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8317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docx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docx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讲义

第二编西方经济学

一、需求与供给

1.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市场需求曲线,是由消费者的需求横向相加得到的。

2.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

需求定理(规律)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4.供给

(1)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

(2)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是:

价格、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预期。

(3)供给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

  

(4)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5)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6)市场供给曲线,是由生产者供给横向相加得到的。

5.市场静态均衡

(1)均衡价格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2)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升;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6.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要注意两个公式:

a.一般公式:

b.用中点法计算弧弹性的公式:

(2)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计算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是:

 (3)需求的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4)供给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供给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比率之比,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5)税负分担

二、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效用是指人们对商品或劳务满足其欲望能力的评价,即指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

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偏好,是消费者对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在这一概念中,无差异的含义就是对消费者来说效用是相同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别的。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3.消费均衡。

4.收入消费扩展线、价格消费扩展线。

收入消费扩展线:

在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变动使得预算约束平行移动,形成一族预算约束线,对应每条约束消费者可以确定一个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所有组合点的轨迹称为收入消费扩展线。

价格消费扩展线:

收入和另外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使得预算线旋转,对应每条预算线,可以确定一个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所有组合点的轨迹称为价格消费扩展线。

5.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在效用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从而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而引起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替代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在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动所导致的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动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是正值,即商品价格降低,消费增多。

收入效应为负的产品,是低档商品;当收入效应为负,且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产品,称为“吉芬商品”,也就是说当某种商品价格降低时,消费数量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

三、生产和成本论

1.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可能的生产要素组合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3.生产三阶段

假定生产某种产品时所用的生产要素是资本与劳动,其中资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可变的。

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图分为三个区域。

Ⅰ区域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Ⅱ区域是劳动量从A增加到B这一阶段,Ⅲ区域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以后。

4.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规模效益

等产量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所有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描述出的轨迹。

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度量了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稿量所能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即一种生产要素对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替代能力。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衡量产量的变动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就存在规模效益。

5.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即生产资源)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假定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是资本与劳动,则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长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的外包络线。

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指的是产量变动的比率与企业规模扩大的比率之间的关系。

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产量的增加会大于、小于或等于生产规模的变动。

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这就是规模收益递增;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这就是规模收益递减;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这就是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经济可以用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来解释。

四、市场理论

1.厂商的收益

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

2.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厂商生产同质产品;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消费者和厂商拥有完全信息;厂商可以无成本的进出市场。

短期均衡: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长期均衡价格=LMC=LAC。

3.垄断市场

均衡条件:

MC=MR(计算题)。

价格歧视分为三级。

4.垄断竞争市场

特征:

行业中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有差异或相接近;厂商进入和退出是自由的。

垄断竞争有两条需求曲线。

长期均衡条件:

MR=LMC;AR=LAC。

5.寡头市场

特征:

市场上存在少数厂商;少数寡头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价格相对稳定,竞争以非价格方式进行;市场进入存在一定障碍。

古诺模型、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卡特尔。

6.博奕论初步

占优策略均衡,不管对手选择什么策略,都会选择的策略构成的均衡。

纳什均衡,在给定对手选定策略的情况,自己不会改变的策略状态。

古诺模型的解是一个纳什均衡。

五、生产要素市场

1.引致需求:

不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厂商购买生产要素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

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2.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MRP=MFC。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要素的边际收益,即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记为MRP。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MRP=VMP=p.MP。

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厂商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带来产量的增加,增加的产量按一定价格销售所增加的价值。

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边际产品价值就等于边际产量乘上产品价格。

又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等于劳动的的价格,故:

MFC=W。

所以,MRP=VMP=p.MP=W。

3.劳动的供给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指起先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增加。

同时,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家庭需要更多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

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4.资本供给与利息

资本是指某一时点上的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做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商品和劳务的的物品,其中包括所有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中间投入等。

在一定时间内,收益增值的数额与冷酷品价格之比被称为收益率或利息率。

资本供给线:

利息率提高同样对第一期消费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利息率上升使得当期消费变得昂贵,从面消费者会减少当期消费以增加储蓄,即利息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当期消费量减少,资本的供给增加。

另一方面,利息率提高使得该消费者变得更富有,从而增加两期的消费,即收入效应使得当期消费增加,从而资本供给减少。

一般认为,由于利息率的变动幅度较小,替代效应要大于收入效应,因而资本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

5.欧拉定理:

y=MPL*L+MPK*K。

在经济学中,是这样认为的,如果生产服从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每种生产要素按边际产量取得的收入总和恰好等于它们的总产量。

这一结论对边际分配论有很强的解释意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所有的要素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厂商对要素的均衡使用量所对应的边际产品价值恰好等于此时的要素价格。

根据欧拉定理的结论,在厂商的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状态时,要素按这一价格取得收入恰好等于所有的产量(价值)。

因此,定理的结论表明,按要素的边际产量进行分配是合理的。

6.产品市场卖方垄断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进均衡:

MRP=MR*MP=W

7.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而要素市场买方垄断的均衡:

MRP=VMP=p*MP=MFC。

六、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单个经济单位或市场的分析是局部均衡分析,所得到的有关理论属于局部均衡论。

相对应的将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而进行的分析就是一般均衡分析,相应的理论就是一般均衡理论。

2.瓦尔拉斯定律

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建立了一套被后人称为后人称为一般均衡论的分析框架,基本思想如下:

假定整个经济吸K种产品和R种生产要素。

这样,整个经济中就有K种产品市场和R种生产要素市场。

如果存在产品的价格、以及要素的价格,使得这K+R个市场均衡条件成立,那么就意味一般均衡存在。

由此可见一般均衡思想无非是把局部均衡中的一个市场的均衡条件推广到多个市场。

3.帕累托最优

经济效率表示以既定的投稿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出。

在经济学上,经济效率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当经济再也不可能以现有的可供使用的资源便利社会成员获得更多福利时的一种状态。

也就是说,经济效率涉及的问题是,在所有可能的资源配置中确定最优的资源配置,以便实现社会成员的经济福利最大。

这种界定,也被为资源配置效率或静态效率。

帕累托最优标准是指在没有人可以在不使行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此时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是任意两个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任意两种要素用于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生产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消费者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转换率。

完全竞争市场符合帕累托最优,即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可以存在一组均衡价格使得达到完全竞争状态。

4.沃斯框图。

七、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2.垄断与市场失灵

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

如果是生产者垄断,即一般所说的垄断,或卖方垄断。

如果是购买者垄断,就称为买方垄断。

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在竞争情况下,价格由供求决定,当价格调节使供求相等时,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表示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表明价格调节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当有垄断时,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这就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从而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

3.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这种特征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样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

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

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

如免费乘车问题。

4.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

在有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但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仍然相同,所以,当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利益。

这时,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

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

  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大于私人边际利益,这同样是,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

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纠正外部性的传统办法是征收“庇古税”和合并企业;科斯定理提出了解决产权问题的新办法,科斯认为如果产权界定是明确的,那么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在性问题是可行的。

5.信息不完全

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带来市场的失灵。

道德危险就是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

逆向选择指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

这种逆向选择不利于卖方,也会不利于整个市场的交易活动。

八、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政策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核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

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GDP一折旧=NDP

  NDP一间接税=NI

  NI一公司未分配利润一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十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PI一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十储蓄。

3.价格总水平

价格总水平是经济中所有价格的平均值,通常由价格指数来衡量。

价格指数是同一组产品和劳务在各年的价格同它在某基年价格相除得到的比率。

常用的价格指数,由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总水平的平均增长率。

4.失业及失业率

失业者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能够工作,愿意工作而又正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的人。

处于这种状态就是失业。

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

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称为劳动力参工率。

失业率是表示一国失业严重程度的指标,也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同样就业率就是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

九、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的含义

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来说明。

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如果以C0代表自发消费,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则可以把消费函数写为:

C=C0+c·Y。

2.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因而它取决于收入。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

由此有:

C+S=Y;APC+APS=1;MPC+MPS=1。

3.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模型

国民收入由消费和投资组成,即Y=C+I。

假定消费函数为

,而投资I=I0,于是就有:

(2)三部门模型

加入政府部门后,则Y=C+I+G。

政府征税则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从而由Y=C+I+G

=

(3)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为政府购买乘数与税收乘数之和。

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IS曲线

(1)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函数: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

在实践中,酱的边际效率也被称为预期利润率。

新的投资是由预期利润率决定的。

故投资函数为I=I(r)。

(2)IS曲线。

对既定的利息率,均衡的国民收入将由储蓄函数S(Y),投资函数I(r)所决定,即S(Y)=I(r)时,得到的利息率与均衡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IS曲线。

2.LM曲线

货币需求动机主要有: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故概括来说,货币的需求

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价格不可能继续上升,因而会持有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

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这种情况就是流动陷阱,也叫凯恩斯陷阱。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硬币、纸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实际货币供给同物价水平有关:

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就决定了利息率。

不同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的货币需求,从而决定不同的均衡利息率。

因此,在货币市场上,不同的收入与不同的均衡利息率相对就,这种对应关系就表示为LM曲线。

即有

3.IS-LM模型:

S(Y)=I(r)和

,从中得到利息r和收入y的一般均衡解。

十一、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

国家财政由政府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构成。

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收信是指整个国家各级政府的收入。

税收是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中以一组成部分。

政府的财政政策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自动稳定器,又叫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的波动幅度的机制。

财政政策是指,为了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和支出水平所出的决策。

依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经济本身有自定稳定器功能,但事实上效果不是理想。

因而政府执行财政政策时是斟酌使用的,是逆经济同向行事的。

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应扩大政府支出、减少财政收入;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应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执行斟酌财政政策,财政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这样的财政,就是功能财政。

功能财政的基本思想是不以财政预算收支平等的观点为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以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2.货币政策

存款创造: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一定的比例留作准备金。

这一比例是由中央依法规定的,故被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率使得银行体系中可以成倍地创造货币供给。

最初增加存款

,则整个银行体系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

货币政策的手段:

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变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另外还有道义劝告,放宽信贷条件,放松抵押垡数量以及信贷配额等。

十二、总需求与总供给

1.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

从IS-LM可以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由S(Y)=I(r),

就可以得出收入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2.总供给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中可供使用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在生产技术等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社会的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量和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生产函数:

劳动市场的均衡: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倾斜。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十三、经济增长

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模型是在假设技术不变的前提下研究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

其基本公式是:

G=s/v。

其中v表示资本-产量比,s表示储蓄率。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充分就业下稳定增长条件表示为:

其中分别表示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如果这三种增长率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中的波动。

具体来说,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相背离,会引起经济中的短期波动。

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增长率时,会引起累积性扩张,相反则会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