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4788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济南市外国语初中部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

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

3.2018年3月,魏凤和出席中共十九大会议。

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被任命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任国防部长。

在秦朝掌管全国军事类似国防部长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5.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B.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C.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D.封建制度的确立

6.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

A.启B.汤C.盘庚D.纣王

7.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四至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8.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

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9.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

B.

C.

D.

10.商周是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

下列文物属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利簋B.

司母戊鼎

C.

毛公鼎D.

四羊方尊

11.《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

“尧知其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以上观点反映了诸子百家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请说出这一学派创始人的代表作()

A.《论语》B.《春秋》C.《道德经》D.《易经》

13.《史记》记载的“勤沟洫,手足肼胝……妻有日,过门不私”(经常治理水渠,辛勤劳动,手脚上都起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回去)的人物是()

A.炎帝B.黄帝C.尧D.禹

14.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15.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传说、遗址B.遗物、记载

C.化石、遗址D.传说、记载

16.为纪念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某一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

该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

17.“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五年后,这位受降者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这个王朝的名字也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位受降者是

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

18.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19.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下列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是

A.丞相制B.郡县制C.州县制D.县制

20.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诲人不惓

D.温故知新

21.商朝的建立者是

A.桀B.汤C.盘庚D.纣

22.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B.

C.

D.

23.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国君的暴政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24.西汉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局面史称

A.诸侯争霸B.战国七雄C.百家争鸣D.文景之治

25.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秦、齐、楚D.燕、齐、楚、秦

26.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戍边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的号召

C.民族矛盾的尖锐

D.秦朝的暴政

27.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

A.治理了黄河水患

B.编著了《道德经》

C.修建了都江堰

D.开凿了大运河

28.如图为轩辕故里,传说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这些传说有可能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蚩尤

B.黄帝

C.尧

D.舜

29.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栏目展示并演绎了一件与计量有关的藏品“商鞅方升”(见下图)的前世今生。

这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实施的哪一举措?

A.奖励军功B.奖励农耕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

30.下图为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

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A.全面推行郡县制

B.统一了度量衡

C.流通圆形方孔钱

D.实行车轨统一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

故④不符合题意。

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A符合题意。

元谋人遗址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B不符合题意。

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

通常称作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C不符合题意。

马坝人遗址是广东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实行皇帝制度,下辖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掌管军事国防,地方上设郡守,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反映了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从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看,此话出自《道德经》。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5.C

解析: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C符合题干要求,ABD都与“最根本原因”不符,所以答案选择C

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所以答案选C。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给出的疆域范围可知是这个王朝是秦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所以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旨在强调的是此官的监察职能,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能,A项符合题意;而军机大臣是清朝所设。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所以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是司母戊鼎。

图片B是司母戊鼎,符合题意;人面鱼纹盆不是青铜器,A不符合题意;毛公鼎是西周时期的,C不符合题意;兵马俑不是青铜器,D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排除ACD,故选择B。

1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商朝时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B选项符合题意;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A选项不符合题意;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

C选项不符合题意;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特点是造型奇特。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材料反映了尧之子品德不好,故而尧让品行高尚的舜做了他的继承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度,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故选B。

1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是:

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禹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三过家门而不入”,专心治水,采用疏导方法,用13年时间成功治理黄河水泛滥。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生活于浙江省余姚的河姆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

B项符合题意;北京人采集狩猎时,我国还没有原始农业。

A项不合题意;半坡人制作陶器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相传黄帝造船只反映的原始制造业的发展。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原始农业的出现”的出现是解题的关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1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其中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最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A

解析: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神州轩辕自古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初祖的黄帝发明车战法,因此又称为轩辕氏。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C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推翻秦朝统治,AB不符合题意。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但没有灭亡秦朝,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题需要准确识记秦朝灭亡的相关史实。

1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其中以皇帝制为核心,其突出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图示揭示了这一特点,皇帝高高在上,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论贫富、贵贱等,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故A符合题意;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诲人不惓、温故知新与题干无关,故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夏桀和商纣、周幽王都是暴君,他们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最终导致王朝灭亡,故C符合题意;ABD不属于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共同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归纳能力。

夏商周末代国君的暴政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2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当时的国力有很大的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文景之治”,D符合题意;诸侯争霸指的的春秋时期,不是西汉时期,A不符合题意;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不是西汉时期,B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不是西汉时期,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齐国在东,秦国在西,楚国在南,燕国在北,韩国、魏国、赵国在中间。

因此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燕、秦、齐、楚。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因此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7.C

解析:

C

【解析】

依据题干提示信息“创开天府古神仙”,结合课本所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C项符合题意。

远古时代尧舜禹都治理过黄河,A项不合题意;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著的《道德经》阐述了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B项不合题意;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额创造文字,伶伦剩作音律,求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螺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商鞅变法中统一了度量衡,题干图片“商鞅方升”属于容器,故D符合题意;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奖励军功、奖励农耕、推行县制,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根据题干材料“洞庭郡”的文字记载,说明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所以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与郡县制无关,排除,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