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617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社会学概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社会学概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社会学概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社会学概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教案.docx

《社会学概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教案.docx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

镇海电大姜玉春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着重掌握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一般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一、社会和社会学

1.中国古书中的社会

“社”是指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会”就是集会。

两个字合起来,就表示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

其次,社会是指志趣相同者结合的团体,即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2,马克思对社会的解释。

主要分三点:

(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

(3)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3,我们的意见:

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二、社会学:

1,社会思想与社会学:

社会学的产生,吸取了古代社会思想的有益成分。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有如下几个主要的特征:

A.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B.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C.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D.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E.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科学条件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

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

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已取得许多重大成果。

这就引导社会思想家用精确的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是孔德。

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神学阶段(约在1300年以前),社会和自然都被看成是神创的。

(2)形而上学阶段(约在1300~1800年),特征是崇拜抽象力,并以抽象的本质如“自然界”为现存事物的终极原因,而不以人格化的神来解释理解事物。

(3)科学阶段(1800年以后),又名实证阶段,以科学信仰为其特征。

人们开始放弃以神祗自然界为现存事物的本质原因的探求,致力于观察现象和探讨支配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与人类理智发展的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个阶段相对应的社会组织形式,分别是军事社会、法律社会和工业社会,相应的政权组织是神权、王权和共和政体。

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是如此。

开始于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

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

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前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

译文古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

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社会学广泛地研究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

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

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三、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1.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主要分理论、方法(经验)、应用三大类。

各个分支学科已不下百种,大的门类也有将近三十类。

2.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可以表述为:

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2、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世界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找出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具体规律。

3、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只是不断吸取具体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扎根于具体科学之中,才能更加充实地发展自己。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什么“替代论”、“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四、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1.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

2.增长社会管理的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贡献。

3.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4.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学性综合研究做出贡献。

第二章人的社会需要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社会需要的概念,社会需要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一般掌握其他社会性需要学说及提高和满足的途径。

一、人的社会性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1.社会需要的涵义

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的生理、心理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实践活动,力求获得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成果的心理状态。

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

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了解这个涵义,可从三个方面着眼:

(1)社会需要的产生和满足有其必然性,需要得不到一定的满足,可能会阻碍个人或集体的生存或发展。

(2)需要的产生并不是完全主观的,有其客观性。

它是在社会的历史、文化情景和当前实际情况下发生的。

(3)需要是一种社会的历史、文化情景和当前实际情况下发生的。

(4)需要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体现出来,表现了需要的社会性。

2.社会需要的产生

社会需要是由人的生理内驱力和外在环境的诱因指引下,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原有需要在不断满足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需要,产生新的社会实践与新的社会生活。

3.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需要只有通过他人才能获得满足,需要是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群体形成的基础。

需要是通过社会实践产生的和提高的。

体现了需要的社会性与实践性。

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劳动,需要才能发展,才能实现。

二、社会需要的理论

1.社会需要的类型分为: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综合性需要。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这表现在:

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首先,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体现个人的意志,也是体现了个人需要的社会意义。

因为人从来就不只是指自然的人,而是指社会的人。

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所表达的需要,体现了人之所以谓人的本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又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是人的需要的表现都是通过人的头脑,是人的社会性,人的一定程度的理智表现,而动物则是兽性、生理上的、本能的表现。

但人性与兽性却又不能完全分开,毫无联系。

恩格斯说得好:

“人来源于动物的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也不能摆脱兽性。

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一些,在于兽性与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再次,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

人类的生产首先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再提高到为了满足高级的享受的需要,最后提高到为了满足最高级的发展的需要。

这是人类生产发展的三阶段,也是满足需要的三阶段,更是人类为生存而斗争进步到为享受而斗争,再进步到为发展而斗争的必然过程。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及述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需要D自尊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补充说明:

首先,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要作全面的理解。

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的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

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作需要优势。

需要层次论讲的需要的转换、更替,并非需要种类的转换、更替,而是需要优势的转换、更替。

其次,马斯洛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关于最高一级,即自我实现需要的看法。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希望充分实现其天才和才能的潜在能力,这就激发和鼓励人们正视自己和别人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也是为别人,为社会做出一番事业。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他的论点的积极方面来充实我们需要的理论。

三、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

1.人的发展与需要的发展。

人的社会需要是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开拓和交往的扩大而逐渐按生存、享受、发展需要的方向增长的。

2.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的提高。

社会集体希望自己不断发展,并能满足其成员不断增长的需要。

每个社会集体,小自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集体不断地发展并满足自己集体成员的不断增长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所表达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三个需要发展阶段,在时间的序列上既适合于个人,也适合于一个社会集体,一个国家的情况。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即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基本发达的三阶段方针,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发展三阶段理论,又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并已经取得初步成就的方针。

社会需要的提高与满足,就个人说是个人自身各种条件与环境条件相平衡的协调过程,也是个人需要与集体需要的协调过程,也是需要与可能的协调过程。

所谓协调,总是双方的,即双方都能感到一定程度的满意。

3.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制约性。

社会需要的提高是人的体内平衡与体外平衡的协调、个人与社会需要的协调、物质与精神生活协调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社会交往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社会交往的概念及社会交往理论。

一般掌握社会交往对形成社会关系的意义及集体行为。

一、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的涵义

社会交往是从动态角度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概念。

这一概念是从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中提取出来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交往指的是人们在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发生的相互联系、交流和交换。

他们用社会交往概念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应该指出的是,本书所使用的社会交往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的意义有不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生活中常用交往指两个人、两个群体有较好的关系,双方互相有来往的状况。

但本书的社会交往则除了感情和关系好坏的方面的意义,它指的是人们之间进行的任何形式有目的、有意义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因此,社会交往是一个泛指的概念。

所谓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2.社会交往的意义

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

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社会交往是社会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