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820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docx

《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docx

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

 

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瘦肉型猪标准化养殖及粪尿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技术

所属领域:

农、林、牧、渔、业

申请单位: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赵家山村

编制单位:

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总论

1.1项目的概述

该项目从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选址、布局与建设、生猪品种的引进、猪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与管理、繁殖、消毒与防疫、废物处理与利用、组织管理、记录与档案管理等。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利用该村现有的生猪养殖基地存栏原种猪600头,存栏育肥猪4000头,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的粪便及废水产沼,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生态文明、持续高效”为目标,对生猪养殖配套由北京、山东购进的全国最先进的成套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上料、上水、自动控温、自动通风、自动消毒的全自动养殖程序将实现生猪的标准化养殖模式,这种全封闭的饲养模式杜绝了疾病侵袭,可以大大降低药物成本的支出;沼气站的建立可以实现粪尿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年产沼液11863吨,经过固液分离的沼液采用管道输送到临近的600余亩果蔬田中喷灌、渗灌和滴灌用肥,整个项目是“变废为宝、资源全面综合利用的生态环保工程”。

1.2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进展情况

1.2.1项目实施的社会经济意义

(1)项目的建设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省畜牧业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现代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畜牧业、特别是生猪养殖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畜禽产业已从传统的自繁自养,自给自足生产转变为专业化生产,成为畜牧业中的又一高新技术产业,为推动畜牧业发展和提高生产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传统的生产企业无论在生产规模、生产水平、科技含量,还是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方面,都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形势,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猪肉及其他附属产品的需要。

只有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才能有效提高生猪养殖的科学技术水平,才能加快生猪养殖业向标准化、无公害的养殖方式转变,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体系。

(2)项目的建设是提升生猪业生产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都是按照传统的常规技术进行饲养,能够完全按照饲养标准,畜产品安全标准,养殖企业建设和管理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组织生产的企业并不多,导致生产企业生产不稳定,产品质量不稳定,生猪产业发展不稳定,严重地影响了生猪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使企业抗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使养殖企业走出波浪式发展的怪圈,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同时,进行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可实现企业生产的标准化,自动化,将为确保畜产品安全创造良好条件,保证生产的产品无污染,无残留,无疫病,符合有关安全质量标准和市场需求。

(3)项目的建设是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生猪养殖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兴办饲料工业,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推广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经营,使养猪生产从传统落后的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开始走上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饲养管理比较先进,生产设备较高的现代化发展轨道。

截止去年底,我省生猪存栏为530万头左右,全年出栏肥猪为660万头左右,同比分别增长8%和13%以上,生产猪肉51万吨。

养猪业生产成为带动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城乡畜产品供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

因此,加快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能力、防疫能力和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是加快我省生猪养殖业发展,适应畜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增强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

发展沼气产业,符合企业和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延长了企业的产业链,增加了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促进了企业增收;通过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可以促进农民节约能源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向无公害生产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1.2.2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

本项目的实施地点在太原市晋源区赵家山村。

目前已经完成标准化建设小区的选址、规划设计和厂区“三通一平”的建设工作。

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接下来还要进行旱井打造、沼气池的建设、设备的引进和安装调试等工作。

1.3项目计划目标

1.3.1总体目标

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实施时间为12个月。

项目实施后,生猪养殖规模达到5000头,年出栏生猪10000头;沼气池年产10万立方米沼气,800吨优质有机肥;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6人,企业总人数达到4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达到15人,带动周边50户农民进行生猪的标准化养殖,促进农民增收。

1.3.2经济目标

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800万元,净利润150万元,可吸收周边农民15人作为养殖工人和提供工资性收入15万元。

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可收购农户玉米2000吨,带动农户实现纯收入200万元。

通过养殖小区示范带动,可把养殖基地建到全镇各地,把市场网络建到太原市和古交市的各大商场,进一步保障生猪市场的供应和带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3.3技术、质量指标

项目实施后,引进优良种猪200头,其中法系大白100头、法系长白50头、杜洛克50头。

基础母猪年更新30%,种公猪年更新50%;母猪的受精率可达到95%以上,怀胎分娩率达到95以上,年平均产仔2.2窝,每窝平均产活仔10只;初生重达到1.1千克以上,断奶重达到10千克以上,断奶成活率达到94%以上;育肥时间120~180天,出栏重95~100千克;饲料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饲喂成本降低30%;猪仔和育肥猪的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疫病防治成本降低40%,猪粪尿废弃物利用达到100%。

2申报企业情况

2.1申报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太原市晋源区赵家山村

通讯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赵家山村

2.2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论述

企业法定代表人:

梁明中,男,晋源区人,赵家山村村长,常年从事农业生产,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该村现有村民200户,养猪场设立专门人员管理,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8人,占到企业总人数的30%以上。

其中:

场长1名,副场长1名,专业技术人员4人,会计1人,饲料加工员4名,各类饲养员7名,保卫4人。

养猪场员工老、中、青三代比例协调,人员知识结构合理,养殖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可靠,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此外,同时,该村以山西农科院畜牧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与之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长期聘请焦福林研究员等多名专家作为本项目的技术顾问,定期来该村咨询、指导,科技开发能力较强。

3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3.1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

该项目实施依据山西省生态畜牧产业管理站制定《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程》,按照该规程进行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选址、布局与建设、生猪品种的引进、猪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与管理、繁殖、消毒与防疫、废物处理与利用、组织管理、记录与档案管理等,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实施都有章可循,采用当今最先进的现代化养殖技术,做到生猪养殖的无公害绿色生态养殖,实现生猪养殖的工厂化和标准化。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生产规模和养殖标准,延长公司生产的产业链,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的经营收入;可以提高母猪的受精率、分娩成功率和仔猪成活率,缩短生猪的育肥时间。

按照生猪标准化养殖的技术规程,配套由北京、山东购进的全国最先进的成套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上料、上水、自动控温、自动通风、自动消毒的全自动养殖程序将实现生猪的全封闭饲养,这种模式杜绝了疾病侵袭,可以大大降低药物成本的支出;沼气站的建立实现粪尿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延长了企业的产业链,杜绝了废弃物的排泄,向周边60户农户提供清洁能源沼气和优质有机肥料,减少周边农户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通过有机肥料的使用,还可以实现蔬菜的绿色无公害生产。

3.2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3.2.1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生猪业是我国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

2007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国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2009年末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875万头,比2008年上半年增加240万头(增长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仔猪生产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2)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

近年来我国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2010年三季度数据,全国生猪存栏数达到4.69亿头,母猪存栏达到近5000万头。

规模养殖稳定发展,规模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0.6%。

(3)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

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国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

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4)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

近两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

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3.2.2生猪养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

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

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

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

当前,我国肉类加工企业较多,地区之间生猪交易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胁。

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

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特别是2007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达到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给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

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

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

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

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

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07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2007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是,好多养殖户生猪生产规模小,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

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

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

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