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质量测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1258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质量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质量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质量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质量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质量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质量测评.docx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质量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质量测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质量测评.docx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质量测评

阶段质量测评(五)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1、2、3、4、5、6、7、8、9、10、11、12、13、14、31、32

土壤的形成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3、3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下图)。

完成1~2题。

1.(区域认知)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图中能指示水湿环境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A

解析 甲图为芦苇,为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指示水湿环境;乙图为胡杨树,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指示干旱的环境;丙为黄山迎客松,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湿润地区;丁为椰林,分布在热带地区,为湿润地区。

2.(综合思维)关于图中各地植物主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四季常绿B.乙—根系发达

C.丙—叶宽而薄D.丁—叶呈针状

答案 B

解析 芦苇生长有发芽、展叶、开花、孕穗、抽穗等季节变化,不是四季常绿,A项错误;胡杨树生活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靠根系吸取地下水生长,因此根系发达,B项正确;迎客松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叶子呈针状,C项错误;椰林为常绿乔木,产于热带,叶宽而薄,D项错误。

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

杏仁桉树干很少枝杈,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

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防疟(疟疾)树”。

完成3~4题。

3.(综合思维)杏仁桉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B.滞留更多雨水

C.减少水分蒸发D.减少地面投影面积

答案 C

解析 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地处热带地区,蒸发旺盛,“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叶片少且叶片与阳光平行,是为了减少阳光照射,减少水分蒸发,C项正确。

4.(人地协调观)杏仁桉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主要是可以(  )

A.排干沼泽B.增加地下水

C.建造房屋D.增加木材

答案 A

解析 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有助于排干沼泽,形成耕地或作为其他用途,因此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A项正确。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

完成5~7题。

5.(综合思维)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

A.干旱B.湿润

C.炎热D.寒冷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故该植被指示干旱的环境特征。

6.(区域认知)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

A.热带荒漠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D.温带草原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该植被分布于干旱地区,我国的干旱地区自然植被是温带荒漠。

7.(综合思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答案 D

解析 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完成8~10题。

8.(综合思维)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

答案 D

解析 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知,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9.(区域认知)甲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

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

C.热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

答案 A

解析 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甲为热带草原。

10.(综合思维)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

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 B

解析 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

完成11~12题。

11.(区域认知)华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 C

解析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12.(人地协调观)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  )

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林

B.夏季树叶茂盛,能增加空气湿度

C.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

答案 C

解析 华北地区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夏季太阳辐射强,阔叶树枝繁叶茂,达到较好的遮光效果;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飞絮指春季雌性杨树或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携带种子随风飘散的现象,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烦恼”。

2020年4月,京津冀地区首次联合开展杨柳絮飘飞期预报服务。

下图为2020年京津冀地区杨柳絮飘飞预警地图。

完成13~14题。

13.(区域认知)图示地区植被的显著特点是(  )

A.秋冬季落叶B.四季常青

C.根系发达D.多板根

答案 A

解析 图示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其显著特点是秋冬季落叶。

14.(综合思维)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受飞絮影响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

A.气温更高B.雨季更短

C.树种不同D.光照更强

答案 C

解析 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与北方大面积分布的落叶阔叶林树种(如杨树、柳树等)有明显差异,C项正确。

气温高适宜杨柳絮的发育与飘散,A项错误;南方地区的雨季比北方地区更长,降水量也更多,B项错误;春季南北方光照差异不大,D项错误。

15.(区域认知)造成藏北高原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条件差,合成有机质少

B.气候寒冷,植物稀疏生长缓慢

C.水热条件好,微生物分解速度快

D.地表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答案 B

解析 藏北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植物稀疏生长缓慢,土壤有机质少,土壤贫瘠。

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完成16~18题。

16.(综合思维)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

17.(区域认知)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故B项正确。

18.(人地协调观)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D.红壤掺砂

答案 A

解析 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砂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

读土壤物质分布图,完成19~20题。

19.(综合思维)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腐殖质是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作用转化而来的,在土壤中的特征有二:

一是占的容积比较小,二是分布在土壤的表层。

20.(综合思维)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地形B.人类活动

C.气候D.生物

答案 D

解析 生物除了使土壤富含有机质外,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完成21~22题。

21.(综合思维)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生物B.气候

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

答案 C

解析 土壤颗粒来自于成土母质,故C项正确。

22.(综合思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B

解析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主要是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23.(区域认知)下列地区中,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  )

A.热带雨林B.热带荒漠

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 A

解析 温度高和降水量大有利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发生。

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明显,风化壳最厚。

“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

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

完成24~25题。

24.(区域认知)“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  )

A.黑土B.黄土

C.红壤D.紫色土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红层软岩”和图中信息“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类型最可能为红壤。

25.(人地协调观)“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

C.过度农业活动D.土壤肥力变化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牛肝地”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保护。

读图可知,“牛肝地”演化过程中,植被逐渐减少,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业活动,C项正确。

26.(综合思维)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二,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说明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土壤肥力下降,B项正确,C项错误;土壤含水率下降,D项错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减小,A项错误。

2019年10月3日,某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

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制作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

完成27~28题。

27.(综合思维)返校实验后,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

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

A.气候B.成土母质

C.生物D.成土时间

答案 A

解析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有:

植被的枯枝落叶,气温、降水等,解题的关键由红壤得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不利于有机质积累,所以导致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的基本因素是气候。

28.(人地协调观)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②大量施用化肥 ③增施熟石灰 ④掺砂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质黏重,呈酸性。

改良的措施有秸秆还田,补充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施熟石灰,中和酸性,平衡酸碱度;掺砂改良黏重土质。

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

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

图中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含量。

完成29~30题。

29.(区域认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灌木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B.②地草类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

C.③地森林茂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D.④地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答案 B

解析 ①为落叶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②为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③为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④为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30.(区域认知)上图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与下列哪组要素关系最密切(  )

A.植被、气温B.地形、地貌

C.气温、降水D.人类活动、气候

答案 A

解析 从①到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故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从①到③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是海拔的高低引起的气温的变化造成的,③地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流失慢,故③地有机质含量高于①地。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1)山西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

(4分)

(4)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

(5)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

(2分)

答案 

(1)落叶阔叶林

(2)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3)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

(4)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5)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

解析 第

(1)题,山西省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2)题,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第(3)题,据材料可知,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

据图中等高线弯曲状况及文字信息可推知,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则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

因此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

第(4)题,树冠特点可以指示风向。

据旗形树冠可知,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第(5)题,山西省降水少,且多风沙天气,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应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

32.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面积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分)

(1)指出①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

(2)指出②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

(3)指出③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

(4)图示大陆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2分)

答案 

(1)①是欧亚大陆。

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河平原,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蒙古国等地。

(2)②是非洲大陆。

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3)③是澳大利亚大陆。

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

(4)非洲大陆(②) 欧亚大陆(①)

解析 第

(1)题,①温带荒漠面积最大,亚热带和热带荒漠面积也较大,说明它是欧亚大陆。

(2)题,②热带荒漠面积最大,说明纬度低,为非洲大陆。

第(3)题,③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

第(4)题,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

33.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

(2分)

(2)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特点及成因。

(4分)

(3)说明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4分)

答案 

(1)光合 养分

(2)特点:

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成因:

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

(3)成土母质:

决定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生物:

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促进成土母质的改善,分解和释放有机质,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养分。

(2)题,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矿物养分易淋失,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贫瘠。

第(3)题,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决定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

塔斯马尼亚岛上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果蝇少,苹果种植环境绝佳,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

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影响。

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

(1)比较M、N两地土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

(6分)

(2)从土壤的角度,说明塔斯马尼亚岛苹果质优的原因。

(4分)

答案 

(1)差异:

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

原因:

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更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

(2)土壤中养分独特,适宜苹果生长;土壤有机质丰富,施加的化肥少;水源和空气洁净,病虫害少,施加农药少,对土壤的污染小,苹果品质高。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知,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更低,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茂盛,有机质来源丰富,因此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

(2)题,由于该地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茂盛,因此土壤有机质丰富,施加的化肥少;土壤中养分独特,适宜苹果生长;水源和空气洁净,病虫害少,施加农药少,对土壤的污染小,故苹果品质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