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3148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ocx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ocx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⒈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

⑴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如潮水般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

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研究性学习有效地改变仅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

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累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教法的造就,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就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到研究过程、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

  《中央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只是让学生发展一个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产生结果的过程;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所以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已成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而且还构成了素质和能力的基础。

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研究就是为了优化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指导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培养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⑴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关于研究性学习,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地方分权型的,因此各州、各校的开课形式并不统一。

就研究型课程而言,有的学校采用独立开课的方式,比如布朗理科高中学校,高一录取新生以后,学校马上给每个学生一袋资料供他们在假期望阅读,资料中还提供了一些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边读边想,然后由学生自己确定在高中阶段要研究的课题。

假期结束后学生将他们所选的课题和资料交回学校,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批难学生的研究课题和导师。

导师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科学家、研究人员、教授。

企业家、工程师等。

在研究过程中,导师随时给予方法指导,提供必要资料并带学生去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种竞赛,为学生创造成长的条件。

另一些学校并没有明确的研究型课程概念,而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融入各类课程中,主要有:

"科学、技术、社会"课程和综合的人文研究课程或高级研讨课程。

法国在1994年开始进行中小学校的课程改革,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增加了类似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1995-1996学年,法国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首先在初中二年级进行,称为"多样化途径",目的是为了打破学科的分隔,使学生在一般概念、各个学科、周围环境之间建立联系,加强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它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

1999年,法国政府又规定在初中三年级增加"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一课程同样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必须有个人成果。

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求采取"综合体验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性学习"等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目前,"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已成为中小学生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综合学习时间"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的体验或研究形成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研究型课程的特征。

国内许多学校也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研究,其中起步比较早的是上海地区,有代表性的如:

上海大同中学的“STS”和“知识论”课程,华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上海七宝中学的“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等。

⑵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以上的研究为我们的课题提供很好的借鉴,但他们都是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作的尝试,而对学生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的策略探讨较少。

本研究不是宏观的理论研究,而是从微观的操作层面的研究,主要着力于从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两个方面展开。

⒊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科学是学生们要自己实践的事。

首先,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能由别人来代劳,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

其次,“动手”的实践活动自不可少,但是这还不够,学生们还必须有“动脑”的理性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体与脑的共同活动过程,不仅要有动手的活动,而且要有动脑的活动,更多的则需要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即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包括以下过程的一种有多侧面的活动:

观察,描述物体和事件(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是为人所知的东西;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考虑作出可能的各种解释或假设;然后根据现有科学知识对所作解释以多种不同方式(如系统的观察、测量及有变量操作的实验等)加以检验,包括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搜集、记录、分析和解读数据,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判性评价和逻辑性思考等,并构造和分析其他解释方法;把自己的看法和意思通过多种不同的交流方式(如口头方式、书面方式、绘画方式、图表方式、模型方式、数学方式、电子方式等)准确、清晰、简洁地传达给别人。

科学课程应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经历上述过程。

学生可以参与研究性学习中某些方面、环节的活动,但也应该给学生从事完整的研究活动全过程的机会。

学生应该不断培养收集、筛选、组织、使用各种信息的技能。

首先,学生要学会识别、选择和利用各种信息来源,如可以从图书馆、政府文献和计算机数据库等信息源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或者从工业界的、社区的和政府的专家那里收集信息。

其次,学生们有必要知道展现在这类信息源中的信息都要用什么方法来获取(如可以通过调查、访谈、实验、观测等方法来获取信息),可以通过一些什么工具来搜集(如使用字母和数字排序查找法的各种检索工具、音响和视听材料、联网数据库、只读光盘、卫星电视等)。

第三,学生们有必要了解这些信息源哪些是具有权威性的,在科学界是得到大家承认的。

学生们需要学会在校内外可利用的资源中找出合适的、最新的、有一定权威性的信息资料,并能识别出任何带有偏见和不精确性的东西。

他们需要接触、比较和鉴别广泛的信息来源,这样才能使所提出的假说和结论建立在一个尽可能全面的知识基础上。

第四,学生们要学会用多种方式记录信息(如以卡片摘要、照片、录音、录像、计算机文件等方式,对文字、图表、声像等信息进行记录),并培养保留完整精确的记录的良好习惯。

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协作性的活动,因此学生们应该在小组合作中认识到进行信息、观念、思考的分享和相互启发的意义,并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⒋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⑴课改实验为本课题研究创设了空间。

锡山区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之一,科学课程的实验已经启动。

本次课改最大的变化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日益受到学生青睐。

这些都为我们在科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⑵科学骨干教师队伍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多年来我区重视自然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科学教师,其中不乏无锡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

这些教师的理念新、适应能力强,在教育科研方面积攒了较为深厚的底蕴。

二、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⒈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A.课题界定:

研究性学习策略,是指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者对研究任务的认识、对研究方法的调用和对研究过程的调控,即安排、执行、修正与过到研究目标相关的一系列步骤和过程。

它伴随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展开而形成,是一个动态的执行过程,既是研究者按照原计划执行具体研究方法的过程,也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研究目标、子目标及现用研究方法的再认识,随时调节、修正原研究计划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策略主要包括探究策略与监控调节策略。

学生使用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是为了用较少的“能源消耗”,有效地实现其研究性学习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小学科学(3-6年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对象,解决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研究性学习策略的问题。

B.支撑性理论:

⑴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学、心理学界一批有识之士对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中“科学研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直接来源于科学的研究模式,已成为中小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础。

研究表明:

“科学的方法是可教的,并且在获得信息、概念和态度方面有积极的效果。

”“……研究产生的效果是增进科学理解、促进批判性思考和发展获得信息与分析信息的技能。

”(Schrenker, 1976)大多数教育学作者把“研究”这个术语定义为“卷入解决未明确事物的过程”。

这一术语的用法,可以从杜威的两个术语“反省思维”和“批判思维”中找到踪迹。

杜威指出,思维开始于个体意识到一个不确定的情境或感觉到困惑的时候,终结于得出结论或得到确信。

这其中反省思维要经历五个步骤,即“情境,问题,假设并搜集资料,推理得出结论,检验假设”,这已成为后来的“问题一解决”教学模式的基础。

胡尔费斯(Hullfish)和史密斯(Smith)于1961年也区分了思维与反思行动之间的差别,指出反思行动是有目的的、有方向的和有控制的思维。

布鲁纳后来提出的发现式学习,也与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异曲同工,只是更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结构的发现,以及发现之后的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二者在调动批判思维和反省思维上的特征是一致的。

⑵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的研究表明,教育是以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为价值,把学生培养成能在激烈变革的环境中自由地确立自己的位置,能同他人合作共事,善于终身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人,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心理宽松、民主的环境,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舞台,及时给他们的科学学习提供帮助,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宽松的新的教学体系。

⑶协作教学理论:

个体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

只有在主体交往中,运用恰当的策略,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谁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提高性学习的质量。

⑷科学方法论:

儿童的研究性学习是科学研究的前期阶段,因此现代科学方法论也部分适用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⒉研究目标设计(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本课题研究是针对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对象,解决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研究性学习的策略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以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研究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从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和实验,探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研究性学习品质,指导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的目标:

①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身个性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掌握正确的研究策略,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②研究教师运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将研究性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促进教法的改进和学生学潮以的统一和谐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质量。

⒊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恰当的指导,以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个性特点的正确的研究策略。

其实验假设为:

构建研究性学习策略就象一个飞机,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健全的结构,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开展。

学生研究性学习策略和结构物形成,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激励方式和渗透的方法指导就象飞机的两翼,将带动飞机的腾空和飞行。

⑴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其中包括教学策略、分组策略、民主策略、建构策略、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策略的评价和改进等子课题

⑵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包括选题的策略、组织研究的策略、研究资料搜集处理的策略。

⒋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准备阶段(2001.10-2002.6):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制定方案,制定实验计划。

并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实施阶段(2002.7-2003.7):

全面开展实践研究,采用定向和异向系统积累方法收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策略。

并在实验中完善目标

鉴定完善阶段(2003.8-2004.1):

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课题组调整课题实施计划。

总结推广(2004.2-2004.7):

以动作分析会、现场展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研究成果加以展示推广。

⒌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⑴文献资料法:

运用这一方法搜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性学习中策略的资料,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⑵调查法:

用问卷、谈话、评价表等手段了解分析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⑶案例研究法:

结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实践,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客观、深入的考查和分析。

⑷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及教师、学生个体对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进行回溯性的研究,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求出研究性学习中策略的方式。

⒍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⑴成立由无锡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组成的课题小组,策划、布置各阶段的研究任务,确保研究进行。

⑵以课题组会议、案例论坛等方式,实行经常性的学习,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提高研究工作的实效性。

⑶在教研员牵头,各实验学校落实,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课题研究中所需经费,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运作,优质完成各项预期目标。

⑷将课题研究与区教育局考核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考评紧密结合,将实验人员的阶段性成果作为考评主要内容之一。

⒎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测完成时间)

⑴撰写能较全面反映本课题实验成果的综合性实验报告或论文。

⑵精心汇编本课题的实验报告、总结、课例点评,编印论文专辑,展示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策略的观点、体会、经验。

⑶提供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策略的成功案例、典型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