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2786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docx

《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docx

五年级下科学学程导航教学设计12

1.1《什么叫机械》学程设计

教学内容

《什么叫机械》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认识机械的作用

2.了解机械的作用和区别。

3.养成勇于探索和发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什么是机械。

难点:

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教学资源

常用工具针、钳子、扳手等,投影仪,学生的生活经历等。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激发兴趣明确探究目标(5)

1.分组讨论记录。

2.汇报:

针—方便—针尖

扳手—省力—手柄

木棍—延长手臂—木棍的长度

3.分组活动

4.汇报

一.导入

1.观察下面的物品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哪部分起了作用?

2.投影记录单

3.投影小结:

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

4.你能说出一些机械吗?

二.探究机械(20)

1.小组讨论记录

2.汇报:

相同:

缝补衣服

不同:

速度:

快—慢

结构:

简单-复杂

3.讨论交流

4.汇报:

复杂机械里面有……

二.探究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及区别

1.投影:

针—缝纫机(图片)

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针—简单机械

缝纫机—复杂机械

3.观察探索:

复杂机械复杂在哪儿?

(为什么把它们称作复杂机械)

4.由几种机械组合成的机械就是复杂机械

三.联系实际了解机械与生活的关系(5)

1.讨论汇报:

三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讨论:

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机械,起什么作用?

2.现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机械。

四.拓展应用(5)

1.小组内相互叙述机械的发展过程

四.了解机械的历史

1.既然机械有这麽多的用处,你想知道机械是怎么来的吗?

2.投影:

机械的发展过程

五作业设计(5)

1.练习册智能联网题

板书设计:

什么叫机械

针—方便—针尖

扳手—省力—手柄

木棍—延长手臂—木棍的长度

分类:

针—简单机械

缝纫机—复杂机械

区别:

速度:

快—慢

结构:

简单-复杂

 

1.2《怎样移动重物》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

怎样移动重物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设计实验、分组研究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知道杠杆的特点,能够找到杠杆的支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难点:

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

教学资源

移动重物的课件、研究杠杆省力原理的实验材料(平衡尺实验盒)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5分钟)

1、学生讨论移动操场大石块的办法(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用几个人去抬,②用几个人去推,③用起重机把石块吊起来,④几个人用棒去撬,⑤……)

2、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二、学生自学,认识杠杆(6分钟)

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2、学生观看课件进一步认识杠杆。

三、学生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18分钟)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分组研究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

支点与力点、重力点二者的不同距离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

4、学生汇报实验情况并画出简单示意图。

 

四、拓展延伸(6分钟)

1、学生对老师提供的实物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提供的实物能省力的工具有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园艺剪刀;费力的工具有镊子,虽然镊子费力但使用它使操作变得更方便;既不费力也不省力的工具有天平、跷跷板)

3、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4、去大操场实践验证杠杆的省力(本环节也可放在课后,视教学时间而定)

五、欣赏课本光碟(2分钟)

创设情景:

师:

播放课件并讲述:

我们学校大操场有一块大石块,现在要移动它,你有什么办法?

你们知道为什么用棒去撬会省力呢?

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

(教师板书课题)

 

师:

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四页。

师:

①撬的棒是一种什么装置?

②这种装置包括哪几个部分?

③这个装置为什么能轻松地撬动重物?

师讲述: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构成一个杠杆必须要有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师提问:

下面我们就用老师提供给大家的实验材料进行一下研究?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问:

①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②杠杆是否都省力?

③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

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师谈话:

同学们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很感兴趣,也学得比较好,下面就请大家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一下我们生活中一些情况。

师小结: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杠杆可以省力或给操作带来方便,当支点离重物近,离人的作用点远时则省力,反之则费力,支点在重物和人的作用点中间时既不省力也费力,有些费力的杠杆可以给操作带来方便。

 

教师带学生去大操场实践

 

教师播放光碟置的课件)

作业设计(3分钟)

完成《科学探究》第4页《怎样移动重物》一课。

1.3斜坡的启示

教学内容

1.3斜坡的启示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

⑴演示材料:

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和电教课件、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

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2、学生准备:

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这里学生可能会想到几中方法,比如滑轮,斜面。

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

集中话题

出示P6图,把很重的箱子搬上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呢?

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斜面。

1、首先将斜面也生活建立联系,再进行研究,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

2、促使学生思考斜面可能有哪些特性。

 

3、这个实验主要是证明斜面确实省力。

 

4、这个实验主要结果有哪些因素影响斜面。

 

探索和调查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面的呢?

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

3、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力呢?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做?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7、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呢?

(这里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一个量。

8、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9、讨论。

10、指定实验计划。

11、交流、改善计划。

12、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再用斜面的道理解释生活中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斜面。

回顾和解释

13、出示P7图,要想更省力地爬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

14、出示螺丝钉,问,为什么螺丝钉要设计成这样?

作业设计

1.练习册智能联网题

1.4《拧螺丝钉的学问》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

《拧螺丝钉的学问》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观察,描述轮轴结构上的特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问题;

●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组成及作用;●知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教学难点:

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教学资源

教师——教学碟片,图片,轮轴实验盒,测力计。

分组——螺丝钉,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木板。

轮轴实验盒,测力计。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认识轮轴

1、学生观察没有轮的水阀

2、一生上台拧水阀。

(拧不动)

3、又一生上台拧水阀。

(很轻松地拧开了)

4、学生思考后回答。

5、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6、学生交流。

7、

[板块一]1、前两课,我们认识了简单机械杠杆和斜面,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

(出示没有轮的水阀)

2、提问:

谁是咱班的“大力士”呀!

请你把它拧开。

3、下面我给它加上一个轮子,再找一个“小力士”试试看。

4、提问:

这是为什么呢?

5、介绍:

我们把轮子下面这个“杆”叫轴。

刚才我们在轮子上用力,这个力怎么传到轴上去的呢?

6、提问:

关于轮轴你想知道些什么?

7、谈话:

我们怎样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二、制作、研究轮轴

1、小组制作轮轴

2、小组交流,并设计实验方案。

3大组反馈、质疑,完善实验方案,

4、分组实验、记录、分析数据。

5、小组交流实验情况。

6、学生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再次和组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结论:

轮轴的作用是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相同,轮越大越省力。

7、学生讨论。

8、学生汇报。

[板块二]1、引导学生制作一个轮轴。

2、谈话:

我们应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呢?

3、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同时还要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4、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5、组织学生交流。

前六组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一张大的实验报告单上,展示给全班学生。

6、组织学生进一步比较、分析实验情况,并的出结论。

7、谈话:

那么,你能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吗?

8、边汇报边演示,揭示轮轴省力的本质。

三、实践操作,迁移拓展

1、小组商量。

2、小组用提供的铁棍、螺丝刀和扳子将螺丝钉又快又轻松地拧进木块里。

3、冠军组介绍操作方法,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4、学生认识变形轮轴。

5、看图中的图片,并指出图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说出轮与轴。

6、学生交流

[板块三]1、谈话:

每组的木块上都有一个螺钉,你能否用提供的铁棍、螺丝刀和扳子将螺丝钉又快又轻松地拧进木块里。

2、比赛开始。

3、请冠军组介绍操作方法,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4、教师小结,引出变形轮轴。

5、引导学生观看图片,看看图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6、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产生活中应用轮轴的机械吗?

作业设计

1、完成《科学探究》中的部分题目。

2、课后寻找身边应用轮轴原理的机械。

1.5《国旗怎样升上去》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

《国旗怎样升上去》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知道滑轮的构造,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收集数据,验证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猜测。

教学难点

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资源

1、学生是五年级的新生,缺乏设计实验方案的引导,缺乏对机械系统的了解,特别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使定滑轮和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变得更难理解。

2、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单等。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创设情景,观察滑轮。

(预设4分)

学生发言(板书)

学生观看视频,

生:

星期一升国旗的场景。

生:

旗杆上固定着滑轮,国旗利用滑轮升上去。

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

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

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

(预设6分)

学生观察、交流

三、探究滑轮的作用。

(预设21分)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

生:

做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说明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先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2)小组实验时要分工合作,要即时记录。

(3)实验时应先测量重物的重量。

研究动滑轮的实验中应把动滑轮的重量计入重物的重量。

(4)用弹簧秤拉动时,线绳要保持竖直状态;用弹簧秤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记录此时的拉力数值,就是拉动重物需要的拉力。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四、学以致用迁移拓展。

(预设3分)

学生举例说明。

一、

1、师:

最近学了简单机械,学习了什么?

(板书)

2、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师:

这是什么场景?

师:

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图片)

师:

你见过滑轮吗?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滑轮?

看一看滑轮的构造,说一说它的特点?

师:

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

它可以围绕中心轴的转动。

二、

1、师:

看一看,可以怎样使用滑轮?

(图片)

2、师:

对比一下,看看在使用滑轮上有什么不一样的?

师: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三、

师:

为什么要在这使用定滑轮呢?

师:

为什么要在这使用动滑轮呢?

师:

这是同学们的想法,怎么做?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完善。

教师巡视指导。

师: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但是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

四、

师: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上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它们是哪一种滑轮?

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和资料。

师:

在生产生活中,我们总能根据需要来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

(预设6分)

科学探究:

“智能联网”

2.1《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3、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

难点:

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资源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1、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1)观察:

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装置有什么不同?

(2)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3)分组操作实践。

(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2、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

(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传递力。

(2)交流发现。

 三、整理分类、提炼总结

相同点这两种传动方式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是齿轮传动虽然准确,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但不能较长距离的传力,而链条传动虽不能改变运动方向,准确性不如齿轮传动,但可以较长距离地传动。

四、判断辨析、拓展延伸

1、谈话:

各组学生分别观察自己小组带来的玩具,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在起传动作用,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2、提问: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运用了什么传动装置?

3、拓展迁移。

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

发现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导入对机械传动及传动方式的研究。

观察寻找复杂机械中的传动装置,了解其如何传递动力。

无论一个齿轮朝哪个方向转动,与它相邻的齿轮一定是想相反的方向转动的。

 

1、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演示放大的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

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

讨论:

①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②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2、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

教师操作演示链条传动装置,学生观察。

三、整理分类、提炼总结

 比较链条传动与齿轮传动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判断辨析、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

完成科学探究只能联网题。

阅读科普阅读资料。

 

2.2《折形状》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16—18页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并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其承受力有什么不同。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②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③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

理解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道理。

教学资源

蛋壳、甲鱼壳、海螺壳、蚌壳、田螺壳等。

每组复印纸10张、书10本、研究记录单、黑板上画好实验结果统计表

纸筒形状

预测承受力

实际承受力

正三棱柱

正四棱柱

正五棱柱

正六棱柱

正圆柱

组别

不同形状纸筒的承受力

正三棱柱

正四棱柱

正五棱柱

正六棱柱

正圆柱体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

15

1、生说师随机演示,并说明是几棱柱。

2生:

纸的质地、大小高度相同;折形状都是正的,如正三棱柱等。

3、学生做纸筒并填表。

4生:

(1)应放相同的重物(书),要一本一本地放;

(2)纸筒要平放,并要放在书的中间,

(3)要使重物在纸筒上保持平衡后再松手;

(4)放到纸筒倒了为止,如果在某一个纸筒上放了5本书,塌下去了,那这个纸筒的承受力应是4本书;就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写4。

5、学生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二、鸡蛋实验5

1、学生预测

2、指名板演:

四点放法,书不能放斜](放字典)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三、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

1学生观看相关图片6

2讨论:

观察这些物体,它们各是据什么道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四、竞赛活动。

8

1学生分组比赛制作纸筒

2上台比拼

3说说自己的收获

 

板块一

1、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纸,我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它竖起来?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不同形体的承受能力

3、请小组预测一下:

哪一种纸筒的承受力最大?

为什么?

4、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呢?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5、你知道为什么圆柱的承受力最大吗?

6、从这个结论中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仅仅凭预测是(不行的),应该通过(实验)来获得准确的结果。

板块二

1、下面我想让大家看一样东西(鸡蛋壳)瞧,这是什么?

2、预测:

我手中这四个各敲成一半的蛋壳能承受几本字典的重量?

3、汇报实验结果,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或感受。

4、知道蛋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承受力吗?

5、那你们知道建筑设计师们从这个蛋壳结构中得到启示,设计出了哪些轻便省料、优美大方的壳体结构呢?

(示:

悉尼歌剧院等)

板块三

1、其实,除了蛋壳外,有些外形奇特的生物体的承受力也是惊人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它们的外部形状吧!

(壳体实物)

2、建筑师除了对壳体结构进行仿造外,还模仿某些生物的外壳,设计了许多造型奇妙的建筑。

板块四

1、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奇思妙想大比拼,我给你们3分钟的时间做纸筒,让我们来看看哪一组制作的纸筒比原先的纸筒承受的书本的数量多。

2、小结:

虽然每一组获得的名次是不一样的,但是让我感到更高兴的是大家都努力的在完成这个任务,而且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知识是无止尽的,希望你们能从这几本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可以通过上网等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作业设计6

完成科学实验册智能联网题

 

2.3《建桥梁》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建桥梁》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搭建几种不同形状的桥梁;

●能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重力进行研究。

●能用西瓜皮建成“瓜皮桥”。

知识与技能

●知道桥梁的基本组成:

桥面、桥墩等;

●了解常见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知道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桥梁搭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重力进行研究。

难点:

建“瓜皮桥”。

教学资源

木块、长不小于20厘米宽不小于7厘米的硬板纸若干张,胶带、粗绳、胶水、筷子、厚书、重物。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10’

1.学生观察一组不同形状的桥。

2生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的桥。

3讨论、汇报。

4学生讨论并分类。

5汇报

(二)设计各种形状桥梁。

5’

1小组讨论,利用桌上的白纸进行设计桥梁模型。

2汇报,实物投影。

(三)学习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15’

1学生讨论、猜测。

2.学生讨论并汇报试验方法。

(选择拱桥、斜拉桥、平板桥三种典型的桥来研究)

3讨论试验注意点。

4学生分组实验并把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

5汇报试验结果

6学生汇报。

四、拓展研究。

5’

1学生猜测。

2学生尝试制作瓜皮桥并比较承受力。

1.谈话:

同学们,请看一组有关桥的图片,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

(幻灯片一组不同的桥)

2提问:

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桥?

3提问:

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4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桥梁,桥墩)

提问:

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