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小说第一课,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文题目“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
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节选的文字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先写了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再写林黛玉见王熙凤;然后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最后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
第三部分——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
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这一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
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红楼梦》有一定的了解,有不少同学看过电视剧,但作为语言文学读本,《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大多数同学感受肤浅;课文又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红楼梦》中的一篇文章,接触到了有关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内容,但太少,也太局限。
本部分主要让学生在初中已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红楼梦》,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以前所不知道的,或者是和以前不一致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研读《红楼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
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建构,达到学习目的。
感受经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倡导探讨风气。
激发学生探究《红楼梦》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教学中突出语文科特点,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和体验,关注学生能力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并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初步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开放式创新型的思维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人物性格。
人物形象
难点:
分析本文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多角度综合表现的描写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1.准备好学生搜集材料的网站
红楼艺苑(
红楼大观(
红楼倩影(
夜看红楼(
红楼梦(
学生:
1.学生通读全文,熟悉其他人物形象,了解相关情节。
2.从下列题目中选择,分组讨论,写成文段,每人写80—120字。
(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评价能力)
①从黛玉眼中看贾府
②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③黛玉眼中的王熙凤
④黛玉眼中的贾宝玉
说明:
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在文中全面把握贾府的特点,了解整个故事发生的大的背景。
第二个问题要求结合相关情节对林黛玉做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第三个问题要求细析文中的描写,从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当中揣摸人物性格;第四个问题要求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和《西江月》作认真的分析。
(把课内外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乃是大语文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所忽视的。
)
3.各组分别选出一名代表当课堂发言人,本组每人写的发言稿全部交给发言人作综合整理,以便在课堂上代表本组作“人物形象分析”发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看《红楼梦》电视剧《林黛玉进贾府》视频片断(帮助熟悉文本,引入情境,建议自习课处理)
播放《枉凝眉》。
一曲深情舒缓的《枉凝眉》,揭示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介绍《红楼梦》及“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前因。
学生复述课文情节,根据平时经验(收看电视、阅读原作等)进行扩展。
(幻灯片投影)宝黛共读西厢的插图,同时配以“枉凝眉”的音乐。
以营造一种氛围。
师:
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哪些同学读过或听说过《红楼梦》?
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一点即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学生发言后,教师加以补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黛玉的行踪,走进富贵奢华的贾府,感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喜怒悲欢。
(说明:
鼓励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
一、让读过《红楼梦》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二、让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同学对《红楼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和谐共享的对话氛围,凸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补充可以弥补学生发言的不足,让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
(二)自主探究
1.从黛玉眼中看贾府
研讨角度:
贾府的软件、硬件
活动形式:
圈画、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下同)
提问:
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
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明确:
硬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宏伟的外观。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
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
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②讲究的布局。
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
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③华贵的陈设。
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
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
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
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
教师提问: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
但,这只是“硬件”。
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
2.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软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非凡的服饰。
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②骄矜的气质。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③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
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
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探讨。
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
3.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探讨角度:
①众人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②凤姐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③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④作者笔下的林黛玉(动作、语言、神态)
所勾画的语句:
“黛玉年貌虽小,……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探讨结果:
众人关注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而作者笔下的林黛玉则多疑、自尊自重、谨言慎行。
小活动:
黛玉自述
请一位同学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来介绍前两回中林黛玉的身世。
例:
我林黛玉,姑苏人氏。
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现为巡盐御史。
母亲贾敏,是京城豪门贾府的女儿。
我还有一个弟弟。
我家虽系钟鼎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所以从小读书写字。
可惜家门不幸,弟弟和母亲相继过世。
外婆怜爱孤苦的我,执意叫我到她那儿去,因而我在我老师贾雨村的陪同下到京城去投靠外婆。
4.黛玉眼中的王熙凤
欣赏电视剧片断——熙凤出场
探讨角度:
①出场
②外貌
③语言
所勾画的语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放诞无礼”等等
探讨结果:
王熙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闻其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爱。
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头饰、裙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
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处处逢迎讨好,博取贾素养欢心,借以炫耀和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丑恶的内心世界。
5.黛玉眼中的贾宝玉
探讨角度:
①黛玉听到的和看到的
②对两首《西江月》的理解
欣赏电视剧片断——宝黛初会
所勾画的语句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系着一块美玉。
”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
林黛玉还听到贾宝玉讲这样的话:
“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还看到贾宝玉怒摔命根子“通灵”宝玉。
探讨结果:
宝玉在家人、世人眼中“无能”“不肖”,在黛玉眼中却“眼熟”“极好”。
而这“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
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无限愁恨,他的言论和行动被人看作疯傻。
不愿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庸俗官吏结交应酬,不愿遵守封建礼规,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实在是“于国于家无望!
”
(说明:
环境和人物这两个环节是本文教学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在对话中学会小说欣赏的要点:
聚焦精彩,解读意义。
对话教学往往有这么两个优点:
其一,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有利于头脑风暴的形成。
古罗马哲学家昆体良始终认为“大家在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其二,有助于学生养成相互协作、乐于交流的良好品质。
语文新课标就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聚焦精彩,品读“看”、“听”环节教师起的作用是“引学生鉴赏”、“帮学生鉴赏”、“教学生鉴赏”。
让学生借助教师或他人的眼睛,借助教师或他人的讲解、引导看到文中的妙处。
)
(三)全班交流
1.针对上述讨论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展示其个性化解读。
2.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评价、点拨。
(四)课后作业
1.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2.比较:
本文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物描写作用的角度。
3.试比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林黛玉进贾府》在塑造人物方面分别具有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观看《红楼梦》电视剧《林黛玉进贾府》视频片断
(二)研读课文;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赏析
任务:
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从侧面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是间接描写的经典。
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这不仅是众人在观察黛玉,描述黛玉,被观察描述者林黛玉也是一面镜子,生动折射出了众人的身份、脾气性格。
尤其是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更是推进了一层,突出了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
“‘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
王熙凤见多识广,见过世面,她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宝玉眼里的黛玉: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病如西子胜三分。
”教师点评:
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
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说明:
鉴赏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是小说学习的更高一层目标。
本文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使得人物成为一个立体的人,这一手法值得推敲。
)
(三)拓展阅读
1.阅读黛玉葬花这部分文字,鉴赏人物形象。
活动形式:
自读,书面作业。
(说明:
写作上较突出的特点是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
2.比较:
本文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物描写作用的角度。
①学生讨论发言。
②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着重通过黛玉的眼睛展示贾府外观的宏伟、布局的讲究、陈设的华贵,为人物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背景环境,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了一个铺垫。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风雪的描写,则具有渲染气氛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如风雪夜,林冲初到草料场时的景物描写,“风大雪紧”为林冲到山神庙发现阴谋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
3、试比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林黛玉进贾府》在塑造人物方面分别具有的特点。
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人物形象,初步展示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打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
这一章节,注重的是群像的刻画,在众多的人物当中,也有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对重点人物的精雕细琢。
林黛玉——因母早丧下无兄弟而投奔到外祖母处;亦因心中早已知晓外祖母家的不同,所以,她来到贾府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
虽然外祖母疼她,但她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待人处世始终谨慎。
比如邢夫人留她吃晚饭,她婉言拒绝了,说: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母,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
她的谨慎和小心还表现在王夫人及贾母房中的让座事件上。
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细心、敏感、慎重的态度,恰是她寄人篱下的感情的反映,这也是她性格中的一个主要特色。
同时,借众人对黛玉的年貌、举止言谈、身体面庞、风流态度的描摹和宝玉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评述,也表现出了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特点。
这是一个美丽、柔弱而机敏的形象。
贾母——作者在文中虽然没有过分的渲染,但通过黛玉的“感觉”,那围绕在她周围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氛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贵族之家的具有无上权威的享受奢侈荣华的“老太君”的形象。
王熙凤——一个精明强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外表美丽,然而内心却充满着贪婪和俗气,对下蛮横欺诈,对上谄媚奉承,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性格泼辣。
如在见黛玉的一场戏中,她先是恭维黛玉是“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是见了”,继而提到黛玉的母亲,在贾母之前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因为贾母笑了而转悲为喜。
由此可看出,这一典型性格的表现入木三分。
贾宝玉——一个备受宠爱,又被他人视做“叛逆”的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
而两首《西江月》正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真实写照。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节选是讲林冲刺配沧州后,管理天王堂、草料场,又一次被陆虞侯陷害,最终逼得他走投无路,不得不走上杀人报仇的道路。
这一章节,注重的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个体形象的性格变化。
林冲——他本是一个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安定生活的中产者,本性安于现状、柔弱动摇,但又有正义感,有扶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对高俅的陷害的反应是“自认罪囚”,体现了他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
草料场那崩坏了的草屋的修理,也说明他想长期安住下去,表现了他的动摇和随遇而安的想法。
而山神庙的亲耳所闻,使他终于在铁的事实面前破灭了忍辱求安的幻想,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
而这个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四)全班交流
1.针对上述讨论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展示其个性化解读。
2.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评价、点拨。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对《林黛玉进贾府》中感兴趣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浅层次的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家团结协作,搜集信息,分析整理,锻炼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同时还能学以致用,把作品中的一些写作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但是,《红楼梦》博大精深,“红学”探讨也由来已久,我们对作品的认知还需不断深入,得出的一些观点还需不断完善。
希望同学们以这次学习活动为契机,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六)课后作业
1.贾宝玉、王熙凤人物形象赏析。
(任选一题)
2.从下面选择一个开头,给王熙凤作一句话评价。
①贾母眼中的王熙风是一个……
②王夫人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
③林黛王眼中的王熙风是—个……
④我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
3.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说几句话。
(说明:
作业采用开放式题目,人人有话说。
)
板书设计
宏伟的外观
硬件讲究的布局
贾府华贵的陈设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威严袭人
软件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众人眼中的(外貌)孤弱、多病
林黛玉凤姐眼中的(外貌)容貌标致
宝玉眼中的(外貌)多愁善感
作者笔下的(动作、语言)谨言慎行
王熙凤出场华贵得势
外貌刁钻狡黠
语言随风使舵
贾宝玉黛玉听到的和看到的
对两首《西江月》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最成功的是获得了不少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感受到从语言入手,从细节入手,引入体验学习方式,就找到了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每一点看法;教师不下结论,重在引导,及时点拨。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消除学生学习任务中的负担感,让他们获得的只是成功的喜悦。
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
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两点。
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
小说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着人与现实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
二是要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
读诗歌有读诗歌的方法,读散文有读散文的方法,读小说有读小说的方法,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语文新课程教学是从学生出发,帮助学生“阅读”的知识,帮助学生“实践”的知识。
有人称这种知识为“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或者叫“实践性知识”,反正是帮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是“管用”的知识,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知识。
在小说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就是这样的知识,它教学生如何看小说。
巴赫金说:
“世上还没有过任何终结了的东西;世界的最后结论和关于世界的最后结论,还没有说出来;世界是敞开的,是自由的,一切都在前头,而且永远只在前头。
”对小说的阅读,尤其是名著的节选部分的赏读只是阅读的开始。
八、点评
本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把握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为重点,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塑造方法和环境描写作用为重点,设计符合小说文体特点,富有逻辑性。
但课时安排与课堂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值得探讨,比如第一课时安排了“导入”“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三个环节,“自主探究”安排了五个小环节,其中还有一个小活动——黛玉自述,两个电视剧片断欣赏,如此丰富的内容要在一节课内完成,势必影响到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自主探究也不可能深入地进行,“全班交流”可能成为摆设,这从设计中可以看出端倪。
本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建构”,这主要体现在“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
“课前准备”关注网络资料的搜集和读写结合,“课后作业”关注比较和探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设计虽也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在设计中呈现出来的是现有的结论,学生探究的过程未能得到具体展现,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
教学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学设计能给人启示的应该更多的是过程的丰富,而不只是结论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