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3957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7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备考历史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3.《汉书•食货志》中记载: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导致农民生活困苦B.商鞅变法后土地私有制在全国确立

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秦征收重税是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土地制度

【答案】C解析:

材料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体现了由于地主兼并土地,导致农民不仅没有土地,日常生活都难以坚持,故C项正确;A说法不符合题意;B只是反映了一部分信息,不是主要信息;D中不是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土地兼并信息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2.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盐铁官营

  【答案】A解析:

根据材料总结出盐铁官营的目的“建国用、排富商、齐黎民、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可见其目的是为建设国家、打击富商、济民生、增加政府收入,解决军费,减轻百姓赋税负担;故选A。

B、C、D项说法与材料观点不符。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汉盐铁官营的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7.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答案】B解析:

由于土地押租制的流行,佃农可以有偿获得土地的经营权,也可以有偿转让和典押,反映出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故选:

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地制度的变革相关内容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4.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路(行政单位)

贡绢州数

该路州数

贡绢州所占比例

河北东西路

29

38

76.3%

京东东西路

12

19

63.2%

京畿、京西北路

8

11

72.7%

小计

49

68

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

【答案】C解析:

从表格可以得出,表格只说明了贡绢州的所占比例,没有体现贡绢所占比例,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不出“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华北地区早就有丝织业,D项排除。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201412)】H1I2K14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会长何柄棣先生在《明初以降人口及相关问题》一书中论述了玉米和甘薯对明清时期的移民开发和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他写到:

“直到十八世纪初,南岭山脉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岭还覆盖着森林,农业较少开发。

东南沿海各省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最终迫使东南的贫苦农民开垦长江流域内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区,这一过程可能一直继续到太平天国时期。

结果这两种比较新的作物变成使长江流域高地得到系统开发的主要手段。

……垦荒的“棚民”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到处可见,但尤其集中在江西和湖南的山区。

地方志的解释说:

“大抵山之阳宜于苞谷(玉米),山之阴宜于番薯……可食至次年三月。

棚民垦山,深者五六尺,土疏而种植十倍。

然大雨时行,溪流湮淤。

十余年后,沃土无存,地力亦竭。

”这种连续大量种植玉米、甘薯的农业行为,到十九世纪初期已经使许多地方受到报酬递减规律之害。

……汉水流域的垦荒和农业报酬递减加剧,使何柄棣先生得出了一个别有会心的结论:

“这一地区及川北部分地区成为嘉庆元年至九年白莲教叛乱的中心,也许并非偶然的巧合。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材料二历史上,中国没有遇到同期英国那样的较大规模的移民分流的机会。

玉米、甘薯的输入使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走向了山岭。

他们继续向自然伸手,在土里刨食。

当十八世纪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经。

据有关统计资料,十八世纪末,中国养活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

但是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影响至今犹存。

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于一九五七年,他的观点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关于白莲教起义原因的阐述?

请简要分析(4分)

(3)同一历史时期,英国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及其原因是什么。

(4分)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是什么?

为什么何先生的观点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

(6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1)从材料一中文字“农业较少开发”“人口压力”“大雨时行,溪流湮淤”“白莲教叛乱”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农业、人口、环境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2)本题属于论证白莲教叛乱的原因,属于开放型论述题。

首先知道白莲教叛乱主因并不是自然灾害,这只是诱导白莲教起义的直接因素,主要因素还要从社会矛盾方面着手分析。

解答此类题时要先亮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评述,并要注意史论结合。

(3)第一小问英国劳动力的流向明显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二小问原因要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前圈地运动以及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人口的转移。

(5)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当十八世纪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经”可分析了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是指过度开垦造成了环境破坏;第二小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与小农经济和政府政策有关。

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中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了的时间“1957年”,结合1957年的中国社会发展特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粮食总产量;人口;经济作物与商品化;生态、人口二与社会的不稳定。

(每点2分,共6分)

(2)同意:

农民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对清朝强烈不满,遂被白莲教吸引(4分)。

不同意:

应该还有其他更重要更复杂的原因,如阶级压迫,政治腐败等等。

(4分)(如有其他答案,逻辑正确即可给分)

(3)流向城市工业。

(2分)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2分)

(4)环境破坏(2分)。

原因:

小农经济,统治者的理念和政策。

(2分)原因:

受意识形态制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局限。

(2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人口迁移等信息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201412)】12.余秋雨说:

“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

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

”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B.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C.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小农经济模式

【答案】C解析:

材料中“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说明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均与农业经济有关,体现了发明的实用性,故C项正确;A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B不是题干意思所指;D说法错在“都应该”。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201412)】5.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

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①宗法观念 ②自然经济 ③皇权专制 ④理学思想 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小农经济模式

【答案】D解析:

依据材料中“男尊女卑”“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等信息可知分别与宗法观念、小农经济、理学思想以及社会习俗有关,图示信息与皇权专制没有关系,故本题选择C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图示信息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201412)】4.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

A.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B.商品经济的相对繁荣

C.冶炼技术有了很大改进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盐铁官营

【答案】A解析: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全面控制工商业,使得官营手工业的技术更加成熟,故选A。

民营手工业在汉武帝时期受到打击,无力与国家抗衡,B排除。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排除C。

冶铁技术的先进才使得铁农具广泛使用,D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盐铁官营措施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三联考(201501)】5.《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秋七月,初税田”B.“除井田,民得买卖”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及手工业成就

【答案】C解析:

从时间上判断,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00年)为中国春秋末期,而春秋初期私田已经出现。

铁器推广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对生产力发展上,促进了牛耕的发展、农业产量的提高;另一方推动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故C错误,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荆门市高三元月调研考试(201501)】H1H2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全一册”部分目录。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 五代十国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四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第五节 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第六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第八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知识点】宋元经济

【答案】依据材料可知第五章的目录稍显繁多,可建议对目录进行删、合并或结构调整(也可以增)。

回答理由时需结合宋元时期社会状态进行论证。

参考答案:

修改建议:

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统合目录。

(4分)

修改理由:

一等:

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给7-8分。

二等:

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给4-6分。

三等:

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给1-3分。

四等:

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得0分。

【参考示例】

建议1:

增加宋元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

(4分)

理由:

宋元时期,封建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扩大,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人们的衣、食、住、行及习俗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6分);增加该部分内容,更能反映宋元社会演进的全貌(2分)。

建议2:

增加宋元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缩减政治史内容。

(4分)

理由:

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成就突出,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对宋元社会以及后世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

该教材受传统史学观念的影响,偏重政治,增加经济史比重更利于全面把握历史发展进程(2分)。

【思路点拨】因此在2015年高考复习中,要注意:

(1)以农业耕作方式和商业的发展为线索,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2)认识古代经济与人类政治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关注当地社会与之相关的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

(3)结合民生和“三农”等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201412)】7.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解析】D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和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家私营手工业作坊,所以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代中叶以后,而《水浒传》是反映宋代历史的小说,故B项错误;“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C错误;只有D项没有错误,故应该选D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的理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BC项是错误的,运用排除法,所以选D。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201412)】6.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的特点与成就

【答案解析】C解析:

该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多角度理解能力。

题中列举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能够中国“象征”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品。

所以表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高,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经济长期内未实现根本性突破,故C项组合正确。

【思路点拨】丝绸与瓷器皆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明的象征,常用常考的相关史实还有:

元代烧成青花瓷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瓷。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201412)】5.《耒耜经》记载: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耒耜

【答案解析】D解析:

由“《耒耜经》、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有效信息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耒耜乃是神农氏所创制的松土的农业生产工具。

因此,A项“西域”说法错误,B项“水力灌溉工具”说法错误,C项“东汉”说法错误;由“江东之田器尽于是”可知,D项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以耒耜农业生产工具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解答本题须了解题干对耒耜这种农业生产工具的用途、使用地理范围基本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加以排除。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201501)】2.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

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

“边际之地”的增加()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D.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及手工业发展

【答案】D解析: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边际土地的开发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在农业科技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但我国古代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而且人口增长不是开发边际土地的根源,只能是重要的直接原因,所以A错误。

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才是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C错误。

D项经济发展停滞错误。

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201412)】H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知识点】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

【答案】答案:

建议一:

春秋战国时期增加“水利事业已有较大发展”内容。

(4分)理南:

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同渠等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更全面展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的成就。

(8分)

建议二:

将“古代中国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按“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等不同项进行重组,以专项形式.按时间进行展示。

(4分)理由:

以专项形式,分类进行展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变迁的历史。

(8分)

(可对参考条目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史变迁。

解析:

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参考条目提出修改建议。

解读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材料所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中,春秋战国时期有铁器牛耕、生产技术等,但缺少“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可结合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技术史上的地位,说明增加这一条目的理由。

解读材料“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的呈现方式,还可以将材料所列的时间呈现方式,修改为已专项形式,按时间展示,这样可以更直观的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变迁的演变过程。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处的方框涂黑。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处的方框涂黑。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201412)】26.“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

”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

A.专业化生产B.交易场所固定C.产销合一D.制漆技艺高超

【知识点】H1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答案】C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材料中记载:

有个广陵的商人,用柏木制作床,还作了一百多件器具,作得十分精巧,已花去了二十万本钱。

他把这些家具运到建康,打算卖了挣钱。

据此可判断这一经营活动是私营手工业,材料体现出私营手工业者对生产与销售两个环节都非常重视,其具有的特征是产销合一。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月月考(201501)】3、“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

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

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

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

”诗中所述工具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D.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发达的古代农业·农业灌溉工具·筒车

【答案】A解析:

依据材料“溉田农父无虞旱”可知,题干阐述的是一种水利灌溉工具,结合材料描述“水激轮转、众筒兜水”应为唐代的筒车,筒车的发明,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B、C、D项。

故选:

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准确的解读,并对筒车的特点以及农业灌溉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B1H1J122.(12分)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器)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材料二“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

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

当然,当时地主土地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

……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