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222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9、日月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

这是什么地方?

(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板书课题)

2、谈话质疑。

师:

孩子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

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读文识字。

(一)感知课文

1、轻声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二)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三)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

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

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四)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

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三、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四、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想象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

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

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三、朗读

1、指导读文: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文思考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3、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

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六、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

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

“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

“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

隐:

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

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

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

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

模糊不清。

仙境:

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作业:

1、背诵课文。

2、向父母介绍日月潭。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0、葡萄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

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出示谜语: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这是什么?

(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

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板书课题:

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

(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读文识字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钉(dìng)着好()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

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看图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

(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

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笔把葡萄沟之行的感受以“签名留言”的形式写下来,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结:

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

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生再读这句话)

四、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枝叶 ()的葡萄()的凉棚  

()的老乡()的葡萄干()的沙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读文

1、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

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

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四、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五、写字

1、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双胞胎”:

蜜—密(形似);同结构:

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蜜、密:

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2、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沟—够(音近)同偏旁:

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

摘:

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词语解释:

五光十色:

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课文里形容葡萄的颜色多而鲜艳。

热情:

热烈的感情;有热情

梯田:

沿着山坡开垦的一级一级的农田。

样子像楼梯,边缘筑有田埂,防止水土流失。

凉棚:

供人遮阳乘凉的棚子。

好客:

乐于接待客人。

碉堡:

打仗用于防守的建筑物。

四周建筑得严严的,留有几个小孔,可以往外射击。

本课用于比喻晾制葡萄干的阴房。

作业

1、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 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色鲜 味甜   是个好地方

人      热情好客   

课后反思: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方法与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

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

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

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

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读文识字。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二)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