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1847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7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docx

《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docx

平江二中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

平江二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B-11N-14O-16Na-23Al-27P-31Cl-35.5Fe-56Ni-59Cu-64

一、选择題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内外两侧均有糖蛋白分布

B.核糖体和中心体均含蛋白质不含磷脂分子

C.线粒体内膜的面积小于外模,蛋白质含量高于外模

D.细胞骨架主要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

2.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甲相同的伞形帽。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

B.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伞形帽

D.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3.下图所示为参加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生产葡萄糖

B.胰岛素能促进肌肉细胞加速吸收和利用葡萄糖

C.a、b分别表示的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D.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是血糖浓度变化引起的

4.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凋亡速率比吞噬细胞快

C.肌细胞中只有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D.原始海洋中,真核细胞的出现标志着生物进化的开始

5.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其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稿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效果有相似之处

D.生成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6.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摄取量

粪便量

呼吸散失量

能量(J/hm2·a)

1.05×1010

3.50×109

4.55×109

A.田鼠粪便量包含在其摄食量之中

B.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和呼吸散失量即为同化量

C.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D.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围1.40×109(J/hm2·a)

7、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浓盐酸、稀硫酸、浓硝酸等剧烈反应

B.Al、Cl2均能和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两单质的作用不相同

C.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若再继续加入KNO3固体,铜粉会溶解

D.金属单质Na、Mg、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相应的碱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Fe在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4.48LCH3C1中所含原子数为NA

C.1L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2NA

D.常温下,1.7gNH3和3.65gHCl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2NA

9、靑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其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一种有机物X。

己知X的结构如下,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B.B.X的分子式为C5H10NO2S

C.X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D.X中碳原子上的H若有1个被Cl取代,有2种不同产物

10、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

I中试剂

II中试剂及现象

推断

A

氯化铵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氯化铵稳定

B

硫酸亚铁

品红溶液褪色

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C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D

铁粉与水蒸气

肥皂水冒泡

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11、某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O2+-e-+H2O=VO2++2H+

B.光照时,毎转移2mol电子,有2molH+由a极区经质子交换膜向b极区迁移

C.夜间,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3++e-=V2+

D.硅太阳能电池供电原理与该电池相同

 

12、某温度下,0.200mol•L-1的HA溶液与0.200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微粒

X

Y

Na+

A-

浓度/(mol·L-1)

8.00

10-4

2.50

10-10

0.100

9.92

10-2

A.0.1mol·L-1HA溶液的pH=1B.该温度下Kw=1.0

10-14

C.微粒X表示OH-,Y表示H+D.混合溶液中:

n(A-)+n(X)=n(Na+)

13、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且Y、Z、W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如下。

已知X与W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W

Y

Z

A.X能分别与Y、W形成化合物,且其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B.W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且均具有高熔点、高沸点的性质

C.X的离子半径一定小于与Y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

D.Y、Z与X的常见稳定液态氧化物反应的剧烈程度Y大于Z

二、选择题:

(第14-17题为单选;第18-21题为多选)

14、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

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实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

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如图所示.设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υ1、υ2、υ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s1-s2=s2-s3D.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硬质面字典A对称放在硬质面的书本B上,将书本B的一端缓慢抬高至字典刚要滑动,此时书脊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对A的作用力为零

B.B的一个侧面对A的弹力为mgcosθ

C.B对A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为mgsinθ

D.A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16、如图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U”形弯道,转弯处为圆心在O点的半圆,内外半径分别为r和2r;一辆质量为m的赛车通过AB线经弯道到达A′B′线,有如图所示的①②③三条路线,其中路线③是以O′为圆心的半圆,OO′=r.赛车沿圆弧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均为Fmax.选择路线,赛车以不打滑的最大速率通过弯道(所选路线内赛车速率不变,发动机功率足够大),则(  )

A.赛车经过路线②③时的位移相等

B.选择路线②,赛车的速率最小

C.选择路线③,赛车所用时间最短

D.①②③三条路线的圆弧上,赛车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17、“娱乐风洞”是一种惊险的娱乐项目,在竖直的圆筒内,在底部竖直向上的风可把游客“吹起来,让人体验太空漂浮的感觉(如图甲).假设风洞内各位置的风速均相同且保持不

变,已知人体所受风力的大小与正对风的面积成正比,水平横躺时受风面积最大,站立时受风面积最小、为最大值的1/8;当人体与竖直方向成一倾角、受风面积是最大值的1/2时,人恰好可静止或匀速漂移.在某次表演中,质量为m的表演者保持站立身姿从距底部高为H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经过B点时,立即调整身姿为水平横躺并保持;到达底部的C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则在从A到C的过程中,下落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加速度的最大值是

g

B.B点的高度是

H

C.从A到B,表演者克服风力做的功是从B到C克服风力做功的

D.若保持水平横躺,表演者从C返回到A时风力的瞬时功率为

18、手摇发电机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经变压器给灯泡L供电,其电路如图所示,当线圈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电压表示数为U,灯泡正常发光.已知发电机线圈的电阻为r,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R,其它电阻可忽略,变压器原线圈与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则(  )

A.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B.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C.发电机的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最大值为

D.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原线圈输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

Usinωt

19、一理想变压器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V,电流表A按下图甲所示方式连接,R=10Ω,变压器的匝数比为

.图乙是R两端电压U随时间变化的图象,Um=10

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R的电流iR=

cos50πtA

B.电流表A的读数为0.1A

C.电流表A的读数为

D.电压表U的读数为10V

20、某电场沿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变化如下图所示:

场强方向与x轴平行,规定沿x轴正方向为正,一负点电荷从坐标原点O以一定的初速度沿x轴负方向运动,到达xl位置时速度第一次为零,到达x2位置时速度第二次为零,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从xl运动到x2的过程中,速度先保持不变,然后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

B.点电荷从O沿x轴正方向运动到x2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

C.电势差Uoxl<Uox2

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电荷在xl、x2位置的电势能最大

21、在绝缘水平桌面上有MN、PQ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间的距离为l,金属棒ab和cd垂直放在导轨上,两棒正中间用一根长l的绝缘细线相连.棒ab右侧有一直角三角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竖直向下,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均为l,整个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在棒ab上加水平拉力F,使金属棒ab和cd向右匀速穿过磁场区,则金属棒ab中感应电流i和绝缘细线上的张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金属棒ab中电流方向由a到b为正)(  )

A.B.

C.

D.

第II卷(共174分)

22、传感器是一种将非电学量转换成电信号的检测装置,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手摇环节;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一步探究变力作用下的动能定理.如图甲所示,他们用力传感器通过定滑轮直接拉固定在小车上的细绳,测出拉力F;用位移传感器测出小车的位移s和瞬时速度.已知小车质量为200g.

(1)某次实验得出拉力F随位移s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速度v随位移s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利用所得的F-s图象,求出s=0.30m到0.52m过程中力F做功W=J,此过程动能的变化△Ek=J(保留2位有效数字).

(2)下列情况中可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是.(填选项前的字母,可能不止一个选项)

A.使拉力F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

B.实验时要先平衡摩擦力

C.要使细绳与滑板表面平行.

23、小王和小李两同学分别用电阻箱、电压表测量不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小王所测电源的内电阻r1较小,因此他在电路中接入了一个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R0,所用电路如图甲所示.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器材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②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R,读出电压表相应的示数U,得到了一组U、R数据.为了比较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小王同学准备用直线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电压表读数U,则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应该是.

(2)小李同学所测电源的电动势E2约为9V,内阻r2为35~5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0mA.小李同学所用电路如图丙所示,图中电阻箱R的阻值范围为0~9999Ω.

①电路中R0为保护电阻.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几种规格的定值电阻,本实验中应选用.

A.20Ω,125mAB.50Ω,20mA

C.150Ω,60mAD.1500Ω,5mA

②实验中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及相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

图线,图线的纵轴截距为a,图线的斜率为b,则电源的电动势E2=,内阻r2=

24、如图所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两斜面光滑,斜面倾角分别为60°和30°,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固定在斜面顶端的光滑定滑轮连接着两个小物体,物体B的质量为m,起始距地面的高度均为h,重力加速度为g.

(1)若A的质量也为m,由静止同时释放两物体,求当A刚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2)若斜面体不固定,当斜面体在外力作用下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要使A、B两物体相对斜面都不动,分析物体A的质量和加速度a的关系;

 

2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等腰三角形MNP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y<0的区域内存在着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从电场中Q(-2h,-h)点以速度v0水平向右射出,经坐标原点O射入第一象限,最后以垂直于PN的方向射出磁场.已知MN平行于x轴,N点的坐标为(2h,2h),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电场强度的大小;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3)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26、(14分)绿矾(FeSO4·7H2O)可作还原剂、着色剂、制药等,在不同温度下易分解得各种铁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

已知SO3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6.8℃,沸点44.8℃,氧化性及脱水性较浓硫酸强,能漂白某些有机染料,如品红等。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上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绿矾的分解产物。

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甲组由此得出绿矾的分解产物中含有SO2。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认为需要补做实验。

乙对甲组同学做完实验的B装置的试管加热,发现褪色的品红溶液未恢复红色,则可证明绿矾分解的产物中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不含SO2B.可能含SO2C.一定含有SO3

(3)丙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绿矾受热分解还可能有O2放出,为此,丙组同学选用甲组同学的部分装置和下图部分装置设计出了一套检验绿矾分解气态产物的装置:

①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绿矾分解产物中有O2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为证明绿矾分解产物中含有三价铁,选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_ ;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27、以冶铝的废弃物铝灰为原料制取超细α-氧化铝,既降低环境污染又可提高铝资源的利用率。

已知铝灰的主要成分为Al2O3(含少量杂质SiO2、FeO、Fe2O3),其制备实验流程如下:

(1)铝灰中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中“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3)加30%的H2O2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4)煅烧硫酸铝铵晶体,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4[NH4Al(SO4)2·12H2O] 

2Al2O3 +2NH3↑+N2↑+5SO3↑+3SO2↑+53H2O,将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

①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②足量饱和NaHSO3溶液吸收的物质除大部分H2O(g)外还有                (填化学式)。

③KMnO4溶液褪色(MnO4-还原为Mn2+),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28、(14分)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其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

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K+

Na+

NH4+

SO42-

NO3-

Cl-

浓度mol/L

4×10-6

6×10-6

2×10-5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试样的pH=         。

(2)汽车尾气中NOx和CO的生成:

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

N2(g)+O2(g)

2NO(g)△H>0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

C.N2、O2、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D.氧气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则该设想能否实现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

H2(g)+1/2O2(g)=H2O(g)△H=-241.8kJ·mol-1

C(s)+1/2O2(g)=CO(g)△H=-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

(4)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

2NO(g)+2CO(g)

2CO2(g)+N2(g);△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填序号)。

(如图中v正、K、n、w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质量分数)

(5)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

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

在5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假设无杂质)。

一定条件下生成气体E和F。

当温度分别在T1℃和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n/mol)如下表:

物质

温度/℃

活性炭

NO

E

F

初始

3.000

0.10

0

0

T1

2.960

0.020

0.040

0.040

T2

2.975

0.050

0.025

0.025

(1)写出NO与活性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上述反应T1℃时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______;若T1<T2,则该反应的△H_0(填“>”、“<”或“=”)。

(3)上述反应T1℃时达到化学平衡后再通入0.1molNO气体,则达到新化学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9.(9分)蓖麻种子的胚乳呈白色,脂肪含量为种子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并转变为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2)据乙图可知,蓖麻种子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导致萌发种子干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

(3)向萌发第7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适量碘液,匀浆变蓝,说明有的形成,该物质具有的作用。

30.(8分)侵入人体的细菌时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

回答问题:

(1)机体感知到细菌侵入后,在位于的调控下,病人骨骼肌战栗加大产热,从而发生寒战。

同时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

由于细胞耗氧量增大,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痛。

(2)此外,当细菌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会将部分细菌吞噬,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然后T细胞分泌作用于B细胞,促使其转变为细胞,分泌大量与抗原结合。

(3)发热过程中,若体温维持在38.5℃,此时机体产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31.(8分)紫荆泽兰是我国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其在不同入侵生境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表:

入侵生境

幼苗密度(株/m2)

成熟植株密度(株/m2)

成熟植株高度(cm)

草地

468

123

120

人工林

548

95

115

自然林

688

64

84

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可采法调查。

紫茎泽兰可产生大量种子,其生态适应性很强,如果侵入地区能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其群众数量将呈型增长。

(2)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是;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综合来看,与草地和人工林相比自然林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泽兰实蝇是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

泽兰实蝇将卵产生在植株的茎尖,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幼嫩部分,并在植株顶端形成虫瘿,阻碍植株生长和繁殖。

两者的种间关系属于。

32.(14分)鸡冠的形状有多种,纯合子豌豆冠鸡与玫瑰冠鸡交配,子一代(F1)全是胡桃冠,F1雌雄交配,F2出现了冠形为单冠的鸡,表现型和数量如下表。

F2

胡桃冠

豌豆冠

玫瑰冠

单冠

公鸡

72

24

24

8

母鸡

72

24

24

8

合计

144

48

48

16

回答问题:

(1)鸡冠形状的遗传受对基因控制,且遵循定律。

(2)从F2中随机挑选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各一只,形成一个杂交组合:

豌豆冠(♀)×玫瑰冠(♂),或:

豌豆冠(♂)×玫瑰冠(♀)。

①不考虑正交、反交的区别,只考虑基因型,则该杂交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有种。

②理论上,若杂交组合的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则四种表现型及其比例是胡桃冠:

豌豆冠:

玫瑰冠:

单冠=1:

1:

1:

1的概率是。

(3)为了验证

(1)中的结论,利用F2设计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让F2中全部胡桃冠母鸡与交配,分只收集、孵化每只母鸡产的蛋,(隔离、混合)饲养每只母鸡的子代(F3),观察、统计全部F3的冠形和数量。

预期实验结果:

理论上,有16只母鸡的子代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胡桃冠:

豌豆冠=1:

1,……

(二)选考题:

34、【物理-选修3-4】

(1)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A沿y轴做简谐运动A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时,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横波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波速为2m/s,波源A简谐运动的周期为0.4s,B是沿波传播方向上截止的一个质点,则:

A.图中x轴上AB之间的距离为0.8m

B.波源A开始振动时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此后的1/4周期内恢复力对波源A一直做负功

D.经半个周期质点B将向右迁移半个波长

E.图示时刻质点C所受的合外力方向沿y轴正方向

(2)如图所示,某工件由三棱柱和1/4圆柱两个相同透明玻璃材料组成,其截面如图该玻璃材料的折射率为

,ABC为直角三角形,

,CDE为1/4圆,半径为R,CE贴紧AC,一束单色平行光沿着截面从AB边射入工件后垂直CE进入1/4圆;

(1)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