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深度对酿酒葡萄叶片养分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ocx
《不同施肥深度对酿酒葡萄叶片养分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施肥深度对酿酒葡萄叶片养分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同施肥深度对酿酒葡萄叶片养分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施肥深度对酿酒葡萄叶片养分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摘 要:
以贺兰山东麓典型区御马酿酒葡萄基地6年生赤霞珠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酿酒葡萄叶片、产量及品质对3种施肥深度(20、40、60cm)下N、P、K配方施肥方式的响应。
结果表明,酿酒葡萄叶片中氮含量远高于叶柄,叶片中氮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叶柄中氮含量随施肥深度增加和生育期延长而产生的变化很小,40cm的施肥深度能显著增加叶片中氮素含量;叶柄磷素平均含量高于叶片,全生育期叶片磷含量变化很小。
而施肥60cm深度显著促进了叶片和叶柄中磷含量的提高;叶柄中钾含量远高于叶片,施肥深度对叶柄和叶片中钾含量未产生明显影响,但生育后期追施钾肥显著提高叶片钾含量;施肥深度达到40cm时酿酒葡萄的产量最高,而60cm的施肥深度产量显著下降。
化肥适度深施到40cm有改善酿酒葡萄糖分的积累且增加糖酸比的趋势;而60cm的施肥深度总糖和糖酸比显著下降。
由此说明.适度深施化肥到40cm左右的深度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葡萄的营养生长,提高产量且改善品质。
关键词:
酿酒葡萄;施肥深度;叶片养分;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980(2007)04-455-05
葡萄对养分的需求与果树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如都需要氮、磷、钾、钙、镁、硼等各种营养元素,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研究表明,每生产100kg葡萄果实,葡萄树体约需要从土壤中吸收0.3~0.6kg的氮素、0.1~0.3kg的五氧化二磷、0.3~0.65kg的钾素。
因此,土肥管理是葡萄栽培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土壤管理能提高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利用率,提高葡萄的产量及品质,也能提高树体的抗寒、抗病能力。
但贺兰山东麓土壤瘠薄,肥力水平低,传统的施肥方式将各种肥料主要施于表土层15~20cm深度,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且容易诱导葡萄根系向地表伸展,不利于根系的安全越冬,也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作者以宁夏贺兰山东麓御马酿酒葡萄基地6年生赤霞珠品种为研究对象,设计了3种施肥深度,探讨在土壤养分贫瘠的条件下施肥深度对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宁夏酿酒葡萄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并形成产业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酿酒葡萄品种为6a生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单壁篱架栽培,栽植密度3m×0.5m。
1.2 供试土壤
宁夏贺兰山东麓御马酿酒葡萄基地属砾质钙积正常干旱土亚类,俗称淡灰钙土。
4月20日酿酒葡萄施肥灌水前挖1m深剖面,以20cm为一层采集分析土样。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采用常规方法,其中,有机质测定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全N用硫酸消煮蒸馏法,全P和速效磷用钼锑抗比色法,速效氮用蒸馏法,速效钾用火焰光度法,阳离子代换量(CEC)用醋酸钠一火焰光度法,全盐用电导法,pH用酸度计测定。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1.3 试验设计
设20(CK)、40、60cm3种施肥深度,以20株葡萄树为1个小区.小区面积38.4m2;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总面积345.6m2,108株葡萄树。
试验园施羊粪做基肥,施用量为45m3/hm2。
N、P、K化肥分次施用,根据多点调查结果,确定施N30kg/hm2,P2O510kg/hm2,K2O15kg/hm2,化肥投入的P2O5:
K2O为3:
1:
2。
其中,氮肥的30%作基肥,其余作追肥。
第1次追肥在葡萄3~5叶期,施N、P、K肥总施肥量的40%;第2次追肥在幼果膨大期,施N、P、K肥总施肥量的30%;第3次追肥在始熟期,只施P、K肥,占总施肥量30%。
每次追肥在距葡萄植株30cm左右处,将所施肥料混匀后沟施覆土。
其他栽培管理与常规管理相同。
1.4 测试项目
1.4.1 植株营养水平的测定 展叶后(2005年6-9月)每月中旬由每处理每株中部新梢随机摘取成熟叶片5~6枚,用透气尼龙袋装好带回室内,从中随机选取50枚叶,先后在体积分数10%的HCl溶液和体积分数10%的洗洁精溶液中浸泡30s,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风干。
再置于烘箱中,在105℃的温度下杀青20min,60℃下烘干8h,经粉碎后保存测定植株叶柄、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
其中,全氮的测定用H2SO4-H2O2消煮,蒸馏法;全磷的测定用钒钼黄比色法;全钾的测定用火焰光度计法。
1.4.2葡萄产量的测定 葡萄成熟时,于田间按小区实收称重量,计算小区产量,并折算成每hm2的产量。
1.4.3葡萄果实品质的测定于葡萄成熟时,每处理随机采集有代表性的果穗10个,每处理取20粒葡萄,用手持糖量计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果实酸度的测定采用NaOH滴定法,每处理取5mL原汁,再加15mL蒸馏水,以1%酚酞为指示剂,用0.1%的NaOH滴定。
每处理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深度与酿酒葡萄叶部氦、磷、钾含量的关系
氮、磷、钾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施肥深度不同,酿酒葡萄叶片与叶柄中N、P、K元素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图1~3)。
由图1可看出.由于酿酒葡萄生育前期大量施用氮肥,叶片中氮含量很高,但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叶片中氮素含量逐渐降低,特别到9月份以后,葡萄已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生育前期叶片中吸收累积的氮素向生长中心转移,叶片氮含量急剧下降,9月份叶片平均含氮量只占6月份的34.79%,即叶片中约2/3的氮素向生殖生长中心转移。
40cm的施肥深度在各个月份都能显著促进叶片中氮素含量增加;60cm的施肥深度在6月份对叶片氮素含量未产生明显作用,而在7月份甚至显著降低了叶片氮含量。
说明葡萄生育前期根系发育程度差,施肥太深影响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但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葡萄根系入土越来越深,对深层土壤的氮素吸收增强,叶片中含氮量也随之增加,为产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上述变化充分说明,增加施肥深度是贺兰山东麓瘠薄地酿酒葡萄获取高产的重要途径。
另外,酿酒葡萄叶片中氮含量远高于叶柄中的,且叶柄中氮含量随施肥深度的增加和生育期的延长而发生的变化相对较小。
因此,以叶柄中氮含量作为酿酒葡萄叶部氮素营养的诊断指标更确切。
酿酒葡萄叶柄磷素平均含量高于叶片(图2)。
与氮、钾相比,叶片全生育期内磷含量变化很小,表明酿酒葡萄需磷量相对较少。
一般认为,磷对促进植物根系发育起显著作用。
从施肥方式看,施肥60cm深度显著促进了叶片和叶柄中磷含量的提高,而磷对作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分解和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加深施肥深度,有助于改善葡萄磷素营养,提高酿酒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与氦、磷不同,酿酒葡萄叶柄中钾含量远高于叶片中的,由于钾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很强,施肥深度对叶柄和叶片中钾含量未产生明鼎影响(图3)。
但叶柄中钾含量随生育期延长而下降,即钾随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而产生了迁移,说明酿酒葡萄全生育期缺钾。
而K离子是植株体内保护酶系统中SOD、POD、CAT的活化剂,同时K离子与糖类的合成有关,钾不足会造成茎杆柔弱,抗旱、抗寒性降低,从而限制葡萄的生长。
2.2 不同施肥深度对酿酒葡萄产量的影响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土质类型以淡灰钙土和风沙土为主,土壤中各种有效养分含量低,采用N、P、K元素配方施肥后,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树体的健壮成长,从而使叶片厚大,枝蔓粗壮,果穗较重。
同时,不同深度施肥对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表2)。
显然,施肥深度达到40cm时酿酒葡萄的产量最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但施肥40cm有助于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层扩展,从而增强了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最终表现出增产。
相反。
60cm的施肥深度与习惯施肥相比,产量显著下降了。
说明试验区葡萄根系普遍分布浅,且施肥太深反而使土壤上层大量发生的吸收根不能充分利用深层的养分,肥料利用率降低。
2.3 不同施肥深度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适度深施肥能够显著促进葡萄对氮和磷的吸收,从而增加葡萄的叶面积,促进葡萄叶绿素的形成,提高CO2的同化,从而促进酿酒葡萄的生长发育,为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善提供基础(图1-2)。
特别是磷素的增加能增强葡萄蛋白质、淀粉、糖、脂肪、生物碱等物质的积累,从而改善葡萄的品质。
糖含量是酿酒葡萄最主要的加工品质,适度深施肥的品质效应见表3。
无论哪种施肥深度,氮磷钾配合施用使当年酿酒葡萄的糖酸比都超过优质水平(>20%)。
化肥适度深施40cm有改善酿酒葡萄糖积累的趋势,糖酸比增大。
但由于酿酒葡萄根系分布浅,深施60cm碳水化合物的累积量显著降低,反而不利于高产,且糖酸比显著减小。
3 讨论
如何针对性地解决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栽培中出现的易受冻、产量低等制约因素,过去多重视品种选育、嫁接技术等方面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树体营养对酿酒葡萄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着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养分失调是导致果树低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是葡萄栽培的基础,土壤营养供应的变化在叶中的营养组分中的反映有一定规律。
针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冻害及产量低等现实问题,通过改善葡萄根系的分布及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
研究表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分布除决定于遗传因子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水、肥等土壤环境条件的控制。
因此,通过增加施肥深度来促进葡萄根系下扎、扩大根系吸收面积及增大深层根系比质量和活力,应该是提高北方葡萄冬季根系抗冻能力及提高葡萄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不同施肥深度叶片氮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氮的移动性很强,从而在剖面各层中的分布差异小;而叶片及叶柄中氮素水平却随生育期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说明土壤供氮能力较差,生育后期随生长中心的转移氮素向果实中累积,叶片则缺氮。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土壤本身肥力不足,特别是通过矿化持续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很差;二是干旱区葡萄园蒸发强烈,土壤灌溉频繁,全生育期灌水量高达30000m3/hm2左右,对于砂性的瘠薄地而言,易溶于水的有效氮也大量随灌溉水的下渗而损失。
早期N素含量高能促进果实发育和枝条协调生长,增强了树体糖份积累,使植株茎杆中机械组织发达,从而为酿酒葡萄产量与品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酿酒葡萄生育后期已表现出脱氮现象,生产中表现为落叶增多。
因此,应改变传统施肥习惯,在酿酒葡萄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仍需少量施用氮肥,以保证叶部正常的氮素营养水平,在葡萄果实采收后,更多的光合产物向根部输送,促使根系安全越冬。
因此,只有适时、适量供应氮肥才能保证葡萄植株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从6月到9月,酿酒葡萄叶片的磷含量随生育期延长先增加而后又降低,尽管差异不显著,叶片磷含量有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也表明酿酒葡萄需磷量较小。
由于磷的移动性较差,因此增加磷肥施用深度能有效促进根系的扩展和葡萄磷营养水平的提高。
酿酒葡萄叶片钾含量基本不受施肥深度的影响,与钾在土壤中容易移动有关。
6月到8月叶片钾含量总体上降低,但在葡萄产量和品质形成关键期的8月份第3次追施磷钾肥后,叶片钾含量明显恢复,从而能满足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需要。
因此,8月份应该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增施磷、钾肥,并补施少量氮肥,对维持树体健壮,促进果实增大和成熟,促进芳香物质和色素的形成,提高含糖量,最终提高葡萄的产量以及葡萄酒的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葡萄生育后期增施磷、钾肥,能促进枝条加粗生长和成熟及生育后期光合产物向枝条和根系的回送,对提高酿酒葡萄抗旱、抗寒能力也将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4 结论
酿酒葡萄叶片中氮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逐渐降低,磷含量变化很小,钾则随生育后期追肥的影响而提高;酿酒葡萄生育后期氮素不足;40cm的施肥深度能显著增加叶片中氮素含量;而施肥60cm显著促进了叶片和叶柄中磷含量的提高;叶片钾含量与施肥深度无明显相关性。
施肥深度达到40cm时酿酒葡萄的产量最高,含糖量及糖酸比有增加趋势:
而60cm的施肥深度产量显著下降,总糖和糖酸比也显著下降。
适度深施肥有利于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