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8835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docx

《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docx

降低损失贫化率的技术方案

矿石损失贫化管理技术

1技术要点

损失贫化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相互影响因素多,是一项综合性

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它不仅要求提供用于设计的地质资料完整可靠,而且要有切合实际的精心设计,并且要求现场指导与施工管理密切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1)加强地质探矿工作,严格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针

对采场矿体的赋存条件,采用合理的探矿网度,提高矿块地质基础资

料的精度,尤其是要重视探采结合、二次圈矿等工作,将地质工作与

采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探矿设计尽量考虑能为采矿所用,在矿体形

态变化大或矿体尖灭处,探矿网度适当加密。

要加强矿体开采过程中

的地质、取样工作。

 二次圈矿是指采切工程结束后,地测技术人员要进行采场的二次储量圈定计算,即先根据第一次圈定矿体进行采准设计,打完采准并补充探矿工程后再次圈定矿体,进行回采设计,提高储量计算的精度。

(2)采场单体设计是降低损失贫化的关键之一。

当地质资料提出

后,采矿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核实,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综合各个方案的优点,实行优化设计;规定损失、贫化率指标。

采场

结构和回采工艺设计应有利于实现强采强出,避免顶板来压冒落造成

矿石的损失贫化。

设计必须按程序进行审批,在审批中严把设计的损

失贫化关,设计经审批后,对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然后投

入施工。

采矿技术人员根据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适时调

整采矿方法和回采工艺。

 (3)严格的现场生产和技术跟踪管理是降低损失贫化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首先应加强采场采幅管理,地测技术人员按回采工作面及时进行地质编录,并根据编录结果用红漆划定矿体界线;采矿技术人员根据矿体厚度和岩石结构特征凿岩爆破方案并划定允许采幅,作好记录,禁止超幅开采。

定期对采场采幅进行验收,并进行损失、贫化计算。

二是对于小于采幅的薄矿体应坚持矿岩分采分出分运,同时应加强毛石管理。

三是不断优化改善凿岩爆破参数,避免超挖欠挖,

避免矿石的过度破碎,以降低二次损失贫化。

对回采完毕的采场验收应做到采场内不得有遗留的矿石。

 (4)采取必要的技术和安全措施,有计划的回收矿柱和残矿;合

理配矿,积极利用贫矿。

(5)加强采场地压管理,对于顶板围岩局部欠稳固地段,可采用

锚杆护顶;同时采用简易光面爆破,对顶板的维护,以及减少损失贫

化会有积极的作用。

 (6)损失贫化管理的基础技术工作。

①加强计量和质量监督管理。

每班根据具体作业情况安排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并作好详细记录。

②建立完善中段、矿脉、采场、矿房、间柱、顶底柱储量管理台账,建立完善各类采出矿台账和采场地质图册、采场测量图册、采场施工图册、采场地质资料二次圈定图册等一系列图件资料。

③快速、准确的化验是进行现场生产和技术跟踪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做到样品分析结果报出在8h以内。

 

 

4 矿石损失贫化管理制度设计

4.1制定矿石损失贫化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

为了不断降低矿石的损失率和贫化率,提高矿产品产量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矿山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应制定矿石损失贫化管理制度。

矿石损失贫化管理是矿山企业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管理工作。

4.2矿石损失贫化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一般规定

1.1矿石开采中的损失贫化管理工作,在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

的直接领导下开展。

生产技术部负责日常技术管理,矿区负责实施,

由各矿区技术室地测技术人员、采矿技术人员负责监督和测算,施工

队执行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该密切配合。

1.2生产技术部经理负责主持矿石损失、贫化分析会议,总结经验,制定措施,改进工作。

矿区主任定期召集地测、采矿技术人员和施工队负责人例会,落实、整改、完善损失贫化控制技术措施。

 

1.3矿区按月度、季度、年度计算矿石损失率、贫化率,并按统一规定的计算指标和格式形成台帐、报表或报告书。

同时应有分析矿石损失,贫化的原因,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

1.4建立健全矿石损失贫化管理技术教育培训办法,生产探矿设计

与取样编录规范,采掘工程计划、设计、施工、检查验收技术规程,矿石损失贫化工作考核与奖惩规定等有关制度。

1.5不断完善取样、化验、计量方法手段和管理方式,取样编录、

计量计算要做到规范统一,客观反映矿石损失贫化的实际状况。

2矿区技术人员

2.1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探采结合,探矿超前”的原则合理布置生产探矿工程,及时提供采切工程和回采工艺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

2.2地质专业在生产探矿及采掘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取样送

验,编录填图,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准确圈定矿体。

2.3测量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采矿单体设计图对采切工程放点放线,及时测绘采场生产现状资料及填图,对完工采场进行测绘作为运输依

据。

2.4地测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采掘工程不按设计施工、矿石严重丢失或超幅开采等现象,要及时纠正,必要时

有权停止其施工作业,并向有关部门和主管领导进行汇报,促使施工

单位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2.5地测技术人员要参加矿石损失贫化管理的有关会议;与其它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协调。

3其它规定

3.1矿区技术室和生产技术部是矿山损失、贫化工作主管部门,应认真执行有关采掘技术政策和合理的开采顺序;贯彻“大小、厚薄、贫富、难易”兼采原则。

凡在开采范围内符合工业指标的矿体、矿块、矿柱、残矿等,应尽量设法进行回采。

3.2技术人员应根据地质技术工作提供的矿体赋存条件、圈定范围

和矿山技术水平,选择经济合理、损失贫化小的采矿方法和采矿工艺;做好采准、切割、回采、出矿设计并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提出切实可行的损失贫化率计划指标和完成指标的技术措施;不断改进开采工艺和提高开采技术水平,实现强掘、强采、强出高效开采。

3.3加强现场施工指导,及时解决采矿出矿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

对于分采分出的采场或回采工作面,要强化监采监出,减少矿石损失

贫化,保证出矿质量。

3.4矿区技术室应建立矿石损失贫化台帐,及时准确统计记录回采

过程中的落矿量、出矿量、毛石量等用于损失率贫化率计算用的数据;按月度、季度、年度计算矿石损失率贫化率;编制矿石损失贫化报表或报告书。

3.5矿区技术人员要参加矿石损失贫化管理的有关会议;与其它相

关部门及时沟通协调。

4施工单位

4.1施工单位必须与各矿区技术室密切配合,接受地测采技术人员指导,强化施工队伍损失贫化管理意识,做好损失贫化管控工作。

4.2严格按设计和现场派班进行凿岩爆破,严格控制采幅,切实减少落矿损失贫化;对于薄矿体的回采,坚持分采分出。

4.3对采场爆落矿石和粉矿以及掘进副产矿石应尽可能彻底回收,

以减少矿石损失;加强毛石管理。

4.4施工队伍负责人要参加矿石损失贫化管理的有关例会和学习

培训。

5矿石损失与贫化计算规则

5.1矿石损失、贫化计算范围,系指从采场开采至回采结束,将矿石运出井口整个采、出矿过程中的矿石损失和贫化,副产矿石应参加计算。

 

5.2应计算采场采矿(一次),出矿(二次)和总的矿石损失率、

贫化率和废石混入率,回采过程中编报月、季、年度损失贫化报表,

最后以结束采场编制损失贫化管理报告书。

5.3以地测实测资料、地质取样和编录、损失贫化台账为依据,运用直接法计算采下矿石量和品位、废石量及损失矿量和品位,最终计算损失率贫化率。

5.4以采场为计算单位,按不同的采矿方法、矿体、矿房与矿柱等分别计算,当采场出矿结束后,累计历次计算的结果,综合整理矿房、矿柱的采矿、出矿资料,汇总整个采场的总损失率和总贫化率。

继之进行采区、中段、矿体到全矿区的综合,最终得到全矿区的总贫化和总损失。

5.5开采损失,贫化计算的原始资料,综合计算资料及各种图表均要作为技术档案妥善保管。

采矿损失率贫化率的计算方法

直接法

 在采场(矿房)内,直接测定采出或损失矿石量,采下围岩、废石量等,并与地质储量及其品位进行比较计算,以求得贫化与损失率的方法,称为直接法。

直接法适用于地测人员可进入的采场。

该法能按矿房计算贫化与

损失,准确性较高,又能与采场生产管理相结合,易于查明贫化与损

失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计算较简便,效率较高。

(1)矿石损失率计算公式

矿石损失率可定义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