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770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docx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docx

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材料主要强调了(  )

【导学号:

24940166】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解析】 “西周文化”不如“中原文明”更准确,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及巩固统治的问题,故B项错误;抓住关键词“分封制度、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可知该段材料主要谈论的是分封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 C

2.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

“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

A.兼并了六国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解析】 秦始皇兼并了六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故D项包含了A、B、C三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3.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导学号:

24940167】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解析】 遇到皇帝字样,采取特殊格式,说明了皇权的特殊与至高无上。

【答案】 B

4.漫画可以用直观而又深刻的形式展现出历史。

下列漫画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大臣向皇帝奏事礼仪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是(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C.封建等级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不断完善

【解析】 从漫画中形象地看出,从两汉到明清,奏事大臣享受的礼仪待遇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反的是皇权不断强化。

【答案】 B

5.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  )【导学号:

24940163】

A.民主政治的完善B.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

C.农耕经济的发达D.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解析】 “广泛使用柱廊、门窗”是为了“增加信息的交流和透明”“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是为了“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反映了希腊民主的公开透明和持久,故A项正确;建筑的风格不能体现法律至上,故B项错误;材料与农耕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古希腊时期基督教思想还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

6.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下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注重证据和程序

C.维护私有财产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解析】 漫画没有涉及不同类型的人群之间的法律审判,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关,故A项错误;漫画中没有提及审案证据和司法程序,故B项错误;漫画中的债务人因欠债而由债权人处置的做法受罗马法律保护,由此说明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故C项正确;漫画信息与诉讼和审判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美国1787年宪法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

法国颁布《1875年宪法》

确立了共和政体

D

德意志颁布《德意

志帝国宪法》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答案】 B

8.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

“……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选举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且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

”从这一法律规定中获利最多的可能是(  )

A.骑士贵族B.大庄园主

C.工业资产阶级D.金融资产阶级

【解析】 19世纪30年代“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明显属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特征,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可见获利最多的是工业资产阶级。

【答案】 C

9.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

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在于(  )

A.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C.议会制度之下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D.宪政之下皇帝仍掌握国家大权

【解析】 清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不感兴趣,故A项错误;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故B项错误;帝国国会的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但权力不大,清政府与此无利害纠葛,故C项错误;1905年的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是因为德国宪政能够保障皇帝掌握国家大权,能够维持君主专制的统治状态不变,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

“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的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

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

”这反映出清政府(  )

A.试图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鄙视英夷不屑翰旋

【解析】 材料中“对条文的字眼……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这就导致清政府不可能维护国家主权,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项误读材料。

【答案】 A

11.太平天国“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其中“时代”的局限性是指(  )

【导学号:

24940169】

A.封建主义势力过于强大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过于强大

C.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D.符合农民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在中国没有形成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故选C项。

【答案】 C

12.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民主革命

【解析】 题干列出的三件大事都是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故选B项。

【答案】 B

13.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解析】 “国民一律平等”仅体现平等,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革命性”一词强调对过去的否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主要在于否定君主专制,宣扬人民主权,故B项正确;“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未体现革命性,故C项错误;“内阁制和三权分立”属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构建,未体现革命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

14.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

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梁漱溟支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赞同学生表达爱国热情,但对于使用暴力破坏法治的做法表示反对,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15.马克思在评价某一政权时指出,它“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对这一“政治形式”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B.农民政权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联盟

D.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 材料表明这一“政治形式”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

近代以来的生产者阶级主要有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排除A、C两项。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不可能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掌握政权,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放生产力。

【答案】 D

16.“不幸的是当欧洲文明日趋分裂之时,也正是我们中国西化运动逐渐加深之日。

就在我们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也正是他们彻底分裂之日。

”唐德刚所说的欧洲文明“彻底分裂”是指(  )

【导学号:

24940170】

A.马克思主义诞生B.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D.苏联解体

【解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发生在1848年,当时欧洲社会没有发生分裂,故A项错误;材料所讲的“欧洲文明日趋分裂”指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分裂,即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时正是中国“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与材料无关,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

17.诗言志,史铸诗。

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

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

【解析】 ①反映的1942年中国军队入缅作战;②反映的是1935年红军的长征;③反映的是1927年湘赣边的秋收起义;④反映的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

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③②①④,故选D项。

【答案】 D

18.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B.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

【解析】 图一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图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图三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种制度都围绕着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故A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维护祖国统一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19.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

”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新中国实行了(  )

【导学号:

24940171】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于1954年第一届人大,会上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材料与此无关,故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于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提出的,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方针,故C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