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9054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报告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农村教育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全市现有农村中小学720所,其中:

小学648所,中学43所,教学点29个;在校农村中小学生82806人,其中:

小学生51545人,中学生31261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5534人,其中:

专任教师5165人,专任教师中,小学3466人,学历合格率%,初中专任教师1589人,学历合格率%,高中专任教师110人,学历合格率%;初中、小学入学率分别为学历达标%和%,青壮年非盲率达到%以上。

农村教育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两基”工作表彰暨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把农村教育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明确目标和要求。

特别是XX年,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建国以来我市第一次专题研究部署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会议印发了《市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多年来,市人大、市政协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先后多次对我市农村“两基”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视察和指导。

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为农村教育办实事,支持农村教育发展。

广大教育工作者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农村教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自实施“两基”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亿元,新建校舍35万平方米,80%以上中小学实现了楼房化。

XX年我市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以后,我们狠抓“两基”的巩固提高,继续改善办学条件。

在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结合移民搬迁、撤乡并镇、小城镇建设和义务教育工程,积极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

三年来,共计投入6300万元,改造危漏校舍14万平方米,撤并农村中小学237所(教学点76个),新建农村中小学106所,改造了一批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662所农村中小学实施了“校校通”,为538所农村中小学建立了光盘播放点,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

率先在全省全面普及了实验教学,我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初步达到了标准化。

全市“两基”水平不断提高,王益、印台、耀州和新区先后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复验,建成了3个省级教育强乡镇和8个市级教育强乡镇,我市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初步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大根本转变”,即管理由以乡镇为主向以县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经费投入由以农民承担为主向以政府承担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全市农村教师工资全部上划到区县,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了广大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自XX年以来教师工资再未发生新的拖欠。

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集资,停止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规范了农村教育的投资体制,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今年各区县首次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按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共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万元,截止10月底,实际拨付教育部门万元,达到全年财政预算安排的81%,较好地保证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初步建立了贫困生资助制度,今年秋季共向17490名贫困学生发放免费教材。

通过义务教育助学金、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四个一”活动,有力地帮助了农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大力实施“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积极创建综合改革实验县、示范县和教育强乡镇及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构建职教中心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骨干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市职业中专为龙头,4所职业中学为骨干,全市548所县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辐射点的农民教育体系,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耀州区建成了省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印台区建成了省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全市已建成省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市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所。

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达4506人,完成短期技术培训6729人,对外劳务输出820人。

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农民达5万人次,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技术素质,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五)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深入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和“光荣的人民教师”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表彰省市级师德标兵、先进教师18人。

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实施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工程,797人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校长岗位培训,广泛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全员培训、新课程师资培训和校长岗位培训,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和%,中小学校长基本实现了持证上岗。

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开展了“名校、名师、名校长”评选活动,举办了说管理、说教学、说班务的“三说”论坛活动,广泛开展了中小学特级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全市共推出陕西省特级教师23人,省级教学能手45人、市级194人,推选骨干教师近1000人,学科带头人1500人,涌现出了陕西省师德标兵赵宝元、山区优秀教师刘继荣等一批农村教师典型。

  (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我们始终把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广先进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广泛开展了教育思想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举办了说课赛教以及多种形式的教研教学观摩活动,小学的“快乐教学”、初中的“成功教育”、高中的“研究性学习”等教改活动成效显著。

不断加强学校管理,落实“两项常规”,创建管理规范化学校,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符合课改要求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先后于1998年、XX年、XX年三次召开全市学校管理工作现场会,对每一个阶段的学校管理工作不断进行总结,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示范中小学9所,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3所,市级管理规范化学校60所,省级文明校园23个,市级文明校园58个,形成了抓管理、提质量、办特色、创名校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明显提高。

高考工作连年取得好成绩,全市高考二本上线万人比连续两年跃居全省第四位,在今年高考中,市一中张筱玥同学以688分的成绩获得了全省外语类第一名,为XX赢得了荣誉。

  二、影响我市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教育工作还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一是一些区县对农村教育在大面积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对农村教育重视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强。

二是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两基”巩固提高任务还十分繁重。

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改善。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和学龄人口减少,一些地方校点偏多、规模偏小的问题又开始凸现出来,需要不断做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薄弱学校数量多,改造难度大,城乡教育差距还很明显。

三是农村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与群众要求还有距离。

一些农村中小学办学思想不够端正,还存在着驱赶“差生”、体罚学生、乱收费、乱发资料等现象。

部分农村学校管理薄弱,教研活动开展不经常,特别是一些村办学校,质量意识不强,管理松弛,教学常规还未落到实处。

个别农村初中学校辍学流失严重,群众意见较大。

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周边环境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治理。

四是农村教育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尚未得到较好结合。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脱离农村实际,为农服务意识淡漠。

同时,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村教育投入仍然不足。

随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本理顺和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初步建立,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新的增长。

但是,由于取消了教育集资和农村教育费附加,总体上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还未达到税费改革前的水平,仍然不能满足教育需要,“三难”现象比较严重。

一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紧张,正常运转难。

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除王益区外其它区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一费制”,区县安排的公用经费有限,学校运转十分困难,规模较小的学校入不敷出,难以维持。

同时,农村税费改革用于教育的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转移支付的有关政策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

二是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寄宿制改造等资金缺口大,及时维修改造、扩大办学规模难。

每年中央和省上在安排各项专款项目时,都要求地方按一定比例配套,实际上,由于市县财力紧张,无力兑现配套资金,致使许多项目施工时干时停,进展缓慢。

三是农村教育负债偿还难。

我市现累计拖欠XX年以前教职工工资2287万元、“普九”欠款万元,危改欠款万元。

目前,国家还没有设立用于偿还债务的专项资金,凭我市各区县自身的力量难以偿还,因追索债务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农村教育发展需要。

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事权人权相脱节,教育行政部门管事不管人,往往造成工作难落实,教师难以流动,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合理利用。

二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全市农村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科学历以上比例分别为%和%,与全国比例相差17个百分点。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且贫困地区教师难以补充,只好找代教人员维持正常运转,目前全市仍有876名代教人员,个别偏远山区学校代教人员超过半数,有的工资仅100元左右,不少还处在半耕半教状态,正常的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

三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学科结构上看,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普遍缺乏。

目前全市农村中小学仅有299名英语教师和68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等课程基本上流于形式。

从年龄结构上看,乡村师资队伍严重老化,45岁以下教师仅占%,个别乡镇现有在职教师60%以上为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有的农村小学甚至找不到一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四是师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XX年通过近半年的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全市教师的师德师风有了很大改进。

但仍有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强,业务能力较差,存在着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驱赶“后进生”等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服务“三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勇于创新,推进全市农村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农村人口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工作重点是:

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机制,逐步形成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教育新体制;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水平,努力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标;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不断增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主要目标任务是:

确保XX年全市所有区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力争XX年在全市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标。

到XX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85%;全市绝大多数乡镇各建成1所中心幼儿园,75%以上的学龄前儿童能接受学前三年教育。

各区县重点建设1所具有特色的职教中心,全市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质量。

按照高水平、高质量的“双高”要求,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寄宿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初中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益。

全面普及实验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益。

要采取多种措施保学控辍,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切实降低农村中小学辍学率。

扫盲工作要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重点推进贫困边远山区和农村妇女的扫盲工作,以多种形式鼓励和激发农民参加扫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扫盲教育与农民的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扫盲的实效性,坚决控制新文盲的产生和复盲率的反弹。

  

(二)实施“四大工程”,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别,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全市农村教育要积极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薄弱学校改造工程。

目前我市中小学薄弱学校共有278所,占到全市中小学总数的%。

这些学校基本分布在农村,严重制约着“两基”的巩固提高。

我们要认真制定薄弱学校改造规划,采取撤消、合并、联办、合作、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办法,分期分批加以改造,力争XX年完成改造任务。

二是教育对口支援工程。

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中省驻铜单位要固定支援1-2所农村学校。

市区(包括县城)中小学要与所在地的农村学校建立对应的支援关系。

省级重点中学要从择校费中拿出一定资金资助农村薄弱学校。

要通过对口支援,使农村学校设施设备得到改善,办学水平得到提高。

三是贫困学生资助工程。

今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经常性助学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工作的通知》,对贫困学生、流动人口子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就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帮助,我们要认真落实好这些政策,不断加大“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力度,逐步使全市贫困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确保他们不因贫困而失学。

四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到XX年,全市所有农村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具备计算机教育,农村规模较小的完小、高小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初小、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当前,要突出抓好人员培训,加强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努力提高利用率,使现代远程教育为农村中小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服务,为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

  (三)深化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要全面落实市政府贯彻国务院《决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在夯实县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统筹管理责任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办学责任,使农村中小学在资金投入、外部环境建设以及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等方面,能够得到乡镇政府和村民组织更多的支持。

建立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是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

一要切实巩固“一保二控三监管”取得的成果。

重点落实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中小学公用经费要按标准足额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以县为主,省市补助的投入保障机制。

三要落实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转移支付资金的50%以上要用于教育,其中40%主要用于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和中小学危房改造,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

四要切实解决好教育欠账问题。

要将农村“普九”欠账、“危改”欠账和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旧欠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在化解税费改革后乡村债务时统筹考虑,认真解决。

债权单位和个人不得因追索债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是高度重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活动,切实抓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做到“升学有望,致富有门”,在全市农村初中、小学全面进行新课程改革。

农村初中和普通高中要在校本课程中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掌握1-2门实用技术,进一步扩大“绿色证书”教育的范围。

支持农村学校开展劳动实践、科技推广和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抓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布局结构,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

农村成人教育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中小学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日校办夜校、一校挂几牌、一师兼几教,搞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

四是切实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要统筹规划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在为农村培养合格人才、推广实用技术、为农服务活动方面的衔接和沟通,促进农村各类教育健康发展。

  (五)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要逐步理顺中小学人事管理体制,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职能,归口管理农村中小学校长,乡、村不得聘任农村中小学教职工。

要逐区县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建立起严格规范的编制管理制度。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坚持教师持证上岗,逐步清理代教人员,不断补充新教师,严把教师入口关,优先录用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要全面推行教师和校长聘任制,校长的聘任每届聘期为3-5年,在一个学校连聘不得超过两届。

进一步加强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有社会影响的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

要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教师必须轮流到农村学校、骨干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

  (六)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农村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工作领导责任机制。

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教育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明确区县政府一把手是农村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区县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负总责,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抓农村教育工作的监督。

二是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农村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为农村教育工作多办实事,共同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各级政府每年向上一级政府专题报告一次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情况,教育督导机构要把督导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加强督政、督学,保证教育政策法规全面落实。

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各级政府要引导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关心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救助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大面积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