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3444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docx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2.docx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2

 

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大桥及接线工程第SS01合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0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TG130—2001);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4、《浙江省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试行)》;

5、路基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经验和现有机械设备的性能、施工能力等;

6、施工地区的地材情况、气候情况、水文情况等。

1.2、编制目的

指导及接线工程第TJ1合同段高边坡防护工程施工。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及接线工程第TJ1标路基路堑高边坡施工。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项目起自象山县戴港,顺接象山港大桥南接线终点,终点位于杨家岙村溪东线附近,起讫里程为YK46+912.043~YK54+400(ZK46+912.043~ZK54+413.346),全长7.488Km。

工程沿线相继经过戴港村、蔡家岙村,再由大狮子隧道穿越山体,终点位于杨家岙村。

本合同段高路堑边坡共有4处。

其中K48+466~K48+585挖方段中,K48+530处有一座庙、K48+590处左右侧各有一高压电线杆,按设计需迁移该高压电线杆。

表2-1高路堑挖方边坡高度表

序号

路段

位置

最大边坡高

防护方式

1

K48+466~K48+585

左侧

34m

一级采用浆砌挡墙,第二~四级采用厚层基材

2

K48+466~K48+585

右侧

34m

第一级采用浆砌挡墙,第二级采用框格锚杆+厚层基材,第三~四级采用柔性网+厚层基材

3

YK49+021~YK49+255

右侧

32m

第一级采用柔性网+厚层基材,第二~三级采用框格锚杆+厚层基材

4

YK54+025~YK54+105

右侧

22m

第一~二级采用厚层基材

表2-2深挖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

位置

项目名称

K48+466~K48+585左侧

K48+466~K48+585右侧

YK49+021~YK49+255右

YK54+025~YK54+105右

I型路堑挡墙

C20片石混凝土(m3)

403

532

/

/

砂砾(m3)

71

94

/

/

厚层基材

镀锌铁丝网(㎡)

3173

3325

5088

1692

锚杆(m)

7354

7817

11967

3922

无纺土工布(㎡)

3173

3325

5088

1692

混合基质材料(m3)

307

326

499

164

框格锚杆+厚层基材

框格锚杆

锚杆(m)

/

1295

2014

/

钢筋(kg)

/

16688

28027

/

开挖土石方(m3)

/

666

1190

/

C25现浇砼(m3)

/

231

392

/

柔性网+厚层基材

柔性网

SNS柔性网(㎡)

/

4717

2821

/

锚垫板(套)

/

473

281

/

锚杆(m)

/

2124

1263

/

2.2、工程水文地质

1、路堑段坡表分布残坡积含碎石粉质黏土层,褐黄色,硬塑状,含约10%碎石,粒径2-5c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表层含少量植物根系,属普通土(Ⅱ);强风化凝灰岩,灰黄色,裂隙发育,岩芯呈砂砾状,粒径5mm左右,砾石强度低,易碎,属软石(Ⅳ);中风化凝灰岩,灰色,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见黑色铁锰质,岩芯呈块状,块径一般3-6cm,最大9cm,属次坚石(Ⅴ);强风化花岗岩,灰紫色,砂土状、碎块状,原岩结构尚存,质软,易挖掘,具差异风化,属软石(Ⅳ);中风化花岗岩,肉红色,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属次坚石(Ⅴ)。

2、工程区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孔隙潜水分布于山前的沟谷、坡麓以及大面积的海积平原区表部,主要受岩性、气象、水文诸因素控制。

平原区含水层主要为全新统海积粘土、淤泥质土等,厚度大。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虫孔、植物根茎及结构孔隙中,富水性及透水性差,属极弱含水层。

相对于下伏砂卵石,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补给,其次为农田灌溉回渗水补给:

主要以蒸发排泄,其次为人工取水排泄。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贮存在基岩构造节理及风化裂隙中,分布于平原区深部及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区。

基岩风化裂隙属弱富水含水岩组,主要受大气降水和上部含水层补给,降雨时补给,雨后部分排泄。

基岩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构造节理发育处,由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储水空间较好,地下水较丰富。

2.3、设计概况

1、K48+466~K48+585段左侧深挖方边坡:

该段挖方边坡总高度34m,共四级:

第一级坡率为1:

0.25,采用挡土墙进行支挡,挡墙基础位于中风化层,高度2m;第二级坡率为1:

1.0,最高10m,坡面采用厚层基材进行防护;第三级坡率为1:

1.25,最高10m,坡面采用厚层基材进行防护;第四级坡率为1:

1.25,最高12m,坡面采用厚层基材进行防护。

该边坡平台宽度均为2m,在K48+510处设置检修踏步一道。

2、K48+466~K48+585段右侧深挖方边坡:

该段挖方边坡总高度34m,共四级:

第一级坡率为1:

0.25,采用挡土墙进行支挡,挡墙基础位于中风化层,高度2m;第二级坡率为1:

1.0,最高10m,坡面采用框格锚杆+厚层基材进行防护;第三级坡率为1:

1.0,最高10m,坡面采用柔性网+厚层基材进行防护;第四级坡率为1:

1.25,最高12m,坡面采用柔性网+厚层基材进行防护。

该边坡平台宽度均为2m,在K48+510处设置检修踏步一道。

3、YK49+021~YK49+255段右侧深挖方边坡:

该段挖方边坡总高度32m,共三级:

第一级坡率为1:

1.0,最高10m,坡面采用柔性网+厚层基材进行防护;第二级坡率为1:

1.25,最高10m,坡面采用框格锚杆+厚层基材进行防护;第三级坡率为1:

1.25,最高12m,坡面采用框格锚杆+厚层基材进行防护。

该边坡平台宽度均为2.0m,在YK49+140处设置检修踏步一道。

4、YK54+025~YK54+105段右侧深挖方边坡:

该段挖方边坡总高度22.0m,共二级:

第一级坡率为1:

1.0,最高10m,坡面采用厚层基材进行防护;第二级坡率为1:

1.0,最高12m,坡面采用厚层基材防护。

该边坡平台宽度均为2.0m,在YK54+056处设置检修踏步一道。

2.4、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场地布置见本方案附件1“施工场地布置图”。

2.5、施工准备

1、对路基段原地面标高进行复测。

2、测量放线:

对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在施工段周边布设加密桩。

3、复核图纸参数,向作业队做好相关技术交底工作。

4、施工区、施工机械等布置应符合安全要求。

2.5.1、施工用水

附近河塘水源符合施工需要,就近从沟塘内取水。

2.5.2、施工用电

施工前期配备1台150KW发电机,后期项目部计划在K48+500处附件安装一台630KVA变压器,并保证施工连续性,满足施工用电需要。

2.5.3、施工便道

大狮子隧道进口段路堑高边坡施工点,规划从38省道与特大桥交叉位置开设临时路口沿主线桥梁便道进入施工区域进行施工。

大狮子隧道出口段路堑高边坡施工点,利用已修建隧道出口工区通行便道。

2.5.4、砼拌和站

本合同段高路堑边坡共有4处。

其中K48+466~K48+585左侧、K48+466~K48+585右侧,YK49+021~YK49+255右侧位于大狮子隧道进口段,由隧道进口1#砼拌合站供应砼,YK54+025~YK54+105右侧处,位于大狮子隧道出口段,由隧道出口2#砼拌合站供应砼。

3、施工工艺

高边坡主要的防护形式有:

挖方路堑挡墙、厚层基材、框格锚杆+厚层基材、系统锚杆+厚层基材、柔性网+厚层基材,高边坡防护布置形式详见表2-1。

3.1、框格锚杆防护

框格锚杆边坡施工工艺流程:

路堑开挖→修整边坡→测量放样→搭设钢管支架→钻锚杆孔→清孔→插锚杆和注浆管→注浆→测量放样→框格钢筋加工及安装→框格砼施工→养护

施工部位:

K48+466~K48+585段右侧高边坡,第四级边坡(坡率为1:

1.0)高度10m;YK49+021~YK49+255段右侧高边坡,第二级边坡(坡率为1:

1.25)高度10m;第三级边坡(坡率为1:

1.25)高度12m。

边坡坡面都采用框格锚杆+厚层基材进行防护。

设计参数:

框格锚杆长度为6m,采用32(HRB400)螺纹钢粘结锚杆,布置间距为纵向3m(水平间距)+横向am(垂直间距)。

布置数值详见下图

框格锚杆布置间距参数图

K48+466~K48+585段边坡防护立面图

YK49+021~YK49+255段段边坡防护立面图

3.1.1、钻锚杆孔

3.1.1.1、锚杆孔测量放样

按设计要求,在锚杆施工范围内,起止点用仪器设置固定桩,中间视条件加密,并应保证在施工阶段不得损坏。

其它孔位以固定桩为准钢尺丈量,全段统一放样,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

测定的孔位点,埋设半永久性标志(铁钎或油漆),严禁边施工边放样。

竖梁的具体长度根据坡率确定:

坡面坡度为1:

1.25,竖梁长度为320.2cm;坡面坡度为1:

1时,竖梁长度为282.8cm。

锚杆的位置须按等分坡面的长度进行放样,节点间距3m。

3.1.1.2、搭设平台

坡面坡度分别为1:

1.25、1:

1,搭设相应承重能力的平台,每级坡面有4排节点锚杆,利用钢管搭设刚性施工平台,上下两端均采用临时锚杆锚于碎落台上。

(支架安全验算见附件)

施工平台搭设注意事项:

1、纵向水平杆搭设构造要求:

a、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少于3跨;

b、纵向水平杆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宜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水平杆的对接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跨或同步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根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1/3,如下图:

(2)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当采用木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2、横向水平杆搭设构造要求:

a、主节点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并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

扣件的中心距离不应大于15cm。

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侧的外伸长度(a)不应大于0.4l0,且不大与500mm。

b、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距离设置,最大间距不宜大于纵距的1/2;

c、使用木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3、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mm~15mm;

b、木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

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mm~15mm。

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mm(见下图)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mm(如下图)

c、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

4、立杆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b、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00c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c、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00cm;

d、钢管支架的连接采用回转扣件搭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c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e、立杆宜高出工作平台1.5m左右。

f、立杆自下而上搭设,第1排锚杆施工前,为了增加钻机的稳定性可根据情况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倾角应在450~60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cm,当每排锚杆施工完成且压浆强度满足要求时,应及时将锚杆和平台支架连接起来,连接时拉筋应采用2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时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同时支架应可靠的顶撑在边坡坡面上。

连接点的距离竖向最大不超过3倍步距,纵向最大不超过3倍纵距。

5、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剪刀撑与底面的倾角宜为450~600之间,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大根数根据与地面倾角设置,当角度为450时,跨越根数不宜大于7根;当角度为500时,跨越根数不宜大于6根;当角度为600时,跨越根数不宜大于5根。

(2)剪刀撑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6、斜道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高度小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型斜道。

(2)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型斜道。

(3)斜道宜附着外脚手架设置。

(4)运料斜道不宜小于1.5m,坡度宜采用1:

6;人行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m,坡度宜采用1:

3。

(5)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6)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应设置栏杆和挡脚板。

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小于18cm。

(7)斜道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楞处宜采用三角木填顺。

(8)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30c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的厚度宜为2~3cm。

3.1.1.3、钻机就位

1、根据设计孔径及岩石性质合理选择钻孔机具。

2、钻锚杆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和边坡坡面情况定出孔位,做出标记,开孔位置在任何位置偏差均应小于100mm。

3、利用卷扬机或汽车吊将小型钻机就位于第一排锚杆操作平台(即碎落台)上调整钻孔位置及钻机倾角(角度支架),运用两点定线原理安装钻机方位角,用钻机前后高差点和开孔点控制钻机倾角、钻孔轴线,钻机安装时利用紧固件固定于操作平台及岩面上,以确保钻机稳定可靠,钻进时不移位。

3.1.1.4钻孔

1、钻头选用要符合要求,钻孔直径应大于锚杆直径40mm以上,钻孔深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孔深偏差大于5cm,且清孔后沉渣不大于50mm。

2、锚杆钻孔必须采用风动钻进,严禁水冲钻进,以确保锚杆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

3、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4、钻孔过程中严格控制钻孔方向,孔轴线方向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系统锚杆的孔轴方向应垂直于开挖面,孔轴线应保持直线,孔位允许偏差±50mm。

5、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

6、钻孔结束后,现场质检人员对锚杆孔的钻孔规格(孔径、深度和倾斜度)进行抽查并做好记录,不合格的锚杆孔必须进行补充设置。

7、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并立即向设计院报请地质核查,以明确边坡是否稳定,由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方案。

8、自下而上施工,随钻孔的进度,及时架立上一层工作平台。

3.1.2、清孔

钻孔完毕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和积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清孔严禁采用高压水冲洗。

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立即向设计院报请地质核查,由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方案。

清孔完成后如果不需要立即插入锚杆,孔口应采用加盖或堵塞的方法予以保护,在锚杆安装前应对钻孔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清洗。

3.1.3、锚杆制作

锚杆在钢筋棚制作加工,自缷车运至施工现场,人工安装。

锚杆用1根HRB400级φ32mm钢筋加工而成,杆身每隔1.5m~2.0m设一个对中支架(φ6mm钢筋),以保证锚杆有足够的保护层。

锚杆设计长度为6m,锚孔直径80mm。

锚杆的设计长度不含埋置于锚头内的长度。

锚杆钢筋应采用切割机切断。

3.1.4、插锚杆和注浆管

1、锚杆安装前,杆体应平直,并除锈、除油。

2、锚杆应安装在孔位中心。

3、安装锚杆时,人工缓缓将锚杆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杆长度,计算孔内锚杆长度(误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确保锚固长度。

4、锚杆未插入岩层部分,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作防腐处理。

5、有水地段安装锚杆,应将孔内的水排出或采用早强速凝药包式锚杆。

6、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应小于规定长度的95%。

3.1.5、注浆

1、采用注浆机注浆,锚杆孔内注浆为一次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

如一次注不满或注浆后产生沉降,要补充注浆,直至注满为止。

2、后注浆的锚杆,应在锚杆安装后立即进行注浆。

3、注浆锚杆注浆管一定要插至孔底,然后回抽5~10cm,送浆后拔管必须借浆压,缓缓退出,直至孔口溢出(管亦刚好退出)。

4、封闭灌浆的锚杆,孔内管路要通畅,孔内堵塞要牢靠。

并从注浆管注浆直到孔口冒浆为止。

5、灌浆过程中,若发现有浆液从岩石锚杆附近流出应堵填、以免继续流浆。

6、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灌及其管路。

7、注浆材料选用M25水泥砂浆,水泥使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砂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

无论因何原因发生灌浆中断,应取出锚杆,并用压力水在30min内对灌浆孔进行冲洗,如果在重新安装时发现钻孔被部份堵塞,应复钻至规定的深度。

8、注浆管应能承受1.0MPa的压力,注浆压力应在0.4~0.8MPa之间。

9、注浆结束后,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同时做好注浆记录。

10、注浆完毕后,不得敲击、摇动。

普通砂浆锚杆在3天内,早强砂浆锚杆在12h内,不得在杆体上悬挂重物。

必须在待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框架梁施工。

11、浆体强度检验用的试块每30根不应少于1组,每组不应少于6个试块。

3.1.6锚杆验收

锚杆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锚杆验收试验,验收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验收试验的要求:

1、验收试验锚杆数量取各类锚杆总数的3%,且不小于5根。

锚杆试验荷载取值为1.1ζ2Asfy(ζ2为锚筋抗拉工作条件系数,As为锚杆钢筋截面面积,fy锚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2、验收试验的锚杆应随机抽样。

质监、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对质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做验收试验。

3、除以上要求外,验收试验应满足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3.1.7、施工放样(框架梁)

框架梁的位置、间距、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测放,要在坡面(框架梁的外露面)用线绳交叉放设出框架梁的方格线。

3.1.8、框架梁钢筋加工及安装

本框架梁使用钢筋为I级Φ8与II级Φ12、Φ16两种,I级Φ8用于箍筋的制作,每根箍筋的长度为115cm。

II级12、Φ16用于架立钢筋的制作,每个断面内设置8根,梁宽度为30cm,厚度为40cm,其长度根据施工时边坡坡率而定。

钢筋接头需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根数的1/2,且有焊接接头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

进场的钢筋必须具有甲方同意的厂家的出厂证明及合格证。

使用前,按照批次抽取试件做钢筋强度试验。

框架梁钢筋笼和锚杆连接时,将锚杆尾部固定筋与框架梁钢筋焊接成一整体,若锚杆与框架梁钢筋、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地间距,竖、横主筋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

3.1.9、框架梁砼施工

1、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钢模板,其厚度为3mm,宽50cm,长1.5m。

模板逢采用双面胶粘贴,再用螺栓将模板连接成整体,模板外侧用两道钢管加固,上下两道钢管间距为15cm,模板外侧用楔块,内侧用Φ12钢筋顶撑,内撑外顶从而保证了模板的稳固性。

模板使用前必须打磨,除锈,刷模板漆。

模板安装完毕后,将砼顶面位置用红油漆标在模板内侧。

2、框架梁砼浇筑

框架采用C25砼浇筑,浇注砼前的准备工作已就绪,包括模板、钢筋已经向监理报验,并且现场施工人员全部到位,施工工具如振捣棒等经调试正常,才能向监理申请浇注砼。

由搅拌站集中拌制,砼罐车运送到工地。

浇注砼时应从下向上浇注,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在锚孔周围,钢筋较密集,一定要仔细振捣。

砼振捣合格的标志为停止下沉、表面泛浆。

等砼初凝后再收面。

3.1.10、养护

框架梁施工完成后应仅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养护天数不少于7天。

3.2、柔性网防护

柔性网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

清理、平整坡面→测量放样→钻设锚杆→安装纵、横向支撑绳→铺挂格栅网→铺挂钢绳网并缝合→框架内码植生袋→养护。

施工范围:

K48+466~K48+585段右侧深挖方边坡,第三级坡率为1:

1,高度10m,坡面采用柔性网+厚层基材进行防护;第四级坡率为1:

1.25,高度12m,坡面采用柔性网+厚层基材进行防护;YK49+021~YK49+255段右侧深挖方边坡,第一级坡率为1:

1,高度10m,坡面采用柔性网+厚层基材进行防护。

3.2.1、清理、平整坡面

路堑边坡开挖施工完成后,清理坡面上松散的石块、泥土等杂物并整平。

3.2.2、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将锚杆点位标记在边坡破面。

以坡脚为基准线放线布置锚杆孔位,宜设置于天然凹坑内,但间距不应大于设计间距的10%。

3.2.3、钻设锚杆

自上而下钻设锚杆孔。

工序详见3.2.1

3.2.4、安装锚杆和注浆

锚杆采用一端(外露端)带加工螺纹的HRB400级的φ25mm钢筋加工而成,长度4.5m。

锚垫板采用菱形钢板,四个角带有扣爪,尺寸不小于320*180mm,厚度不小于10mm。

锚杆采用梅花形布置,间距450cm*450cm。

工序施工详见“3.2.4插锚杆和注浆”。

 

 

3.2.5、铺挂格栅网

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以及必要时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5铁丝近些扎结,当坡度小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大于2m,当坡度大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大于1m(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3.2.6、铺设绞索网

从上向下铺设绞索网(当可能发生网片下滑或坠落时,可在上边界绳处设置一根临时悬挂绳,用少量绳卡将网片连接并悬挂到该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