

3、纸张作为出口商品始于(B)。

A.汉代B.魏晋南北朝

C.隋代D.唐代

4、最早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学者是(B)。

A.斯文赫定B.李希霍芬

C.司马迁D.斯坦因

5、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咽喉地带是(D)。

A.关中B.敦煌

C.新疆D.河西走廊

6、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外的咽喉地带是(B)。

A.阿富汗B.伊朗

C.伊拉克D.印度

7、汉代时期进口中国丝绸最多的国家是(D)。

A.身毒B.大月氏

C.安息D.罗马

8、魏晋至隋唐时期实行的丝路贸易通行证制度是(D)。

A.公凭B.公验

C.引票D.过所

9、丝绸之路的起点为汉唐时代的(A)。

A.长安B.敦煌

C.高昌D.龟兹

10.汉代进口的汗血马来源于(B)。

A.西亚B.中亚

C.南亚D.欧洲

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商品交易会举办于隋代的(B)。

A.长安B.洛阳

C.张掖D.敦煌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商品交易会举办于(B)。

A.汉代B.隋代

C.唐代D.清代

13.印度熬糖法引进于(C)。

A.汉代B.元代

C.唐代D.清代

14.汉代阻碍丝绸之路畅通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C)。

A.乌孙B.大宛

C.匈奴D.月氏

15.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由陆路转移到海路的根本原因是(C)。

A.怛罗斯战役的失败B.航海、造船水平的提高

C.经济重心的南移D.瓷器出口的需要

16.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由陆路转向海路的商品是(D)。

A.丝绸B.铁器

C.漆器D.瓷器

17.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由陆路转向海路始于(D)。

A.汉代B.魏晋南北朝

C.宋代D.唐代

18.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C)。

A.广州B.泉州

C.合浦D.宁波

19.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C)。

A.印度B.斯里兰卡

C.阿拉伯半岛D.非洲

20.宋代征收的对外贸易税最主要的是(B)。

A.船税B.货税

C.船货税并征D.引税

21.南宋王朝发展外贸的最主要目的是(C)。

A.扩大政治影响B.对外商单方面恩惠

C.增加财政收入D.满足奢侈性消费的需要

22.宋元时期,外籍商人担任市舶官员的口岸是(B)。

A.广州B.泉州

C.宁波D.杭州

23.中国政府聘用外籍商人担任市舶官员的动机主要在于(C)。

A.控制外商B.利用其贸易渠道

C.招徕外商D.无奈之举

24.沿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进口的最大宗货物是(C)。

A.宝石B.皮毛

C.香料D.纺织品

25.担任南宋泉州市舶提举司的外籍商人是(C)。

A.蒲亚里B.蒲罗辛

C.蒲寿庚D.施那帷

26.唐代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是(C)。

A泉州B.交州

C.广州D.宁波

27.南宋时期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是(A)。

A泉州B.交州

C.广州D.宁波

28.元代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是(A)。

A泉州B.交州

C.广州D.宁波

29.郑和下西洋发生于(C)。

A.14世纪前期B.14世纪后期

C.15世纪前期D.15世纪后期

30.中国海外贸易管理法规最早颁行于(B?

C?

)。

A.唐代B.元代

C.宋代D.明代

31.澳门作为葡萄牙对华贸易的基地始于(A)。

A.16世纪B.17世纪

C.18世纪D.19世纪

32.明代中国限制朝贡贸易的许可证制度是(B)。

A.公凭B.勘合

C.引票D.过所

33.鸦片战前中国开放的唯一口岸是(C)。

A.福州B.上海

C.广州D.宁波

34.鸦片战争前,中国出口到英国的最大宗货物是(C)。

A.瓷器B.丝绸

C.茶叶D.生丝

35.茶叶大规模出口始于(D)。

A.唐代B.宋代

C明代D.清代

36.中英首次通商开始于(B)。

A.16世纪B.17世纪

C.18世纪D.19世纪

37.明后期管理外商来华贸易的机构是(A)。

A.市舶司B.海关

C.督饷馆D.海防馆

38.明后期开放中国商人出海贸易的口岸是(B)。

A.福州B.月港

C.广州D.宁波

39.鸦片战前监督管理外商在广州活动的机构是(C)。

A.粤海关B.两广总督

C.十三行D.广东水师

40.乾隆年间来华进行贸易交涉的英国使团是(C)。

A.都鲁使团B.科腾使团

C.马噶尔尼使团D.阿美士德使团

42.18世纪英国输华商品主要是(B)。

A.羊毛B.毛纺织品

C.棉纺织品D.棉花

43.18世纪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B)。

A.西班牙B.英国

C.葡萄牙D.荷兰

44.在清王朝鼓励粮食贸易政策下,成为中国在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国家是(D)。

A.印尼B.越南

C.柬埔寨D.泰国

45.五口通商时期,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B)。

A.美国B.英国

C.德国D.日本

46.中国由协定关税制度变为国定关税制度始于(C)年。

A.1912B.1927

C.1929D.1931

47.近代长期控制中国外汇市场的外资银行是(A)。

A.汇丰银行B.德华银行

C.花旗银行C.道胜银行

48.甲午战前,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是(A)。

A.贷款B.外商独资

C.中外合资D.中外合作

49.近代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是(C)。

A.五金制品B.丝织品

C.棉纺织品D.面粉

50.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籍总税务司由(A)担任。

A.赫德B.梅乐和

C.李泰国D.李度

51.近代中国80年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总额累计(B)。

A.300亿美元B.500亿美元

C.800亿美元D.1000亿美元

52.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高峰时期是(C)。

A.甲午战后B.抗战前

C.一次世界大战D.抗战后

53.近代中国子口税水平为(D)。

A.5%B.7.5%

C.1%D.2.5%

54.协定关税时期中国名义税率仅为(A)。

A.5%B.7.5%

C.3-4%D.2.5%

55.1937-1945年,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D)。

A.美国B.英国

C.德国D.日本

56..近代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是(C)。

A.五金制品B.丝织品

C.棉纺织品D.面粉

57.近代中国生丝出口的国际竞争者最主要的是(B)。

A.法国B.日本

C.西班牙D.意大利

58.鸦片贸易合法化始于(B)。

A.第一次鸦片战后B.第二次鸦片战后

C.甲午战后D.八国联军侵华

59.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B.中英《天津条约》

C.《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D《中英烟台条约》

60.中国关税自主权恢复于(C)。

A.清末B.北洋政府时期

C.国民党政府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61.抗战时期控制国统区战略性矿产品出口的机构是(C)。

A.贸易委员会B.军事委员会

C.资源委员会D.中华复兴公司

62.未在近代中国强占租借地的国家是(B)。

A.英国B.美国

C.法国D.德国

63.近代世界市场上,中国生丝的主要竞争者是(D)。

A.英国B.美国

C.印度D.日本

64.近代世界市场上,中国茶叶的主要竞争者是(C)。

A.英国B.美国

C.印度D.日本

65.近代中国开始利用侨资始于(A)

A.鸦片战后B.甲午战后

C.北洋政府时期D.国民党政府时期

66.中国发表全面按商品记载的海关贸易报告始于(C)。

A.1859年B.1864年

C.1868年D1929年

67.协定关税时期中国实际关税水平仅为(A)。

A.3%~4%B.2.5%

C.5%D.7.5%

70.甲午战前,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是(A)。

A.商业银行借款B外商直接投资

C.发行国际债券D外国政府借款

71.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平衡状况是(A)。

A.顺差B逆差

C.大体平衡D没有统计

72.华侨受到中国政府保护始于(B)。

A.明代B洋务运动后

C.甲午战后D国民党政府时期

73.近代中外合资企业合法化始于(B)。

A.鸦片战后B.甲午战后

C.辛亥革命后D.国民党统治时期

74.近代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长期掌握在(A)手中。

A.英国B.美国

C.日本D.法国

75.中国国民党政府实施国定关税政策的最大阻力来自(D)。

A.美国B.英国

C.德国D.日本

76.战时对外贸易统制政策实行于(C)。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九一八事变后

C.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77..近代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始于(D)。

A.1840年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70年代

78.中国的第一个以促进工商业发展为职能的国家机构—商部设立于(A)。

A.甲午战后B.抗战前

C.一次世界大战D.抗战后

79.抗战期间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主要经营者是(D)。

A.洋行B买办

C.私营进出口企业D国营进出口企业

80.甲午战后,中国弥补对外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手段是(D)。

A.侨汇B.金银的输出

C.国际援助D.外商在华投资

81.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是(C)。

A.美国B.英国

C.苏联D.亚非发展中国家

82..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挥了(B)的作用。

A.发动机B.调剂余缺

C.优化资源配置D.发挥比较优势

83.20世纪50年代,中国技术引进的主要来源是(B)。

A.东欧B.苏联

C.日本D.西欧

84.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D)。

A.劳动密集产品B.技术密集产品

C.资本密集产品D.农矿产品

85.1995年以来我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是(B)。

A.农产品B.机电产品

C.纺织品D.轻工业品

86.20世纪80年代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是(B)。

A.美国B.香港地区

C.欧洲国家D.东南亚

87.中国加入WTO始于(C)。

A.1999年B.2000年

C.2001年D.2002年

88.对外贸易经营权由审批制转为自动登记制始于(D)。

A.1978年B.1994年

C.1998年D.2004年

二、多项选择题

1.汉以前推动丝绸之路交通道路形成的主要力量是(AB)。

A.民族迁徙B.军事征服

C.政府推动D.自然因素

2.丝绸之路畅通前中外贸易的特点是(ABD)。

A.民间性B.不经常性

C.政府推动D.边境辗转性

3.丝绸之路畅通后中外贸易的特点是(ABC)。

A.官方性B.经常性

C.直接性D.单方面性

4.汉以前推动帕米尔以东丝绸之路交通道路形成的主要游牧民族有(BC)。

A.匈奴B.月氏

C.乌孙D.突厥

5.过所制度实行的朝代有(BCD)。

A.汉代B.魏晋

C.隋代D.唐代

6.沿丝绸之路中国输出的技术主要有(ACD)。

A.印刷术B.养蚕缫丝术

C.指南针D.造纸术

7.沿丝绸之路,中国古代自罗马输入的商品主要有(CD)。

A.战马B.毛皮

C.毛织品D.玻璃器

8.沿丝绸之路引进的植物品种主要有(ACD)。

A.葡萄B.梨

C.苜蓿D.黄瓜

9.汉代中国出口的大宗货物主要有(CD)。

A.瓷器B.生丝

C.铁器D.丝绸

10.沿丝绸之路中国进口的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商品主要有(AD)。

A.良种马B.珍禽异兽

C.宝石D.植物新品种

11.唐代实施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政策的动机主要在于(AB)。

A.增加财政收入B.满足国内奢侈性消费的需要

C.提高国际地位D.发展经济

12.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由陆上丝路转移到海上丝路的原因包括(ABC)。

A.怛罗斯战役的失败B.航海、造船水平的提高

C.经济重心的南移D.东南亚国家的要求

13.元代官方贸易的主要方式有(ACD)。

A.朝贡贸易B.互市贸易

C.官本船贸易D.斡脱贸易

14.明代实施严格限制的海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AB)。

A.自然经济形态B.对外贸易外部环境恶化

C.排外心理D.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降低

15.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航线连接的今天国家有(ABD)。

A.朝鲜B.日本

C.菲律宾D.韩国

16.明后期征收的对外贸易税包括(ABD)。

A.水饷B.加增饷

C.统税D.陆饷

17.明代市舶制度衰落主要表现在(BCD)。

A.勘合制度的实施B.市舶机构不稳定

C.市舶司职能萎缩D.市舶机构数量减少

18.明代中日间走私贸易猖獗的主要原因有(ABD)。

A.朝贡贸易限制严格B.日本市场需求大

C.日本政府的鼓励D.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

19.鸦片战前中英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ABC)。

A.中国自然经济形态B.英国商品缺乏竞争力

C.中国对外贸易限制政策D.英国对外贸易限制

20.十三行的职能主要有(ABD)。

A.承保税饷B.代购代销商货

C.制定价格D.监督管理外商

21.清王朝实行多口通商政策时期设立海关的口岸有(ABC)。

A.广州B.宁波

C.厦门D.天津

22.近代外商在华享受的特权主要体现在(ABD)。

A.协定关税B.片面最惠国待遇

C.统税D.领事裁判权

23.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BCD)。

A.世界市场波动B.落后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C.西方列强的超经济掠夺D.洋行对价格的操纵

24.19世纪中国进口的大宗货物有(AB)。

A.纺织品B.鸦片

C.机器设备D.汽油

25.抗战时期中国易货偿债贸易的三大伙伴包括(ACD)。

A.英国B.法国

C.苏联D.美国

26.近代外商在华享受的单方面优惠待遇主要体现在(ABD)。

A.关税B.子口税

C.统税D.最惠国待遇

27.近代上海取代广州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地位的原因主要在于(AB)。

A.地理位置优越B.传统势力较弱

C.政府的扶持D.条约的规定

28.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包括(BD)。

A.南京B.广州

C.泉州D.上海

29.担任近代中国总税务司的外籍人员有(BCD)。

A.威妥玛B.李泰国

C.赫德D.李度

30.协定关税时期中国内地关税主要有(ABC)。

A.子口税B.常关税

C.厘金D.统税

31.19世纪末在华强占租借地的国家主要有(ACD)。

A.英国B.美国

C.德国D.俄国

32.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经营主体有(ACD)。

A.洋行B.买办

C.私营进出口商D.官僚进出口商

33.清末自行开放的通商口岸包括有(AD)。

A.秦皇岛B.大连

C.青岛D.济南

34.近代弥补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手段有(ABD)。

A.侨汇B.金银的输出

C.国际援助D.外商在华投资

35.日本占领期间,我国台湾省大宗出口货物主要有(ABC)。

A.粗糖B.大米

C.纺织品D.烟草

36.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创办的国营外贸公司包括(ABC)。

A.富华公司B.复兴公司

C.中国茶叶公司D.孚中公司

37.近代丝茶等大宗出口商品在国际竞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有(ABC)。

A.技术落后B.缺乏政府支持

C.生产成本高D.以次充好

38.近代中国沿边开放的外来压力来自(BD)。

A.美国B沙皇俄国

C.日本D.英国

39.北洋政府利用外资的教训主要是(BCD)。

A.利用外资领域过宽B.未对合资企业进行有效监控

C.未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D.允许官员开办中外合资企业

40.新中国对外贸易建立的途径(ACD)。

A.没收官僚资本的对外贸易B.建立中外合资企业

C.新建国营进出口企业D.改造私营进出口

41.改革开放后,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AD)。

A.深圳B.海南

C.浦东D.珠海

42.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初步改革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BC)。

A.放权让利B.由计划控制到商业控制

C.由隐性保护到显性保护D.外贸承包经营制

43.“入世”后,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新特点(ABC)。

A.保持较大规模B.跨国公司投资显著增加

C.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D.投资主要集中于中西部

三、判断题

(以下答案来自答疑系统)

1.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是由瑞典学者斯文赫定首先提出的。

(F)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中外各国间即建立起正式的官方关系。

(T)

3.伊朗在出中国后的丝绸之路上处于咽喉要地。

(T)

4.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是由瑞典学者李希霍芬首先提出的。

(F)

5.丝绸之路的形成是各国政府推动的产物。

(F)

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中外各国间即建立起正式的官方关系。

(F)

7.养蚕缫丝技术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最大的技术贡献。

(F)

8.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动机即在于发展对外贸易。

(F)

9.广义的西域是指今天新疆南部。

(F)

10.过所制度始于魏晋时期。

(T)

11.早在丝绸之路畅通前中国丝绸已经被贩运到境外了。

(T)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商品交易会发生于隋代。

(T)

1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商品交易会于隋代的长安举办。

(F)

14.西方玻璃制造技术引进开始于唐代。

(F)

15.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贸易道路。

(T)

16.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由陆路转移到海路始于公元8世纪中叶。

(T)

17.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向终点是波斯湾。

(F)

18.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向终点是波斯湾。

(T)

19.汉代时期,广州尚不是中国海路贸易的主要口岸。

(T)

20.徐闻和合浦是汉代中国海路贸易的主要港口。

(T)

21.汉唐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

(T)

22.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涉及的范围更广。

(T)

23.宋元时期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是阿拉伯(T)

24.中国海外贸易开始立法管理始于唐代(F)

25.“蕃坊”制度开始于宋代。

(F)

26.古代的“蕃坊”制度即近代的“租界”。

(F)

27.中国瓷器的大规模出口始于唐后期。

(T)

28.唐代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是广州。

(T)

29.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市舶制度始于宋代(F)

30.南宋时期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是广州。

(F)

31.元代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是泉州。

(T)

32.明代通过“勘合”制度鼓励朝贡贸易的发展。

(F)

33.明朝前期中国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方式是朝贡贸易。

(T)

34.明代“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中国商人出海贸易。

(F)

35.明代“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F)

36.郑和下西洋是对“海禁”政策的突破。

(F)

37.明前期存在的民间贸易主要方式是走私。

(T)

38.明代后期的开海贸易政策是对对外贸易严格限制政策的突破。

(F)

39.康熙帝明确提出了“对外贸易无用论”。

(F)

40.荷兰对明朝贸易的基地主要是巴达维亚。

(T)

41.乾隆帝认为对外贸易是对西方人的单方面恩惠。

(T)

42.从事“大帆船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商人。

(F)

43.“对外贸易无用论”是清前期对外贸易的主流思潮。

(T)

44.从康熙年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实行海关管理。

(T)

45.清前期对外贸易税收依然是征收实物税。

(F)

46.17世纪,中国与美洲间的贸易主要控制在葡萄牙人手中。

(T)

47.元代官方贸易方式不限于朝贡贸易。

(T)

48.茶叶的大规模外销始于清前期。

(T)

49.16世纪后最早来华贸易的欧洲国家是英国。

(F)

50.鸦片战前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F)

51.甲午战前,中国沿边口岸已被迫开放。

(T)

52.甲午战前,中国平衡对外贸易逆差的手段是外商在华投资。

(F)

53.抗战爆发后,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即被日本人剥夺。

(F)

54.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即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F)

55.抗战爆发后,首先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的国家是苏联。

(T)

56.洋务运动后,中国开始有意识地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T)

57.甲午战后,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合法化。

(T)

58.近代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掌握在产地商人手中。

(F)

59.甲午战后,中国政府曾自行开放了一些通商口岸。

(T)

60.近代世界市场上,中国茶叶的主要竞争者是印度。

(T)

6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允许外国洋行继续在华经营。

(T)

62.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

(T)

6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没收了私营进出口企业的财产。

(F)

64.甲午战后,中国开始利用侨资。

(F)

65.第二次鸦片战后,鸦片贸易即成为合法贸易。

(T)

66.抗战后首先与中国开展易货偿债贸易的国家是美国。

(F)

67.五口通商时期,中国尚未出现外商投资企业。

(F)

68.近代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

(T)

69.19世纪,中国最大宗的进口商品是鸦片。

(T)

70.近代世界市场上,中国生丝的主要竞争者是印度。

(F)

71.十三行即清前期垄断广州外贸的13家行商。

(F)

72.1929年中国开始实行“国定关税”,结束了协定关税时期。

(T)

73.19世纪50年代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T)

74.近代丝茶出口始终居于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

(F)

75.近代的通商口岸均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

(F)

76.近代中国始终是世界生丝的最大供给国。

(F)

77.抗战爆发后中国对外贸易的通道转向陆路和空中。

(T)

78.新中国成立后,禁止外国洋行在华的经营活动。

(F)

79.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仅起补充和调剂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