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奥秘与保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200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的奥秘与保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体的奥秘与保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体的奥秘与保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体的奥秘与保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体的奥秘与保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的奥秘与保健.docx

《人体的奥秘与保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的奥秘与保健.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的奥秘与保健.docx

人体的奥秘与保健

《人体的奥秘与保健》

第一章总论

人类演化大约分四个阶段:

l、猿距今400万年前。

2、直立“人”(直立的猿人)距今300万400万年。

3、制造工具人(古人)距今200万~300万年。

4、智人(现代人)距今20万年前。

人类演化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漫长而复杂的,都经历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此,人类演化是一个延续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类起源有两种学说:

1、出非洲说;2、直接演化说。

人体的分部:

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

头的前面称为面;后面称为枕。

颈的后面称为项。

躯干前面分为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后面的上部称为背,下部称为腰。

四肢分上肢和下肢,上肢分为肩、臂、前臂和手;下肢分为臀、股、小腿和足。

人体的组成:

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还有酶和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人体共有8个系统,即: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细胞:

人体细胞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和三部分组成。

细胞器: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又称”动力车间”。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场所。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场所。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人体的染色体:

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它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组蛋白组成。

是调节生物体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其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期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它们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人体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剩余一对(2条)为性染色体,女性是2条X染色体,即XX核型;男性则是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即XY核型。

DNA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即由重复单位构成的大分子。

每一单位都由三种较小分子组成,它们彼此结合形成核苷酸。

碱基共有四种:

胸腺嘧啶(T),胞嘧啶(C),腺嘌呤(A),鸟嘌呤(G)。

细胞周期:

通常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生长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并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间期又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M期:

细胞分裂期。

细胞分裂期: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人体的基本组织:

众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由细胞间质组合成的细胞群体叫做组织,人体组织有多种类型,一般传统地将之属于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以一种组织为主体,几种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器官。

一系列执行某种同一功能的器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

人体功能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器官,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入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

2、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就是借体液循环的通路对机体的功能进行调节的。

3、自身调节

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机体在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更新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部分。

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分解代谢又称为异化作用。

       

(二)兴奋性

    当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达到某一阐值时,其功能活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常把引起机体组织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刺激,机体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出现的功能活动变化称为反应。

机体或组织具有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三)生殖

    人体生殖是通过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开始的有性繁殖。

健康与疾病: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疾病的分类:

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功能器质性疾病。

第二章人体胚胎的发生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最终生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其特点是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个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后减数分裂为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有一次进行减数分裂,总共形成4个精细胞。

精细胞在经过一系列的变态发育,形成成熟的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受精:

受精是卵子和精子融合为一个合子(受精卵)的过程。

胎盘的功能:

(一)气体交换 

(二)营养作用 (三)排泄作用 (四)防御作用  (五)内分泌作用(六)免疫功能。

第三章人体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组成。

其主要起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

人骨共有206块,对人体起支柱、运动和保护作用。

206块骨中,包含颅骨23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5种。

以其分布部位不同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

各骨之间连接构成骨骼。

骨骼肌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上,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拉骨骼,产生各种运动。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

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对。

一侧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块、锁骨1块、上臂骨(肱骨)1块、前臂骨(桡骨、尺骨)2块和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块)27块组成,两侧上肢骨共64块。

下肢骨共62块,每侧有髋骨1块,大腿骨(股骨)1块,膝盖骨(髌骨)1块,小腿骨(胫骨、腓骨)2块和足骨(跗骨7块,蹠骨5块和趾骨14块)26块,共31块。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围成骨盆。

足部的跗骨、髋骨和足底的韧带、肌健共同构成了凸向上方的足弓。

关节的种类:

(1)纤维性关节

(2)软骨关节(3)滑膜关节。

脊柱:

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4个弯曲,从侧面看呈S形,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鹘椎后凸。

长期姿势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结核、类湿性脊柱炎等)可使脊柱形成异常弯曲,如驼背。

骨折:

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断裂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

骨折分类的目的,在于明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利用临床上正确、完善地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骨折的分类:

(一)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

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受到污染。

  2.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二)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

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三)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

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

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9.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四)依据解剖部位来分类

  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第二节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牙齿:

牙齿又称“牙”。

具有一定形态的高度钙化的组织,有咀嚼、帮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

在人体,一生中先后长两次牙,首次长出的称“乳牙”,到二岁左右出齐,共二十个。

六岁左右,乳牙逐渐脱落,长出“恒牙”,共三十二个。

按形态可分为切牙

(2)、尖牙

(1)和磨牙(5)。

切牙的功能是切断食物,双尖牙用以捣碎食物,磨牙则能磨碎食物。

牙齿结构,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又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牙髓(神经腺)、牙冠、牙颈、牙根等

龋齿的病因: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细菌、饮食、牙和唾液。

1.细菌:

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

这种粘合物叫作牙菌斑或菌斑。

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

  2.饮食:

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

  3.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

牙齿咬面的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胞和食物残屑,易诱发龋齿。

氟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

牙齿中含适量氟就不易发生龋齿。

4、唾液:

是牙齿的外环境,起着缓冲、洗涤、抗蓖或抑菌等作用。

但是少而稠的唾液易于助长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齿表面上。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分列如下:

唾液腺(分泌唾液、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

胃腺(分泌胃液、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

肝脏(分泌胆汁、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称为物理消化)

胰脏(分泌胰液、胰液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肠腺(分泌肠液、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将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将小分子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

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

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

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

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咽:

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上起颅底,下达环状软骨平面下缘,相当于第6颈椎食管入口平面,成人全长约12~14cm。

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

食管:

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

食管有三个狭窄部,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胃:

分胃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等。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消化,胃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

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团,经胃内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

为小肠的起始段。

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为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等。

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空肠、回肠:

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大肠:

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

成人大肠全长1。

5米,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第三节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止。

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进进行的环节来完成:

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喉上通喉咽,下接气管,为呼吸与发音的重要器官。

位于颈前正中部,在成人相当于第3~6颈椎部,由一组软骨、韧带、喉肌及粘膜构成的锥形管状器官。

喉腔上起自喉入口,下达环状软骨下缘并接气管。

由室带与声带分隔为三区。

  

(一)声门上区,

  

(二)声门区,位于室带与声带之间,包括:

  1.室带:

又称假声带,左右各一,位于声带上方并与声带平行,由室韧带、肌纤维及粘膜组成,呈淡红色。

2.声带:

位于室带下方,左右各一,由声韧带、声肌及粘膜组成,因缺乏粘膜下层,含血管少,在间接喉镜下呈白色带状,其游离缘薄而锐。

两声带间的空隙称声门裂,简称声门。

声带张开时呈一等腰三角形,是喉腔中最狭窄部分。

声门前端称前联合。

3.喉室:

开口于声带与室带之间的椭圆形空隙,其前端向上外伸展成喉室小囊,内含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声带。

(三)声门下区。

肺上端钝圆叫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底位于膈上面,对向肋和肋间隙的面叫肋面,朝向纵隔的面叫内侧面,该面中央的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处叫肺门,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叫肺根。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水平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

肺是以支气管反复分支形成的支气管树为基础构成的。

左、右支气管在肺门分成第二级支气管,第二级支气管及其分支所辖的范围构成一个肺叶,每支第二级支气管又分出第三级支气管,每支第三级支气管及其分支所辖的范围构成一个肺段,支气管在肺内反复分支可达23-25级,最后形成肺泡。

肺泡之间的间质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膜与肺泡共同组成呼吸膜,血液和肺泡内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必须通过呼吸膜才能进行,呼吸膜面积较大,平均约70平方米,安静状态下只动用其中40平方米用于呼吸时的气体交换,因此,在因疾病等原因导致呼吸膜面积小于40平方米之前,肺换气不会出现明显的障碍。

肺内有两套血管,一为构成肺循环的肺动脉、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一为供给支气管和肺营养的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肺与血、血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一是在肺泡;一是在组织。

通常把在肺泡处所进行的气体交换称为外呼吸;在组织处所进行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

通过血液对气体的运输把外呼吸与内呼吸两者联系起来。

血液把新鲜氧气从肺泡运送到组织,把二氧化碳由组织运送到肺泡,从而保证了体内吐故纳新的顺利进行。

肺因吸入氧而使肺泡内氧分压高于肺动脉血的氧分压,因而氧就从肺泡向肺动脉血中扩散,而二氧化碳则向肺泡扩散。

血液经过同肺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含量增加,二氧低级碳含量减少,故原来暗红色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肺功能的测量:

1、肺活量:

是指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即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2、时间肺活量:

是指最大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的最大气量。

测定时,让受试者先作一次深吸气,然后以最快速度呼出气体,同时分别测量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1、2、3秒的时间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所遇阻力的变化,所以是评价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呼吸运动:

呼吸肌的舒缩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使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交流,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面的氧,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参加呼吸作用的主要有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等呼吸肌。

平和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松弛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呼吸运动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两种方式,前者以肋间肌活动为主,表现为胸壁的起伏;后者以膈肌活动为主,表现为腹壁的起伏。

一般成年女子以胸式呼吸为主,婴儿及男子则多以腹式呼吸为主。

人工呼吸:

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骤停的病人,如溺水、煤气中毒、角电等心脏仍在跳动,而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但做人工呼吸以利于进行人工心脏按摩,以人工维持病人的肺通气,达到通过肺换气来改善全身缺氧,促进呼吸中枢功能的恢复,从而产生自发呼吸。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

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第四节泌尿系统

机体排泄的途径有如下几种:

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排出②由皮肤排泄,主要是以汗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其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尿素等。

③以尿的形式由肾脏排出。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其主要功能为排泄。

尿中所含的排泄物为水溶性并具有非挥发性的物质和异物,种类最多,量也很大,因而肾脏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此外,肾脏是通过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排出氢,维持酸碱平衡,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因此肾脏又是一个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肾脏还可生成某些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所以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每个肾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一共有240万个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肾小囊。

其中肾小球只能滤过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这种在肾小囊中的液体我们称为原尿。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

尿的生成是在肾单位中完成的,有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分泌等过程而完成的,它是持续不断的,而排尿是间断的。

将尿生成的持续性转变为间断性排尿,这是由膀胱的机能完成的。

尿由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中贮存,当贮积到一定量之后,才排出体外。

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肾单位包括:

1,肾小球:

是一个毛细血管球,有滤过作用,滤过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余部分形成原尿。

2,肾小囊:

暂时储存原尿。

3,肾小管:

有重吸收作用,吸收原尿中全部蛋白质,葡萄糖以及部分水和无机盐,形成尿液。

尿道是从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

男性尿道细长,长约18cm,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上于尿道外口,行程中通过前列腺部、膜部和阴茎海绵体部,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

男性尿道在尿道膜部有一环行横纹肌构成的括约肌,称为尿道外括约肌,由意识控制。

男性尿道全程有三处狭窄和二个弯曲。

三个狭窄是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二个弯曲分别位于耻骨联合下方和耻骨联合前下方。

女性尿道粗而短,长约5cm,起于尿道内口,经阴道前方,开口于阴道前庭。

女性尿道在会阴穿过尿生殖膈时,有尿道阴道括约肌环绕,该肌为横纹肌,也受意志控制。

第五节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可以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精囊腺。

睾丸:

是产生雄性生殖细胞(即精子)的器官,也是产生雄性激素的主要内分泌腺。

睾丸曲细精管之有间质细胞可以分泌雄性激素,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及维持,曲细精管上皮细胞具有产生精子的作用。

精液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分泌的液体组成,呈乳白色,一次射精约2~3毫升,含精子3~5亿个。

男性外生殖器为阴茎和阴囊,阴茎:

阴茎由三条海绵体外包筋膜和皮肤构成。

其中阴茎海绵体有两条,尿道海绵体有一条。

阴茎海绵体内的特殊结构是阴茎勃起功能的重要组织结构,而阴茎勃起又是完成性交的先决条件。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外生殖器又称外阴,系指两股内侧从耻骨联合至会阴的区域,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蒂、前庭、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前庭大腺、会阴等。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常被称为子宫附件。

子宫:

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周期性改变并出现月经;性交后,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受孕后,子宫为孕育胎儿的场所;分娩时,通过子宫收缩,将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子宫腔分体腔与颈管两部分,子宫体腔呈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上部两侧通输卵管而入腹腔,下部与子宫颈管相通,其间最狭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

子宫峡部的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