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海市金山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金山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金山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
上海市金山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Cl-35.5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属于石油分馏产物的是
A.汽油B.甘油C.花生油D.煤焦油
【答案】A
【解析】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属于烃类(只含碳氢元素)的混合物,汽油是C5~C12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石油分馏中沸点在20℃~200℃的混合物,A选项正确;甘油是1,2,3-丙三醇,俗名甘油,属于醇类(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选项错误;花生油属于酯类(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C选项错误;煤焦油是煤干馏的产物,不是石油分馏产物,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A。
2.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酒精B.硫酸铜C.冰醋酸D.食盐水
【答案】B
【解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态下是都不导电的化合物,酒精是非电解质,A选项错误;硫酸铜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完全电离出离子Cu2+和SO42-,硫酸铜是强电解质,B选项正确;冰醋酸在水溶液中存在CH3COOH
CH3COO-+H+电离平衡,冰醋酸是弱电解质,C选项错误;食盐水虽然能够导电,食盐完全电离,食盐是强电解质,但食盐水不是,它是混合物,而电解质是指化合物,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B。
点睛:
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可以分三步,首先将给定的物质进行分类,给定的物质首先要是化合物(与是否导电无关),不能是单质和混合物,如本题中的食盐水;其次绝大部分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是电解质,大部分有机物与氢化物是非电解质,题中的酒精就是非电解质,第三步是在电解质范围里分出强酸、强碱、大部分盐(与溶解性无关)和金属氧化物是强电解质,其它一般是弱电解质。
3.不属于氮肥的是
A.硫酸铵B.尿素C.草木灰D.硝酸钾
【答案】C
【解析】氮肥是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硫酸铵化学式:
(NH4)2SO4,含有氮元素,硫酸铵属于氮肥,A选项错误;尿素化学式是:
CO(NH2)2,含有氮元素,尿素属于氮肥,B选项错误;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所以草木灰不属于氮肥,C选项正确;硝酸钾的化学式是:
KNO3,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既属于钾肥,也属于氮肥,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C。
4.水溶液可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A.Na2CO3B.KClC.NH3D.NH4Cl
【答案】D
【解析】石蕊是酸碱指示剂,用于鉴别溶液的酸碱性,石蕊(原为紫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Na2CO3水溶液中电离出CO32-,CO32-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加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蓝色,A选项错误;KCl属于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不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加入石蕊溶液呈紫色,B选项错误;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电离产生OH-,溶液呈碱性,加入石蕊后溶液呈蓝色,C选项错误;NH4Cl溶于水电离出NH4+,NH4+水解产生H+,使溶液呈酸性,加入石蕊后溶液呈红色,D选项正确,正确答案是D。
5.HC≡CCH2CH3与CH3C≡CCH3互为
A.同系物B.同分异构体
C.同位素D.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HC≡CCH2CH3与CH3C≡CCH3结构相同、分子式相同,没有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不属于同系物,A选项错误;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HC≡CCH2CH3与CH3C≡CCH3分子式相同,官能团(-C≡C-)位置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中的官能团位置异构,B选项正确;同位素是同一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具有不同中子的原子,HC≡CCH2CH3与CH3C≡CCH3是化合物,不是原子,C选项错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叫同素异形体,HC≡CCH2CH3与CH3C≡CCH3是化合物,不是同素异形体,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B。
6.能减少酸雨产生的可行措施是
A.禁止燃煤B.用燃油代替燃煤
C.燃煤脱硫D.使煤充分燃烧
【答案】C
【解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引起的,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这种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两种化合物溶于水形成酸雨,目前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因此禁止燃煤是不可行的,A选项错误;用燃油代替燃煤同样会产生酸雨,B选项错误;将燃煤进行脱硫处理,如:
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CaCO3),将硫转化为CaSO4,减少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能够有效控制酸雨的形成,C选项正确;使煤充分燃烧可以降低烟气中CO的含量,不能够降低SO2的含量,因此不能够减少酸雨的产生,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C。
7.下列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光合作用B.木炭燃烧
C.风力发电D.电解饱和食盐水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A选项错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有化学能转变成热能,B选项正确;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C选项错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氢气,是电能转变成化学能,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B。
8.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Cl-离子,还可以大量存在的是
A.OH-B.CO32-C.NH4+D.Ba2+
【答案】C
【解析】溶液中有H+离子,H++OH-=H2O,H+与OH-不能大量共存,A选项错误;2H++CO32-=CO2↑+H2O,H+与CO3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选项错误;溶液中H+、SO42-、Cl-与NH4+不能够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C选项正确;SO42-+Ba2+=BaSO4↓,SO42-与Ba2+不能够大量共存,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C。
9.将4gNaOH固体配成250mL溶液,则Na+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为
A.0.0004B.0.016C.0.4D.16
【答案】C
【解析】根据n=m/M,n(NaOH)=4g/40g·mol-1=0.1mol,再根据C=n/V,C(NaOH)=0.1mol/0.25L=0.4mol·L-1,正确答案C。
10.某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abXn-,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a-bB.电子数为b+n
C.质量数为a+bD.一个离子的质量约为a/6.02×1023g
【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AZX表达的意义可知道:
A表示元素X的质量数,Z表示元素X的质子数,因此对abXn-,质量数是a,质子数是b,中子数N=A-Z=a-b,A选项正确;元素X带n个单位负电荷,所以abXn-含有的电子数是b+n,B选项正确;abXn-质量数是a,不是a+b,C选项错误;1molabXn-的质量约ag,所以一个abXn-的质量约为a/6.02×1023g,D选项正确,正确答案是C。
11.干冰气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间作用力B.分子内共价键的极性
C.分子内原子间距离D.分子的空间构型
【答案】A
【解析】干冰是CO2,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干冰气化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A选项正确;CO2分子内碳氧双键(C=O)是极性共价键,在由固态到气态过的气化过程中,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的极性是不发生变化,B选项错误;干冰在气化过程中,CO2分子内碳氧双键(C=O)的结构不变化,所以原子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C选项错误;CO2分子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形,在气化过程中CO2分子的结构不发生变化,所以C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A。
12.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A.CuOB.Cu2SC.Fe3O4D.Fe2S3
【答案】D
【解析】铜粉在空气或者氧气中加热能够发生反应:
2Cu+O2
2CuO,A选项错误;铜丝可以硫蒸气中发生反应:
2Cu+S
Cu2S,B选项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即:
3Fe+2O2
Fe3O4,C选项错误;铁粉与硫粉混合共热发生反应生成FeS,Fe+S
FeS,铁粉与硫粉两种单质不生成Fe2S3,D选项正确;正确答案D。
1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性质是
A.非金属性:
Cl>BrB.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C.酸性:
HNO3>H2CO3D.碱性:
NaOH>Mg(OH)2
【答案】B
点睛:
利用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可以比较酸性强弱,如本题中的非金属性:
N>C,则酸性:
HNO3>H2CO3,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形成的酸,是不可以比较非金属性的,如:
盐酸能够与亚硫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说明盐酸的酸性比亚硫酸强,因此非金属性Cl>S,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两种酸都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可以用来比较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是否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14.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选用的仪器不合理的是
A.蒸发皿B.玻璃棒C.干燥器D.电子天平
【答案】A
【解析】蒸发皿是用于蒸发浓缩溶液的器皿,根据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步骤,不涉及到液体的蒸发,蒸发皿用不到,A选项正确;对硫酸铜晶体加热过程中防止局部过热,需要用玻璃棒不断进行搅拌,B选项错误;本实验为定量实验,对准确性的要求较高,在加热后冷却时,为了防止硫酸铜吸水,应将硫酸铜放在干燥器中进行冷却,从而得到纯净而干燥的无水硫酸铜,C选项错误;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是定量实验,对没有加热的硫酸铜晶体进行称重,加热失去结晶水以后进行称重,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差值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称量要用到电子天平,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A。
15.Al2(SO4)3溶液分别与下列物质反应,能用Al3++3OH-→Al(OH)3↓表示的是
A.少量氨水B.少量NaOH溶液
C.足量石灰乳D.少量Ba(OH)2溶液
【答案】B
【解析】NH3•H2O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书写中应该用化学式表示,不能写成NH4+和OH-离子符号,A选项错误;NaOH是易溶于水的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书写中应该写成Na+和OH-离子符号,B选项正确;石灰乳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需要写出完整的化学式,不能写成Ca2+和OH-,C选项错误;氢氧化钡溶液中可以写成OH‾和Ba2+,但Ba2+与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即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B。
点睛:
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有四步,最关键的是判断化学式能否写成离子形式,如三种状态(难溶解、易挥发、难电离)的物质错判或遗漏,将不该拆的弱电解质或难溶物写成了离子符号,如本题中的氨水,属于难电离物质,应该以化学式形式出现,而对该拆的可溶性强电解质(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未拆写成离子符号;对微溶物的处理:
在反应物中是澄清溶液的写成离子形式,在生成物中全部以化学式形式出现,如本题中的石灰乳,不是石灰水,因此不能够写成Ca2+和OH-。
16.有关钢铁的腐蚀与防腐,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的是
A.析氢腐蚀B.吸氧腐蚀
C.与锌片相连后不易腐蚀D.与电源负极相连后不易腐蚀
【答案】D
【解析】在钢铁制品中一般都含有碳,在潮湿空气中,钢铁表面会吸附水汽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水膜中溶有二氧化碳后就变成一种电解质溶液,使水里的氢离子增多,构成无数个以铁为负极、碳为正极、酸性水膜为电解质溶液的微小原电池,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放出氢气,这种腐蚀称析氢腐蚀,可以用原电池原理解释,A选项错误;若钢铁制品的表面水膜呈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金属发生吸氧腐蚀,吸氧腐蚀能够用原电池原理解释,B选项错误;在Fe与Zn及钢铁表面的水膜构成原电池,Zn比Fe活泼,易失去电子,所以Fe不易被腐蚀,能够用原电池原理解释,C正确;Fe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是电解池的阴极,Fe不易被腐蚀是正确的,但这个不易被腐蚀要用电解原理解释,不能够用原电池原理解释,D选项正确;正确答案D。
17.侯氏制碱法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A.CO2、NaClB.NH3、NaClC.NH3、CO2D.CaO、NH3
【答案】A
【解析】侯氏制碱法具体过程为:
在饱和氨盐水中(氨气,氯化钠都达到饱和的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从而发生如下反应: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反应中的碳酸氢钠由于溶解度低而析出,NaHCO3进一步煅烧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可以再次进入反应,循环利用了CO2,根据NH4Cl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283K(5℃~10℃)时,向提取NaHCO3后的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过滤后的某液中主要含有NaCl,可以再循环使用,所以整个生产流程中NaCl和CO2是可以循环使用的,选项A正确;整个流程中NH3参加反应,生成NH4Cl产品,所以NH3不能够循环利用,B选项错误;C选项中CO2可以循环利用,但NH3不能够循环利用,C选项错误;D选项中NH3不可以循环利用,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A。
18.传统医学治疗疟疾时将青蒿加水煮沸,但药效很差。
改用乙醇控温60℃提取青蒿素,药效显著提高。
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
A
B
C
D
物质
煤油
丙醇
四氯化碳
乙醚
沸点℃
180-310
97.4
76.5
34.5
A.AB.BC.CD.D
【答案】D
【解析】青蒿加水煮沸,但药效很差,说明水煎青蒿药性不稳定,效果差;改用乙醇控温60℃提取青蒿素,药效显著提高,青蒿素具有可溶于乙醇、对热不稳定的性质,用水、乙醇等萃取剂从植物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后再进一步分离,从题干的信息可知在提取过程中对温度要求不要超过60℃效果较好,A选项煤油的沸点在180℃-310℃,远高于60℃,煤油不是适宜的物质,A选项错误;丙醇的沸点是97.4℃,高于60℃,丙醇不是适宜的物质,B选项错误;四氯化碳的沸点是76.5℃,高于60℃,四氯化碳不是适宜的物质,C选项错误;乙醚的沸点是34.5℃,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D选项正确;正确答案D。
19.下图是恒温下H2(g)+I2(g)
2HI(g)+Q(Q>0)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t1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反应物浓度
D.加入催化剂
【答案】C
【解析】从题干给的图示得出0-t1时间内是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t1以后改变条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平衡,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增加的起点与原平衡不重复),且H2(g)+I2(g)
2HI(g)+Q(Q>0)是放热反应,逆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正反应,即逆反应的曲线在上方,A选项错误;增大压强,对H2(g)+I2(g)
2HI(g)+Q(Q>0)平衡不移动,但浓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即应该新平衡曲线是高于原平衡的一条直线,B选项错误;增加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应该瞬间提高,而生成物浓度瞬间不变,其逆反应速率与原平衡相同,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曲线在上方,C正确;加入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即是高于原平衡的一条直线,D错误;正确答案C。
点睛:
有关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图像题,解决此类问题要做到三看:
一看图像的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图像的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如该小题是速率--时间平衡曲线,从新平衡建立的过程,V’正>V’逆,说明改变条件平衡正向移动,对该反应前后系数不变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平衡不移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可以迅速判定BD错误,新平衡在原平衡的上方,可以判断一定是升高温度或者增加浓度;三看图像中的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新平衡建立的起点与原平衡有一点是重合的,说明增加浓度而不是升高温度,因为升高温度正逆反应的起点都与原平衡点不重合。
20.有关Cl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Cl原子的质量是35.5g
B.1gCl原子和1gCl2分子含有相同的原子个数
C.Cl原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Cl原子的质量
D.Cl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1molCl原子的质量
【答案】B
【解析】Cl原子的摩尔质量是35.5g/mol,1molCl原子约含6.02×1023个Cl,所以1个Cl原子的质量是35.5/6.02×1023=5.9×10-23g,A选项错误;1gCl原子的原子数目:
1g÷35.5g·mol-1×6.02×1023=1.75×1022,1gCl2原子的原子数目:
1g÷71g·mol-1×2×6.02×1023=1.75×1022,它们含有的原子数目相同,B选项正确;Cl原子的摩尔质量是35.5g/mol,1个Cl原子的质量是35.5/6.02×1023=5.9×10-23g,Cl原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不等于Cl原子的质量,C选项错误;Cl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个Cl的质量与1个12C的质量相比较的一个相对值,而1molCl的质量是35.5g,两者不相同,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B。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NaNO2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失去携氧能力。
完成下列填空:
(1)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族,N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
(2)Na、N、O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
下列试剂中,能使NaNO2转化为N2的是_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NaClb.NH4Clc.HNO3d.H2SO4
(4)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
NaNO2+HI→NO↑+I2+NaI+H2O
①配平反应物的系数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NaNO2+____HI
②当有0.75molHI被氧化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L。
(5)NaNO2外观与食盐相似,根据上述反应,可用于鉴别NaNO2和NaCl。
现有①白酒、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白醋,其中可选用的物质至少有______(选填编号)。
【答案】
(1).VA
(2).2s22p3(3).Na+(4).b(5).略(6).16.8(7).②⑤
【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1)N是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5,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N元素位于第二周期VA族;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3,所以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
(2)Na、N、O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Na+、N3-、O2-中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随核电荷数递增,离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离子半径最小的是Na+;
(3)NaNO2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使NaNO2中的氮转化为对空气无污染的气体(氮气),需要另一种反应物具有强还原性,而且含有N元素,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N2,就不会引起环境污染,a中的Cl-只有弱还原性,a错误,b中NH4+的N元素是-3价,具有强还原性,能够与+3价的N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b正确;HNO3中的N元素+5价,具有强氧化性,不符合条件,c错误;d中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且没有N元素,也不符合条件,d错误,正确答案是b;
(4)①2I-被氧化为I2,失去2e-,NaNO2→NO,N元素得到e-,被还原,根据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2NaNO2+4HI=2NO↑+I2+2NaI+2H2O,2molHI中I失去2mol电子给NaNO2中的N,电子转移总数是2e-即:
②根据方程式2NaNO2+4HI=2NO↑+I2+2NaI+2H2O可知:
4molHI参加反应,有2mol被氧化,生成2mol的NO气体,所以当有0.75molHI被氧化时,有0.75mol的NO生成,V(NO)=0.75mol×22.4L·mol-1=16.8L;
(5)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固体,利用题干中给的信息:
NaNO2能够将HI氧化为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而NaCl没有该性质,所以利用上述反应可以鉴别NaNO2和NaCl的物质有:
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⑤白醋,,答案选②⑤。
点睛:
微粒半径比较“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对于电子层数不同,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如:
LiN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三看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元素,阳离子所带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如:
Fe3+<Fe2+<Fe,阴离子大于相应的原子半径,如:
S2->S、Br->Br。
22.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焙烧产生的SO2可以继续制备硫酸,其中的反应之一为:
2SO2+O2
2SO3+Q(Q>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欲使K值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若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_______(选填编号)。
a.1sb.5sc.10sd.50s
(2)硫铁矿焙烧后的烧渣中含有Fe2O3、Fe3O4等。
酸溶后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氯气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氧化后的溶液中得到氯化铁晶体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
(4)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请从水解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K
(2).降温(3).b(4).Fe2+、Fe3+、H+(H+不写不扣分)(5).会引入SO42-离子,影响产品的纯度(6).2Fe2++Cl2→2Fe3++2Cl-(7).蒸发浓缩(8).冷却结晶(9).Fe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