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898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docx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docx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考点一 货币

[高考考什么,怎样考]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货币的性质,以计算题形式考查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解。

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近年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主要以各国汇率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以计算题的方式考查对汇率变动的理解是这一考点的常见考查方式。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笔记本电脑标价8000元,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用8000元购买,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用信用卡透支购物,并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故选C。

题干不涉及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职能,排除A、B、D三项。

2.(2017·天津卷)随着我国银行卡用卡环境的持续改善,在线支付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和使用。

对银行卡用户而言,这不仅方便了国内的日常消费,也满足了境外消费的支付需求。

这里的银行卡在线支付( C )

A.体现了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B.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C.体现了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D.增强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

材料中的银行卡在线支付虽然区别于传统的现金支付,但体现的依然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故选C,不选A。

使用银行卡在线支付不能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故排除B。

D强调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材料无关,故不选。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D )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依据题干信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由645.79变为689.06,可知同样多的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变多,即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故排除B、C。

A推导中的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应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A错误。

D推导正确,故选D。

4.(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

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表明( A )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相关知识。

人民币入篮是中国经济地位提高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

题干并未涉及外汇和汇率,故③④与题干无关。

5.(2015·福建卷)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B )

A.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B.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

C.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

D.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水平降低,特别是对于收入较低的工薪阶层不利,所以A、D两项错误。

物价上涨意味着投资者获利增加,从而引起投资者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因此C项说法不正确。

通货膨胀会导致居民存款贬值,利益受损,从而引起居民储蓄意愿下降,所以选B项。

6.(2015·安徽卷)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

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B )

A.5万亿元B.6万亿元

C.7.5万亿元D.10万亿元

解析:

首先根据货币流通规律,计算某国去年的货币流通速度:

20/4=5(次)。

其次,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计算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30/5=6(万亿元)。

7.(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

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A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美元升值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人民币贬值,可以降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价格,从而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①符合要求。

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为主,美元升值可以提升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②符合要求。

③中的“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不符合题目“积极方面”的要求。

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我国对外投资,④不选。

8.(2015·广东卷)王某正在美国留学,拟购买一台手提电脑,用美元现金或国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结算。

如使用信用卡,国内银行按消费时的汇率自动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结算。

现预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假设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王某的理性决策是( C )

A.即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

B.即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

C.延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

D.延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信用卡等知识。

在预期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换取更多的美元,而用信用卡结算更能延长还款的时间。

延期购买并用信用卡结算,花费会更少些。

故C项最符合题意。

9.(2015·山东卷)近年来,在我国与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0.51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6.55万亿元。

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 A )

A.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B.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D.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汇率的有关知识。

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工具,不必兑换成他国货币,这有助于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因此选A项。

材料体现的是人民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所以B项错误。

C、D两项与材料无关。

[备考学什么,怎样学]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4.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履行货币的所有职能。

5.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6.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会相对提高,导致出口难度加大;进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有利于增加进口。

相反,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市场经济中的货币

(1)货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①从货币的职能看

价值尺度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促进商品流通

支付手段

在赊销赊购中,用来偿还债务;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发展

贮藏手段

促进货币储蓄,缓解资金不足问题,提高居民收益

世界货币

购买外国商品,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②从资源配置看:

国家通过相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促进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合理配置。

③从对外贸易看:

通过对本国货币价值与贬值幅度的调控,引导进出口结构的优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发展。

④从经济发展看

经济形势

出现原因

采取措施

实施目的

通货紧缩

货币的发行量少于市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增加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

通货膨胀

货币的发行量超过市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减少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

(2)如何调控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

方法

内容

调控纸币

发行量

依据市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合理调节纸币的发行数量

调节货

币政策

①从紧的货币政策:

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

②积极的货币政策:

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

调节财

政政策

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②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汇率变动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相对人民币贬值,外来投资减少;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降低,外币相对人民币升值,外来投资增加

2.市场经济中的汇率变动

(1)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表现: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

(2)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

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

国际收支

当收大于支时,出现顺差,表明逆差国对顺差国的货币需求增多,该国货币求大于供,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发生逆差时,该国货币供大于求,汇率就将下降

货币升值

发生通货膨胀,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下降。

发生通货紧缩,本国货币升值,汇率上升

银行利率

一国提高银行利率,能促使外资的流入,造成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利率调低,导致资金流出,汇率可能下跌

市场预期

由于人们对某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前景的看好,就会引起该国货币大量被买进,造成汇率上升;反之,汇率就会下跌

经济政策

当一国实行“双紧”的财政金融政策时,其货币对外汇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实行“双松”的财政金融政策时,货币汇率下跌

货币当局

的干预

国家为了维护经济稳定,避免因汇率变动给国内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往往会对市场进行干预,通过买卖外汇使汇率变动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

(3)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4)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影响

降低风险

采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可以防范汇率波动风险,规避对外贸易风险;可以降低我国外汇储备,降低外汇储备风险

提高地位

提高我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获得更多发言权

发展经济

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生活

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消费的发展,为居民国际消费提供便利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 × )

剖析: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 × )

剖析: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 × )

剖析: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可以行使价值尺度、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