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0255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七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肽键既可以在叶绿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

B.氢键既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断裂

C.磷酸二酯键既可以存在于DNA分子中,也可以存在于RNA分子中

D.高能磷酸键既可以在类囊体上形成,也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和线粒体均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少量的DNA、RNA和核糖体,可进行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

【详解】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的核糖体,在核糖体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这个过程形成肽键。

因此,肽键既可以在叶绿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A正确;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可发生DNA复制,DNA复制过程中会发生氢键的断裂和氢键的形成,B正确;DNA和RNA分子中相邻两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C正确;ADP合成ATP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形成。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会产生ATP,而暗反应阶段不会产生ATP,故高能磷酸键可以在类囊体上形成在,不会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D错误。

故选D。

【点睛】根据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特点,结合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分析解答本题便可。

2.如图所示,某些植物细胞利用①把细胞内的H+运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②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的化学本质不同

B.①和②的空间结构相同

C.H+运出细胞和运进细胞的方式相同

D.氧气浓度对细胞吸收蔗糖分子有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ATP提供能量,在①的协助下将H+运输出细胞,说明①为载体,H+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在②的协助下,依靠细胞外和细胞内的H+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把H+和蔗糖运入细胞,说明②为载体,H+运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①和②均为载体,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A错误;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①和②的功能不同,故可推测其结构也不相同,B错误;根据图示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H+运进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故H+运出细胞和运进细胞的方式不相同,C错误:

氧气浓度可影响H+外运,进而影响细胞外和细胞内H+浓度差,从而影响蔗糖的吸收,故氧气浓度对细胞吸收蔗糖分子有影响,D正确。

故选D。

【点睛】理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准确判断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科研人员设计了一段DNA序列并导入人体细胞,该序列仅与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可“命令”淋巴细胞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该过程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

C.基因表达产物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及运输

D.效应T细胞杀死癌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针对癌细胞的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可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抗原,根据“科研人员设计了一段DNA序列并导入人体细胞,该序列仅与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可“命令”淋巴细胞杀死癌细胞”,说明癌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的产物不是自身利用,即该基因表达产物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及运输。

【详解】该序列仅与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针对癌细胞发挥作用的免疫过程为细胞免疫,B错误;癌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产物可“命令”淋巴细胞杀死癌细胞,说明不是癌细胞自身利用,故该产物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及运输,C正确;效应T细胞杀死癌细胞是通过细胞膜的接触实现的,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故选B。

4.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

B.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双向的

C.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显著活跃

D.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引起呼吸肌的咳嗽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以化学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A错误;由于刺激部位是呼吸道黏膜中的感受器,因此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单向的,B错误;由题干可知,在呼吸道黏膜中分布有感受器,所以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可以使其中某些细胞显著活跃,C正确;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完整反射弧来实现,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缺少感受器和传入神经,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缺失,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

5.HIV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人体产生的蛋白A对该病毒有免疫能力。

在进化的过程中HIV产生了抗蛋白A的变异。

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中的A3G蛋白具有抑制HIV增殖的能力,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3G双聚体蛋白阻止逆转录酶移动,使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受阻

B.蛋白A决定HIV病毒个体的进化方向,但不决定其变异的方向

C.流程1中HIV病毒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不影响该病毒正常的增殖

D.流程2中以宿主细胞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双链RNA片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题图分析可知:

(1)A3G单体蛋白经过流程1会形成A3G双聚体蛋白。

(2)HIV病毒为逆转录病毒,故流程2为逆转录过程。

(3)由“A3G蛋白具有抑制HIV增殖的能力”,结合题图分析可知,A3G双聚体蛋白会阻止逆转录酶移动。

【详解】由分析可知,A3G双聚体蛋白可阻止逆转录酶移动,使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进行正常的逆转录,导致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受阻,A正确;蛋白A只是对HIV病毒个体的生存进行选择的条件之一,故不能决定该病毒进化的方向,B错误;由题意可知,在流程1过程中,RNA片段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由A项分析可知,该变异会影响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进而影响病毒的增殖过程,C错误;流程2是逆转录过程,该过程以RNA为模板,以宿主细胞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单链DNA片段,D错误。

故选A。

【点睛】理解HIV的繁殖过程,结合流程图准确判断各流程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番茄一水稻”水旱轮作新型种植模式,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番茄、水稻的产量,另一方面可降低土壤害虫种类及密度。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水旱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矿质元素,无需施用化肥

B.水旱轮作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水旱轮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

D.水旱轮作可以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水旱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矿质元素,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种群间的传递效率维持在10%至20%之间,水旱轮作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水旱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矿质元素,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C正确;水旱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矿质元素,并没有增加物种的丰富度,D错误。

【点睛】解答B选项,要能区分能量的利用率和能量的传递效率,能量的利用率是可以提高的,但能量的传递效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范围为10%-20%。

7.某研究小组对某大豆新品种的种子萌发过程开展研究,首先将大豆种子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过程中种子的鲜重和气体交换速率(曲线①和②分別代表一种气体的交换速率)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2)甲图中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____________,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3)乙图a点以前,曲线①高于②的原因是___________,a点以后曲线②高于①,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子萌发过程中,植株及各个器官的干重变化如图1其中表示整个植株干重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A点以后导致叶子干重上升的生理过程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图2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两次迅速上升的过程,第一次是未成熟的种子细胞通过吸胀作用吸收水分,使种子鲜重增加;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氧气、温度、水分

(2).赤霉素(或GA)(3).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4).此时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所使用的底物可能包含一定量的脂肪(或脂肪和蛋白质)(5).甲(6).CO2+H2O→(CH2O)+O2(7).根细胞开始进行渗透吸水

【解析】

【分析】

1、对甲图进行分析可知,阶段Ⅰ期间,种子的鲜重逐渐增大,但小于休眠种子的鲜重;阶段Ⅱ期间,种子的鲜重先是缓慢增大,后趋于平稳,与休眠种子的鲜重基本相同;阶段Ⅲ期间,种子鲜重急剧上升,大于休眠种子的鲜重。

2、对乙图进行分析可知,a点以前,曲线①高于②;a~b,曲线①低于②;b点以后,曲线①与②重合。

【详解】

(1)种子萌发过程中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种子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氧气、温度、水分等。

(2)甲图中阶段Ⅲ期间,种子鲜重急剧上升,大于休眠种子的鲜重,说明种子开始萌发。

可推测出甲图中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赤霉素(GA),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3)种子萌发过程中只进行呼吸作用,开始时呼吸作用的底物为葡萄糖,若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等于释放的CO2;若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消耗的O2小于释放的CO2。

a点以前,曲线①高于②,说明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消耗的O2小于释放的CO2,则曲线①表示CO2,曲线②表示O2。

a~b,曲线②高于①,则消耗的O2高于释放的CO2,最可能是此时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所使用的底物可能包含一定量的脂肪,脂肪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于释放的二氧化碳。

(4)种子萌发过程,幼苗出土前,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不断分解,植株干重减少;幼苗出土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积累有机物,植株干重增加;与图1中的曲线甲对应。

A点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叶子干重上升,反应方程式为CO2+H2O→(CH2O)+O2。

图2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两次迅速上升的过程,第一次是未成熟的种子细胞通过吸胀作用吸收水分,使种子鲜重增加;第二次是根细胞开始进行渗透吸水。

【点睛】理清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过程和相关物质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可进行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这些区域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____________结构。

(2)下图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该生物种群在下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段时间后,上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

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__。

(4)在调査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物种组成(群落的丰富度)

(2).水平(空间)(3).增大(4).“J”型(5).K值(环境容纳量)(6).迁入率和迁出率(7).行为(8).影响种群繁衍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分析群落的特征,特别是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再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1)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这些区域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空间)结构。

(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该生物种群在上图所示时间内,种群增长率为定值,故数量增长模型为J型。

(3)若一段时间后,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增长率为0,数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能直接决定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

9.Ⅰ型糖尿病是病人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B细胞而引起,若不能及时治疗,胰岛B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导致不能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Ⅰ型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病。

(2)研究发现Ⅰ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源(C19-A3)后,患者免疫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为了探究该免疫系统变化能否降低Ⅰ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量,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①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第一步:

筛选多名_____________被随机分为3组(n代表人数):

高频组:

n=9,每2周注射10毫克C19-A3(溶解在50mL生理盐水中);

对照组:

n=8,每2周注射_____________。

低频组:

n=10,每4周注射_____________;

第二步:

_____________,并绘制曲线图。

②据图可得出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身免疫病

(2).Ⅰ型糖尿病患者(3).50mL生理盐水(4).10毫克胰岛素源C19-A3(5).每三个月测量三组患者胰岛素的平均使用量(6).与对照组相比,高频和低频治疗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都显著降低(7).高频组与低频组降低胰岛素使用量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解析】

【分析】

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组织器官视作抗原加以攻击,敌我不分,例如: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详解】

(1)病人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2)①由题意可知,实验对象为Ⅰ型糖尿病患者,自变量为免疫系统变化,即注射C19-A3的间隔时间,因变量为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

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1:

每2周注射C19-A3,实验组2:

每4周注射溶解于生理盐水的C19-A3。

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

筛选多名Ⅰ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n代表人数):

高频组:

n=9,每2周注射10毫克C19-A3(溶解在50mL生理盐水中);

对照组:

n=8,每2周注射50mL生理盐水中。

低频组:

n=10,每4周注射10毫克C19-A3。

第二步:

根据曲线图可知,应是每三个月测量三组患者胰岛素的平均使用量,并绘制曲线图。

②由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高频和低频治疗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都显著降低,且高频组与低频组降低胰岛素使用量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点睛】实验设计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

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对象→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10.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X连锁智力低下疾病,在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细丝部位),是由X染色体上F(显性)基因CGG重复过度扩增突变成f基因导致。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__________(能、否)通过显微镜检测,为什么?

__________。

(2)某同学推测CGG重复过度扩增会导致相应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数量增多,该推测科学吗?

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

(3)不带致病基因人群中大约1/230的女性和1/360的男性携带一个所谓的前突变(仍F基因),其本身并无症状,但女性传递给子女时,会进一步扩增CGG变成f基因。

某健康女性(无致病基因)与一健康但带前突变男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概率为__________为什么患病的一定不是女儿?

__________。

【答案】

(1).能

(2).因为该基因突变会导致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细丝部位,所以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3).不科学(4).碱基的增添也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甚至不能编码相应的蛋白(5).1/920(6).因为其父亲X染色体上带前突变的F基因传给女儿时不会再进一步扩增CGG变成f基因,而女儿患该病必需带两个致病基因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由于X色体上F(显性)基因CGG重复过度扩增突变成f基因导致虽然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但在X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细丝部位),故可通过显微观察X长臂末端的细丝部位来判断是否带有致病基因。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会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不能确定一定会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增加。

【详解】

(1)X色体上F(显性)基因CGG重复过度扩增突变成f基因导致X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细丝部位),故可通过显微观察X长臂末端的细丝部位来判断是否带有致病基因。

(2)基因中的CGG重复过度扩增也可能导致转录出的mRNA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而使翻译提前结束,甚至是不能编码蛋白质,故基因中CGG重复过度扩增不一定会致相应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数量增多,即CGG重复过度扩增会致相应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数量增多的推测是不科学的。

(3)由题意可知,不带致病基因人群中大约1/230的女性携带一个F基因,传递给子女时,会进一步扩增CGG变成f基因。

不带致病基因人群中大约1/360的男性携带一个F基因,但传递给子女时,不会进一步扩增CGG变成f基因。

故无致病基因健康女性与一健康但带前突变男性结婚,只有其儿子会患该病,概率为1/230×1/4=1/920。

由于女儿患该病必须带两个致病基因,且男性携带的F基因传递给子女时,不会进一步扩增CGG变成f基因,故该夫妇所生女儿不可能带有两个致病基因,一定不会患该病。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能够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对子代是否患病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

11.研究发现艰难梭菌本是肠道细菌的一部分,在其它肠道细菌比例失调后,艰难梭菌在肠道中快速生长繁殖,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许多人出现“大肚子”。

下表为培养艰难梭菌的配方,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蛋白胨

K2HPO4

FeSO4

MgSO4.7H2O

葡萄糖

H2O

抗生素

含量

5g

2g

0.08g

0.7g

30g

1000mL

0.2万单位

(1)艰难梭菌同化作用类型___________;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为获取艰难梭菌的单菌落,在该培养基上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_成分。

(2)取肠道感染人的______加入到无菌水中进行稀释,通过_______________方法分离和计数;如果换成肠道健康的人,为了获得大量的艰难梭菌需要用_____________培养基。

(3)为治疗这种疾病,科学家提出了两个治疗方案:

一是引入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目的是___________;二是开发治疗艰难梭菌的口服细菌药片,这种药片对肠道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

(1).异养型

(2).抑制杂菌生长(筛选出艰难梭菌)(3).琼脂(凝固剂)(4).粪便(5).稀释涂布平板法(6).液体培养基(7).恢复肠道细菌比例(恢复有益菌群的数量)(8).抑制艰难梭菌生长,不抑制其他肠道菌生长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的筛选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分离计数的方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1)由题意可知,艰难梭菌寄生在人的肠道内,故其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

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可促进艰难梭菌生长,抑制杂菌生长,从而筛选出艰难梭菌。

为获取艰难梭菌的单菌落,在该培养基上还需要添加凝固剂(琼脂)。

(2)艰难梭菌生存在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故可取肠道感染人的粪便加入到无菌水中进行稀释,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方法分离和计数。

如果换成肠道健康的人,随粪便排出体外的艰难梭菌较少,可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从而获得大量的艰难梭菌。

(3)为治疗这种疾病,科学家提出了两个治疗方案:

一是引入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目的是恢复肠道细菌比例;二是开发治疗艰难梭菌的口服细菌药片,这种药片可抑制艰难梭菌生长,但不抑制其他肠道菌生长。

【点睛】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