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卡子零件冲压模具设计.docx
《拉手卡子零件冲压模具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手卡子零件冲压模具设计.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拉手卡子零件冲压模具设计
1.绪论
1.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由于模具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已成为一个行业越来越来引起人们的重视.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他在各种生产行业,特别是冲压和塑料成形加工中,应用极为广泛.我国模具工业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的产值约为50%.现代模具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具标准化的程度,优质模具材料的研究,先进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专用的机床设备及高水平的生产技术管理等等,但其中模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利用模具生产零件的方法已成为工业上进行成批或大批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它对于保证制品质量,缩短试制周期,进而争先进入市场,以及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德国把模具成为”金属加工中的帝王”,把模具工业视为”关键工业”,美国把模具成为”美国工业的基石”,把模具工业视为”不可估量其力量的工业”,日本把模具说成”促进社会富裕繁荣的动力”把模具工业视为”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
由于模具工业的重要性,模具成型工艺在各个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模具行业的产值已经大大超过机床刀具工业的产值.这一情况充分说明在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在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的争夺中,越多越多地采用模具来进行生产,模具工业明显地成为技术经济和国力发展的关键.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不少工业产品质量上不去,新产品开发不出来,老产品更新速度慢,能源消耗指标高,材料消耗量大,这些都与我国模具生产技术落后,没有一个强大的先进的模具工业密切相关.
因此,要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获得高速发展,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就必须尽快将模具工业搞上去,使模具生产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从而充分发挥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的作用.
冲压生产靠模具和压力机完成加工过程,与其他机械加工方法相比,其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有如下特点:
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普通压力机每分钟可以生产十几个零件,高速压力机每分钟可生产几百甚至上千件零件.所以它是一种高效率的加工方法.
冲压件的尺寸精度由模具来保证,所以质量稳定,互换性好.
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小到仪表零件,大到汽车覆盖件,还可获得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制造的壁薄、质量轻、刚性好、表面质量高、形状复杂的零件.
冲压加工一般不需要加热毛坯,也不像切削加工那样,需大量切削金属,所以它不但节能,而且节约金属,故冲压件的成本较低.
由于冲压工艺具有上述突出的特点,因此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例如,航空航天、机械、电子通信、交通、兵器、日用电器及轻工等产业都有冲压加工,不但在工业生产中广泛才用冲压工艺,而且可以说每个人每天都直接与冲压产品发生联系.
冲压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相当多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才用冲压加工方法加工零件部件,如汽车、农机、仪表、仪器、电子、航空、航天、军工、家电及轻工等行业.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冲压件所占比例相当大,少则60%以上,多则90%以上.不少过去用锻造铸造和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现在大多也被质量轻刚度好的冲压件所代替.因此可以说,如果生产中不广泛才用冲压工艺,许多工业部门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快速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是难以实现的。
1.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促进了冲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
其主要表现和发展方向如下。
冲压成型理论及冲压工艺方面
冲压成型理论的研究是提高冲压技术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对冲压成型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视,在材料冲压性能研究、冲压成型过程应力应变分析、板料变形规律研究及坯料与模具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塑性变形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始应用塑性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即利用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方法模拟金属的塑性成型过程,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人员可预测某一工艺方案成型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通过在计算机上选择修改相关参数,可实现工艺及模具的优化设计。
这样既节省了昂贵的试模费用,也缩短了制造模具的周期。
目前国内外相继涌现出了精密冲压工艺;高能、高速成型工艺;超塑性成型工艺及无模多点成型工艺等精密、高效、经济的冲压新工艺。
冲模设计与制造方面
冲模是实现生产的基本条件。
在冲模的设计和制造基础上,目前正朝着以下两方面发展:
一方面,为了适应高速、自动、精密、安全等大批量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冲模正向高效率、高精度、高寿命及多工位、多功能方向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新型模具材料及其表面热处理技术与表面处理,各种高效、精密、数控、自动化的模具加工机床和检测设备以及模具CAD/CAM技术也正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试制或小批量生产的需要,锌基合金冲模、聚氨酯橡胶冲模、薄板冲模、钢带冲模、组合冲模等各种简易冲模及其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冲压设备和冲压生产自动化方面
性能良好的冲压设备是提高冲压生产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高精度、高寿命、高效率的冲模需要高精度、高自动化的冲压设备匹配。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且更新换代的周期大为缩短,冲压生产为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开发了多种适合不同批量生产的工艺、设备和模具。
其中,无需设计专用模具、性能先进的转塔数控多工位压力机、激光切割和成型机、CNC折弯机等新设备已投入使用。
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内外已经发展起来、国内已开始使用的冲压柔性制造单元和冲压柔性制造系统代表了冲压生产的新的发展趋势。
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案
1.3.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拉手卡子零件冲压模具设计
原始资料及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零件图;
、零件材料牌号及厚度:
Q235,δ1.0;
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1、年生产纲领:
100000件;
2、要求外文资料翻译忠实原文
3、要求编制的冲压工艺规程合理
4、要求设计的冲压模具满足加工要求
5、要求图纸设计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6、要求毕业论文叙述条理清楚,设计计算正确,论文格式规范。
1.3.2课题研究的方案
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分析冲压件成型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及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2、制定冲压件工艺方案
在分析了冲压件的工艺性后,通过可以列出几种不同工艺方案,从产
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
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然
后确定适合于工厂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3、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
在最经济的原则下,决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并确定材料的消耗量。
4、确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型式。
5、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
6、选择压力机
7、绘制模具总图和非标准零件图。
1.4研究课题的主要目标和特色
利用模具成型零件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少切削、无切削、多工序重合的生产方法,采用模具成型的工艺代替传统的切削加工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零件的质量,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从冷冲压方面来看,冷冲压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依靠冲模和冲压设备完成加工,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操作简便。
对于普通压力机,每台每分钟可生产几件到几十件冲压件,而高速冲床每分钟可生产百件至千件以上冲压件。
冷冲压所获得的零件一般无需进行切削加工,因而是一种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的无(或少)切削加工方法。
由于冷冲压所用原料多是表面质量好的板料,冲件的尺寸公差由冲模来保证,所以产品尺寸稳定、互换性好。
利用模具的生产优势,通过落料、冲孔、弯曲三道工序完成零件的加工,能够实现满足零件加工的各项指标。
2.拉手卡子冲压复合模设计
2.1拉手卡子冲裁工艺性分析
本设计是拉手卡子落料冲孔复合模及弯曲模,拉手卡子简图:
如图2-1所示
落料于冲孔零件图
图2-1拉手卡子零件图
生产批量:
大批量
材料:
Q235
材料厚度:
1mm
由零件图可知,拉手卡子的加工涉及到落料、冲孔和弯曲三道工序。
该零件形状简单、对称,尺寸不大,是由简单的圆和直线组成,工艺性好。
冲裁件的经济精度不高于IT11级,一般要求落料件精度最好低于IT10级,冲孔件最好低于IT9级。
汽车耳片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为IT14,能达到经济精度,适合大批量的生产,生产成本经济,经济性好。
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等情况均符合冲裁的工艺要求。
复合模的特点:
冲件精度较高,不受送料误差影响。
内外行相对位置一致性好。
冲件表面比较平整。
适宜冲脆性或软质材料。
可以充分利用短料和边角余料。
冲模面积较小。
而该件的厚度为2mm,较薄,工件上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55mm,较大,孔边距大于最小合理值,且最窄为12mm大于复合模的凸凹最小壁厚所需要的8.5mm,所以冲裁模采用复合模较为合理。
因为零件的加工涉及三道工序,为保证零件的精度要求,故先采用倒装式落料冲孔复合模对工件冲孔落料加工,再利用弯曲模对冲裁后的工件进行弯曲,从而加工出最后的零件。
2.2工件排样与搭边
2.2.1排样
冲裁件在板料或条料上的布置方式,称为冲裁件的排样,简称排样,排样的合理与否,不但影响到材料的经济利用率,降低零件成本,还会影响到模具结构、生产率、制件质量、生产操作方便与安全等。
2.2.2材料的利用率
排样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原材料。
衡量排样经济性、合理性的指标是材料的利用率。
所谓材料利用率是指冲裁件的实际面积与所用板料面积的百分比。
排样合理与否,对材料的利用率的大小直接影响。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进距的材料利用率η的计算如下:
η=
×100%(2-1)
式中A——冲裁件面积(包括内形结构废料),(mm2);
n——一个进距内冲裁件数目;
b——条料宽度,(mm);
h——进距,(mm)。
一张板料上总的材料利用率η总的计算如下:
η总=(
)×100%(2-2)
式中η总——一张板料上冲裁件总数目;
L——板料长,(mm);
2.2.3搭边
排样中相邻两制件之间的余料或制件与条料边缘间的余料称为搭边。
其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和保持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防止由于条料的宽度误差、送进步距误差、送料歪斜等原因而冲裁出残缺的废品,保证冲出合格的工件,便于送料。
搭边是废料,从节省材料出发,搭边越小越好。
但过小的搭边值容易挤进凹模,增加刃口磨损,降低模具寿命,并且也影响冲裁件剪切表面质量。
一般来说,搭边值是由经验确定的。
由支承板零件图和排样图2-2可得知:
因为经过支承板毛坯经落料冲孔后,还须进行弯曲工序才能得到最后支承板零件,故在进行复合模的排样时,必须先进行弯曲展开计算。
支承板弯曲展开长度为:
L=(80-1.5-5)+(40-1.5-5)+л/2(5+0.46×1.5)
=115.933
116mm
冲裁件面积:
A=9914mm2
条料宽度:
b=150+2.5×2=155mm
进距:
h=84+2mm=86mm
一个进距的材料利用率:
η=(nA/bh)×100%=9914×1mm2/(155mm×86mm)×100%
=74%
图2-2排样图
2.3冲裁间隙
冲裁间隙是指冲裁凸模和凹模刃口之间的间隙。
单边用间隙用C表示,双边用Z表示。
圆形冲裁模双边间隙为Z=D凹-D凸
式中D凹——冲裁模凹模直径尺寸(mm)
D凸——冲裁模凹模直径尺寸(mm)
冲裁间隙是冲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间隙的选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冲裁件质量、冲裁力、冲模的使用寿命和卸料力等。
2.3.1冲裁间隙的选取
冲裁间隙对冲裁件断面的质量、尺寸精度、模具寿命以及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等有较大影响。
冲裁间隙的大小主要与材料的性质及厚度有关,材料越硬,厚度越大,则间隙值应越大。
选取间隙值时应结合冲裁件的具体要求和实际的生产条件来考虑。
其总的原则应该是在保证满足冲裁件剪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前提下,使模具寿命最长。
设计时一般采取查表法确定,在冲模制造时,也可按材料厚度的百分比估算。
查表2-1选得间隙值为Zmin=0.246、Zmax=0.360(mm)。
表2-1冲裁模刃口始用间隙
材料名称
08F、10、35、09Mn、Q235、B2
Q234
40、50
厚度t
初始间隙Z
Zmin
Zmax
Zmin
Zmax
Zmin
Zmax
1.0
0.10
0.14
0.10
0.14
0.10
0.14
1.2
0.12
0.18
0.13
0.18
0.13
0.18
2.0
0.246
0.360
0.17
0.24
0.260
0.380
为了使模具能在较长时间内冲制出合格的零件,提高模具的利用率,一般设计模具时取Zmin作为初始间隙。
2.4冲压力计算
冲裁力是设计模具、选择压力机的重要参数。
计算冲裁力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冲压设备和设计模具。
选用冲压设备的标称压力必须大于所计算的冲裁力,所设计的模具必须能传递和承受所计算的冲裁力,以适应冲裁的要求。
冲裁时的总力包括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的计算。
2.4.1冲裁力计算
冲裁力的大小主要与材料性质、厚度、冲裁件周长、模具间隙大小及刃口锋利程度有关。
根据《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中介绍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般对于普通平刃口的冲裁,其冲裁力F可按下式计算:
F=L·t·τ(2-3)
式中F——冲裁力,N;
L——冲裁件的冲裁长度,mm;
t——板料厚度,mm;
τ——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有时也可用材料的抗拉强度进行计算:
F=L·t·σb(2-4)
式中
σb——为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在落料冲孔复合模中,冲裁力包含落料力和冲孔力。
由支承板零件图可得:
落料力:
L=528mm
t=2mm
σb=450MPa
F落=L·t·σb=(528×2×450)N=475200N
冲孔力:
L1=2×л×3=18.84mm
t=2mm
σb=450MPa
F孔=L·t·σb=(18.84×2×450)N
=16956N
2.4.2卸料力、推件力和顶出力
从凸模上卸下紧箍着的材料所需的力叫卸料力;把落料件从凹模洞口顺着冲裁方向推出去的力叫推件力;逆着冲裁方向顶出来的力叫顶出力。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出力通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见式(2-5)。
卸料力:
F卸=K卸·F落
推件力:
F推=n·K推·F孔
顶出力:
F顶=K顶·F落(2-5)
式中:
K卸、K推、K顶——分别为卸料力、推件力系数,其值见表2-2;
n——同时卡在凹模内的零件数;
h——凹模直壁洞口的高度。
表2-2推件力、顶件力、卸料力系数
料厚/(mm)
K推
K顶
K卸
钢
≤0.1
>0.1~0.5
>0.5~2.5
>2.5~6.5
0.1
0.065
0.050
0.040
0.014
0.08
0.06
0.05
0.06—0.075
0.045—0.055
0.04—0.05
0.03—0.04
卸料力:
F卸=K卸·F落=(0.05×475200)N=23760N
推件力:
F推=n·K推·F孔=(4×0.05×16956)N
=3391.2N
(n=h/t=8mm/2mm=4个)
F总=F落+F孔+F卸+F推
=(475200+16956+23760+3391.2)N=519307.2=519.31KN
2.5模具压力中心计算
压力中心的计算采用空间平行力系的合力作用而得求解方法。
画出所示制件,选定坐标系xoy,如图2-3所示。
冲裁件以X轴对称,所以Y0=0。
L1=150mmX1=0mmY1=75mm
L2=54mmX2=27mmY2=150mm
L3=12.5mmX3=54mmY3=143.75mm
L4=30mmX4=69mmY4=137.5mm
L5=30mmX5=84mmY5=122.5mm
L6=30mmX6=69mmY6=107.5mm
L7=65mmX7=54mmY7=75mm
L8=30mmX8=69mmY8=42.5mm
L9=30mmX9=84mmY9=27.5mm
L10=30mmX10=69mmY10=12.5mm
L11=12.5mmX11=54mmY11=6.75mm
L12=54mmX12=27Y12=0mm
故X0=(L1×X1+L2×X2+L3×X3+L4×X4+L5×X5+L6×X6+L7×X7+L8×X8+L9×X9+L10×X10+L11×X11+L12×X12)/(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39.95mm
Y0=(L1×Y1+L2×Y2+L3×Y3+L4×Y4+L5×Y5+L6×Y6+L7×Y7+L8×Y8+L9×Y9+L10×Y10+L11×Y11+L12×Y12)/(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75mm
则压力中心为(39.95,75)。
2.6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模具刃口尺寸及公差是影响冲裁件精度,因而,正确确定冲裁凸模和凹模刃口的尺寸及公差,是冲模设计的重要环节。
2.6.1凸、凹模刃口尺寸公差计算的原则
(1)落料件的尺寸是由凹模决定的,故应以落料凹模为基准。
冲孔件的尺寸是由凸模决定的,故应以冲孔凸模为基准件。
(2)凸模和凹模之间应保证有合理间隙。
计算时先计算基准件尺寸,间隙是在计算非基准件时才考虑的。
对于落料件,凹模为基准件,间隙由减小凸模尺寸来取得。
对于冲孔件,凸模为基准件,间隙由增大凹模尺寸来取得。
(3)考虑到间隙在模具使用过程会随磨损而增大,故设计凸模和凹模时初始间隙应取最小值。
(4)应区分模具磨损过程中凸模和凹模尺寸的变化趋势。
凹模尺寸愈磨愈增大,凸模愈磨愈减小,因此,在设计新模具过程时,落料凹模尺寸应接近于落料件的最小极限尺寸(也就是落料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全部磨损量),冲孔凸模尺寸应接近于冲孔件的最大极限尺寸(也就是冲孔件的最小极限尺寸加上全部磨损量)。
(5)凸模和凹模的制造公差与冲裁的尺寸精度相适应,其上下偏差值应按入体方向来标注。
(6)模具有两种制造方式。
一种方式是凸模凹模分别加工,成批制造,可以互换。
另一种方式是单配加工,先加工基准件,然后非基准件按基准件配,加工后的凸凹模不能互换。
2.6.2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的方法
由于凸模和凹模的加工方法不同,设计时其刃口尺寸计算应分别进行计算。
(1)凸模与凹模分开加工
采用凸模与凹模分开加工这种方法,要分别标注凸模和凹模刃口尺寸与制造公差,它适用于圆形或简单形状的工件。
为了保证间隙值,应满足(2-6)条件。
δ凸+δ凹≤Zmax-Zmin(2-6)
式中δ凸——凸模的制造公差;
δ凹——凹模的制造公差。
δ凸、δ凹的值见表2-3。
表2-3规则形状冲裁时凸模、凹模的制造公差
基本尺寸
凸模公差δ凸
凹模公差δ凹
≤18
0.020
0.020
>18~30
0.020
0.025
>120~180
0.030
0.040
下面对冲孔和落料两种情况加以分析讨论。
①冲孔
冲孔应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间隙取在凹模上。
设工件孔的尺寸为d+△,其计算公式为:
d凸=(d﹢xΔ)
(2-7)
d凹=(d凸﹢Zmin)
(2-8)
式中d凸、d凹——冲孔凸、凹模基本尺寸,mm;
Δ——工件制造公差,mm;
X——因数,其值可查表2-4。
②落料
根据刃口尺寸计算原则,落料时应首先确定凹模刃口尺寸。
由于基准件凹模的刃口尺寸在磨损后会增大,因此应使凹模的基本尺寸接近工件轮廓的最小极限尺寸,再减小凸模尺寸以保证最小合理间隙值Zmin。
仍然是凸模取负偏差,凹模取正偏差。
设工件尺寸为D0-Δ,其计算式如下:
D凹=(D﹣x△)
(2-9)
D凸=(D凹﹣Zmin)
(2-10)
2-4因数x
材料厚度
t/mm
非圆形x值
圆形x值
1
0.75
0.5
0.75
0.5
工件公差Δ/mm
1
<0.16
0.17~0.35
≥0.36
<0.16
≥0.16
1~2
<0.20
0.21~0.41
≥0.42
<0.20
≥0.20
2~4
<0.24
0.25~0.49
≥0.50
<0.24
≥0.24
>4
<0.30
0.21~0.59
≥0.60
<0.30
≥0.30
(2)凸模与凹模配合加工
对于形状复杂或材料薄的零件,为了保证凸、凹模之间一定的间隙值,必须采用配合加工。
此方法是先加工好其中的一件(凸模或凹模)作为基准件,然后以此基准件为标准来加工另一件,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但用此方法制造的凸、凹模是不能互换的。
由于复杂工件形状各部分尺寸性质不同,凸模与凹模磨损情况也不同,所以基准件的刃口尺寸需要按不同方法计算。
如图2-4a)为一落料件,应以凹模为基准件,凹模的磨损情况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凹模磨损后增大的尺寸(图中A类尺寸);
第二类是凹模磨损后减小的尺寸(图中B类尺寸);
第三类是凹模磨损后没有增减的尺寸(图中C类尺寸)。
a)落料件b)冲孔件
图2-4落料、冲孔件的尺寸分类
同理,对于图2-4b)的冲孔件,应以凸模为基准件,可根据凸模的磨损情况,按图示方法将尺寸分为A、B、C三类。
当凸模磨损后,其尺寸的增减情况也是增大、减小、不变这一同样的规律。
因此,对于复杂形状的落料件或冲孔件,其模具基准件的刃口尺寸均可按下式计算。
A类:
Aj=(Amax﹣x△)
B类:
Bj=(Bmin﹣x△)
C类:
Cj=(Cmin﹢0.5△)±
(2-11)
式中Aj、Bj、Cj——基准件尺寸,mm;
Amax、Bmin、Cmin——工件极限尺寸,mm;
△——工件公差,mm。
对于与基准件相配合的非基准件凸模或凹模的刃口尺寸和公差一般不在图样上标注,而是仅标注基本尺寸,并注明其公差按基准件凹模或凸模的实际尺寸配做,并保证应留的间隙值。
另外,如果按照加工的需要,希望对落料件以凸模为基准,对冲孔件以凹模为基准件,则模具基准件的刃口尺寸可按式2-12计算:
A类:
Aj=(Amax﹣x△﹣Zmin)
B类:
Bj=(Bmin+x△+Zmin)
C类:
Cj=(Cmin﹢0.5△)±
(2-12)
由上文中间隙选择中,查表得间隙值Zmin=0.246mmZmax=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