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五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6846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语文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六下语文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六下语文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六下语文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六下语文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语文五单元.docx

《六下语文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语文五单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语文五单元.docx

六下语文五单元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

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20个成语。

“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及其他科普作品。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计13课时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2.在理解课文重点部分的同时,体会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体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从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中有所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难点:

让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文章的前后的内在联系

  重点:

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文章的前后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粱衡却写出了另一番景致。

首先,题目就不落俗套,《跨越百年的美丽》,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

那么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

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外表、理性)

 

(1)淡薄名利;

 

(2)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3)艰苦奋斗的作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环境也恶劣)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

 (4)持之以恒;

 (5)忘我,执着,不怕失败的精神;

 (6)有自制力,“故意把头发剪短”;

 (7)坚定、自信:

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

 (8)科学献身精神:

笔记本发射线,结论:

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藐视名利,有“大志、大求”的人;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梁衡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

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

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

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

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阅读小链接:

居里夫人对时间很看重,她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

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

“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

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

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读书非常专注,一次,小伙伴们在她伏案读书的时候,悄悄地在她的座位背后垒起了一座椅子塔: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25分钟过去了,居里夫人还没有发觉,仍在聚精会神地读书。

3.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

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

  2.读一读刚才写下来的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共同赏评。

  作业设计: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端庄容貌的美丽

坚毅执著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永恒的美丽

忘我献身的美丽

淡泊名利的美丽

 

教学反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方法与过程:

1.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强烈感情。

2.以学法指导为主,尽量创设情境,增加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2.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课文相关图片、资料以及重点文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播放“神舟五号”的视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有梦吗?

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

(板书:

圆)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大家好好读读文字材料,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学生读:

  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写阅读感受)

.师生交流:

  第12自然段,(学生读),我仿佛是看见神州五号被托入了太空。

 (我感到十分感动,我从发射的一刹那间,我觉得祖国十分强大……我觉得人们发射前十分紧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高兴的。

  你们想看看这幅场面吗?

看到这样的场面还想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读烈焰升腾……直指苍穹。

  我觉得从倒计时的地方可以感觉特别紧张。

  你能把这种感觉给我们读出来?

(学生读)

  我仿佛回到了那天的发射现场,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学生齐读(6—11小节)

还有没有其他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胜利的喜悦……这里短短的一段话,却表现了大家的兴奋和自豪。

 (板书:

紧张、激动、喜悦、自豪)

  你们自豪吗?

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

我读第一句话;

  学生读下面的话。

(自豪!

)我们再来自豪一次,好吗?

(学生再读这段)

  从第四自然段看出本次发射一定能成功。

从杨利伟叔叔做好充分的准备。

  补充相关的材料,你知道这么多,怎样知道的?

网络真是一个好东西。

  学生说;第五自然段也是很令我激动的。

  值得庆幸的时,神州五号已经发生成功,想看看太空中拍摄到的画面了吗?

  播放课件(让老师来圆你们第二个梦)看了这样一个画面,想说什么吗?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画面,比杨利伟还激动。

    从太空看地球十分美丽的,和图片上不一样。

   “我认为这里的景色比图片上的更加美丽,说不出的自豪和高兴。

    在蔚蓝的地球真好看。

我相信我能够和杨利伟叔叔一样去探索地球的奥秘。

  说到这里,你们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吗?

 “今天我能看见这么美丽的画面,十分感谢杨利伟叔叔。

  让我们一起感谢杨利伟叔叔

  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杨利伟叔叔。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

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

“神州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

(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

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感受文中中的内涵,神州五号成功了,六号也成功了,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教学反思: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深入学习课文,理解深刻的句子,感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2.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小结: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5.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小结:

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