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25657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docx

《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docx

人体组织学及解剖学

绪论

组织:

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一样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根本构造。

人体解剖学创始人:

维萨里,巨著?

人体构造?

轴和面

1、矢状轴:

是呈前前方向的水平线。

矢状面:

是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2、冠状轴:

是呈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冠〔额〕状面:

是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垂直轴:

是指与水平线垂直的轴。

4、水平面:

又称横切面,是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第一章根本组织

组织:

在构造和机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根本构造。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细胞衣:

是由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组成。

分布:

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处

微绒毛: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分布:

小肠的吸收细胞和肾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

纤毛: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能够摆动的细长突起,比微绒毛粗而长,具有节律性摆动的功能。

分布:

呼吸道,输卵管等腔面的纤毛上皮细胞的游离面,还有耳、视网膜和某些神经细胞等。

质膜褶:

质膜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向胞质折入形成的。

主要功能:

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外表积,利于物质运输。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

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上皮组织的特点

①细胞排列:

严密而规那么,细胞间质少

②上皮细胞具有极性:

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

③上皮组织一般没有血管:

营养由结缔组织供应

分布:

大局局部布在机体的外外表和衬贴在体各种有腔器官的腔面。

根据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1)被覆上皮〔2〕腺上皮〔3〕感觉上皮〔4〕生殖上皮

课本p15的大括号容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

仅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

皮:

分布心脏、血管、淋巴管外表等处;有利

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间皮:

分布胸膜、腹膜、心包膜等外表

2.单层立方上皮:

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上皮细胞组成;分布甲状腺、肾小管及肝脏等外表;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

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分布于胃、肠、胆囊和子宫〔单层纤毛柱状上皮〕等器官的腔面;具吸收和分泌等功能。

杯形细胞:

可分泌黏液,具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呼吸道等黏膜上皮;功能:

保护分泌作用。

 

根据分泌物的成分和排出方式不同分为

①分泌腺②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根据组成腺的细胞数量可分为:

单细胞腺、多细胞腺

根据腺细胞分泌物的性质不同分为:

浆液腺、黏液腺、混合腺

根据腺细胞的分泌方式分类:

全质分泌腺、顶质分泌腺、局质分泌腺

结缔组织

组成:

细胞+间质

结缔组织是由多种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的。

构造特点:

①细胞数量少,间质数量大。

②细胞的数量虽少,但种类较多。

③间质包括均质状基质和细丝状纤维两种成分。

基质有的呈液体状,有的呈胶态状,有的呈固态状,纤维可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

④分布广,形态多样,有液体的血液、淋巴液,胶状的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有固态的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课本p21大括号

 

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

特点:

细胞少,种类多;纤维少,基质多,构造稀疏。

分布广泛(组织、器官之间)。

连接,支持,防御,修复。

分布:

在体分布广泛,可位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以及细胞之间。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细胞:

类型,特点和功能

1.成纤维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数量多,分布广。

根据不同的功能活动状态,将细胞分为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这两种细胞可互相转化,当组织损伤时,大量成纤维细胞聚集在该处,产生新细胞与间质进展修复

2.巨噬细胞:

来源于血中单核细胞;

数量多、分布广、形态不规那么、具有短而钝的突起;

功能:

〔1〕变形运动和趋化性;

〔2〕有活泼的吞噬能力,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异物及衰老伤亡的细胞碎片,对机体有重要的防御保护作用;

〔3〕合成和分泌作用:

溶菌酶、补体和干扰素等。

〔4〕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3.浆细胞:

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来源于B淋巴细胞。

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核圆形,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在核膜下排列如车轮状,胞质嗜碱性。

功能:

合成、贮存与产生抗体,并参与体液免疫反响。

4.肥大细胞:

特点:

胞体为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胞质充满异染性颗粒。

颗粒含:

肝素、组织胺、白三烯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功能:

参与过敏反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气管,气管平滑肌收缩。

5.脂肪细胞:

分布:

在血管附近。

形态:

单个或成群分布;呈圆球形或多边形

胞浆空泡状

核扁圆+少量胞浆新月形,偏一侧

功能:

合成、贮存脂肪。

第二章运动系统

骨主要是有骨组织、骨膜、骨髓、神经和血管等构成。

简答:

骨组织的构造

构成:

骨细胞+细胞间质,钙化的细胞称为骨基质,是有有机和无机成分组成。

特点:

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是构成骨的主要成分;细胞间质中含有大量的钙盐沉积,形成坚硬的骨板,即通常所说的骨质。

细胞成分:

骨细胞大多是具有突起的细胞,埋于钙化的骨质。

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这四种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它们具有产生细胞间质,造骨和破骨的功能,具有调节血钙水平的作用。

细胞间质:

基质+纤维

环骨板:

是指位于骨干外外表及髓腔外表排列的环骨板,分别称为外环骨板和环骨板。

骨单位:

位于、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与骨干长轴平行排列。

白细胞的类型:

有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肌组织

P37图骨骼肌

 

肌节:

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的根本构造单位。

P37图骨骼肌

P40图心肌

P41图平滑肌

细胞质:

构造:

尼氏体、神经原纤维

 

突触:

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构造。

神经:

是指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由许多相关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包致密结缔组织所形成的构造。

一、骨的形态根据形态可以分为:

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那么骨。

1、长骨:

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长骨包括一体两端。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粗壮的长骨,其长度约为身长的1/4。

2、短骨:

形似立方体,常成群聚集,分布于承受压力较大而运动较复杂的部位。

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

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的壁,以保护腔的器官。

如颅盖骨、胸骨、肋骨等。

4、不规那么骨:

形状不规那么,如椎骨等。

有些不规那么骨有含气的空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等。

骨的构造:

骨是一种器官,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以及神经、血管等局部构成

1.骨质

骨的主要成分,有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骨密质:

构成长骨的骨干以及长骨骺和其他骨的表层

骨松质:

存在于长骨的骺和其他骨的部

2.骨髓

填充于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

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红骨髓:

有造血功能;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

黄骨髓:

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

3.骨膜

除关节面外,骨的外外表均覆有骨膜,分为骨膜和骨外膜。

骨连结:

骨与骨间的连接装置。

可分为纤维连结和滑膜关节连结

关节的根本构造〔滑膜关节〕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韧带:

连结相邻两骨间的扁带状或索条状构造,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椎间盘:

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坚韧而富于弹性

脊柱侧面观可见脊柱呈“S〞型,有颈、胸、腰和骶四个生理性弯曲

胸廓:

组成:

胸椎〔12块〕肋〔12对〕胸骨〔1块〕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围成

有保护胸腔脏器和一局部腹腔脏器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P69图与p73图结合

P63页图

膈上有三个裂孔:

主动脉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

第三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1.心血管系统:

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淋巴系统:

各级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散在的淋巴组织

循环系统功能:

1、气体交换和物质运输

2、物质交换

3、分泌功能

4、温度调控

血液循环:

是指血液由心节律性地泵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返回心,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2、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管腔性〔中空性〕器官:

管壁一般分为3层,从腔面到外依次分为膜、中膜和外膜。

血窦:

相邻皮细胞之间有较大间隙,皮细胞有孔,其基膜有的连续,有的不连续甚至缺失。

位置:

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纵隔,正中线:

2/3位于左侧,1/3位于右侧,心的两侧为肺,下方为膈。

外形:

前后略扁的倒置的圆锥体,大小与拳头相近

分为心尖,心底,胸肋面,膈面

冠状沟:

一环形浅沟,心室心房在心外表的分界

前室间沟:

在胸肋面,左右心室的分界

后室间沟:

在膈面,左右心室的分界

心的构造:

心腔借房间隔分为左心房、右心房

心腔借室间隔分为左心室、右心室

1.右心房

入口:

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

出口:

右房室口

构造:

右心耳、卵圆窝

2.右心室

入口:

右房室口

出口:

肺动脉口

构造:

纤维环、右房室瓣〔三尖瓣〕、腱索、乳头肌——三尖瓣复合体

动脉圆锥:

接近肺动脉口的腔室

肺动脉瓣:

三个半月形瓣膜

3.左心房

入口:

4个肺静脉口

出口:

左房室口

构造:

左心耳

4.左心室

入口:

左房室口

出口:

主动脉口

构造:

纤维环、左房室瓣〔二尖瓣〕、腱索、乳头肌——二尖瓣复合体

主动脉瓣

心壁的构造:

心膜、心肌膜、心外膜

心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的节律性收缩。

窦房结: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呈狭长的椭圆形,它发出的节律性的兴奋,传到心房肌和房室结,是心正常的起搏点

中央乳糜管:

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尚能吸收脂肪微粒,使淋巴成乳白色。

9条淋巴集合成2条淋巴导管:

是最大的淋巴管,分为胸导管右淋巴导管

胸导管:

是全身最长最粗的淋巴管,收集双下肢、盆部、腹部、左半胸部、左上肢和左半头颈部的淋巴,即全身3/4的淋巴

右淋巴导管:

收集右半头颈部、右上肢、右半胸部的淋巴,即全身1/4的淋巴

乳糜池:

由左、右腰干和肠干集合而成的梭形膨大

淋巴干共有9条集合成胸导管和右淋巴管

胸导管是全身最长最粗的淋巴管,收集双下肢、盆部、腹部、左半胸部、左上肢和左半头颈部的淋巴,即全身3/4的淋巴

右淋巴导管收集右半头颈部、右上肢、右半胸部的淋巴,即全身1/4的淋巴

第四章免疫系统

免疫:

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响,其作用是识别“自己〞和“异己〞,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淋巴细胞包括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天然杀伤淋巴细胞。

T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是一类能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把抗原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而使淋巴细胞活化的细胞。

淋巴器官:

淋巴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构成的器官,外包结缔组织被膜,实质为不同形式的淋巴组织。

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

血-胸腺屏障:

皮质毛细血管及周围成分

组成:

a.连续性毛细血管皮细b.完整的皮基膜c.血管周隙及其中所含的巨噬细胞等

d.上皮基膜e.一层连续的上皮性网状细胞

功能:

维持胸腺微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参加循环的细胞类型:

记忆T、B细胞的再循环最频繁;效应T、B细胞、K细胞和NK细胞等经血流进入病灶,不参加再循环。

意义:

a.有利于淋巴细胞发现和识别抗原;

b.使分散于全身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功能整体,提高机体免疫效能。

脾的组成被膜和实质,实质为白髓、红髓、边缘区。

〔具体P--129〕

第五章消化系统

牙的构造:

牙冠、牙颈、牙根牙由牙质构成,牙质外有釉质和牙骨质。

咽鼓管:

鼓室和咽相通的唯一管道,平时关闭,吞咽时开放。

食管

三个生理狭窄区:

第一个在食管与咽的相续处,第二个在左支气管穿插处,约在4,5胸椎之间的椎间盘平面,第三个在膈的食管裂孔处,约在10胸椎平面。

从切牙到三个生理狭窄区的距离分别为15厘米,25厘米,40厘米。

组织构造:

黏膜:

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黏膜肌层为纵行平滑肌。

黏膜下层:

有食管腺,为黏液腺和混合腺,润滑和保护黏膜。

肌层:

上段骨骼肌,中段平滑肌和骨骼肌混合,向下平滑肌逐渐增多,下段平滑肌。

外膜:

纤维膜

胃:

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局部

位置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据充盈程度、年龄、性别、体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胃大局部在左季肋区,小局部在腹上区

 

胃的组织构造

胃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

胃腺可分为贲门腺、胃底腺、幽门腺。

胃底腺:

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

主要细胞:

壁细胞:

颈部和体部,合成和分泌盐酸

主细胞:

体部和底部,分泌胃蛋白酶原

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分泌细胞

小肠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

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小肠绒毛是特有的构造和功能单位〕、黏膜肌层〔由环肌和外纵肌组成〕组成。

消化腺

小唾液腺:

舌、唇、颊、腭等

大唾液腺:

腮、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位置:

其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在左季助区

有H型的3条沟,左右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

每个肝细胞有种不同的功能面:

细胞连接面,血窦面,胆小管面。

窦周隙:

也称Disse间隙,即血窦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小间隙,在肝小叶互相连通,有贮脂细胞〔Ito细胞〕

 

狭长腺体,分为头,体,尾三局部。

胰岛由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组成。

第六章呼吸系统

嗅上皮组成嗅细胞:

梭形,为双极神经元,其树突细长,末端膨大形成嗅泡并发出嗅毛〔嗅觉感受器〕;其轴突穿入固有层与嗅鞘细胞形成无髓神经纤维,即嗅神经。

支持细胞:

高柱状,起支持、分隔作用。

基细胞:

锥形,位于上皮深部,增殖分化形成嗅上皮细胞。

鼻旁窦:

鼻腔周围含有空气的骨腔。

四对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作用:

温暖、润湿空气;对发音产生共鸣

软骨组成: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是喉和器官中唯一的完整的软骨环,对支撑呼吸道有支持作用〕杓状软骨会厌软骨

喉肌均为骨骼肌,为发音的动力器官。

作用:

紧和松弛声带、开大或缩小声门裂及缩小喉口。

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为喉室。

喉腔图P----173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构造由向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外膜。

肺的位置、形态;胸腔,左右各一。

半圆锥形右肺宽短,左肺窄长。

 

肺的呼吸部〔详解课本P--179〕

组成: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肺泡〔半球形囊泡,气体交换场所〕

肺泡隔〔alveolarseptum〕:

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含丰富的连续毛细血管、弹性纤维、肺巨噬细胞等

气-血屏障

构成:

肺泡外表的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的基膜皮细胞总厚度:

0.2-0.5μm,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第七章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

产生尿液、分泌等功能。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储存尿液尿道:

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的功能〔三大功能〕

排出机体的代产物。

调节机体水盐代和酸碱平衡。

分泌功能〔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形态:

成对、形似蚕豆;新鲜时呈红褐色,质柔软;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前面较凸,后面较平。

位置:

位于腹膜后间隙,脊柱的两侧,贴靠附后壁的上部。

肾的大体构造〔详细P--184〕

组成:

被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实质〔皮质髓质〕

肾单位〔构造和功能单位〕和泌尿小管的组成〔P---185〕重点

滤过屏障有孔皮基膜裂孔膈膜组成

球旁复合体

球旁细胞:

血管壁中膜的平滑肌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胞体较大,呈立方形或多边形,合成和分泌肾素。

致密斑:

远端小管直部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一个椭圆形盘,是化学感受器,能敏锐感受Na+浓度变化。

球外系膜细胞:

信息传递作用。

输尿管

狭窄1)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2)与髂血管穿插处;3)斜穿膀胱的壁部。

饮水后在体的流经路径:

水→消化道粘膜下层→毛细血管基膜→毛细血管→肠系膜上下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腹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和集合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第八章生殖系统

生精细胞发育顺序: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从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人类需要63天

精子排出后,在女性生殖管道可存活1---3天,但其受精能力仅维持24小时左右

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

每月通常只有一个卵泡成熟并排出一个卵母细胞

卵泡的发育顺序:

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

紧贴透明带的一层柱状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

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黄体:

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卵泡壁的细胞体积增大,分化为一个富含血管的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为黄体。

第九章分泌系统

激素:

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活性物质

分泌细胞分类;分泌含氮激素的细胞、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常呈立方形

甲状腺分泌功能亢进时:

细胞增高呈柱状,滤泡腔的胶体减少。

甲状腺分泌功能低下时:

细胞变低呈扁平,滤泡腔的胶体增多。

滤泡旁细胞:

又称C细胞,数量较少,分泌降钙素,主要功能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使钙盐沉着于骨质,还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并抑制其活动,从而使血钙降低。

甲状旁腺:

主要功能是增强破骨细胞活动,溶解骨组织使钙入血,使血钙升高,与降钙素共同作用,维持血钙的稳定。

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肾上方,左右各一,呈金黄色。

通常左侧略大稍长,呈月牙形;右侧较短,呈三角形。

肾上腺皮质由浅到深分为三层-------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球状带----------占皮质的15%,分泌盐皮质激素

束状带----------占皮质的78%,分泌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占皮质的7%,主要分泌雄激素,也可分泌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

〔1〕}肾上腺素细胞:

主要分泌肾上腺素

〔2〕去甲肾上腺素细胞:

主要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

可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

垂体-----

垂体是机体最重要的分泌腺,位于垂体窝,上端与下丘脑相连

远侧部〔前叶〕

结节部腺垂体

中间部

垂体

神经部

漏斗柄神经垂体

正中隆起

〔一〕腺垂体

〔1〕远侧部:

包括嗜色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

生长激素细胞〔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缺乏;巨人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成年时分泌过多〕

催乳激素细胞:

分泌催乳素

嗜碱性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脂素,前者促进肾上腺束带和网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后者作用于脂肪细胞使其释放出脂肪酸

促性腺激素细胞:

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嫌色细胞:

数量多,胞质少,染色浅,界限不清,局部有少量分泌颗粒,为脱颗粒的嗜色细胞,或处于形成嗜色细胞的初期阶段。

其余多数具长突起,起支持作用。

〔2〕中间部:

形态:

狭小,约占垂体的2%

组成:

嗜碱性细胞、嫌色细胞和滤泡

分泌:

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作用:

促进黑色素的合成和扩散,使皮肤颜色变深。

(3)结节部:

形态:

呈一薄层,包绕神经垂体漏斗柄,前面较厚,后面较薄。

组成:

主要由嫌色细胞构成,有少量嗜酸性、嗜碱性细胞。

嗜碱性细胞分泌:

促性腺激素。

神经垂体

视上核:

主要合成加压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远端小管和集合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室旁核:

主要合成催产素〔OXT〕

P220图9----8

第十章感觉器

感觉器:

是感受器及其附属构造共同构成的器官,简称感官,包括视器、前庭蜗器、皮肤等。

感受器:

是指感受外环境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并将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冲动的构造,是一种能量转换器。

P227眼球组成构造图P228图10---1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

视网膜黄斑鼻侧有一淡红色隆起,称视神经盘

生理性盲点:

在视网膜后部的一圆形隆起,由视网膜的节细胞的轴突聚集而成,无感光能力,称生理性盲点。

视网膜主要由四层细胞组成,自外向依次为——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

眼球容物:

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容物和角膜共同构成眼的曲光系统〕

鼓室三块听小骨,由外到为锤骨,砧骨,镫骨

P240图10---12

螺旋器:

组成:

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构成,支持细胞种类多,主要是柱细胞和指细胞。

柱细胞:

排列为外两行,分别为柱细胞和外柱细胞。

特点:

细胞的基部较宽,并列于基底膜上;胞体中部细而长,彼此别离围成一个三角形的遂道;细胞顶部彼此嵌合。

细胞的胞质有丰富的力丝,起支持作用。

指细胞:

分类:

指细胞和外指细胞;分别位于、外柱细胞的外侧。

形态:

呈长柱形,基部位于基膜上,顶部伸出一个指状突起,突起在外表相互连成网。

作用:

支持毛细胞。

毛细胞:

分毛细胞和外毛细胞两组,分别座落在、外指细胞的胞体上。

毛细胞排列成一列,外毛细胞排列成3~4列。

毛细胞顶部有许多排列规那么的静纤毛。

螺旋神经节双极神经元的树突穿过骨螺旋板至基底膜与毛细胞基部形成突触,神经元的轴突穿出蜗轴组成蜗神经。

位觉斑:

在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局部黏膜增厚,分别称为椭圆囊斑和球斑,均为位觉感受器总称位觉斑。

位觉斑是头部位置变动或机体作直线加速与减速运动的感受器。

壶腹嵴是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P244图10-----18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神经元:

就是神经细胞,分为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

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常聚集在一起,称为神经核。

神经节:

在周围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为神经节。

神经纤维:

是由轴突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及包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构造。

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组成的膜,就称为神经

神经纤维束:

在白质中,起止、功能等一样或者相似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就称为神经纤维束

灰质:

泛指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在神经系统的中枢聚集的地点,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如脊髓灰质。

白质:

泛指神经系统的中枢神经纤维聚集的地点,髓鞘色泽白亮,如脊髓白质。

皮质:

指脑外表成层配布的灰质,如小脑皮质、大脑皮质。

网状构造:

指神经系统中枢灰质和白质相混杂的构造,其中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散在其中。

传导路:

指传导神经冲动〔信息〕的神经通路。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上自枕骨大孔续于延髓,下端尖削于第一腰椎下缘变为终丝连干尾骨。

在成人脊髓约占椎管长的2/3,全长约45cm,重约35g。

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

薄束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的冲动,楔束传导上肢和躯干上部的冲动。

P258图11----8P259图11---9

下丘:

有下丘核,承受蜗神经核发出的外侧丘系纤维。

参与听觉信息传导。

上丘:

为灰白质交替排列的分层构造。

主要承受经上丘臂传来的视束纤维和来自大脑视区的纤维,也承受来自下丘和脊髓的纤维。

参与完成视、听觉反射。

上丘和下丘下丘合称中脑顶盖。

上行纤维束:

(1)侧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

(2)脊髓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冲动

(3)三叉丘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