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2034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人说: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2.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A.词B.小说C.诗歌D.戏剧

3.“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A.契丹B.女真C.吐蕃D.蒙古

4.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历来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设置机构是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唐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B.元朝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

C.元朝设置宣政院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驶行政管辖

D.唐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5.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句,其中“宋祖”是指(  )

A.刘邦B.李世民C.赵匡胤D.铁木真

6.“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一顶是()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较长时期相对和平的局面D.双方以淮水到大散关

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8.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9.“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0.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A.主持变法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执行削藩政策

11.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其中阶段④的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C.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从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

12.毛泽东写道: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

13.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这部“巨著”是()

A.《伤寒杂病论》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14.“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6.“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17.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南宋前期,苏州地区出现纸币“会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宋朝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8.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比推断这一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9.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20.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

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21.“北通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厚)。

”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D.结束了分裂局面

22.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二、综合题

2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行政系统确立于隋朝,经唐代进一步完善,它的名称叫什么?

材料二(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

“天下自唐李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耶?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冯梦龙《智囊全集》

(2)材料二中宋太祖是如何将赵普的“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变为现实的?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部贰(副)之。

而殿阁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它是如何解决相权与皇权之争这一问题的?

材料四

(4)材料四是哪个朝代建立的什么行政制度?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4.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都改变了:

第一种是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战争上”改变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什么?

何时开始运用于军事?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此项发明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2)运用“在航行方面”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最早运用于航海是在何时?

(3)如下图中的古代发明家是谁?

他最主要的发明是什么?

25.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的几件大事

(1)结合所学知识,表中①②处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材料一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

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角。

——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说“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宋代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哪个?

材料三: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

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未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们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

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

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一位大将在明政府派遣下前往东南沿海,并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的诗句。

(4)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

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题干“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创造了辉煌的年代,结束了长期的割据状态,实现了统一,但是只存在了二世,到隋炀帝的时候就因为暴政灭亡,跟隋朝一样的朝代是秦朝,秦朝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但是在秦二世的时候也由于暴政而亡国,所以答案选B。

2.C

【详解】

唐朝时期诗歌很繁荣,C项符合题意。

A是宋朝,B在明清时期,D元朝。

故选C。

3.C

【详解】

唐朝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吐蕃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督元帅府,有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所以表述准确的是C,C项符合题意;A项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排除;B项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排除;D项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排除。

故选C。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6.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可知,契丹建立的是辽政权,宋朝与辽之间的盟约是“澶渊之盟”;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可知是南宋与金对峙,与“澶渊之盟”无关。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澶渊之盟”相关,但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C符合题意,BD排除;金灭辽,与西夏、北宋并立,A排除。

故选择C。

8.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迎合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此题选A。

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宋时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C正确;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故A错误;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和材料无关,故B错误;江南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故D错误。

10.C

【详解】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代的海外贸易发达。

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置市舶司,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

观察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可知,阶段④指的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其时代特征是从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

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先后灭掉西夏、金。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灭南宋,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因此阶段④的特征是D,D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汉时期,排除;B项是史前时期,排除;C项是夏商周时期,排除。

故选D。

12.B

【详解】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B正确;蒙古灭亡西夏前夕,成吉思汗去世,A排除;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的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CD排除。

故选B。

13.C

【分析】

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A是东汉的医学著作,BD不是药物学巨著,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4.A

【详解】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尊为民族英雄,永远载入史册。

很明显,这是中外之间的冲突,不属于和平友好交往,故去除含有④的BCD。

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都是友好交往的事例,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择A。

15.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故选D。

16.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与八股取士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把科举制度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专制制度。

明代的科举制度规定,科考的考题要从四书、五经的文句中摘取;文章的结构要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俗称八股文。

八股取士制度把知识分子束缚在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之中,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17.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商业繁荣,主要表现在: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南宋前期,临安地区出现纸币“会子”;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两宋时期的农业获得发展,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手工业方面,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因此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②③④,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景德镇兴起,后成为瓷都。

北宋前期,交子出现并流通。

北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成定局,最终在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故B符合题意;唐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A不符合题意;元朝、明朝时,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故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1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是契丹族建立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女真族建立的是金,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A

【详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准确解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表格中汉至宋北方户数明显减少,南方户数迅速增加,体现的是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了南方。

排除BCD,故本题应选A项。

21.A

【详解】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隋炀帝时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正是反映的这一现象,故A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创的盛世,排除B;C的说法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大运河的开凿在隋朝统一之后,有利于巩固统一,排除D。

22.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出自杜甫的《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23.

(1)三省六部制。

(2)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设置转运使。

(3)明朝。

废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

(4)行省制。

(5)君权不断加强。

【详解】

(1)由材料“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等可知,出自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行政,尚书省下又设有六部负责具体行政事务。

(2)材料“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收其精兵”的措施是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制其钱谷”的措施是设置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据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部式(副)之,而殿阁学士只备顾问。

”结合所学,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权力太大会威胁到皇权,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

(4)由材料中行省的名称和元朝首都大都的名称,结合所学,可知出自元朝的行省制。

(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权分散,君权加强,而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由此可见,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君权不断加强。

24.

(1)火药;宋代;火药的使用对火器的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2)指南针;宋代。

(3)毕昇;活字印刷术。

【详解】

(1)依据材料“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都改变了:

第一种是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可知“这三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结合课本所学,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到宋朝,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中国的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中国的发明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利用磁性的钢针制成罗盘。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大大促进航海技术的发展。

(3)依据下面图片中的人物可知是毕昇。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时期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5.

(1)玄奘、鉴真;对外开放的政策。

(2)指南针的发明;市舶司。

(3)特点:

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和平往来。

历史意义:

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海波平”的含义:

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之后,肃清东南沿海的倭患。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表中①②处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玄奘、鉴真;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2)依据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结合所学可知,导致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北宋时期人们制成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宋朝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依据材料三“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结合所学概括可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是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和平往来。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

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因此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诗句中的“海波平”的含义是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