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2760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docx

《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docx

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长城和运河》word教学设计

课题

1长城和运河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族、绸,其中“嘉、杭”只识不写。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体悟文中两个比喻的精当,既突出了长城与运河的特点,又使诗文生动形象。

6.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围绕“奇异”这一中心,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生动地加以描述。

教学

准备

学情分析

1.本课内容是一首赞颂长城和京杭大河运河诗歌。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活泼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亲切感人。

由于文体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学生将文本中意蕴深远的诗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景的能力和感悟思想内涵的能力相对薄弱。

因此,本文的教学应以朗读为主,要指导学生读出韵脚,通过反复诵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美丽,体会诗的含义。

2.三年级学生对长城和大运河还是有时空距离的,通过资料补充,有利于学生学文时丰富对语言文字的想象,促进他们理解诗文的内容。

3.学生在中年段往往处于语言的积累与整理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往往能够意会却很难做到准确的表达。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围绕“奇异”这一中心,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生动地加以描述。

在这个训练中提高学生语言描写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群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族、绸,其中“嘉、杭”只识不写。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合作交流

个人反思修改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

2、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的有关资料。

3、读读想想,课文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4、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自己的疑问。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祖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出示图片介绍,学生可以补充。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重点了解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3.通过预习,你们能介绍一下你们了解的长城和运河吗?

(请C类学生回答此题,鼓励其表达,可以用课本上的句子,A、B类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

4、出示课题,请生读,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预习时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再多读几遍。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课前预习时可以将你理解的意思写在书本的空白处,有什么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比如:

查字典,替换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图猜测等)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重点指导多音字“曲”,文中读第一声)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蜿蜒谱写

3.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4、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

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反复手法的运用,回想上学期你还在哪篇课文中见到过这种写作手法?

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2)(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它们分别奇异在哪里呢?

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体会。

交流:

想象一下“巨龙爬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课前,大家读了《新补充读本》上《长城》一文,从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运河像绸带,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体会作者心情,指导朗读。

这应该怎么读呢?

4、课堂小结:

分层作业设计

A【基础性作业】

1.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抄写词语。

B【提高性作业】

1.搜集我们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了解一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悟文中两个比喻的精当,既突出了长城与运河的特点,又使诗文生动形象。

2、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围绕“奇异”这一中心,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生动地加以描述。

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交流

个人反思修改

 

找一找,画一画,再读一读。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等

二、学习课文:

1.引读1.2小节,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

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

(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

(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

(板书:

像巨龙)

(2)穿行在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呢?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

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

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请看录像)

什么叫连绵起伏?

什么叫曲折蜿蜒?

为什么会有起伏?

为什么会曲折?

(因为长城是顺着山势而建,随着山势,自然有起伏,有曲折)

(3)词语积累:

山峰可以有起伏,长城可以有起伏,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

(江水、麦浪)有时候,心情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有起伏。

出示幻灯片:

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diédàng)跌宕起伏

  小结:

运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叫举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

2、看图,在你的眼里,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

(兴奋、激动、)

  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的前六句。

教师指导读,要读出惊奇,要读出对长城雄伟壮美的那种情感来。

引读:

万里长城东起……西到……出示地图,帮助学生体会长城的长,体会横跨地理位置,找到起点与终点。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

(范读,生读)

了解长城的建筑,指导自豪的读。

1、想想看,这样一座前不见到,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

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

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你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

而我们最应该赞美的是谁?

(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面对着我们如此智慧的祖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祖先真了不起,赞美我们的祖先,内心充满自豪)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长城部分的诗。

1、课文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

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2、总结: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

每一块砖石,每一方泥土,都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象征!

于是:

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巍然峨然的一个民族的魂。

3、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自豪。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

(试背、指名背、齐背)

二、了解运河的特点,指导美美地朗读

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

你通过课外学习,查找到关于运河的资料了吗?

请学生简介。

教师小结。

引读:

运河像……(板书:

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

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1、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如果说长城给你的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的是什么?

(运河是美丽的)

2、诗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

为什么?

3、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绸带?

4、拓展积累:

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

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5、这又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读出运河的美。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三、了解运河的创造,指导动情地朗读诗文

1、回到课文中,“伸向天边”说明什么?

(运河长)是啊,这条运河是从哪到哪?

2、(它长:

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3、它连通四省二市:

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

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4、“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

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

5、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流通,你说,能有这样的想象的人,怎样?

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

6、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

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们神七载人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7、指导朗读诗歌

▲四人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运河的资料交流对运河历史的了解,说说自己了解资料后的想法。

四.了解运河的历史,指导自豪地朗读

1、如果我告诉你: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2、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3、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4、是啊!

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出示幻灯):

运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聚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

运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造的美,是灵动的美。

5、指导自豪地读诗。

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出示地图:

①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隋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

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

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

(出示动画:

人)

②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4.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5.背诵全文。

6.出示“京九铁路”图片,试着按照课文的形式说一说。

学生自由练习

7.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出示图片,交流。

 

分层作业设计

A【基础性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B【提高性作业】

1.另选一人间奇迹,围绕“奇异”这一中心,写一段话。

2.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写下来。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拓展延伸

【群文阅读】

《长城砖》

《大运河的历史故事》

教后记:

【群文阅读】

长城砖

绵延万里的古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失去它的作用。

于是,长城砖觉得它们是世界上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了!

它们十分羡慕那些盖起了一幢幢高楼的红砖,也羡慕那些筑成了一座座厂房的青砖,甚至对农民盖围墙用的那些碎砖,也有点羡慕呢!

这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有一块普普通通的长城砖,忽然被人们掀下来,送上飞机,运到美国一座大城市去展览。

这块自惭形秽的砖,居然被送进一个垫着软缎的玻璃匣里,陈列在展览大厅的镀金架上!

从美国各地赶来参观的人,排成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经过那个镀金架子,每人只允许停留7秒钟,他们急忙发表着各自的感想——

“啊,我终于看到了伟大的长城砖了!

”一位大学教授激动地说,“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比我们美国的历史要长10倍呢!

“确实了不起!

”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认出两个工程:

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但是,这两者是不能相比的!

”一位金发女郎接着宇航员的话说,“万里长城是2000多年以前的人类,用相当原始的工具建造起来的——我不说中国人而说人类,因为这项伟大工程是全人类的骄傲!

“是的,是的!

”一位尖嗓子的男孩兴奋地喊道,“我们的历史老师也说过,万里长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里程碑!

“长城砖啊!

我们看到了你,就仿佛看到了祖国!

”一对华侨老夫妻互相搀扶着走过来,热泪盈眶地说,“你坚强、刚毅、庄重,包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

你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砖啊!

……

匣子里的长城砖,听着人们热烈的赞美,由惊讶而深思:

“啊——我们往往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才妄自菲薄;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尊,才失去自信啊!

自读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在不同的人眼里长城砖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2.长城砖为什么伟大呢?

说说你的理解。

大运河的历史故事

大运河是由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开始凿造的,经过两汉至南北朝相继扩建,到隋炀帝杨广时期初具规模,之后又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再次扩建,基本形成现在的大运河。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

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

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它和万里长城一样都是古代中国迄今并存,蜚声国际的重大工程。

开凿运河,并非一朝一代所能完成。

这一中华大地上功绩显赫、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开创于春秋时期,高潮于隋代,到元代初步定型,明清时期为鼎盛时期,直至清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大运河与黄河完全分离。

大运河的河段并非全部由人工开凿,有许多地方利用了天然的河流和湖泊,这样不仅减少了资金和劳力的投入,缩短了开挖时间,同时还解决了新开河道往往缺乏水源的难处。

    从南至北,大运河共被人为地分成七段:

    从杭州至镇江一段,叫江南运河;

    从扬州到淮阴一段,叫里运河;

    从淮阴到台儿庄,叫中运河;

    从台儿庄到临清,叫鲁运河;

    从临清到天津,叫南运河;

    从天津到通县,叫北运河;

    从通县到北京,叫通惠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