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1885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docx

《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docx

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

楼主与其问为什么大学不建成传统形式或者“有中国味”,不如问为什么现在大部分中国建筑都没有“中国味”,大学建筑只是同时代中国建筑的一部分,所以楼主的问题其实涉及到了中国建筑设计现代化的宏大问题。

我尝试以中国大学建筑发展中的一些典型来大略谈谈吧。

1.中国传统建筑同构性强,无论什么功能基本一种形式都解决了,所以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和其他古建筑区别不大:

北京国子监

在今天,如果想和这类传统建筑盖得一模一样,需要完全以古代工法材料兴建才有意义,因为用混凝土和钢材仿一个外形,有悖于现代建筑对诚实性的追求。

而完全以古法兴建的问题并非古建筑没有楼(参见四大名楼),而是造价高、工时长。

另外,古建筑始终不能做到太高,如果完全按古建筑群的方式来做,需要大面积的地皮。

维修其实不太麻烦,倒是满足现代防火、保温、功能等要求(传统木构里面做无菌实验室。

呵呵了),掣肘较大。

因此,当代做全仿古建筑群,出色的实例很少,较成功的如香港志莲净苑:

2.到近代,中国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建筑时,以亨利·墨菲(HenryMurphy,此君详情敬请XX)为首的一批最早提倡融合中西风格的建筑师(值得玩味的是,他们大部分是外国人),为中国贡献出大量至今仍然以“最美校园”闻名的大学,例如:

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

辅仁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

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这些大学建筑在拥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同时,又可以配置先进的设备,满足现代化大学教学的各种要求。

而这种中西合壁的风格当然也不仅限于大学,在民国时期的其他建筑中亦广泛应用,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南京中山陵等等,对后来梁思成提倡的“大屋顶”有显著影响,今天这类中式建筑仍在兴建(质量一泻千里,见下图)

北京人大

不过在大学中,除非为了与原有建筑风格相协调(如厦大和北大),一般用的不多。

例如:

北京大学图书馆

继续民国。

同时期,清末开始在中国出现的纯正西式建筑日趋成熟(如上海外滩),这种风格也被带入了大学校园,例如:

清华大学(还是那个墨菲设计的,他一人包办了北大清华,一中一西)

国立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

震旦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现在相当多的大学领导在建新校区时很喜欢要这类“西方古典”(其实是折衷主义)的风格,原因无外乎觉得西式好看上档次。

然而,这些西式校区,如同遍布祖国大地的“X式小区"、“X国风情区”,几乎没一个好看的。

原因很简单,现代建筑师大都没有接受过纯正的西方古典建筑教育,或者懒得依照黄金比例与柱式模数去设计,又或者是偷工减料省去必要的细节,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粗陋不堪,详见@宁风雪贴的图。

普通人一眼看去可能觉得还好,接触过西方古典建筑知识的人就能理解这些仿制品简直要多差有多差。

近年在中国西式古典仿得比较正的是北京拉菲特城堡酒店(下图),但如同@猪小宝说的,这些东西西方都不建了,我们还在没完没了的盖赝品。

附送一张我看一次吐一次的西式大学建筑,北京吉利大学:

3.建国初期的建筑界两大主线并存,一条是受苏联援建专家们影响的学习苏联风(主要是包豪斯的东西,斯大林式对古典的兴趣基本没被学过来),另一条是梁思成等人倡导的民族风。

这两条主线一开始相互交融,只是有些苏联感强一些,有些民族感强一些,如50年代首都十大建筑。

民族感强一些的建筑与墨菲们的中西合璧类似,但是在大学校园中没有留下太多痕迹,代表作如:

中国美术馆

钓鱼台国宾馆

苏联感强一些,但细部仍然大量采用民族装饰的案例如:

人民大会堂

随着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梁思成的民族风被冠以“大屋顶”恶名,受到了无情批判,一些人指责这是封建复辟主义,一些人指责精巧而不实用的中式装饰不符合节俭原则。

随着梁思成等人的失势,很快,苏联风格以其政治正确以及延续自包豪斯的简洁、经济、实用的特点,在新中国建筑设计中成了唯一通行标准,也极其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大学校园的建设。

今天各大学校园中,苏联风的建筑比比皆是,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楼

清华大学主楼

这样类建筑相信在国内上大学的知友已经看腻了。

有意思的是,苏联风建筑已经在今天的中国新设计中销声匿迹,大屋顶却还不时出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苏联风格公建其实要比苏联自己的简约很多,比如上面清华主楼,据说是仿照莫斯科大学主楼设计的,但人家莫斯科大学主楼长这样:

4.改革开放之后,只会设计苏联建筑的中国建筑师们终于可以接触到西方最先进的建筑风格——当时流行的后现代主义。

此时,中国建筑师早已放弃或忘记了对中国传统形式改良的努力,在全盘接收西方新理念时已无能力再设计融合中国特色的好建筑,直到贝聿铭用香山饭店(即@王任卓 贴的第二张图)给中国建筑界提了个醒,大家才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此后出现了一系列探讨传统的新设计,在大学案例中,既有上文提及的、以具象方法模仿传统的北大图书馆,也有更偏向符号语汇体现中式的建筑,如下:

北京大学百年讲堂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主楼

但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后的校园如同其他建筑一样,大多不会刻意去体现“中式”,最多只在造型上生硬的做出“中国感”,难以称为好建筑。

这个情况直到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出现,才让人眼前一亮,他大胆改装传统,从空间、材料、外形等各方面试图跳出“大屋顶”和简单的符号化来创造新“中国味”,效果可喜。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不过我个人认为,他虽然走在相对正确的路上,但目前成果仍然“太中国”。

6.如答案开头所说,中国大学建筑的发展是中国建筑现代化的缩影。

@猪小宝 等几位知友提到了日本,在传统建筑现代化上,我最推崇的就是日本。

不过,我不觉得中国传统建筑是“落后”的,而认为它应该成为中国形成自己现代建筑特色的根源,这正是王澍们在做的事情。

西方建筑发展到今天虽然不再盖希腊罗马神庙,但却是从那个时代一脉相承演进而来,各国的现代建筑也都烙印着自己的地域/民族精神,所以今天我们还能分得出西班牙和德国现代建筑的不同情趣。

日本在学习西方建筑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纯西式与“日西结合”的漫长摸索,建筑师们不断从日本传统建筑中以至日本传统文化精神中汲取营养,终于让日本建筑在今天大放异彩,做到了让我觉得由衷佩服的一点,就是日本现代建筑虽然没有任何传统符号或痕迹,却仍然带着浓厚的本国特色(日本传统建筑的朴素、精致、宁静、克制甚至压抑的精神),让人一看便知这是日本人的作品(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王澍的作品还差火侯,他的“中国式”仍处在很初步的保守阶段,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反观中国,大部分建筑处在两个极端,要不就是停滞在大屋顶和斗拱这类具象符号,要不就是看不见什么中国痕迹的“中国象征”(对比鸟巢和代代木体育馆),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在梁思成之后出现了长久的停滞。

而时至当代,除了王澍这种个人爱好传统文化的,中国建筑师们与梁那代人比起来,更难从传统审美趣味中汲取养分,学西方又因为开始的晚而囫囵吞枣不够扎实,最后就落得猪小宝说的两头都顾不上。

好像扯远了。

以上。

2013-08-17 44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赞同4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猪小宝,博士僧|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杨静阳、王杰、馬磊雷 等人赞同

谢邀。

为什么我们不穿汉服、不穿长袍马褂、不束发了?

既然不穿汉服了,干嘛要住这种“汉式”房子?

落后就该多学习,而且要虚心学,不要再扯什么“洋为中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了。

要学就好好学。

人家西方大学现在建的也都是现代建筑或者后现代建筑,没有人去建什么古典风、罗马柱了。

我很欣赏日本人的态度。

觉得自己不好的地方,就努力学习西方,并且学的非常彻底,明治维新时代他们的穿戴甚至比英国人还英国人;觉得自己好的地方,就不遗余力的保留自己的传统,我们现在也能见识到几百年前就有的和服、茶道等等。

反观我们,两头都顾不上。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2013-06-28 8条评论       

赞同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王任卓,浙江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知乎用户、胡天园、MusaMa 等人赞同

外形上的中式建筑是指这样?

还是指这样

其实是有的,比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但是依旧是少数。

原因很简单,当代的中国汽车都追求原装进口,动辄上亿的高校建筑群,钱都花了,难道还要追求原装国产么?

深层次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整个建筑风格不是全盘苏联化就是盲目崇拜现代主义和和后现代主义,认为舶来品都是好的,没有思索过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和凝固的语言,应该发源于生长的土地,植根于建筑所在地的文化和思想传统。

大规模的破而后立,结局就是破的留下,立不起来。

2013-06-25 8条评论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胡江,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太阳初升时,忽然有…

其实原因和建筑设计的关系八杆子也打不到。

真正起决定因素的是政治因素和领导的眼光。

看看每个中国大陆大学的雄伟壮观、保安严密的大门,国外的大学有吗?

2013-08-16 添加评论       

赞同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在這世上有時不得不做些壞事"

康德通、张楚静、钟发 赞同

怎么没有人提武汉大学?

?

图书馆,行政楼,很多学生宿舍,都是传统的绿色琉璃瓦,跟武大的牌坊保持一致(正宗的武汉大学正门牌坊如今依然保留在原址,距离现在的武汉大学正门有1公里左右的距离)

2013-08-16 添加评论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黄夙,我阿,那简直就是蠢毙了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 赞同

图片来源于南方医药大学。

够“中国”了吧?

可是你喜欢么?

建筑不是玩意儿不是捏着橡皮泥不好看被批了可以重来,可惜在领导们大学校长们的眼中,不过是玩物,噱头就好。

看到这种产物,我每次都想感慨我的大学校园实在壮哉美哉。

2013-08-16 2条评论       

赞同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保守建筑师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北羽 赞同

这个涉及到现代建筑的起源,具体的历史课就不上了,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几点。

古典建筑,或者地域建筑,都是跟当时的社会组织模式,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有关。

在现代主义建筑出现之前,欧洲的大部分民用建筑(除了祭祀庆典类建筑)都是有统一的形制的,简单说就是不管什么功能,外观看起来都相似。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偏好,比如古典主义,巴洛克,折衷主义等等。

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则是形式追随功能,功能决定形式。

于是就产生出来各种Typology,就是类型学建筑,各种功能的建筑都有自己的分类形式。

比如卖场有卖场的类型,办公楼有办公楼的类型,学校有学校的类型。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试想住宅如果总是跟公共建筑一个层高得是多大的浪费啊。

中国古典建筑也是非常讲究形制的,不管是民居还是庙堂,虽然基本模数的尺寸不同(即营造法式材份制),但是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的比例是不变的。

就是说一个面积差不多的学堂和住宅的建造方式并没有太大区别。

这点跟欧洲当时也很像,比如当时很多府邸之后改建成办公楼,宫殿改成大学都没太大问题,而且随处可见。

所以说抛开这些背景,仅仅追求中国古典建筑的那个样式(更不用说用钢筋混凝土来冒充大木作这种可笑的模仿)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我觉得提问者更想问的问题是:

我们为什么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答案很简单,中国现代建筑才刚刚起步,要达到那个程度还需要中国建筑师们的努力。

2013-06-29 添加评论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艾玛。

SONGKevin 赞同

谢邀。

不知你的西式指的是什么。

不是施工难易、修缮、保护周期的问题。

如果按照我的理解如上海外国语学院松江校区那样的话……你肯定也知道现在人买房子都喜欢买“欧陆风”。

一样的心理。

附图一张

如果你指的仅仅是“现代建筑”的话……那是因为,我们不是古代人啊。

2013-06-24 6条评论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吴越,慎独沉潜,内圣外王

谢鹏瑾 赞同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不就是木结构、斗拱这些么,木结构抗腐蚀抗火太差,现有结构技术下没必要用斗拱吧,单单是以现在的技术做成类似古建筑的大致形状不是有点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么?

看着反而觉得别扭,貌似上世纪早期有用新的施工法做类似古建筑的风潮,梁思成先生本人是很反对的,当然,这些都是建国前的事情。

2013-07-19 添加评论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特子,建筑见习生......

王晨炜 赞同

看到上面很多贴图都是中西合璧的,真心让我受不了

上身名族服饰,下身西装皮鞋的

不伦不类

这话还是叠了吧

2013-07-22 1条评论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北羽,设计与折腾

崔晓谨 赞同

传统的木质结构自然是不现实的,木、瓦、竹材料和榫卯工艺都大大增加建造和维护难度。

在中国大规模城市化的几十年中自然需求更快更高效的建筑,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有市场是正常的,何况建国后的建筑师集体跟苏联学,改革开放后又集体跟欧美学,真正做本土化的设计还需一段时间的探索。

作为现代建筑,既要满足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又要体现出中式建筑材料或造型上的风格特征,很难用既有的设计观念去重构,也避不开”现代性“的问题。

拿椅子和床做例子,汉人原本是没有床和椅子的,和日本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一样,但是我们还是接纳了胡床、胡椅一直到现在,为什么?

它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啊!

接纳我们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最优策略并不关乎民族主义的问题,说我们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西式的并不科学。

日本的设计发展这么多年,也没有出现要在现代建筑中过分强调地域建筑特征的东西,而更多是把文化观念融入进去,他们的设计到处体现着简单,质朴,安静的意味。

2013-06-29 添加评论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毕志强,做结构的图纸民工

完全古法做仿古建筑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

其次,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绝对比同体量木结构建筑简单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另外,现在大学扩招这么厉害,学校里乌秧乌秧的这么多人,完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根本无法提供这么大尺度的空间。

想想看,要想做个大会议室,需要几开间几架椽?

最后,楼上提到过了,其实题主想说的风格,应该是折衷主义。

如果没猜错,题主是想建议出这种东西么?

这玩意儿其实说起来,你看到的已经不是你看到的东西了……学建筑的应该能看出来,这两个仿古建筑,说个最简单的,连斗拱都没有,还有,梁柱其实也不是木头……

况且还有概预算问题。

最后有人说在高层上加上中国传统砖木结构的精华——屋顶。

这其实也不可能,首先看着就不伦不类,任何美学观点都不会觉得它好看。

然后就是说这个的同学一定没看过高层规范,隐患太大,别说掉块砖头下来,就是掉片儿瓦下来,砸死人都是很简单的事儿。

很多人觉得建筑的圣经是这是那,但是在我看来,圣经叫:

规范。

对了,上面两个图是公司设计,盗图必究。

2013-08-16 添加评论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以上为我的高中母校,古色古香的大门是标志性建筑。

包括围墙。

但校内建筑虽然很有南方味道,但是也非严格中式风格。

纯供图,但也属于个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