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3553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卷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B.抵抗外族入侵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3.如下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

这一“远航活动”是指()

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

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

4.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

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朱元璋曾告诫子孙:

“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

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

6.如下图是沈阳故宫的十王殿,它说明清朝初年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

A.内阁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D.中书省

7.明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

A.选拔廉洁官吏B.阻碍文化发展

C.谋划对准噶尔部的军事活动D.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

8.“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A.唐太宗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

9.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赶走了(  )

A.日本侵略者B.荷兰侵略者C.英国侵略者D.葡萄牙侵略者

10.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  )

A.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B.跟今天我国的疆域一样大

C.不足960万平方公里

D.包括朝鲜半岛

11.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

对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B.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C.它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2.清朝奠定了我国现代版图的基础。

下列与清朝巩固边疆有关的是()

A.戚继光抗倭B.岳飞抗金

C.郑和下西洋D.郑成功收复台湾

13.《台湾通志》“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材料中的“贵国”是指()

A.中国B.荷兰C.葡萄牙D.西班牙

14.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

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统治B.压制文人C.打击汉人D.钳制思想

15.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书》D.《农政全书》

17.下列著作中,被称为“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B.

C.

D.

18.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中国的医学源远流长,中医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

下列医药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

A.制成“麻沸散”B.著有《伤寒杂病论》

C.写成《千金方》D.著有《本草纲目》

19.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20.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

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

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

为什么?

  

(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什么相关政策?

造成了那些严重后果?

 

22.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开始新设一机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该机构的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

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机构”历史上叫什么?

选为该机构的大臣是哪些人?

设立该机构后,军国大事是怎样裁决的?

它的设立,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

分析清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

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二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

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2)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

(3)材料二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

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材料中的“贵国”和“余”分别指的是什么?

(2)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

试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3)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

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卷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在明清时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国互通有无,本国经济也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故选C。

2.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B.抵抗外族入侵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准确识记和理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立厂卫制度;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这些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治阶级也就是地主阶级的利益。

故选A。

3.如下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

这一“远航活动”是指()

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

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发生在唐朝;B发生在唐朝;C发生在元朝;D发生在明朝前期。

图片信息出现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

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包括:

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

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5.朱元璋曾告诫子孙:

“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

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

【答案】A

【解析】题文“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反映的是朱元璋废除丞相的措施。

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BCD不是废除丞相的目的,故选A。

6.如下图是沈阳故宫的十王殿,它说明清朝初年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

A.内阁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D.中书省

【答案】C

7.明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

A.选拔廉洁官吏B.阻碍文化发展

C.谋划对准噶尔部的军事活动D.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对文化专制的识记和考查。

文字狱寻根究底就是为了通过在文化上的专制,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最终达到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的目的。

故选D。

8.“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A.唐太宗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明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建立明朝。

朱元璋是明太祖;A是李世民;B是忽必烈;C是朱棣。

题文的“朱皇帝”指的是明朝建立者朱元璋。

故选D。

9.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赶走了(  )

A.日本侵略者B.荷兰侵略者C.英国侵略者D.葡萄牙侵略者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点。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  )

A.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B.跟今天我国的疆域一样大

C.不足960万平方公里

D.包括朝鲜半岛

【答案】A

11.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

对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B.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C.它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B项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C项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积极性;D项是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的体现,不是对闭关锁国的正确理解。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清朝奠定了我国现代版图的基础。

下列与清朝巩固边疆有关的是()

A.戚继光抗倭B.岳飞抗金

C.郑和下西洋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和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清朝,巩固了中国的东南海防。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台湾通志》“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材料中的“贵国”是指()

A.中国B.荷兰C.葡萄牙D.西班牙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点。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题文材料是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所说的话,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

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统治B.压制文人C.打击汉人D.钳制思想

【答案】A

【解析】题文材料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体现。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朝一再兴起文字狱,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BCD不是根本目的,故选A。

15.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相关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名的不法行为。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

明中叶后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①兵部和④刑部属于六部,不属于特务机构。

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B。

16.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书》D.《农政全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应星的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著作《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

17.下列著作中,被称为“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著作《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

18.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中国的医学源远流长,中医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

下列医药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

A.制成“麻沸散”B.著有《伤寒杂病论》

C.写成《千金方》D.著有《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制成“麻沸散”的是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的是张仲景;写成《千金方》的是孙思邈。

因此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D。

19.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展现的三国纷争的战乱局面;《水浒传》描述的是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红楼梦》是对封建礼教的鞭挞;《西游记》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不能再现真实的社会生活。

ABD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应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20.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古典小说《红楼梦》,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故应选B项。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

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

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

为什么?

  

(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什么相关政策?

造成了那些严重后果?

【答案】

(1)闭关锁国政策。

不是;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要维护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2)还沿用历代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都实行过“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的后果是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正常流通,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近代化因素(或资本主义)的萌芽;禁海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

22.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开始新设一机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该机构的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

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机构”历史上叫什么?

选为该机构的大臣是哪些人?

设立该机构后,军国大事是怎样裁决的?

它的设立,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

分析清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军机处。

皇帝的亲臣、重臣。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有诋触本朝之语”的野史大兴文字狱巩固封建君主专制(或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出一点即可)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

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二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

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2)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

(3)材料二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

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

【答案】

(1)日本;由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

(2)戚继光。

(3)表达了戚继光清除倭寇的志向: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其抗倭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材料中的“贵国”和“余”分别指的是什么?

(2)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

试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3)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

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答案】

(1)荷兰;郑成功。

(2)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政府又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3)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