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0786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6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集成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系统集成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系统集成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系统集成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系统集成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集成实验指导.docx

《系统集成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集成实验指导.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统集成实验指导.docx

系统集成实验指导

计算机组网技术实验指导

一、安装与配置ActiveDirectory

1、目的

  让学生掌握目录服务知识。

2、环境

  多台装有Windows2000Server的计算机。

3、内容

  在安装ActiveDirectory前首先确定DNS服务正常工作,下面来安装在根域为的第一台域控制器。

  运行ActiveDirectory安装向导将Windows2000Server计算机为域控制器创建一个新域或者向现有的域添加其他域控制器。

4、安装步骤

  

(1)利用配置服务器启动位于%Systemroot%\System32中的ActiveDirectory安装向导程序DCPromo.exe。

单击[下一步]。

  (2)由于所建立的是域中的第一台域控制器,所以选择[新域的域控制器]单击[下一步]。

  (3)选择[创建一个新域的域目录树],单击[下一步]。

  (4)选择[创建一个新域的域目录林],单击[下一步]。

  (5)在[新域DNS全名]中输入要创建的域名,单击[下一步]。

  (6)安装向导自动将域名控制器的NetBIOS名,单击[下一步]。

  (7)显示数据库、目录文件及Sysvol文件的保存位置,一般不必做做修改,单击[下一步]。

  (8)配置DNS服务器,单击[下一步];如果在安装ActiveDirectory之前未配置DNS服务器可以在此让安装向导配置DNS,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9)为用户和组选择默认权限;单击[下一步]

  (10)输入以目录恢复模式下的管理员密码,单击[下一步]。

  (11)安装向导显示摘要信息,单击[下一步]。

  (12)安装完成,重新启动计算机。

  5、检查ActiveDirectory安装是否正确,在安装过程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DNS数据库中添加服务记录(SRV记录),下面介绍一下如何检查安装是否正确。

  1.检查DNS文件的SRV记录。

用文本编辑器打开%systemroot%/system32/config/中的Netlogon.dns文件,察看LDAP服务记录,在本例中为_ldap._.600IN0100389。

2.验证SRV记录在NSLOOKUP命令工具中运行是否正常。

(1)在命令提示行下,输入NSLOOKUP;

(2)输入settype=srv;

(3)输入_ldap._。

如果返回了服务器名和IP地址,说明SRV记录工作正常。

6、添加用户帐户

  (1)首先启动Active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管理器,单击User容器会看到在安装ActiveDirectory时自动建立的用户帐户;

  (2)单击[操作]选择[新建],然后单击[用户],在[创建新对象]对话框中输入用户的姓名、登录名、其中的下层登录名是指当用户从运行WindowsNT/98等以前版本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登录网络所使用的用户名,然后,单击[下一步];

  (3)在密码对话框中输入密码或不填写密码并选择[用户下次登录时需要更必密码]选项,以便让用户在第一次登录时修改密码;

  (4)在[完成]对话框会显示以上设置的信息,单击[完成]。

注:

计算机用户也需要在活动目录中添加。

7、添加组

  (1)打开[Active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对话框;

  (2)在控制台树中,双击[域节点];

  (3)右键单击要添加的文件夹,指向[新建],然后单击[组];

  (4)键入新组的名称,在默认情况下,输入的名称还将作为组的Windows2000以前版本的名称。

  (5)单击所需要的[组作用域]再单击所需的[组类型]。

  (6)完成好以后,点[确定],用户所创建的组就完成了。

8、添加组织单元

(1)参照添加组的方法添加。

(2)设置组织单元属性。

 

二、管理网络服务器

1、目的

  让学生掌握管理网络服务器知识。

2、环境

  多台装有Windows2000Server的计算机。

3、内容

  在网络建好后,如何维护好一个庞杂的计算机网络、保障它的正常工作呢?

下面介绍一款网络管理软件SiteView,它可以帮助实现网络的自动化、管理的智能化。

  1)安装及设置

  SiteView通过模拟网络管理人员的日常操作,可以管理网络中的三部分内容,即:

服务器、网络设备(如防火墙、交换机等)和网络应用(如数据库、WWW服务、VOD服务、邮件服务以及电子备课系统等)。

  SiteView系统简单明了,易于使用。

用户可以到网上下载SiteView的免费版本,并可很快地将SiteView安装在Windows2000环境下。

  安装成功后,启动SiteView主界面窗口,在主界面窗口中登录(初次登录用户名为“admin”,保密字为空)。

进入系统后可以对系统进行配置。

  2) 添加监测组

  首先是添加监测组。

监测组的划分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来安排,每一个管理组内可以包括各种监测目标(或叫监测器,即Monitor),请见图1。

可以给您的监测组起一个好记且有意义的名字,比如“服务器监测组”或“网络交换机监测组”等等。

完成命名后“保存”即可,高级选型的内容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填写,也可以省略不填,请见图2。

图1监测组和监测器

 

图2添加监测组添加监测器

如图1所示,监测器(Monitor)的添加可以从30多种监测(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应用)中任意选择。

SiteView管理员可以从图3的监测器列表中点击选择所需的监测器。

 

图3选择添加监测器

 

  监测器添加页面列出了监测器的类型和功能,系统的在线帮助也可以解答您在使用中的问题。

例如,添加一个服务器主机的CPU监测器,可以用以下步骤实现:

  1、在Monitor列表中选择“CPU”。

  2、在CPU监测的页面中选择索要监测的服务器,并定义监测频率和给出服务器监测目标名。

请见图4。

 

图4服务器CPU监测器配置举例

 

  3、高级选项可供用户选择监测的“执行计划”(是否是7×24小时执行)、报告方式、报警方式。

  3 报警的设置

  系统的监测状态分为三种,即正常、警告和错误,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表示。

设置报警首先要设置警告的“阈值”。

如图5所示,在CPU的监测中可设定,若CPU使用率大于95%为出错,大于80%为“危险”状态即发出警告,80%以下为正常。

 

图5报警阈值配置

 

  举例打开警报列表,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新警报。

警报(Alarm)的添加可以根据警告的三个级别(错误、危险、正常)和警告发布的四种方式(E-mail、手机短信、声音、脚本)进行配置,如图6所示。

 

图6警告的级别和报警方式

 

  通过这样的配置,管理员可以在SiteView的主控制窗口中一目了然地了解网络系统的状态,对网络设备、应用和网络服务器进行全面管理。

  图7是SiteView非常直观的主控界面,每一个点代表一个被监测组件,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代表不同组件的正常、警告和错误的运行状态。

SiteView还具有监测子组设置、用户管理、超级窗口和远程管理等功能,网络管理员不妨下载免费版本亲自试试。

 

图7直观的主控界面

 

 

 

 

三、网外(Internet)访问代理服务器内部的实现方法

1、目的

  让学生掌握网外(Internet)访问代理服务器内部的实现方法知识。

2、环境

  多台装有Windows2000Server的计算机。

3、内容

  网外(Internet)访问代理服务器内部的实现方法

  由于公网IP地址有限,不少ISP都采用多个内网用户通过代理和网关路由共用一个公网IP上INTERNET的方法,这样就限制了这些用户在自己计算机上架设个人网站,要实现在这些用户端架设网站,最关键的一点是,怎样把多用户的内网IP和一个他们唯一共享上网的IP进行映射!

就象在局域网或网吧内一样,虽然你可以架设多台服务器和网站,但是对外网来说,你还是只有一个外部的IP地址,怎么样把外网的IP映射成相应的内网IP地址,这应该是内网的那台代理服务器或网关路由器该做的事,对我们用私有IP地址的用户也就是说这是我们的接入ISP服务商(中国电信、联通、网通、铁通等)应该提供的服务,因为这种技术的实现对他们来说是举手之劳,而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得得到系统管理员的支持才能够实现。

因为这一切的设置必须在代理服务器上做的。

  要实现这一点,可以用Windows2000Server的端口映射功能,除此之外WinroutePro也具有这样的功能,还有各种企业级的防火墙。

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恐怕还是用Windows2000Server最为方便。

先来介绍一下NAT,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将一个IP地址域映射到另一个IP地址域技术,从而为终端主机提供透明路由。

NAT包括静态网络地址转换、动态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及端口转换、动态网络地址及端口转换、端口映射等。

NAT常用于私有地址域与公用地址域的转换以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

在防火墙上实现NAT后,可以隐藏受保护网络的内部拓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如果反向NAT提供动态网络地址及端口转换功能,还可以实现负载均衡等功能。

  端口映射功能可以让内部网络中某台机器对外部提供WWW服务,这不是将真IP地址直接转到内部提供WWW服务的主机,如果这样的话,有二个蔽端,一是内部机器不安全,因为除了WWW之外,外部网络可以通过地址转换功能访问到这台机器的所有功能;二是当有多台机器需要提供这种服务时,必须有同样多的IP地址进行转换,从而达不到节省IP地址的目的。

端口映射功能是将一台主机的假IP地址映射成一个真IP地址,当用户访问提供映射端口主机的某个端口时,服务器将请求转到内部一主机的提供这种特定服务的主机;利用端口映射功能还可以将一台真IP地址机器的多个端口映射成内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端口。

端口映射功能还可以完成一些特定代理功能,比如代理POP,SMTP,TELNET等协议。

理论上可以提供六万多个端口的映射,恐怕我们永远都用不完的。

  一、下面来介绍一下通过NAT共享上网和利用NAT来实现端口映射。

  1、在Windows2000Server上,从管理工具中进入“路由和远程访问”(RoutingandRemoteAccess)服务,在服务器上鼠标右击,-》“配置并启用路由和远程访问”

 

2、点“下一步”

 

3、选“Internet连接服务器”,让内网主机可以通过这台服务器访问Internet.

 

(最好先配置好NAT共享,让内网主机可以正常上网,不然的话,配好端口映射后再来配置NAT共享就有点麻烦了,弄的不好NAT还共享不了。

4、选“设置有网络地址转换(NAT)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不要选“设置Internet连接共享(ICS)”.(ICS与NAT的区别在于使用的容易程度上,为了启用ICS,只需要选择一个复选框就可以了,而为了启用NAT,则需要更多的配置任务,此外,ICS用于小型网络上的原因还在于:

针对内部主机,它需要有一个固定的IP地址范围;针对与外部网络的通信,它被限制在单个公共IP地址上;它只允许单个内部网络接口。

 

5、先在此说一下我的网络情况:

Internet连接192.200.200.3(也是个内部地址,没办法,铁通的网络不太好,网速不快,价钱又贵,我的命真苦啊),宿舍内连接192.168.0.1(宿舍里连有局域网,共4台电脑,其中一台上装了Sambar5.1b5做的Web服务器,Web端口是80,待会就从外网(用192.200.200.55来替代)来访问这个192.168.0.2:

80上的网页)这台NAT主机上开通了IIS5.0,端口是80,用端口映射的办法把8081端口映射到内部主机192.168.0.2的80端口上。

    

6、在“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器安装向导”中选“Internet连接”(就是连向Internet的那个连接),点“下一步”。

7、选“完成”

 

 

 

到此为止,NAT共享设置也就完成了,内部的主机也能上网了。

内部主机的网络设置如下:

IP地址范围是912.168.0.2~192.168.0.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0.1,DNS为ISP给的地址,我们的是211.98.xxx.xxx    

二、利用NAT来映射端口

1、添加NAT协议。

右击“常规”,-》“新路由选择协议”

 

2、在“新路由选择协议”中选择“网络地址转换(NAT)”,点击“确定”

 

 

3、这样在“IP路由选择”中就多了一项“网络地址转换(NAT)”

4、右击“网络地址转换(NAT)”,添加“新接口”

 

5、在“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新接口”中选择“Internet连接”(也就是连向Internet的那个连接,可不要选错)

 

 

6、在“网络地址转换-Internet连接属性”中选中“公用接口连接到Internet”,复选“转换TCP/UDP头(推荐)”

 

 

 

7、在地址池;选项表里添加你需要提供端口重定向的起始地址与结束地址.(也就是你要拿出来搞端口映射的所有IP地址,一般情况下我们就一个IP地址,所以可以不用“地址池”不同之处后面再讲。

这里假设有8个地址,设置如下:

 

8、在"特殊端口"选项表里提供了你需要定向的数据连接协议(是TCP还是UDP协议,如Web和FTP就是TCP协议的),选准后“添加”

 

 

9、“添加特殊端口”,这里就是设置端口映射的核心了,把NAT主机的哪个端口映射到内网主机的哪个端口就在这里设置,由于设有“地址池”,所以可以在“公网地址”中添上“地址池”中的任一地址,这里添的是“192.200.200.3”,也就是我的地址,如果你在前面没有设置“地址池”,那么在这个选项页中“在此地址池项”为灰色不可选,你只能选“在此接口”,也就是你只有一个公网IP地址,这比较适合只有一个IP的朋友,可以不用“地址池”,何必做多余的设置呢?

假如有问题的话,还不是自找麻烦。

“传入端口”就是别人从网外访问有公网IP的NAT服务器的端口,这里设的为8080。

“专用地址和传出地址”就是内部主机的IP地址和提供特殊服务的端口,这里是把192.200.200.3上的8080端口映射到192.168.0.2上的80端口。

这就是TCP协议端口的重定向,至于UDP的定向页差不多,下图就是添加端口映射后的情况。

 

四、测试结果 

在192.200.200.55出测试了一下NAT主机上的Web服务器和内网中192.168.0.2上建的Web服务器,得出结果如下:

(中间改过一下端口号,192.200.200.3上的8081端口映射到192.168.0.2的80端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