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48978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江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望江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望江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望江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望江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江南教案.docx

《望江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江南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望江南教案.docx

望江南教案

望江南教案

【篇一:

望江南教案】

《望江南》和《武陵春》

城北中学语文组陈云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

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4、利用想象、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1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难点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通过播名家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词作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比较教学法:

通过相似流派和主题的合并阅读和比较阅读,体会词作中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听着《但愿人长久》这优美的歌声的时候,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

今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美殿堂,领略它“诗苑奇葩”的独特魅力。

二、品读《望江南》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

2、朗读,自读,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

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

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4、品读文本,体会意境。

(1)教师提问: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3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

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三、围绕词眼,暮春诉愁,品读《武陵春》

暂别这位翘首企盼的佳人,我们去拜访一下53岁的迟暮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了南度失国、中年丧夫的人生坎坷之后,这个春天她的笔下又会流露出怎样的文字呢?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朗读,自读,说说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相比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3、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文眼)

4

(2)、结合身世背景和词作来看,她的愁因何而来?

又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抓住细节“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写愁和运用新奇的比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来写愁:

(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4)、词中词人除了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以外,有没有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这对作者写愁有什么样的作用?

(6)、是呀,种种感情之中愁情最是深长,也最是难言,那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愁绪的?

(7)、你还知道那些化虚为实,巧妙诉愁的诗词佳句呢?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5、总结:

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

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

婉约派和豪放派。

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

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四、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教学探讨与反思

5

【篇二:

望江南教学设计】

篇一:

望江南教学设计

“基

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单位:

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姓名:

高翔飞日期:

2013年9月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设计者】郑州一

中经开区实验学校高翔飞

【教材】九年级上

册第六单元第25课(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10页)【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并背诵。

2、注重积累、感

悟和运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

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内容分析】

《望江南》是人教

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当中的一首。

本文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

这是

一首闺词,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全词言简意丰,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跌宕,用语质朴含蓄,是一首值得品味咂摸的花间词代表词作。

本词处于第25课

《词五首》的第一首,选编本首词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晚唐花间词典雅优美的特点,读出

词作者的心境和情趣,跨越时空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

形象,有自己独特而美的感受,体会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

过感知意象,品味意境,进而深刻领悟词作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且结合自己独特的感

悟,用诵读的方式把词的味道读出,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

元《沁园春雪》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关于词的文体知识,另外,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根据

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词意思、概括内容的能力。

但是学生距离词作的年代久远,鉴赏诗词要

跨越时空,这就需要调动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尽可能的引导孩子感知诗词意象,熟悉意象

特点,以便能够身临其境,更深刻的感知诗词创造出来的情境,进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重点。

但考虑到初中生对意象、意境这些比较抽象的诗歌专有名词理解有难度,所以,

把难点确定为“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方法掌握上。

【学习目标】

1、自学,知晓并

能够概括说出温庭筠简介和词牌及花间词的有关知识。

2、读词,据学案

注释疏通词义,发挥联想和想象,会说出词中的情境和形象,领悟其中蕴

含的思想感情并背

诵本词。

(重点)

3、学会“观意象,

品意境,悟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难点)【评价设计】

1、通过独学1、2

检测教学目标1

2、通过独学2与合

作探究1、2、3、4检测目标23、通过学生朗读和教师评价朗读检测目标2

4、通过拓展延伸和

作业检测目标3

【学习活动方案】

【板书设计】

望江南

晚唐温庭筠

观意象女子

望江楼千帆斜晖江水白蘋洲

品意境喜悦

盼等离别(人)惆怅悠悠离别

悟感情希望

盼望失望绝望

篇二:

望江南教学设计一

《望

江南》教学设计一

孙疃中心学校

张裕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内

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

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

体会情

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想

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

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部分学生能够唱这首词。

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赏

析与当堂创作相结合。

教学方法;品读法即兴创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词”并入题。

二、解题并引导回

忆白居易《忆江南》熟悉本词的词牌名。

三、作者及其词风

介绍。

四、朗读感知

1、学生回忆朗读要

求。

2、听配乐朗诵(或

老师范读),要求:

听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

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4、指名学生配乐朗

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提问停顿和重读。

【停顿: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重音:

独尽千帆

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

】(多媒体显示)

5、学生点评学生的

朗读,教师点拨,学生再读。

6、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

1、这位风流才子笔

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

(一个女子)她在做什么?

(在等待丈夫归来)她在什么地方等待?

(望江楼)来这之前她有没有做些准备?

(有)。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梳洗罢)

2、学生读“梳洗罢”

(作节奏指导),追问:

从“梳洗罢”字中,你读出几层意思,如果将“罢”换成“了”行不

行?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

②“梳洗罢”,隐含

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

“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

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

认真梳洗。

(板书:

希望)③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

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望江楼了。

“罢”字既表明动作的时态,

又写出动作的情态,略事打扮非精心装饰,表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追问:

你能不能把

主人公这种满怀希望并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读出来。

3、“独倚望江楼”

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作者为何赋予一个女子“倚(望江)楼”的动作?

用“处

(望江)楼”“立(望江)楼”行不行?

“独”字则点出思

妇形单影孤的情景。

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

也与下面的“白苹洲”遥相呼应。

“倚”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

待。

又说明女子站立时间极长。

4、“过尽千帆皆

不是”表现了女子在“盼望”,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帆”就是指船,

直接用“船”不是更好吗?

(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

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

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板书:

失望)。

(“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

是这又不仅仅是修辞方法的差别。

船在水上,越向远处,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

李白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去船,把它倒过来,不就是这位思妇盼望来船

的过程么?

所以,一个“帆”字把读者的目光引领到了远处,使读者也像词中的思妇一样极

目远望,企盼人归。

追问:

你能不能把

主人公这种满怀希望并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读出来。

5、“斜晖脉脉水悠

悠”,一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从感情上分析:

句借景抒情,已是夕阳西下,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

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

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

那悠悠流去

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

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从修辞上分析:

拟人

从景物描写上分析:

抓住“斜晖”“悠悠”。

斜晖是夕阳,夕阳”意象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马致

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

(师点头)

生回答:

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

范仲

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

悠悠,长久,遥远;闲静或忧伤的样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6、思念的人终究没

有回来。

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

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a:

你认为白蘋洲会

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

白蘋洲”

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

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

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b:

理解“肠断”:

《世说新语》:

“桓

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

绝。

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

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

怎能不伤心欲绝呢?

这时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

(肠断)

追问:

你能不能把

主人公这种肠断的心情读出来。

五、总结:

温庭筠

的《望江南》,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

倒古今无数读者。

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齐读

一遍,背诵一遍。

六、即兴创作

1、中国古典诗词讲

究含蓄美,“梳洗罢”三个字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课本211页这幅图给我们留下永恒的美。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拿起你那智慧的笔,给我们描摹主人公的容貌、衣着和梳洗过程,让这

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凸显;或者为我们写一段关于211页那幅图画的赏析。

选角度一的同学先看示例:

鸡鸣外欲曙,新妇

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

飞》翻译:

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

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

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

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首饰,腰上束着

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

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2、两位学生展示关

于角度一、角度二的创作,学生、教师共同点评。

3、教师展示自己的

创作(可以让学生点评)

角度一:

江水还悠

悠地泛着朦胧的月光,晓雾将歇。

这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已坐在梳妆台前,桃木梳细细梳过及

腰的长发,如愁绪般的丝丝缕缕的青丝三千从指间滑过,女子扑上粉,抹上胭脂,只是没有

人为她点上那一抹绛唇,无血色的脸上终有了颜色,挑上一件华服,细细抚平那褶皱,撑一

把油纸伞向望江楼走去?

?

角度二:

江水茫茫,

一块孤零零的小洲在烟波浩淼的江面上飘荡着,如一株无根的浮萍无处归宿,小洲上不知名

的荒草失却了青绿的颜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只离群的孤雁扑啦啦从青草中飞起,发出

一声悲鸣,是呼唤?

还是哀叹?

如血的残阳映照着江面,风夹带的晚露荡漾着,荡漾着,也

一定漾进爱人湿漉漉的心?

?

七、对像主人公之

类在等待的人讲几句安慰的语言。

学生说

老师想说的话: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

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

假如生命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

人生

中会有不尽的失败和挫折,请不要无奈和绝望,因为路还在,阳光还在,希望还在。

假如?

?

八、学生唱《望江

南》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希望

教学反思:

【篇三:

《望江南》教案设计】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

评选

参赛人员信息

注:

教案设计见下页

1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望江南》教案设计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