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229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docx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docx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

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

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再次强调“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小学道德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

但是近期的有关研究显示:

我国小学生品德得分随年级增加而逐渐下降。

据析,是因为一些道德教育活动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缘故。

相当多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关心不够,一心只想着怎样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在多项思想品德上滑坡。

那么,我们怎样来克服这个弊端?

除了正规的德育课堂,我们是不是还有另外的途径来实施道德教育呢?

查阅了一下国外道德教育的情况,各国尽管存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但都普遍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如我国就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可见德育的地位在我国也是摆在突出地位的。

德育的重要性广为人知,但对德育的实施很少有人提到渗透教学,即使有人提到,只是附带地提一下,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句古诗对教育的渗透性原则作了生动形象的揭示。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但渗透德育,必须讲究方法,如何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水乳交融,学生在寻觅知识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深入研究,探寻渗透的方法和途径,对促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从小就形成良好的精神和品德,树立起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培养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努力成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军。

  现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多数是在校的学生。

学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圣地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显得特别重要。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德育教育。

因为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世界观的形成和知识的积累大多是在学生阶段,因此,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势,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

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学生在校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

因此,广大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实有效的途径。

而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爱国思想。

语文教材思想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如:

第三册语文教材中《识字学词学句

(一)》第一课,书中有八幅关于祖国的首都——建筑物的插图,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认识这些建筑物,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建筑物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引起学生对首都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涉及到爱国题材的容,如《我爱祖国》、《》、《亮起来了》等,这些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

(二)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语文教材中,揭示课文思想容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或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点”,它是入“道”之门。

要找准“悟点”,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个性,不仅在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把握课文的局部,即对每个关键性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均有所领悟。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把握得准,把握的深,德育教育的点就越能落实。

如:

在讲授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十一课《清澈的湖水》中“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

”这一句时,可以先让学生表演攥着面包纸的动作,理解“攥”的含义,再进一步提问,小洁为什么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如果她把面包纸扔进湖里,湖水会怎么样?

通过诱导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然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着学生去捡垃圾,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正确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容丰富的故事,如:

《诚实的孩子》、《幸福是什么》、《丑小鸭》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

在《诚实的孩子》一文中,讲述了列宁在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开始不敢承认错误,欺骗姑妈,后来回家以后,主动写信认错的事。

学生学习了这个故事,懂得了犯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如:

《有礼貌》、《请到我家来》等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小鸭子得救了》、《应该帮助他们》等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

上好口语交际课,也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在精美篇章的朗读中因势利导地渗透。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一般均是文质兼美之作,熔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与一炉,可谓是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教学过多种形式声情并茂地朗读,使课文容立体化、形象化,把饱蘸思想道德情感的语言化于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六)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

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教学时可通过多种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悟道明理。

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和思想容完美结合的角度进行练文融情,学生在练文中有思、有悟、有抒,使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道德得以迁移、化。

(七)确定每篇课文的重点渗透容。

德育渗透的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容。

小学语文课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

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

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八)追求有机渗透,避免牵强附会。

小学语文教材明显不同于品德教材,品德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几乎是直述给学生的。

单从课文标题上看,就十分明显。

比如《为祖国而学习》《要关心国外大事》等等。

而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利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

(九)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

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增加自尊自荣。

为此,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

(十)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

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学生的行为,而规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道德教育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实施德育提供了大量的容,让我们一起不断地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分析一个个美的形象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净化心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

”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坚定这样一种认识:

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随着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掌握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反过来又会促进语言文字的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为基础,以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基本素质和完整意义上的发展为根本。

而现实中,部分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教育时,一手软一手硬,突出智育而忽视德育,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严重背离了人的发展的宗旨。

这种短视的单纯着眼于表面效果的教育,无法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着意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

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主“德育为先”的思想,陶行知也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凭借课文,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训练途径,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识层次,全面而不是局部的、深刻而不是肤浅的,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

他们有的通过字词教学,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有的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有的在归纳概括文章主题、分析研究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有的利用课文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思想教育;还有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就如何“渗透”,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导入新课时,巧妙渗透。

  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我在教学《飞向月球》时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

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

它是什么样儿的呢?

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向月球去看一看好吗?

“飞向月球”对于学生来说说是新鲜事物,这样的设计正是抓住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理解容,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题是导入的必须容,是文章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讲授一课,可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

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容和深刻的思想涵。

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

“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

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

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字,特别是低年级。

加之现在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学生中常有写不写汉字无所谓的情绪流露出来。

并且学生的字迹也越来越变的潦草。

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

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飞向月球》中“膏”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膏”字上半部写高大些,而将下半部的“月”写扁小些,看上去给人一种“月”身上背负了“高”大之物,有不堪重负之感。

再让学生跟写得规的“膏”相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

通过一番比较学生便能得出:

上下结构的字,为了紧凑,写时要尽量“上紧下松”些。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所得加以肯定,并及时加以点拨:

字也有高矮强弱之分,它们也要创建和谐社会,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它们不争不吵,互相谦让,互相协作,为了适应新环境,其中某些笔画还主动发生了变化。

由于它们识大体,顾大局,很顺利地就组建成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新家庭。

就这样,教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分析字型、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三、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有意识的渗透文章所具有的思想涵。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语段,带领学生细心读,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涵,从中体味,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启迪。

课文是思想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

仍以〈〈飞向月球〉〉为例,这篇课文完整地记述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其中,第六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宇航员登上月球后看到的奇异景色。

在指导学生品读重点句“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飘浮在茫茫的宇宙中。

”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

这一句中,你认为哪几个词语应重读?

为什么?

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经过一番讨论分析,学生大多能抓住百看不厌耀眼茫茫等词语去感受宇航员登月后看到地球时的喜悦心情,体会他们对地球思恋、热爱的情怀。

  四、在想象中观察插图,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想象中,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还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例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叶欣护士长因不知疲惫抢救患者而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躺在病床上的情景,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容已被叶欣护士长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人物的表情神志,展开想象;此时,叶欣心会想些什么?

她还有什么牵挂呢?

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

你想对叶欣说些什么?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想象,让学生和文章主人翁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从小心中有他人,乐于奉献,长大以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这就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向高层次升华,从而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五、学生作文既是语文文字训练的过程,又是育人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有一段明确的表述:

“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老在《作文论》中也强调:

“作文最可贵的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是啊,搞编乱造、移植他人的作品,不仅习作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与我们教育的育人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存在着假、丑、恶,儿童生活其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习作的过程,也是辨事明理,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

例如,我曾经在三八节那天,布置了一篇题为《我为妈妈剪指甲》的作文。

结果,几个妈妈在外打工的孩子居然也煞有介事地写了他为妈妈剪指甲的事,我知道情况后,并没有批评这些学生,而是告诉他们:

事情做了当然要写,没做可不能诌瞎写,习作时,可以写写没做的理由、心情和想法,但绝不能说谎。

第二天,那几个学生把重新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因为写上了他们的心话,所以字里行间流露真情实感,非常感人。

另外,学生的习作容十分丰富,有写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有写师生情、骨肉情的;有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有写父母孝敬老人、关心邻里的……这些习作都是对学生陶冶性情的材料,教师在对优秀习作进行品析交流时,学生怎能不受到感染呢?

写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的体味和感悟,只有深入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外部表象中把握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真谛,描绘出生活的主旋律。

观察事物,搜集材料,确立主题,取舍材料,写作修改文章,既是写作过程,又是思想教育过程。

随着写作的深入,写作者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地深化

  古人云: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章是作者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的文字记录,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篇佳作,他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美丽天地,这就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渗透德育,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鲜活生动,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明天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毋庸讳言的,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机械刻板的冷漠无情的、数十年僵化落后的教学方法仍屡见不鲜。

在这种课堂上,那些经过历史的过滤和多少专家学者精排细选的课文,不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洋溢着生命活力和倾注着作家情感的产儿,而是机械地拼合成文字,堆砌组装的僵尸。

在这里,一篇经典的作品,其完整连贯的段落,变成了破碎肢解的词句;跳动的艺术形象,变成了静态的模具标本;雄辩的论证机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分析。

究其原因,教师仍受传统封闭型教学思想的影响,受久盛不衰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师资配置的欠缺、教学负担过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在所难免,教师未能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容、有机地、有序地、有度地渗透思想教育,未能把握教育的契机,在“寓”字上下功夫,未能把握准语文知识与德育的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从而丧失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绝好时机。

  尽管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感情,然而,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成功地渗透德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负荆请罪》时,特意安排两个学生表演蔺相如和廉颇,想通过角色再现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和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品格,可是表演还未结束,同学们已大笑不止,原来两名同学的表演扭扭捏捏、不伦不类,显得滑稽又可笑,以至破坏了课堂秩序,打乱了教学进程,其效果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创设好与课文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吻合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尚不成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首先应该淡化自身的权威观念,传统的教师对知识传播的意识较强,视传播知识为最高职责,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惟命是从,当学生稍有偏差,就满脸怒气。

教师的这种专制做法,使学生心理压抑、情绪低落。

久而久之,一部分依附型学生成了逆来顺受的“机器人”,一部分自主型的学生则产生了逆反心理,学生与教师情感不相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就成为空谈。

  宋文明同志在《语文教学文道同一论》中阐述:

“文是思维运动的轨迹,是思维的符号现象;道也是思维运动的轨迹,是思维的品质意义和行为的社会化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文道同一是一条基本规律。

文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相互潜化,道靠文来阐发、体现;文依道来显示其价值或品质。

”这就从深层揭示了“文道同根”、“文道互化”的特点。

如果文道两皮,道只是一件外衣,而没能同文真正融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剥离了它们的根,使它们不能相互生发,对于学习者来说,就形不成真正的具有社会化品质的语文能力的人。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文与道就必须体现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情操和他们继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这是历史的责任。

因此,《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中指出:

“通过语文教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紧迫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

”这就为我们在语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增强了目标性。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

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像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

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

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紧扣课题,揭示道理。

有些课题,意义即在其中,使人一目了然。

阐明其中道理,基本上就把握住了课文脉络,拨动学生心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时,我结合课文从三个方面讲了为什么“劳动最有滋味”,特别在文章末尾强调“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是的,只有“仔仔细细”的工作态度,才会有“妥妥帖帖”的工作效果。

“五一节”是劳动节,是劳动者的光荣节日,这一天表扬了许许多多的出色的劳动者,他们被评上各级劳动模,戴上了大红花。

他们都是这种“妥妥帖帖”的工作效果的典。

自古以来,劳动就是光荣的,我们应“以劳动为荣,以不劳动为耻”。

通过明晰的讲评,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二、品味重点词句,增强爱国意识。

通过字、词、句辐射,讲明课文的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

如教《黄果树瀑布》这一课时,上课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