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4901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docx

《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docx

浅谈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

 

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

 

 

姓名:

侯春晓王艳芳

单位:

大汶河开发区贾戈小学

 

【摘要】:

在教育实践中,有无数这样的家长和老师,大部分都抱着良好的愿望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想把孩子教导成一个品行完美的人。

要想在品格教育上没有误区,我们应该知道好的品格是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是由衷的善良和明确是非观的融合,善良是从内心长出来的而不是人为创造的。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品格教育,抓住儿童这一品格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引导与规范。

【关键词】:

设身处地是非观守信镜子

【正文】: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率上升,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一些一向都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他们能按时完成作业,学校成绩好,对人们彬彬有礼,看上去既诚实又稳重,而且还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

附近的父母在指责孩子时总是会提到以他们做榜样。

可是这样的青少年犯了罪,这不免让许多人深感疑惑:

究竟如何进行品格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德行的人?

有的老师和家长说:

“从小就告诉他们,要守规遵矩,做人应该诚实,对人要有礼貌,不说脏话,不要做违法的事情等。

反复跟他们讲。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难道我们的教育有问题么?

”听上去是没有错,但是这些教育者是怎样告诉他们的呢?

使他们真正明白了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的意义了吗?

学生们从内心认同你的说教了,还是仅仅是迫于无奈服从于它呢?

在教育实践中,有无数这样的家长和老师,大部分都抱着良好的愿望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想把孩子教导成一个品行完美的人。

然而,结果却常常令人失望,往往发现原来孩子所做的只是模仿成为好孩子,认同老师和家长的说教,但没有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和接受怎样才是有品行的人。

但这种模仿是脆弱的,对于外界强烈的刺激和诱惑他们是经不起的,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那些逐渐滋生的形形色色欲念的生长是无法得到限制的。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要把学生们培养成诚实、守信、礼貌、谦让和善良的人,多少年来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品格教育,可是结果却是我们用规矩和人们的评价压迫孩子的心灵,使他无法明白完美的品格出于真实愿望而非模仿。

要想在品格教育上没有误区,我们应该知道好的品格是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是由衷的善良和明确是非观的融合,善良是从内心长出来的而不是人为创造的。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品格教育,抓住青少年期这一品格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引导与规范。

一、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品格教育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只有有爱心的学生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种心理是一种把自己放在对方所处境况,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的心理,它使人体验和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的痛苦进而产生安慰或帮助对方的想法和行为。

爱心心可以说是一切良好思想品德的源泉。

它滋生并酝酿着仁爱、体贴、善良、谦让、守信等等一切高贵的品质和行为。

1、呵护学生的爱心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高尚品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善良、富有爱心的孩子,最好的办法不是整天反复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有爱心的人,而是呵护他们的爱心并刺激其从心灵深处成长。

一年级班里来了一个由于小儿麻痹症腿不太方便的同学,开始大家都对他或好奇或是投来异样的眼光,但是老师并没有接着直接告诉他们:

要帮助他,保护他……的思想。

过了两天老师发现那个同学在下楼或上楼的时候周围有几个同学搀扶着他。

班会时间,老师就问这几个同学搀扶着那位同学上下楼心里是怎么想的。

“老师,他不能像我们一样,上下楼很不方便。

“从出生就不能好好走路,多痛苦呀。

“我扭过脚,不能走路的时候很痛苦。

他们竟然用了“痛苦”这个词。

他们可能联想到自己如果不能跑跳的情形。

随后几天,在那位同学的身边总有不同的同学的搀扶。

下课时,他的身边也有同学和他聊天。

老师知道,他们的自发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对他们的行为不予阻拦,但也没有大力的奖励与表扬,而是给予适当的支持,比如:

对那些帮助过那位同学的同学投以赞美的目光,拍拍他们的肩膀轻轻的说声:

“好样的。

”相信在这种环境中他们长大了会成为十分体贴而且善解人意的人。

2、引导学生互换角色

班里有一个女同学经常泪眼婆娑的向我诉说,她的同桌把大部分桌子占去了,自己没法写作业没法画画,老师也向他讲了多少遍他都没有改。

老师找了一个自习的时间,让那位女同学到我的办公桌上去写作业,自己坐在了女同学的位置上开始写字。

老师的胳臂占据了桌子的三分之二,他吃了一惊,身体向一边挪了挪,继续写作业。

可是由于他占得桌子面积太小了,姿势不对,写的字歪歪扭扭。

看着他写完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时,老师站起来轻声问他:

“你喜欢这样写字吗?

他红着脸说:

“不喜欢。

老师严肃了表情: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对你的同桌也不应当这样。

”说完就让他们重新坐到了一起,写作业。

之所以这样教育他,就是为了让他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让他出于自己的感受去帮助别人,而不是被某种道德和命令所强迫。

希望他们成为善良、富于同情心的人,最终成为一个能得到别人尊敬和喜欢的人。

正因为有了爱心,有了同情心,人们才会懂得别人和自己一样需要爱,需要关心,才会懂得不做欺凌弱小的事情,懂得谦恭礼让。

在小学低年级,不用讲太多的道德理论给他听,这些枯燥的教条东西不但不容易易被孩子所理解接受消化,而且还很可能起到反作用阻塞孩子活泼的天性。

只要注意呵护孩子的内心滋生的爱心并适当的引导它的成长就可以了。

二、培养学生明确的是非观是品格教育的基础。

随着孩子爱心的发展教师还应逐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运用这一高贵的品质。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不要让孩子们滥用自己的爱心。

有很多老师,他们太希望孩子善良而富于爱心,他们反复告诉学生对别人遭遇的困难和麻烦应该给予帮助。

但往往忽略教孩子如何判断是非明确是非观,可能连这些已经成人的老师也不非常善于此道。

于是在将来孩子渐渐长大以后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一向善良本分的同学竟然帮助他的好朋友窝藏偷来的赃物;为了避免伙伴回家挨骂而痛苦流涕,便会帮助他撒谎,等等一些不良行为。

所以,在鼓励孩子们使用爱心的同时要教他们分辨善恶与是非,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事或人值得你去奉献爱心,什么不值得样的事或人不值得同情。

低年级学生,是非观念非常模糊,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影响很大。

如果一个人心底只有善良,只有爱心,那么他对是非的辨析能力会淹没在他不断泛滥的善良与爱心的海洋里。

而且这个人还可能由于缺乏对丑恶的憎恶,是非观模糊不清,身上没有正义感带来的力量,他会变得很懦弱,很容易向黑暗的社会力量妥协,甚至会因为没有正义感的力量来支撑他善良的本质而走向变质的道路。

真正品格教育绝不是让孩子们去无休止无辨别的奉献爱心,而是在教孩子做思想品德高尚的人的同时还具有明辨是非、憎恨丑恶和不良行为及现象的观念。

让学生们要学会善良,更应学会去维护善良。

“爱憎分明”用来解释力图培养的学生的是非观很合适。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低年级孩子的是非观?

首先“言传不如身教”,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什么事情怎样做是对的。

其次,可以和孩子针对某些事情进行讨论。

讨论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大小不一。

小则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一些事情,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同时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评判人的善恶和事情的对错。

老师可以向孩子描述事情的经过,让孩子从内容中去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怎样才能避免事情的发生、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还可以通过对一些阅读故事,提高孩子自身的是非观。

 当孩子逐渐从这些事情上积累经验,孩子会自己他人身上去吸取教训,老师应进行及时地引导和肯定。

 

有一个例子,有个同学非常崇拜他的表哥,甚至写作文都写他的表哥。

他总是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自豪的炫耀他表哥的好,如何带他出去玩,买了什么好吃的等等。

可是有一天在聊天的时候他却对我说:

“其实表哥也不是那么好?

“为什么呢?

”同学们和我都很奇怪。

“他对你不好了么?

“那是怎么回事啊?

原来,据说他表哥在市场经常偷东西,把偷来的钱物挥霍一空,被公安拘留。

在那一刻,我觉得教会孩子用清晰的头脑去看待人或事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上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平时衣冠楚楚,但天生一副坏心肠。

懂得辨别是非是孩子进行品格教育的基础。

三、守信是为人之本,是品格教育的关键。

古往今来,很多名人名言都与诚信有关,墨子说:

“言不信者,行不果。

”孟子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孔子说:

“民无信不立。

”鲁迅先生把诚信看得更高、更重:

“诚信为人之本。

在班里看到这样的情景:

“老师,他不给我橡皮了。

”一个同学愤愤的说。

“老师,是他前几天给我的。

我用画纸交换的。

”一个同学委屈的说。

“可是,我现不换了,想要回来。

“但是我们已经说好的。

听到他们说的对话,老师也了解了事情的大概。

低头问那个要橡皮的同学:

“你们是不是已经约定好了呢?

为什么要赖皮呢?

“我……,那是我妈妈给我买的,舍不得。

”老师看到了那块橡皮,色彩鲜艳的卡通形象,怪不得舍不得,连大人见了都喜欢。

其他同学都静静的看着老师,他们想看看怎么处理这件事。

老师知道让全班同学接受教育的时刻来了。

于是严肃的说:

“舍不得,为什么要答应交换呢?

那个同学已经和你交换了,他做到了约定,而你怎么能做不到自己说的话呢?

如果老师答应给你奖励练习本,可是说话不算数,你觉得好不好?

如果你答应了就要做到,做人一定要讲信用。

“恩。

”那个同学点了点头。

其他同学静静的听着,眼神中流露着肯定。

相信那个同学以后不会不做到自己说的话了。

而其他的同学,通过这件事,也明白了什么是讲信用。

信用教育在品格教育中十分关键但又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项,诚信品质的教育必须从小时候培养。

很多教育者自身对于信用也缺乏足够的理性认知和实践上的遵守。

而这一方面无论对于树立孩子的品格还是在未来事业和生活上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所谓四时有序,昼往夜来,是天地遵守的信用。

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则是人应遵守的信用。

还可以可以读一些强调诚信重要性的书籍,给孩子讲一些名人诚信正直的故事。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的行为对学生信用品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说到做到,不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和别人约好要准时,准时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

在信用遵守中准时是最基本的内容。

对儿童进行准时的教育不是小事。

准时与孩子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和品格素质密切相关。

想想看,一个连约定的时间都不能遵守的孩子又怎么会信守其他的事情呢?

不懂得准时的孩子往往无法形成效率生活的概念,做事容易拖沓懒散。

并且,不懂得准时的孩子还经常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没有尊重别人的自觉意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的合作能力比较差。

此外,不懂得准时的孩子在撒谎和轻易原谅自己不良行为的概率上也要高于那些准时的孩子。

四、从自身做起,成为学生品格塑造的一面镜子。

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

“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在孩子品格的培养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就像是一面镜子。

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品德的任务就落在了老师身上。

老师向学生灌输任何东西,自己要做出榜样,所以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形象。

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

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代,都有自身独特的社会规范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社会上都有一些共有的对基本价值的尊重与遵守。

这些基本价值有:

诚实、自律、忠诚、可信等。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接受这些价值观的熏陶。

它是孩子必须从小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品质。

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与标准,并具有实践这些观念的行为能力。

换言之,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老师和家长自身的教育过程。

在班里,老师的每次承诺都得兑现,比如说奖励学生的奖品,举行一个班内的活动等等,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而把承诺的事情一拖再拖。

总有这样的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总是迟到,似乎根本没有时间观念,有的老师耐心的给他讲他总是听不进去,十分烦恼。

家访时,家长很尴尬,原来孩子总拿家长平时没有准时守约的例子来和家长理论。

所以说,要想教育好孩子,教育者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从自身做起。

五、把学生的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中,保证品格教育顺利实施。

小学生年龄小,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思想或不良行为。

他们还不懂得自己所说的事或所做的事意味着什么,而对此老师必须及时发现并给予矫正,以防种种看似微小的毛病最终成长为难以挽救的道德缺陷。

对学生的小毛病必须制止,和家长沟通好,不要让孩子逐渐在邪恶的引诱下,越划越远。

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从小就爱偷东西。

有一天,他趁邻居家外出偷了邻居家的一个鸡蛋,并且把它带回家。

他的妈妈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夸奖他能干。

这样一来,这个小男孩不仅只偷这些东西,慢慢地变成了见什么就想偷什么,每次偷回家都得到了母亲的夸奖。

后来,他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

由于他犯得罪过太大,法官判他绞刑,上绞刑架之前,他要求和母亲说句话。

当母亲把耳朵凑到他的面前时,他却狠狠地咬下了她的耳朵。

母亲大哭:

“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犯人说:

“如果在我第一次偷东西的时候,你就教训我,我今天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下场。

尽管那个强盗是咎由自取,但他的母亲确实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因为孩子在做坏事或出现不良思想行为时,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

在学校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在学校,首先,应该严格要求。

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恶习是坚决不能有的。

其次,作好家长工作,经常与家长沟通,往往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是其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的映射。

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技巧,学生不仅在学校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又在家庭中得到强化,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做到协调同步,双方面的严格要求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

最后,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学生交心,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真实。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儿童现在微小的毛病在将来很可能成为罪恶的开端。

把学生的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中,是品格教育顺利实施的保证。

 

2013年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申报评审表

申报人姓名

侯春晓、王艳芳

性别

职称职务

教师

工作单位

大汶河开发区贾戈小学

联系电话

4321205

通信地址

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贾戈小学

邮编

262106

电子邮箱

506092894@

成果名称

抓住关键对儿童实施品格教育

成果形式

论文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品格教育,抓住青少年期这一品格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引导与规范。

一、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品格教育的良好开端。

二、培养学生明确的是非观是品格教育的基础。

三、守信是为人之本,是品格教育的关键。

四、从自身做起,成为学生品格塑造的一面镜子。

本人承诺,申报评选的科研成果是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因抄袭或剽窃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自负。

申报人签名:

专家评审意见

 

 

 

 

奖次

签名

奖次

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