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0370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BC)

A.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B.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D.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发展进程看,其主要特征有  (ABCD)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C.由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D.由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3.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ABC)

A.社会制度性质B.社会主义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和阶段D.社会发展模式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

A.中国最大的实际

B.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5.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根本性因素有(BD)

A.中国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C.中国的人口素质水平D.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6.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观点的意义是(ABCD)

A.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

B.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

C.更好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更好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

7.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包括(ABCD)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基本方针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因为(AB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新时期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B.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C.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

D.如果经济建设为中心发生动摇,党的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9.四项基本原则是指(ABCD)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10.邓小平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是指(BC)

A.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

C.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不成熟不完善

D.还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

11.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ABCD)

A.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指明前进方向

B.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C.坚持最高纲领不能离开现实空谈理想

D.实现最低纲领不能只顾眼前迷失方向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ABCD)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13.邓小平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可分别简洁表述为(ABC)

A.温饱B.小康

C.富裕D.大同

14.我国实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是(ABCD)

A.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C.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D.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5.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是(ABCD)

A.强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是:

(ABC)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决定的B.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决定的

C.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决定的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决定的

2.我国的改革是:

(AD)

A.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B.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C.在城市拉开序幕D.在农村拉开序幕

3.1984年,中国共产党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的两个重要观点。

这两个观点是:

(AC)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D.经济全球化趋深入发展

4.“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BCD)

A.实行全面改革开放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D)

A.发展是目的B.改革是动力

C.稳定是目的D.稳定是前提

6.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ABD)

A.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B.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C.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结果D.这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7.实行对外开放是(ABC)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C.适应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D.社会主义国家一贯的政策

8.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ABC)

A.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B.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C.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D.因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9.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ABCD)

A.深圳B.珠海

C.汕头D.夏门

10.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ACD)

A.全方位B.多渠道

C.多层次D.宽领域

一、单选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番号填在题首括号内)

1、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

A、革命B、改革C、政治运动D、阶级斗争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D)。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

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新世纪的头二十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

(B)

A、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B、全面实现小康C、基本实现现代化D、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4、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D)

A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B完善宏观调控体系C改革旧的价格管理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D)。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二、多选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番号填在题首括号内)

1、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ABD)

A、也是解放生产力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AC)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

C.照搬照抄,崇洋媚外的思想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D)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2、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C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

度。

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B)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B.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D.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A)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

A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二、多选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ACD)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

答:

(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

答:

(D)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答:

(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答:

(D)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

答:

(C)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下面不属于我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一项是:

答:

(B)

A.农村村民委员会;B.个体劳动者协会C.城市居民委员会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答:

(D)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8.所谓国体,是指:

答:

(B)

A.国家的体制B、国家的阶级性质C.国家的各种制度体系D、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深刻阐述依法治国的含义,把它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

答:

(B)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

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

(C)

A.“有法可依”主要是对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B.“有法必依”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C.“执法必严”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从重打击D.“违法必究”意味着在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

1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1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3.“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这句话应该理解为(A)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B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表现在:

答:

(ABCD)

A.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B.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C.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

E.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答:

(ACD)

A.它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B.它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它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D.它保证人民群众有效地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E.它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

3.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

答:

(ABCD)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E.共同发展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

答:

(ABCDE)

A.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B.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C.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D.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E.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答:

(ABCE)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有错必纠E.违法必究

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答:

(ACE)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上下级的关系C.平等合作关系

D.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E.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7.下列关于民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答:

(ABC)

A.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B.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C.民主的实质比民主的形式更重要D.民主的形式比民主的实质更重要

E.社会主义民主并不一定比资本主义民主高级

8.下列关于人权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答:

(ACE)

A.人权是社会的产物B.人权仅指个人的权利

C.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D.人权高于主权E.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社会进步、稳定和经济发展

9.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ABCD)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B.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10.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ABD)

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B.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C.国家结构的特点D.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11.下列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有(ABCD)

A.国务院B.中央军事委员会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E.国家审计署

12.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是(BCD)

A.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B.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三者的政治联盟。

C.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D.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

(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3.中共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

(B)

A.同经济体制改革是一致的B.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C.同思想道德建设是一致的D.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致的

4、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中,关键是指:

(D)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

(C)

A.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问题B.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问题

C.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的智力支持问题D.我国的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问题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

(A)

A.集体主义为原则B.国家利益为原则C.爱国主义为原则D.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原则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

(C)

A.实现四个现代化B.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加强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出是在党的:

(C)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五大D.十六大

9.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

(D)

A.思想道德B.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C.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D.民族精神

10.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B)

A.重要形式B.重要标志C.重要基础D.重要来源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B)

A.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A)为核心

A.爱国主义B.为人民服务C.诚实守信D.集体主

1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

A、思想道德建设B、法制建设C、民主政治建设D、干部队伍建设

15.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是(B)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开拓创新

1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C)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B.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C.发展教育文化事业D.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BC)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C.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D.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ABD)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B.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起巨大的反作用

C.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起巨大的反作用D.物质文明是基础,对精神文明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加强:

(ABCD)

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B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C集体主义教育D家庭美德教育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这句话应该理解为(A)4.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包括:

(AB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把“双百”方针放在首位

D.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

(BCD)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D.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6.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主要体现为:

(ABCD)

A.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B.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于:

(BCD)

A.解决好文化建设为什么人的问题B.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C.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8.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包括:

(ABC)

A.鲜明的时代性B.浓郁的民族性C.吸纳百川的开放性D.强烈的阶级性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

(ABCD)

A.爱社会主义B.爱祖国、爱人民C.爱科学D.爱劳动

10.党的十六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包括:

(ABCD)

A.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D.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无奈何,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E.普及义务高等教育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A.以人为本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科学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B)

A.以人为本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科学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C)

A.以人为本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科学发展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D)

A.以人为本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科学发展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D)

A.以人为本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有:

(AB)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实友爱D.富有活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ABCD)

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选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番号填在题首括号内)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B)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祖国统一问题

2、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B)

A.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B.中国坚持社会主义C.一个中国D.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

制度不变

3、现阶段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A)

A.反对和遏制"台独"B.推进两岸"三通"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D.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

4.香港、澳门、台湾成立特别行政区后,可享有高度自治权。

其中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C)

A香港B澳门C台湾D香港和澳门

5.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个论断表明(A)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D.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二、多选题

1.台湾问题是(ABC)

A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